雷池诗社 ||【散家随笔】我心中的白毛地|刘卓水
忘不了你哟!我可爱的家乡
| 文艺 | 小清新 | 简洁 | 诗歌 | 散文|杂谈|
【作者简介】
刘卓水,望江县雷池乡雷江村,退伍老兵,诗词散文爱好者。
我心中的白毛地
文 | 刘卓水
当香喷喷的油菜花引来勤劳的蜜蜂,当金灿灿的稻谷弯下谦虚的腰身,当银闪闪的棉花露出甜美的笑容,当绿油油的麦苗跳出欢快的舞姿,滚滚长江水送来泥土的芬芳,我站在黄浦江畔遥望家乡,无限思念我心中的白毛地。
我家住在雷池乡雷江村爱国生产队。自从有了爱国生产队,就有了属于她的土地。土质最差的是上、下老虎地,白沙壳,主要是因为它处在华莲公路两侧,现在全部盖满了民宅小高楼。最不好种植的是川子地,叫马干土,遇雨水化为稀泥,见阳光很快干硬,锄头都挖不动。最难管理的是倪屋背后和八个牛,这里是原始村庄,由于牲畜是散养,常到地里糟蹋庄稼。最好的地块当时就算白毛地了。至于这些地块古怪的名字因何而来,我不得而知。
白毛地属油沙土性,土壤疏松,地质肥沃,地理位置较好,东有一条贯穿南北的机耕路,西与港桥村的长河相临,南靠王家老渠,涝易排,旱能灌,旱涝保收。这片土地约八十多亩,在生产队时就专种经济作物棉花和油菜。说来也怪,这块“宝”地与我家结了缘,自实行土地承包责任制后,无论怎么调整,我家从未失去过这块土地。也就是在这块土地上,我的父母用自己辛勤的汗水和毕生心血,为五个儿女筑起了各自幸福的家庭。正是这块土地的厚爱养育了我,让我走出家门保家卫国,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我家也被国家评为“光荣之家”。
在生产队大集体时代,种棉花是条播的,技术缺乏,农资也跟不上,土地虽好亩产也才三百斤左右。土地承包到户后,农民有了盼头,更有了干劲,我的父母能将亩产量提高到四百多斤了。一九八八年,我结婚分家立户,父母将白毛地让给了我,自己种些散杂地。我种棉花时已改进营养钵育苗,并且有农业技术部门专业人员的科学指导,加之我与妻子齐心协力,勤劳苦干,棉花产量高达六七百斤一亩。棉花是农村主要经济作物,是农民家庭经济的保障。从此,农民从大集体时的贫困走向了土地分产到户的温饱,再到现在家家户户基本实现了小康生活。感谢党的好领导,感谢国家的好政策,才有了农民今天的好日子。
我在这块土地上耕耘了二十五个春秋,有辛酸也有喜悦。也正是这块土地把我的儿女培育成了大学生、硕士生,为国家做更大的贡献,这也是我人生最大的梦想。近几年由于棉花不景气,我无奈忍痛割爱,放弃这块热土,远离家乡。而在我的心中始终没有忘怀,日夜思念着她。
我爱我的家乡,我爱我心中的白毛地。
★ 精彩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