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人参(甘苦微寒,气药之王,大补元气)

原文:

味甘、微寒,无毒。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久服轻身延年。采根,竹刀刮,曝干,无令见风。人形皆具者能做儿啼。生山谷。

注解:

1人参:甘苦微寒,高丽红参最好,三芽五叶,气药之王,大补元气,生津止渴,气血两虚,提神。

2、味甘、微苦,性平。归脾、肺、心经。功效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安神益智。临床用名有生晒参、红参、糖参、边条参、白参须、红参须、生晒山参。

入经络:  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

应用方剂:

桂枝加芍药生姜人参新加汤、白虎加人参汤、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桂枝人参汤、茯苓四逆汤、炙甘草汤、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旋覆代赭汤、黄连汤、吴茱萸汤、小柴胡汤、柴胡桂枝汤、柴胡加芒硝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附子汤、乌梅丸、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四逆加人参汤、理中丸、竹叶石膏汤、大半夏汤、人参汤/理中汤、九痛丸、大建中汤、赤丸、木防己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汤、茯苓饮、橘皮竹茹汤、六物黄芩汤、干姜人参半夏丸、竹叶汤、温经汤、薯蓣丸、泽漆汤、完带汤、木防己汤、柴胡去半夏加栝蒌汤、小续命汤、难产方、固本止崩汤、固气汤、引精止血汤、安老汤、健固汤、顺经两安汤、益经汤、顺肝益气汤、补中益气汤、安奠二天汤、援土固胎汤、解郁汤、救损安胎汤、助气补漏汤、扶气止啼汤、息焚安胎汤、利气泄火汤、固气填精汤、理气散絮汤、降子汤、转天汤、舒气散、救母丹、肾气丸、补气解晕汤、补气升肠饮、肠宁汤、救脱活母汤、温肾止呕汤、十全大补汤、救败求生汤、完胞饮、转气汤、两收汤、收膜汤、通乳丹、温氏奔豚汤

主治:

1、人参为大补元气要药,功能治一切衰弱痨瘵,通行周身补五脏之气,泻五脏之火。

2、生津

3、效益多但功缓,红色曰高丽参,性温而力较峻。

药性: 味甘微寒

禁忌:

1、肾中水虚,用参可以补水;肾中火动(水不足而火有余,必须补水以制火,而凡有温热之品,断不可用),用参反助火矣。

2、虚症时用,实症时不用。

3、太阳证不用人参(小柴胡汤的若不渴、外有微热者,去人参)。

4、若咳者,去人参。

5、胸中烦,不用人参,但是如果有惊,还是要人参。

6、热症、豆疹不用。肺家有热诸症及阴虚火动之候与痘疹之初发,身虽热而斑点未形,与伤寒始作,形症未定而邪热炽均忌。

7、反藜芦。

应用:

1、伤寒金匮中,用到人参时都有渴的现象,所以人参生津止渴。

2、人参用于生津液时,因为太贵,可以用党参代替。

3、病人气血两虚、很虚弱的时候加人参,其它药还是一样。

4、含人参片生津提神(不要大片),高考时可以这样。

5、没有人参时,用党参、黄芪、甘草取代。

6、人参用于攻邪药之中,非助其攻,乃补其虚:邪逼其气,陷之至阴之中,非人参何能升之于至阳之上;邪逼其气,拒于表里之间,非人参何能散于腠理之外邪逼其气,逆于胸膈之上,非人参何能泻之于膀胱之下。邪之轻者,不必用也。人之壮实者,不必用也。惟邪之势重而人之气虚,不得不加人参也。

7、用于喘胀:一定是内伤之喘,肾气虚绝,人参用至一二两,始能下行,即独参汤。

比较:

1、人参是气药。人参里红参是最好的,叫高丽参。

2、东北长白山产的人参是最好的品质。

3、人参采收时忌用钢刀,因为金克木。

引述:

甄权】主五劳七伤,虚损痿弱,止呕哕,补五脏六腑,保中守神。消胸中痰,治肺痿及痫 疾,冷气上逆,伤寒不下食,凡虚而多梦者可用。

元素】治肺胃阳气不足,肺气虚促短气少气,补中缓中。泻心肺脾胃中火邪,止渴生津液。

容川】人参多用于病后元气伤者、用人参佐他药来调理,病人邪去正脱者,用人参佐他药 调理之,现今人参多人工栽植,药力不如野参,我们可用黄芪甘草代人参,方剂中多以党参代人参。因生于阴湿之地,禀水阴润泽之气,故味苦甘而有汁液,发为三枒五叶,阳数也,因生于阴而出阳,故于甘苦味中而有一番生阳之气。人身之元气,由肾水之中而上达于肺,此亦生于阴而出阳,与人参同一理,因此人参大能化气,气化而上,出于口鼻,即为津液,所以人参能生津也。人参生于北方、有阴中之阳药称,有化气补津之功。

