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首个「大运河」大展,贯穿2500年历史,覆盖历史科技文化…让娃了解大运河的一切!

你好呀,我是朵朵~

世界上文明的发祥地多与“水”有关,在中国也有着一部“河流上的历史”:大运河。

之前没有一个大展,能让我们全面的了解大运河,现在,终于能看到了!

就是国家博物馆刚刚新开的展览:舟楫千里——大运河文化展。

舟楫千里——大运河文化展

📍国家博物馆 北1北2展厅

🎫免费,公众号“国家博物馆”预约

📋观展体验📋

环境⭐⭐⭐⭐⭐

难度⭐⭐⭐

亲子互动⭐⭐⭐⭐

文物⭐⭐⭐⭐⭐

温度:适宜,不热

📷可拍照,但不能录制视频

作为国内首个全面讲中国大运河的展览,我看完真的感觉“太!全!了!”

大运河的历史、作用、技术、制度……让你能了解2500多年的大运河的一切。

展厅流线型的设计非常漂亮,展板文字量比较多,内容详细表述直白,感觉像把讲解词印在了墙上😂

非常建议带着娃来,和孩子一边讲一边看,一趟下来整的明明白白。

展厅内gif

为啥要带娃来看「大运河文化展」?

在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后,“大运河”就越来越多的出现在孩子的试卷上。

比如今年北京中考的语文阅读题:

同时「大运河」是了解中国历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开创了世界之最:世界上开凿时间最早、流经距离最长、规模最大的古代运河。

而大运河发展的历史,和中国历史是基本同步的。在古代没有高速公路、火车的情况下,“水路运输”是性价比最高的选择。运河为各个城市带来了经济和兴盛,可以说是贯穿在中原大地上的“生命线”。

在这个展览上,关于「大运河」的基本知识全都覆盖了,所以非常适合孩子来看。

展厅内gif

「大运河文化展」具体讲了啥?

展览按照五个不同的主题平行分布:

“一河千载通南北”:从远古到新中国成立,整个大运河发展历史

“货通南北利四方”:通过大运河运输的货物有哪些

“千艘并进万夫牵”:征收粮食的漕运制度

“神工当惊世界殊”:大运河上的工程技术

“因河而兴文化盛”:大运河带来的文化

每个大主题在展厅中又分解成了小单元,很便于理解,我跟你把每个主题的重点来梳理一下。

①大运河发展的历史

知识卡:啥是大运河?

大运河始建于春秋时期的邗(hán)沟,由京杭大运河、隋唐大运河和浙东运河三部分组成,从开凿到现在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彰显了中国古代先贤们的伟大创造力和无穷智慧,见证了中国古代社会变迁的重要历程,与长城、坎儿井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工程。

远古的“大禹治水”的故事,说明了先民们长期都在和水患做斗争。

《大禹治水图》清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中国最早的运河:邗(hán)沟,是在2500年前,吴王夫差灭掉邗国时,在邗国城下开凿的,为了沟通长江与淮河,这也成了后来京杭大运河的前身。

吴王夫差剑 春秋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此后到隋朝的期间,每个朝代国家都在修建自己的运河,形成了四通八达的水路,为隋朝修建大运河留下了很好的基础。

隋朝时将这些水路全部连在一起,完成了中国大运河第一次全线贯通

西至长安、北通涿郡(今北京)、南达余杭(今杭州),这2700多公里的浩大工程——隋唐大运河,在唐宋时继续得到维系和发展。

鎏金铜铺首 隋 隋炀帝墓出土

元代时,开通了1794公里的京杭大运河,形成了大运河第二次南北大沟通。明清时继续维系了这一格局。

《运河形胜图》清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整个中国大运河涉及了多段河流,在第一部分的环形区域里,对每段河流都进行了解析。

配以文字、地图、文物、遗址等内容,清晰的向你展示每部分内容。

展厅内gif

②大运河运输的货物

大运河运送的最重要的货物是征收而来的粮食,也就是漕运。

这些粮食通过水路被运到京师、军营等重要地方,从隋朝到清朝,漕运都是国家的基本保障之一,所以很重要。

展厅里这块含嘉仓铭砖就是漕运重要的见证。含嘉仓在隋朝时就是皇家粮仓,被使用了500年,是中国古代最大的粮仓

含嘉仓铭砖 (复制品)唐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潞河督运图》为记录了漕运盛景和民俗民风。码头、衙署、店铺、酒肆、民居等琳琅满目,画上有官船、商船、货船、渔船等64只,官吏、商贾、船户、妇孺、盐坨杂役等820多人。人物形态各异,极富生活气息。

