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积飞 | 后洋畈的变迁
后洋畈的变迁
文/胡积飞
“后洋畈上好田多,一片平畴夹两河。雨后看耕晴看刈,便教洛诵也商歌”。几百年前,我的先祖写下这首诗,用愉悦的心情和如歌的笔触描绘这片富庶的土地。
后洋畈,位于桥头胡村的西边,与村庄隔着一条河,这条河便是祖公河。据《光绪宁海县志》:祖公河,五代周显德三年(公元956年),宁海县令祖孝杰用水工黄尹德言……凿回浦之水上流六里经慈殿西桐山桥东入淮河,又凿淮河下流九里经半洋东下陈(即今裴家)西过眠牛山入黄墩港……因名回浦之北水道为祖公河。另条没有命名的小河,则是由上游的农田灌溉排水沟汇聚而成,在“九一坝”下遂成一条数米宽的河床,流出丁家埠入黄墩港。后洋畈就在这两河相夹之中。
后洋畈原是黄墩港西侧的一片淤积平原。据说,很早以前这里曾是港湾,黄墩港的海潮一直涨到梅林石埠头一带,石埠头村则是黄墩港边的一个船埠头而由此得名的。沧海桑田的传说已无从考证,但作为河港淤积而成的后洋畈,以其土质的肥沃和灌溉的便利,使卜居在这里的胡氏祖先得以繁衍生息,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耕之以季谷,捕之以鱼虾的生活。河这边,黑瓦灰墙高低错落的街巷民居傍水而筑,后水门的青石阶沿墙脚伸向水面,浣纱女的捣衣声与邻里的说笑声相闻,偶有三五成群的鸭子嬉游在河面上;河那边,走过小河上七道青石条铺就的小桥,便是后洋畈的阡陌沃野。随着季节的更替,或是一片片金黄耀眼的油菜花嵌镶在绿色的麦浪中,或是一方方银白色的水田衬映在碧油油的秧苗间,将这里构成幅古老、朴实的江南农村风景。
50年代未的“公社化”年代,这里的人们开始在后洋畈南首的眠牛山麓修建了一所初级中学(即今宁海县第六中学前身),从此,结束了这里的学子升初中涉步上县城的历史。此后,人们先是用汗水铺筑就一条衔接甬临线通往县城的“马路”,接着,祖公河西侧沿河被规划修建成一条商业衔,后洋畈自此打破了昔日的宁静,供销社旅社、百货大楼、医药公司、卫生医院……。相继走出鹅卵石铺就的狭窄老街搬迁到这里。当改革开放的东风从大亚湾吹拂神州大地的时候,刚刚从沉睡中苏醒的后洋畈,又一次呈现出勃勃生机,一幢幢高楼民居拔地而起,一家家工商企业接踵而至,桥头胡镇中学、幼儿园、中心小学又相继在这里择地落户……清晨,朗朗的书声从校园内悠悠飘出,渗着泥土的芬芳,渗着花木的幽香;白天,活泼的身影在操场上龙腾虎跃,伴着缤纷的服饰,伴着欢歌笑语。入夜,四所校园教室中一排排明亮的灯光将天上的星光映淡,将人们心中的希望照亮……
昔日的后洋畈,曾经载负过祖辈太多的汗水太多的企盼,如今于已经很难寻觅往昔的沧桑,当年父輩们赖以耕耘收获粮食的土终地上,现在则成了下一代赖以求知收获希望的沃土!一批批莘莘学子从后洋畈的育才路上走出家门,走向大城市,走向世界各地,走向辉煌的未来。
作者简介
胡积飞
胡积飞,字梦飞、一羽、号飞凤山人。1944年生。现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浙江省诗词与楹联学会会员,宁海县诗词楹联学会顾问,宁波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宁海县作者协会、曲艺家协会会员。系中国楹联学会对联文化研究院研究员。
业余爱好文学写作,早期曾在《宁海报》《宁波日报》《厂长经理日报》《早春》《经济生活报》等报刊发表散文随笔、报告文学作品。后期潜心研究诗词楹联,作品见载《中华诗词》《九州诗词》《跃龙诗声》《浙江诗联》《宁波吟草》《温州诗潮》并入编《中华当代诗词艺术家作品精选》《中华当代词海》《当代中华诗词通览》《中华诗词集成.宁海卷》《宁海当代诗词选》《中国楹联年鉴》《中国对联作品集》《两浙百家三万联》等50余部典籍。曾获“城市风光海”海内外诗词大奖赛优秀作品奖;中国.温岭“曙光杯”全国诗词大奖赛优秀作品奖;全球华文“曼丽双辉”填词大奖赛优秀作品奖;“湘湖.诗之湖” 全国诗联大赛楹联组三等奖。已出版散文集《我之休闲》获县柔石文学奖;诗词集《梦飞吟稿》获宁波市作协作品二等奖。
□题词:储吉旺先生
□LOGO\题图\尾签设计:野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