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高之国丹麦,为什么那么有钱?

各位好,我是董佳宁。乐高积木,大家都听说过,大电影不少人可能也看过。便宜的几十,贵的上千,甚至上万。过去大多数人是消费不起的,但今天不一样了。按照中产家庭的收入,给孩子买套乐高也就是一顿饭钱。所以现在越来越多人开始玩乐高,大城市开了旗舰店,线下还有各种培训班、各种比赛,各种火爆。

为什么要说乐高呢?因为乐高是一家丹麦企业。法国那期我讲过欧洲模式。欧洲很多人口比较少的国家,过去发展了某些行业,占据了行业顶端位置。这些行业往往很吃老本,附加值又特别高,后来者几乎没有可能赶超。

乐高就是这样一个典型企业,现在营收457亿人民币,是世界最大的玩具公司之一。大家可以看看相关视频,产品做的非常好,很精致,可玩性相当高。不仅是儿童,成人里也有一大批狂热粉丝,很多人从小玩到大,有了小孩,继续带着小孩玩。《乐高大电影》,讲述的就是成人与儿童的“乐高游戏观”。

有的乐高粉,用了几十万块积木,拼出来各种奇观,比如超跑、战舰。太多了,你能想到的,都拼的出来。但是乐高竞争力不止于此,还可以拼复杂工程机械,采矿机、挖掘机,全自动流水线,加上电机就能动,还可以编程。这也是为什么不少人玩乐高,需要报班学。

有个综艺叫《乐高大师》,专门邀请爱好者来挑战各类创意。一家公司产品,成长为独特的全球现象,乐高就是玩具界的天花板。而且在丹麦这样的小国,是很有代表性企业。所以本期我主要想聊聊,乐高是怎么成功的,以及丹麦的经济产业。

1932年,乐高成立,它的丹麦语原意是“玩得快乐”。名字很土啊,相当于一家餐饮企业,叫吃得真香。创始人叫克里斯蒂森,同样是个接地气的人,他和明朝天启皇帝爱好相同,打小就喜欢鼓捣木头,制作各种小玩具。所以早期乐高都是木制的,是真正的“积木”。

乐高能取得今天的成就,首先离不开历史进程。第一次机遇是1940年代,德军光速占领了丹麦,金属和橡胶成了战略物资。滚铁环、皮球都不能玩了,只能玩木头。主打木制玩具的乐高,迅速崛起。

第二波利好是在战后,首先是欧美国家迎来战后婴儿潮。美国1946年至1964年,生了7800万熊孩子。法国二战后人口4000万,到1975年膨胀到5200万人。这在欧美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增量市场,属于老天爷赏饭吃。但历史给机会,你得中用才能成为好公司。

我们这代人已经习惯一种认知,玩具都是塑料的。但其实玩具变成塑料材质,是个很漫长的过程,也是石化企业,在二战后转型的结果。乐高就充当了“第一个吃螃蟹的”,早在1947年就用两年利润,买了第一台铸造塑料的机器。不过当时并没有人看好。但是到了1951年,乐高一半玩具都是塑料材质,开始迅速占领欧洲市场。

原因很简单,塑料给了“积木”革命性的突破。早期积木很简单,就是一块块往上搭,一碰就散一地。1951年,乐高从一个英国玩具产品上获得灵感,开发了穴柱连接原理的“自锁积木”,这是乐高的核心竞争力。顶部有凸粒,底部有凹槽。这个结构可以让积木连接更牢固,二是组合更复杂,让玩具从二维平面,走向三维立体。6块8颗粒的积木,有人算出有九亿多种组合,指数级玩具。这一创造大大丰富了可玩性,奠定了后代积木的基本形态。

到了1960年代,乐高套装的成功,让塑料玩具逐渐成为主流。塑料的好处越发凸显:成本低、标准化、可批量生产,生产线开始正向循环。这时候历史又推了乐高一把,1960年一场大火,烧光了木制玩具库存,公司新掌门戈特弗雷德·克里斯蒂森,索性只保留塑料产线,把木玩具赛道让给了家里其他人。