《潞河督运图》清 乾隆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除了漕运,大运河带动了南北货物的流通。

来自南方的丝绸、茶叶、木材、瓷器等物品被运到北方;北方的棉花、果干、土特产也随运河来到南方。

卖东西就要有“营业执照”,这份“给商照验”,是官府发给商人标记盐茶数量的,表示合法经营,以备检查。

给商照验 清 乾隆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图源:中国国家博物馆

茶商纳税后,由官府发的运销执照。

茶饮 清 光绪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明朝时既有官府的纺织局和民间作坊,产生的丝绸产品去往全国各地。

加金彩绣双龙戏珠蓝云纹缎  清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有趣的是,明代时,从事漕运的官兵可以售卖“免税货物”,空船返回时,相当于一个移动的“免税店”😄

除了生活用品之外,运来的建筑材料也是重中之重。

北京的城,临清的砖。明清两代皇家建筑用砖,多数都是临清烧制的,通过大运河被运来了北京。

皇家用木也是如此。来自长江以南原始森林的珍贵木材,可以直接走水路到皇城。

临清贡砖 临清市博物馆藏

③漕运完善的制度

漕粮运输关系到帝国的命脉,从漕粮征收、运输、交仓等主要环节,从上至下都设置了完善的管理制度。

唐朝设立转运使,宋朝设立发运史,元朝设立都司史…都是专门负责漕运的官员。漕运制度非常严格,假如超时,会受到处罚。

展厅里的这幅画,是清嘉庆年间,陶澍沿运河南行视察漕运。到露筋祠时,湖水结冰,漕船被冻结在此。陶澍“深恐贻误漕行”,便祈祷于露筋娘娘。第二天风和日暖,全河水泮,各船出江告竣。

《漕河祷冰图》清 黄钺绘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图源:中国国家博物馆

运送漕粮的漕船,由不同的船帮组成,每个漕邦都有自己的旗帜装饰。

《漕运图卷》清 乾隆 天津博物馆藏

在清朝,粮食被送到通州后,官府会派雇佣的经纪人验收粮食,为了防止勒索舞弊,制定出了一套秘符制度

经纪人会在自己验收的粮食袋子上画上自己的符号,如果中途查验出问题,可以通过符号直接查到本人。从根本上保证了入仓粮食的质量和数量。

看看展厅里展示的秘符,如果你是军粮经济,你会设计出什么样的符号呢?

军粮经济秘符扇 清 北京市通州区博物馆藏

④大运河上的工程技术

大运河数千年的通航,离不开一个个充满智慧的水利工程。

比如在运河上修建闸坝。种类有木闸、石闸、砖石坝等。

这幅图注记了发生水患的地点、年月日期和构筑堤、坝、闸、堰缕堤、遥堤、滚水坝等治理措施,并绘图以示后人。

《河防一览图》明 潘季驯等绘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图源:中国国家博物馆

这个部分的重点一定要说,由元代时郭守敬负责修建的二十四闸,实现了“逆水行舟”。

想要更清楚的了解这方面内容,你一定要去什刹海边上的北京郭守敬纪念馆看看哦!对二十四闸有详细的动画展示。

《通惠漕运图》清 沈喻绘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图源:中国国家博物馆

对于建造船只,使用工具方面,在展厅中也有较为详细的展示。

⑤大运河带来的文化

大运河为沿线城镇带来了繁荣的经济。文化也得到了融合和兴盛。

自元代妈祖信仰传入天津地区以来,妈祖由最初的海神转变为天津城市的全能保护神。《天津天后宫行会图》是一部关于天津皇会的风俗画卷,真实记录了清末天津妈祖信俗的风采。

《天津天后宫过会图》清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图源:中国国家博物馆

明朝时南方精致的纸和颜料运到了天津市的杨柳青镇,“杨柳青年画”由此得到了发展。到清中期时,这里“家家会点彩,户户擅丹青”。

《母子图》清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和大运河有关的一切,这个展览都讲到了,真的很值得带着娃来看呐!

门口的长长长LED屏真的超级好看,一定要打卡拍照呀!

除特别标注外,图片由耳朵里的博物馆拍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