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光】第八节、辽东往事

不作死就不会死

让我们把目光转移到大汉帝国的东疆。

元凤三年春季,汉朝干掉匈奴犁污王后,匈奴基本上不再敢跟汉朝叫板了。结果到了冬天,辽东的局势开始了不稳定。导致辽东不稳的胡人不是匈奴,而是乌桓。

有关乌桓的林林总总,我曾经在写鲜卑族历史的时候写的很清楚了。简单说故事可以追溯到秦末汉初时,匈奴雄主冒顿单于击败东胡之后,东胡北迁到了大兴安岭地区。居住在大兴安岭北端的东胡人,因为靠着鲜卑山,被称为鲜卑。而居住在大兴安岭南端的东胡人,因为靠着乌桓山,被称为乌桓。鲜卑和乌桓起初都是臣服于匈奴,归左贤王掌管。

汉武帝元狩四年,在大汉跟匈奴进行的那场世纪之战中,主攻东线的霍去病率领李敢、赵破奴等骁将,在右北平太守路博德的配合下,出关击溃了匈奴左贤王,斩敌七万多人。霍去病封狼居胥山,禅于姑衍,临瀚海(今俄罗斯贝加尔湖)而还。自此汉朝切断了匈奴对东北亚各族的有效控制,也就是在那时候,汉朝把乌桓人迁徙到今天辽东、河北北部、内蒙古一带。汉朝对乌桓人还算不错,给钱给粮给地,让他们迅速发展。唯一的要求就是乌桓人要密切监视匈奴的动向,随时向朝廷报告。大多数情况下,乌桓就像汉朝聘请的传达室大爷。而乌桓收了汉朝的钱,就该干好本职工作。

到了汉昭帝时代,乌桓有钱了,实力也大涨了。很明显,他们不想再继续传达室的工作。但是汉朝又不放他们走,必须让他们看家护院。矛盾,就是这样来的。乌桓人觉得漠北的广阔天地大有可为,东北的兄弟们混的都不如他,衣锦还乡也是不错的嘛,总之,乌桓想要跳槽,不想再加在汉朝和匈奴之间。乌桓人的自我感觉良好,自认为比汉朝和匈奴都强大。当然了,乌桓的自信也有那么一丝丝道理,比如他们那点财产,匈奴看不上眼,懒得去抢。汉军在霍光约束下,也不与乌桓发生冲突。这才导致了乌桓的极度膨胀,这种膨胀就好比一首歌:“啊~乌桓,你比四环多一环……”

在这种情况下,乌桓就时不时的闹事。本来汉朝设有护乌桓校尉一职专门管理乌桓事务,但是乌桓人不再服护乌桓校尉的管理。讲道理,朝廷是时候带兵揍乌桓一顿了。

但是,霍光决定玩手段,打仗什么的,霍光有自己的打算。那个年头,匈奴屡次侵犯汉朝,都被汉朝用反守反击大法给怼回去。以前匈奴入侵汉朝还能抢点东西,到了汉昭帝时代,匈奴别说抢东西了,能活着回去就是生命的奇迹。所以匈奴就不怎么再入侵汉朝边境,活着吹吹戈壁滩的风不好吗?

霍光一再下令汉军对乌桓克制、忍让,谁也不许引发大规模的冲突。乌桓实力不容小觑,正面冲突绝非上策。由于汉军的忍让,乌桓人自此不把汉军放在眼里。一旦乌桓人瞧不起汉军了,那边疆就太平了。乌桓人志在漠北,而非中原。在汉朝的推波助澜下,乌桓人和匈奴人的矛盾激化。

元凤三年,霍光得到了漠北传来的重要情报。说乌桓人玩大了,居然挖了匈奴人的祖坟,现在匈奴人要发兵攻打乌桓。霍光马上召开军事会议,问问各位将军们的看法。

在当时的汉朝军界,有位大佬的江湖地位极高。此人名叫赵充国,担任护军都尉。赵充国当年是贰师将军李广利麾下第一名将,专业解决各种匈奴、羌族、氐族问题,战功赫赫。老赵对于这件事的看法是,随他去,匈奴和乌桓打架,打死谁都对汉朝有好处。

霍光不以为然,但是又不想给人以独断专行的印象,那个年轻人,你站起来说说。这年轻人叫范明友,时任中郎将。早年间范明友不被看好的时候,霍光就觉得这个年轻人有前途,并且一再鼓励范明友不要气馁,一定会有机会出人头地的。范明友很感动,总是不能忘怀霍光的鼓励:年轻人,你行,你不是一般人,岳父看好你!