这就是乐高的第二亮点,工业管理创新。乐高把工业化大生产的基本原理,融入玩具开发。1955年之后的系列玩具,什么市镇、火车、城堡等等。每块都有独立编号,不同套装的积木无缝替换,玩家既能买套装,又可以买散件,互相拼凑,按照自己思路打造王国。1966年,乐高又把工业产品做成玩具,推出了火车系列,之后还有船舶、工厂模型等等,拟真度极高,影响了几代人。

乐高一个模具成本是5000到8000美金,可以生产600亿块积木,成本平摊到每个套装上,接近于零。塑料积木进入到中产家庭,大大丰富了现代儿童的娱乐方式。东北也有一种玩具叫嘎拉哈hà,过去用的都是动物的关节,有羊的,也有猪的,羊的多一些。到了90年代,就出现很多塑料的了。

在电子游戏出来之前,乐高是人类游戏性的巅峰,自由度最高的开放世界。新掌门还效仿迪士尼,开了乐高主题公园,开张第一年就吸引了60万游客,相当于丹麦人口八分之一。

不过你用塑料,别人也可以用。1970年代末,乐高走向巅峰,和安徒生童话一起,被称为丹麦两大国宝。也是这个时候,穴柱连接积木的专利到期,市面上出现了不少竞品。这些竞品可玩性不比乐高差,价格却低得多。那大家凭什么还玩你乐高呢?

前面我说过,欧洲老牌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都形成了深度的护城河。乐高从1932年创业,积累的不仅仅是技术,还有设计、法务、行业标准。专利过期了,还有各种方法排挤后来者,著作权、商标、不正当竞争,总有一款适合你。一堆小公司,跟全球最大的玩具商斗,他们有那个实力吗?没有。之前中国也有个山寨品牌,叫乐拼,其实是几个汕头工厂联合搞得,价格只有原版十分之一,后来被乐高告上法庭,罚了9000万人民币。

那我不山寨,就做自己的特色积木不行吗?也很难。我想第一是水准问题:创意、细节、做工都达还不到。乐高经过几十年实践,成本,安全性,可玩性都达到了平衡,精度上目前达到了0.002毫米,按照“圈内说法”,乐高积木插拔的时候,有一种“爽快感”。

第二呢,就是欧美文化霸权,乐高和其他文化工业产品结成了同盟。全球最火的文化IP:哈利波特、星球大战、超级英雄、好莱坞主题套装,有全方位合作。它自己还制作大电影,开发游戏。同样是积木,乐高就像开了很多年的环球影城,别的企业还是刚起步的欢乐谷。

最近几十年,文化霸权是乐高扩张的主要动力。用版权溢价获取超额利润,然后用超额利润购买更多IP做成玩具,只要全球化扩张,就不愁玩具卖不出去。

这就是乐高作为老牌欧洲工业代表的扩张史。起步足够早,抓住了历史机遇,自身拥有一定创新性,成为巨头。

乐高的扩张,也让我们也能看到丹麦在当今世界中的位置。大家都知道,丹麦是北欧国家,福利好,幸福指数榜常客。但丹麦就和乐高一样,寄生于欧美主导的全球秩序之上,也可以叫“搭车帝国主义”。

北欧四国人口合计2000多万,比上海少,丹麦不到600万,比浦东多一点。北欧的体量,已经决定了它的国际格局,威胁不到美英法等国际大国,还可以背靠几亿人的市场发展。而北欧内功做的也比较到位,社民党长期执政,教育、医疗、分配都做的很好。

这就决定了北欧的“兜底格局”,英法德美有一口饭吃,北欧就有一口汤喝,而且是比较有味、有料的汤,不是清汤寡水。

以丹麦为例,19世纪中前期,丹麦都是个农业国,经济主要靠种地,出口粮食给英国。19世纪末期,海运成本下降,美国的廉价谷物进军欧洲,农民一片哀嚎。面对这场危机,欧洲农业大国有两种选择,一是加强内卷,压低农民收入,去跟美国硬拼,典型是波兰。第二种就以丹麦为代表,产业升级,从种地转向畜牧。

