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一战封神的背后
韩信灭赵之战是楚汉之争中非常重要的一场战役。我们提起这场战争,往往会轻描淡写的一句话带过。总结起来那就是韩信擒魏、破代、灭赵、降燕、伐齐,仅仅用了一年半的时间,何等的霸气。但是细细分析起来,每场战争都不是那么简单。
很多名将在打仗的时候,都有自己固定的风格。比如说拿破仑,他打仗就是著名的三部曲,首先用炮兵攻击对方阵地,然后派骑兵冲锋,最后步兵上去结束战斗。虽然拿破仑具体作战时变化多端,但是这三部曲是必不可少的。
希特勒用兵讲究的就是不宣而战,集中优势装甲部队迅速碾压对方阵地,同时空军配合空中打击,人称闪电战。
具体到韩信,他用兵讲究兵马未动,情报先行,不走寻常路,处处是疑兵。作为韩信的对手,你永远都不知道韩信的主力会从什么地方冒出来。
韩信破代国擒夏说,部队修整和张耳增援的地点是今天的山西太原。从今天的太远东进攻河北,必然要越过太行山。依照当时韩信的方位,陈馀准确的判断韩信、张耳一定会攻打井关口。
陈馀的判断没有错,韩信粮少,不可能舍近求远攻打别的关卡。陈馀为将多年,说他是个草包那就不科学了。陈馀带兵离开邯郸北上,防守井陉口,当然不能忘了带上赵歇。这时候,从陈馀的角度讲,要么出井陉跟汉军决战,要么等着汉军来找他决战,要么大家就原地对峙。从专业的角度讲,谁先出手,谁就吃亏。为什么呢?井陉口是个狭窄的通道,走这个通道不能集中优势兵力,很危险。
另外,陈馀主场作战,粮草充足。韩信客场作战,粮草转运不便。这种情况下,谁粮食少谁着急。韩信肯定追求速战,陈馀可以放心的把韩信拖死了算。粮草充足的王翦就是这样拖死的项燕,主场作战的司马懿就是这样拖死的诸葛亮。
所以陈馀打算拖死韩信,在战略上并没有问题。这里边有个小插曲,陈馀的参谋李左车是名将李牧的孙子。李左车顶着名将之后的光环提出绕道攻击韩信的辎重部队,这样困死韩信只需要十几天的时间。理论上李左车的主题思想和陈馀最初的部署是一样的,别管用哪种方式,都是用拖字诀。然而,这时候陈馀居然拒绝李左车的提议,决定带兵跟韩信决战。因此千百年来人们都说李左车聪明,陈馀是个傻缺。事实上真是这样吗?还真未必,坐的位置不一样,考虑事情的角度就不一样。陈馀为什么一改常态急于决战呢?这里边是有原因的。
陈馀跟韩信在井陉口比赛消耗的时候,刘邦同学可算是逮着软柿子捏了。由于陈馀把赵国十几万军队都调到了北方,刘邦从河南北上,带真正的汉军主力横扫赵国南部。这支队伍里面有猛将靳歙、周勃、召欧、周绁,他们都是能打的汉子,这几位在荥阳、成皋一线被项羽压的喘不过气来,如今到了几乎没有什么防御的河北,个个都斗志昂扬。汉军一战克邯郸,再战拔襄国(河北省邢台市)。当然了,他们不能继续北上。因为这支部队的主要任务是防守荥阳,如今调出来溜达溜达就是为了搞乱陈馀的部署,他们随时得准备驰援荥阳,毕竟项羽一直固执的认为拿下荥阳就等于要了刘邦的命。
陈馀得到消息,老窝都被端了,那他还能坐的住?此时陈馀的心情跟当初听说韩信拿下安邑的魏豹心情是一样一样的。魏豹不得不北上救援安邑,结果被韩信以逸待劳生擒。陈馀如果敢南下救援邯郸,那就不是刘邦的四大猛将等着埋伏的问题了,他身后的韩信一定会全力追击。
所以,陈馀没时间耗死韩信,反正自己兵多,除了找韩信决战干掉这几万兵马之外,陈馀一点选择的余地都没有。大战略上,陈馀已经陷入了被动。但是他十几万大军如果能够全歼韩信,这仗还有有翻盘的机会。刘邦现在很忐忑,毕竟项羽盯着荥阳,而荥阳目前空虚,守将周轲是烈性汉子,副将魏豹刚被刘邦夺了媳妇,而且弄不好这哥们还做着当皇帝的美梦,压根指望不上。
下面,就轮到韩信表演指挥艺术了。首先,我们再来认识一位猛将兄。韩信的得力助手曹参在代国帮韩信打扫后院,顶替曹参的这位也不是吃素的,他叫张苍,爵封北平侯。
张苍师出名门,是大儒荀子的弟子,是李斯和韩非的师弟。张苍在荀子那里学的是理工科,尤其擅长数学和历法,此君将来还是汉朝度量衡制度的教父。这些学问在井陉口还用不上,此时张苍要表现的是武功,是他冲锋陷阵的时候了。
