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家书│王小波:你好啊,李银河!

【编者按】

曾在教学中开展过朗读家书的课前演讲活动,这是其中的一篇。

【背景资料】

王小波(1952-1997),中国当代学者、作家。代表作品有《黄金时代》、《白银时代》、《青铜时代》、《黑铁时代》等。1977年与在《光明日报》做编辑的李银河相识并恋爱。

李银河,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研究员、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第一位研究性的女社会学家,自由主义女性主义者。

【家书正文】

李银河,你好!

我自食其言,又来给你写信。按说世界上有很多的人,可是我今天病歪歪地躺了一天,晚上又睡不着觉,发作了一阵喋喋不休的毛病,又没有人来听我说。

我又在想,什么是文学的基本问题。今天下午3点45分我的答案是:人可以拥有什么样的生活。谁能对这个问题给出美妙的答案呢?当人们被污泥淹着脖子的时候?

有很多的人在从少年踏入成人的时候差了一步,于是生活中美好的一面就和他们永别了,真是可惜。在所有的好书中写得明明白白的东西,在人步入卑贱的时候就永远看不懂,永远误解了,真是可惜。在人世间有一种庸俗势力的大合唱,谁一旦对它屈服,就永远沉沦了,真是可惜。有无数为人师表的先生们在按照他们自己的模样塑造别人,真是可惜。

有很多很多中国人活在世上什么也不干,只是在周围逡巡,发现了什么就一拥而上。比方说,刘心武写了《班主任》,写得不坏,说了一声“生活不仅如此”,就有无数的人拥了上去,连声说:“太对太对!您真了不起!您是班主任吧?啧啧,这年头孩子是太坏。”肉麻得叫人毛骨怵然。我觉得这一切真是糟透了。

人可以拥有什么样的生活呢?这问题真是深奥,我回答不上来。我知道已往的一切都已经过去。雨果博爱的暴风雨已经过去,罗曼˙罗兰爱美的风暴已经过去,从海明威到别的人,消极的一切已经过去。海面已经平静,人们又可以安逸地生活了。小汽车,洗衣机,中国人买电视,造大衣柜,这一切和我的人格格格不入。有人学跳舞,有人在月光下散步,有人给孩子洗尿布,这一切和我格格不入。有人解释革命理想,使它更合理。这是件很好的工作。

可是我对人间的事情比较关心,人真应该是巨人。世界上人可以享有的一切,和道貌岸然的先生们说的全不一样,他们全是白痴。人不可以是寄生虫,不可以是无赖。谁也不应该死乞白咧地不愿意从泥坑里站起来。

我又想起雅典人雕在石头上的胜利女神了,她扬翅高飞。胜利真是个美妙的字眼,人应该爱胜利,胜利就是幸福。我相信真是这样,祝你愉快。

王小波1977年6月6日

【感受】

这封王小波写给妻子李银河的信件,并没有太多情爱之间的叙述,虽然开头是格外的可爱,就像一个小孩撒娇一般。但是接下来的内容,就类似鲁迅与许广平的《两地书》,谈论的是一些学术思想之类的东西。这些格外有思想的大家,他们的爱情萌发也无可避免从思想共鸣开始。

王小波在信的开头,便连说四个“真是可惜”,可惜什么?可惜的是一个社会的通病,无论过往,还是至今。第一个“可惜”,可惜的是少年到成人的一步之差,让他们的生活与美好永远告别,或许许多人成年了,还无法理解“这一步”是哪一步,也并不明白自己是否就走错了一步。但有一句话,我想与之有些相似,“别活成我们少年时讨厌的人的模样”,当以此为警示。接下来三个“可惜”,都有些相似的意味,其中“大合唱”的比喻,我觉得十分有意思。大合唱,是雄伟的,震撼的,同时也代表了某个时期信奉的主流思想。然而,可悲的是歌者处于人群中,已经分不清楚到底哪个是他自己的声音,哪个又是别人替他发声,将一切混为一谈,迷失自我,只剩下歌唱时自以为伟大非凡的自我满足感。所以说,主流一定是正确的吗?

在所谓正统的思想下,统治者利用教育的手段,或许就是最后一个可惜中提到的那些“先生们”,对下一代进行洗脑,培育成他们想要的模样。这几个可惜似乎都有个共同点——走错路的人永远以为自己走的是最正确的道路。这是最可悲可怕的,就像会移动的鲁迅的“小黑屋”,永远笼罩在一片阴影下。

接着四个可惜后,王小波又是用刘心武的例子呈现另一个社会现象,随大流,从众,且是最低俗的蜂拥而上。这也是我最反感的。特别是现在一些人的恶意炒作,弄热度,更让一些小事物像馒头一样膨胀,内部空虚无味。从我们现在追求娱乐的方式可见一斑,一些本是歌手起家的名人跑去演戏,三流演技配上空洞剧情,可真是天生一对;小说家跑去拍电影电视剧,拍成了闹剧,他们唯一的噱头就是漂亮的脸蛋与之前的名气,他们弄混了自己本身的职业,将越界当做创新,实际皆以利往。