但产业升级不是说升就升的,首先是没有那么多资金,再一个,农民互相独立,都是单干户,缺乏整合。于是丹麦就发明了一种组织模式——合作社。合作社采用社员代表大会制度,内部代表选举产生。重大事项,要经过社员代表讨论决定。这么做主要是为了整合农民,集体行动。农民缺乏资金,就由合作社统一向银行借款,农民拿到钱进行生产,再上交到合作社,由合作社统一销售,所得利润按生产量来分配。

当时畜牧业主要产品是牛奶和生猪,但欧洲更需要它们的加工品——黄油和熏肉。这样一来,丹麦又发展了食品加工业,成立合作制的乳制品厂、肉联厂。合作制模式下,资源高效地分配利用,比如牛奶加工成黄油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廉价的乳制品废料,可以用来喂猪。

在合作社模式发展过程中,丹麦农业完成了工业化,农民转型成“农业工人”,是有钱人的代名词。合作社成为丹麦农业的基本形态,最大的叫“皇冠集团”(Danish Crown)。对农业的服务应有尽有,从育种到销售,统统包圆。再加上各种行业协会、政府扶持,农民基本做好生产就行了。

现在丹麦是世界主要猪肉出口国,大家猜猜出口排世界第几?长期前三,和加拿大、美国并驾齐驱,年出口200万吨猪肉、3000万头生猪,约占国际猪肉市场四分之一。这是什么概念?根据王耀武的抓猪理论,20多万解放军,抓5万头猪需要3天,3000万头猪,需要600个3天,1800天,也就是5年左右。生产速度远远超过抓的速度,这就是现代化农业的恐怖力量。

现代化农业不只是种地、养猪、农产品加工,背后还有生物、育种、物流,连带着一大批技术公司和研究人员。丹麦是世界最大的牧草种子出口国。还是海运大国,每年它们商船运输的货物,占世界的十分之一。同时丹麦还是欧洲生物制药科技中心。

600万人的国家,拥有几个占据上游、又不太敏感的产业,就足以维持福利国家的名号。这些小门类行业的长足发展,又离不开主要列强开拓的市场。自从大英帝国建立了全球贸易体系,北欧人就积极加入,卖掉自己的殖民地,转而跟着英美脚步,去他们的殖民地吃属于自己那一份,这不是搭车,什么是搭车?

比如挪威人擅长航海和捕鲸,就去南非捕鲸。后来也往欧洲输送能源。芬兰19世纪中期还发生过饥荒,但二战后积极加入欧洲市场,还负责对苏中转。后来也培育出了诺基亚。

所谓搭车帝国主义,就是跟在帝国主义屁股后面打高级工。大英倒了之后,又搭美国便车。已经都搭了两个世纪,发展一直没断,到今天还保持着产业优势。

依靠长期积累的资本和长期不增长的人口,“北欧模式”有资格维持国民有钱有闲的状态,鼓励他们摸鱼创新,因为当下国际秩序下,北欧任何创新都是新增量,依托成熟的工业体系和国际市场,很容易变现。2万人的乐高,年营收450亿人民币,单个员工创造200多万的价值。所以赌出一个人创新,就能维持上百人摸鱼。

美英这些大国,不可能吃下所有产业,也没有必要。一些好的边角料,常常就会分给外围的国家。当然,前提是他们得听话。所以我们看一个国家,不能简单地看它某一两个指标,特别是不能简单化为某些虚化的指标,像幸福指数这样的,否则一会儿是北欧,一会儿又会是不丹。我们必须从整个国际秩序来看,才能分析出这些国家真正的财富密码。

我们喜欢观察某些企业,进而探寻这个国家的某些特征,有哪些大家感兴趣的企业或国家,可以在弹幕和评论留言。我的节目固定是在周四和周日上线,如果有加更,一般会放在周二。我们下期再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