韩信按照自己的套路作战,首先探听陈馀方面的情报。据悉,陈馀没有在狭窄的井陉口设防。为什么呢?前面咱说了,陈馀急于决战。他绝不能在井陉口设防,因为这样做很有可能吓得韩信不敢过来。陈馀给韩信留足了空间,让他安安稳稳的通过井陉口,然后十万打三万,还是野战,没有理由不胜啊。但是,陈馀面对的是韩信,事情并没有他想的那么简单。
那是个月黑风高的夜晚,韩信派了一万大军通过井陉口,渡过绵蔓河,背水列阵。
转过天来,陈馀笑话韩信不会用兵,作为一个职业军人,背水列阵这是兵家大忌,韩信犯这样的错误,很快遭到了陈馀大军的打击,然后陈馀战败,张苍活捉陈馀。大家都夸韩信无敌的时候,韩信风轻云淡的说,这叫置之死地而后生。
这个令后世津津乐道的布阵之法咱一会儿再说,先聊聊三国时期的两个经典战例。头一个是曹操、刘备汉中大战的时候,徐晃复制韩信的背水列阵,结果不仅没有激发士兵斗志,还导致军心离散,大军惨败,副将王平当了叛徒。第二个例子是诸葛亮一出祁山的时候,马谡依山设营,把军队置之死地,然后就没生,副将王平回去就找诸葛亮告状,马谡担了全责。
那到底置之死地能后生吗?答案是不能,不信就问王平,两次这事都被他赶上了。韩信轻描淡写的一句置之死地而后生,蒙了多少人。其实韩信取胜的关键根本不是背水列阵进入死地,重点是当夜那一万大军出动的同时,韩信另外派了两千急行军潜伏到陈馀大营的两侧。战争一开始,陈馀带领大军扑向韩信的一万诱饵。另外两千急行军迅速夺了陈馀的大营,换上汉军的旗号。赵军顿时大乱,韩信的一万精兵在张苍的带领下发起冲锋,失去大本营的赵军君心浮动,这才战败。所以说背水列阵不是关键,关键是汉军奇袭了赵军的大本营。
突袭大营这招用好了能制造不少奇迹,清乾隆年间,清军在平准噶尔的时候,叛军主将达瓦齐作战不力,带一万人退守格登山一带。清军副将阿睦尔撒纳带五千人悄悄逼近格登山,派阿五锡、巴图济尔噶勒、察哈什等二十二名骑兵侦查。骑兵们发现达瓦齐带两千来人驻守大营,主力七千多人驻扎外围。阿五锡等二十二人当机立断,马上趁着夜色对达瓦齐大营发起冲锋。达瓦齐惊弓之鸟,天黑又看不清清军有多少人,撒丫子就跑了,阿五锡等二十二人占据了达瓦齐大营,竖起了大清的龙旗。凌晨,阿睦尔撒纳带清军五千骑兵赶到,达瓦齐主力七千人趁着日出的光亮发现大营的旗号变了,当即选择了投降。这二十二名斥侯兵创造了一场战争史上的奇迹,取胜的关键就是夺了对方的大营,乱了叛军的军心。
井陉之战以后,韩信也是出于技术保护的原因,愣说自己用的是置之死地而后生,坑了多少单纯的少年。在此战以前,韩信属于战场上的小学生,陈馀并不把韩信放在眼里。此战之后,韩信成为了当时的战神。这事一传十,十传百,越穿越邪乎。你想吧,一个人违背兵法规律背水列阵都能赢,这样的人还能用常理推断吗?千百年来,没人注意韩信派两千奇兵攻占陈馀大营的事,大家津津乐道的一直是背水一战。
这一战,不是陈馀太怂,关键是韩信太狡猾。韩信听说李左车曾劝陈馀偷袭自己的辎重部队,感慨不是李左车计划不行,也不是陈馀作战没谱,关键是怎么去用李左车这样的人,韩信自认为比陈馀有心得。
对于韩信来说,李左车非常的重要。因为从出三秦到平赵国,韩信练了不少兵,却没敢培养将领。这一路向东,韩信的副将都是刘邦的铁杆。李左车的到来,韩信有了第一个属于自己的嫡系。
所谓千金易得,一将难求。李左车战败逃走,就是韩信悬赏千金让人把李左车活捉送来。韩信傲了一辈子,唯独对李左车在自己最专业的领域表现出了极大的谦逊。韩信以师礼待李左车,请教李左车对天下大势的判断。李左车久在赵国,对燕国、齐国都很熟悉。李左车告诉韩信,燕王臧荼节操低下;齐王田广,吃够了没靠山的苦,很希望找个组织依靠。现在汉军高歌猛进,韩信一战封神。在北方大地上,到处传颂着战神韩信的威名。韩信采用李左车的计划,给臧荼写了一封信,晓之以利害。臧荼正担心韩信带兵北上,见了韩信的书信,马上表示投降。然后,重点到了,刘邦和韩信的矛盾突然显现出来了。这个矛盾影响了后面所有历史事件的走向,甚至为将来韩信身死未央宫都埋下了伏笔。到底这是怎么回事呢?下节再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