对,人家俩人是翁婿关系,那范明友当然知道霍光想说什么。范明友力陈出兵的好处,霍光马上启用范明友为度辽将军,带兵两万,出征乌桓。

机会,总是留给有后台的人。不过,范明友的业务能力,并不给霍光丢脸。范明友临走时,霍光告诫范明友。大军不可轻出,出去了就不能空手回来。如果追不上匈奴,就反手做掉乌桓。

范明友大军出动的时候,正值匈奴两万骑兵胖揍乌桓的时候。怎么说匈奴也是曾经的亚洲霸主,这几年虽然不景气,但也不是区区乌桓所能挑战的。

范明友加兵辽东的消息传出去以后,匈奴人就不敢轻举妄动了。毕竟汉朝和乌桓表面上依然是关系和谐的,乌桓人的国籍是汉,乌桓人的地盘是汉朝领土,所有乌桓人,面上都归大汉护乌桓校尉管理。

也就是说,匈奴打乌桓,就是匈奴打汉朝。本来单挑乌桓匈奴很有把握,但是再加上汉朝的精兵,匈奴人就没信心了。经过深思熟虑,匈奴人马上作出了伟大光荣正确的决定:撤退,回家!

范明友的突然来到,让乌桓有种看见亲人的感觉。感谢祖国,感谢祖国的精锐骑兵。范明友代表祖国特别仗义,声称要为乌桓报仇,于是带兵越过乌桓的领地杀入漠北。

但是范明友不是霍去病,他哪能深入大漠封狼居胥?范大将军的计划是从乌桓的地盘走一圈,查看一下地形,然后趁着乌桓毫无戒备的时候发动突然袭击。范明友雷厉风行,瞬间诛灭乌桓六千余人,斩乌桓王三人!乌桓余部惊呆了,还有这种操作?

范明友的突然袭击,打服了乌桓那是正常的。最狠的是把匈奴吓得不敢再正觑辽东,汉朝人得多狠啊?这发起飙来,连自己人都杀。自此以后,辽东一带的乌桓时不时也跳出来闹闹事,反正只要乌桓闹事,范明友就出兵揍他们。反观匈奴从此不再骚扰辽东,挨打的不服,看人打架的却服了,这也是汉昭帝时代汉帝国北疆的一道奇特风景线。

同样是大汉的藩臣,乌桓王比义渠王悲催太多了。跟了大汉还不进行彻底的汉化,还想着去去草原放羊,就是乌桓王的下场。而倾心汉化的义渠王,从此融入大汉,成为了汉人的一份子。

有的胡人就是想不明白这点事,老觉得汉化了,就意味着本民族就没了。其实他们也是不会算账,不汉化你这个民族也会消失。东汉末年,曹操派兵灭乌桓之后,乌桓人靠南的融入汉族,靠北的融入鲜卑,这个民族不汉化,也还是没有了。

这就是元凤三年,霍光是如何稳定边疆局势的。北疆的东西两段都通过小规模战争的形式取得了稳定,但是别忘了,在遥远的西域,还有一块汉朝的飞地叫轮台。在西域都护府成立之前,汉朝在西域的统治,只有相隔甚远的轮台一地。轮胎周围是关系错综复杂的西域各国,而匈奴对西域的影响依然很大。

汉朝以轮台为西域前沿阵地,对西域各国进行羁縻。但是西域的形式太复杂,难免会有各种矛盾暗流涌动。霍光是反对战争的,尤其是反对大规模远征。汉武帝时代,贰师将军李广利倾全国之财力,以极大的伤亡换取了所谓的远征大宛的胜利,得到了大宛国每年进贡几匹马。这生意怎么看都是赔的,除非你觉得人命不值钱,死就死了。

轮到霍光主政了,关于西域的矛盾,如果不想远征,怎么才能解决呢?一向温文尔雅的霍光,显示出了不为人知的一面。那么说霍光要怎么解决西域矛盾呢?下节再聊。

点击查看

楚汉  吕雉  文帝  景帝  武帝

讲述学校欠大家的历史

打赏一块钱也是你对知识的态度

而态度决定了你的高度

笑谈中

微信号 : kxiaotanzhong

新浪微博:@依然笑谈中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