更可悲可叹的是那些追寻的人,非常好的贯彻“一花一世界”理念。看见了一角天,便命之为潮流,对他人看到的另一方面无限鄙夷,并且形容为“落伍”。这个词,在我看来,用的是在是轻薄可笑。

王小波静静地看着,思考着,感叹着“这一切都与我格格不入”,这种无所适从的感觉想必也也许多人的通感。但即使这么有思想的人,也无法给出美好生活的定论,因为这与主观态度有着莫大的联系。但是,他却确切的明白美好的生活不是某种样子。“人不可以是寄生虫,不可以是无赖。谁也不应该死乞白咧地不愿意从泥坑里站起来。”

但凡是活在一个年代里的人,都不可能做真正遗世独立的高人,他们身上或多或少都有一个时代的烙印,但是拥有某种特性并不代表被完全同化。他们不能溺死在别人构造的安逸世界,或者就是那个泥塘里。

马尔克斯在《苦妓回忆录》中说过:“温柔的疯子引领时代。”

人要做自己的巨人,要学会去主宰自己的生活,有自己的意志和主观判断。在时代洪流中,抽丝剥茧一般选出精华,取得展翅高飞的胜利!王小波在信的末尾赞扬了胜利,我想他的胜利,不是那种带有侵略意义的胜利,而是一种积极向上,做一头“特立独行的猪”的胜利!这正是我们应该去拼搏的胜利。

(0)

相关推荐

  • 贰零电台|给那些不期而遇的怦然心动

    ∞贰   零   电   台∞ 主播:汐汐   文字 | 汐汐 @Sharon汐汐123 声音 | 汐汐,一个正在发芽的种子选手,希望用我的声音温暖你,明天心理情感主播.  I FLIPPED 电影& ...

  • 今天是一个有趣的灵魂离开人间23年的忌日(随笔)

    今天是一个有趣的灵魂离开人间23年的忌日 作者:黄   冰     主编:非   鱼 今天是一个有趣的灵魂离开人间23年的忌日!  这个有趣的灵魂正是王小波, 1997年4月11日凌晨,在北京住所里. ...

  • 王小波的妻子李银河,丧夫后与一女子同居,结果被传是个“拉拉”

    我国著名作家王小波在世时,很多人的注意力便都只集中于他一个人的身上.但实际上,王小波之所以能取得那么大的成就,跟默默在背后支持他的妻子李银河有脱不了的关系.而且与王小波相比,李银河的各方面条件和取得的 ...

  • [51]【一封家书】│王小波:在大合唱中特立独行

    [51][一封家书]│王小波:在大合唱中特立独行 ◆朱思溢 [写在前面] 王小波李银河夫妇,均是颇具争议的人物. 对王小波信中某些话的理解,不能脱离时代背景,否则就有可能片面."特立独行&q ...

  • 你好哇,王小波!

    美好的形容词从来都是春天的标配,但有时候这个季节也会带点伤感,像是一个开关,啪一声,聚光灯落在那些故去的人身上:邓丽君.张国荣.科特·柯本.海子.王小波-- 朋友圈里一下子变成了追思会实况转播,发图的 ...

  • 你好啊,王小波

    艾略特说,"四月是个残忍的月份".君特·格拉斯,马尔克斯,塞万提斯,莎士比亚这些作家都在4月去世.当然还有个中国作家让人怀念,他就是王小波. 据说21年前,4月26,有三百多人参加 ...

  • 王小波撞墙身亡,葬礼无同行肯送

    小编衣食,诸君海涵,下方广告 这样吃这5种黑色食物,赶走白发.告别失眠! 一招拯救便秘,肠子润到会打滑,宿便毒素全排出! 耳后有个"安眠穴",睡前按一按,一觉睡到天亮,打雷都吵不醒 ...

  • 王小波曾经评价过张爱玲:“张爱玲的小说有...

    王小波曾经评价过张爱玲:"张爱玲的小说有种不同凡响之处,在于她对女人的生活理解得很深刻." 余秋雨也曾说:"是她(张爱玲)告诉历史,二十世纪的中国文学还存在着不带多少火焦 ...

  • 王小波说,王道乾译《情人》,用了最好的译笔

    张佳玮 1小时前 王小波在<我的师承>里,夸了两位诗人译者. 一是查良铮先生,一是王道乾先生.他认为小说可以有诗歌般的韵律. 对查良铮先生,他赞美的例子是: 我爱你,彼得兴建的大城, 我爱 ...

  • “教父”王小波死前煎熬又痛苦?他的弟弟更惨,43岁被黑人割颈

    1997年4月11日,年仅44岁的王小波因心脏病而猝死于家中.彻底结束之前,他曾遭受没日没夜的痛苦,尽管是最喜爱的写作也无法消除身体之痛. 当时,他还只是文坛中的边缘人物,很少有人知道他的作品,甚至去 ...

  • 王小波:驴与西方智慧

    驴与西方智慧 文:王小波  编:木叶 我有一位朋友在内蒙古插过队,他告诉我说,草原上绝不能有驴.假如有了的话,所有的马群都要"炸"掉. 原因是这样的:那个来自内地的.长耳朵的善良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