药征】主治心下痞坚,痞鞭支结,旁治不食呕吐喜唾心痛腹痛烦悸等。

灵胎】升提元气,兼补五脏,有崇正去邪之功,然非虚者勿服。

李注】采收时禁用金属刀,用竹刀,金克木。三芽五叶,阴湿的地方。

应用与比较

1胃气将绝的时候,会用到独参汤。怎么知道他胃气将绝?一个是打嗝,还有脉一是如钩,摸上去脉像小鱼钩一样,一个个小鱼钩一直是持续的状态,这个时候才会用独参汤。否则的话,用党参就好了。盖人气脱于一时,血失于顷刻,精走于须臾,阳绝于旦夕,他药缓不济事,必须用人参一、二两或四、五两,作一剂,煎服以救之。

2重症患者若胃口不佳时可用吴茱萸强化胃口,有恶心呕吐时便是使用人参补充津液的时机了。

3气虚用黄芪,但是气逆之虚用人参,不可用黄芪。

4人参气味阳多于阴,少用则泛上,多用则沉下。故遇肝肾之病,必须多用之于补血补精之中,助山茱、熟地纯阴之药,使阴中有阳,反能生血生精之易也。如肾虚气不归元而喘,乃是虚喘,故必用人参,人参定喘嗽须多用,一服即止。

5人参乃君药,宜同诸药共用,始易成功。用之补则补,用之攻则攻:

1如提气也,必加升麻、柴胡;

2如和中也,必加陈皮、甘草;

3如健脾也,必加茯苓、白术;

4如定怔忡也,必加远志、枣仁;

5如止咳嗽也,必加薄荷、苏叶;

6如消痰也,必加半夏、白芥子;

7如降胃火也,必加石膏、知母;

8如清阴寒也,必加附子、干姜。

9如败毒也,必加芩、连、栀子;

10如下食也,必加大黄、枳实。

6肾中下寒之剧,则龙雷之火不能下藏于至阴之中,势必直冲而上,至于咽喉,往往上热之极而下身反畏寒,两足如冰者有之。徜以为热,而投以芩、连、栀、柏之类,则火焰愈炽,苟用人参同附子、桂、姜之类以从治之,则火自退藏,消归乌有矣。

7气虚中满,非参不除,先少后多,实有次第,用参必加行气之药,渐渐引之,使入于胃方投。

8伤寒烦躁

1有下后而烦躁者,若下后而烦躁,乃阴阳虚极,不能养心与膻中也,必须用人参矣。

A、阴虚者,夜重而日轻;阴虚者,宜于补阴之中少用人参以补阴;

B、阳虚者,日重而夜轻也;阳虚者,宜于补阳之中多用人参以补阳。

2有不下而烦躁者。不下而烦躁者,乃邪感而作祟,断不可用人参。

9伤寒下利,每日十余次,下多亡阴,宜脉之虚矣,今不虚而反实,非脉之正气实,乃脉之邪气实也。正虚而益见邪盛,不亟补正,则邪盛而正必脱矣。论此症,亦死症也。于死中求生,舍人参实无别药。宜用人参一二两,加茯苓五六钱同服,庶正气不脱,而水邪可止也。

10 伤寒传经,入少阴,脉微细欲绝,汗出不烦,上吐而下又利,不治之症也,须加入理中汤内,急固其肾中之阳,否则真阳扰乱,顷刻奔散,单恃人参,亦无益矣。

11人参主心下之病。人参之用,在于胸膈间及胃上,开其逼塞痞满,舒畅宣通胃中之真气。逼塞闭痞或因于寒、或因于热、或用于水饮,或用于气血等。

1伍以芩连、柴胡、石膏者,乃关乎热也

2伍以于姜、附子,吴茱萸、半夏、生姜者,乃关乎寒饮也

3伍以防己、白,术、茯苓者,乃关乎水也

4伍以桂枝者,乃关乎气也

5伍以橘皮、枳实、厚朴者,关乎痰、气也

6伍以川芎、白芍、当归、牡蛎、丹皮者,则关乎血也。

12气脱、吐血等症,止要一味独参汤治之是也。

13在治疗胰腺炎和胰腺肿瘤的时候,用人参是非常谨慎的,因为人参容易促进胰腺炎或胰腺癌的进展,如果不见确切的指征,不用人参。

14人参、黄连、茯苓三味,其功大同而小异也。人参治心下痞硬而悸也,黄连治心中烦而悸也,茯苓治肉瞤筋惕而悸也。

15、黄芪跟人参不一样。人参在张仲景的观念里面是要养胃阴,因为肠胃的津液不够了。我们用独参汤来救逆,救什么逆?救胃气没有的逆。病人已经吃不下东西了,吃东西都吐。吐就是独参汤!但是真正补气不是人参,是黄芪在补气。所以我们有气虚和血虚两种虚劳。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