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岛C6N“彩云”高速侦察机—日本曾用这型侦察机戏耍美军 美机最大油门也追不上

  1944年5月29日,塞班岛

  3架美军格鲁曼F6F“地狱猫”舰载战斗机正在紧紧追赶一架日军侦察机。他们在执行日常巡逻的过程中发现了这架刚刚完成对马朱罗环礁美军舰队泊地的高空侦察任务、正在返航的日军飞机,便迅速展开了追击行动。然而,虽然这架身材修长的单引擎侦察机和F6F的引擎功率相当,但美军战斗机的飞行员就算是把节流阀推到底,最终也没能追上这架日军侦察机,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它扬长而去。而这个日军机组在摆脱美军战斗机追击后,该机的驾驶员、第121海军航空队的队长千早猛彦让机上的电信员向其所属基地发出了一封著名的电报:

  “我ニ追イツクグラマン無シ”(身后已无格鲁曼战机追击)

  这种在太平洋战争中后期能在美军舰队和后勤补给泊地上空来去自如,而美军飞机又拿其毫无办法的侦察机,便是本文的主角:中岛C6N“彩云”高速侦察机。

  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前,日本海军便提出需要一种新型高速远程侦察机为联合舰队提供远程侦察。当时的日本海军主要依靠军舰上搭载的水上侦察机充当“舰队之眼”。虽然水上侦察机方便巡洋舰携带,在海上使用和收容都较为便利,但是水侦的飞行速度和续航力都比较有限,舰队的侦察半径也因此受到制约。

  1942年10月,重巡“青叶”正在用舰上吊车收容零式水上侦察机

  随着日本海军开始批量服役正规航母,海军也开始使用九七式舰攻改造的侦察机从航母上起飞,负责侦察、警戒、确认战果等任务。然而,九七式舰攻毕竟主业是攻击机,最大飞行速度也只有378km/h,一旦在侦察过程中被敌军舰载机咬住,基本难以逃脱。

  战前的日本海军高层认为,随着航空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有必要制定对航空机的发展制定长期发展研究计划,因此,海军军令部先后颁布了《航空机性能标准》和类似于“五年计划”这样的《实用机试制计划》。上文提到的海军对舰载高速远程侦察机的设想也被容纳到《实用机试制计划》中,由中岛公司负责研制,编号为“实计N-50”。(中岛公司的代码为N,Nakajima)。然而,不少海军军官认为,靠零式水侦和九七式舰攻改造的侦察机足够应付舰队侦察需求,于是“实计N-50”迟迟未能得到拨款,中岛公司也只能将其放在一边,重点为海军生产九七式舰攻。

  随着侵华战争的进行,在中国战场作战的日本海军航空兵部队急切要求准备新型高速侦察机,用于提前发现迎击日军轰炸机群的中国空军战斗机,尽可能减少前线损失。终于,在1941年开始计划实施的《昭和16-19年度实用机试制计划》中,“实计N-50”方案被再次提出并列入计划中,军方试制代号“十七试舰侦”。

  十七试舰侦试制11号机,由海军航空技术厂协助设计制造

  海军对“十七试舰侦”的性能要求大致为:

  在6000米高度的飞行速度要达到350节(648.2km/h);在8分钟以内爬升到6000米高度;最大航程为4630km(重载荷),起飞滑行距离为170米(风速13m/s的情形下),着陆速度为70节(129.6km/h)。

  对中岛公司的设计师来说,要设计如此高速度、远航程的侦察机实在是困难重重,这对飞机的机体结构设计、燃料的搭载、发动机功率和可靠性等都提出了相当严苛的要求。时任中岛公司飞机设计部部长的山本良造提出,采用双发机方案,采用2台1000马力的空冷发动机作为动力,勉强可以达到海军提出的要求。然而,随着“誉”系列小直径大功率空冷发动机的研制成功,海军认为可以不需要双发机方案,直接上单发就行,也能提升生产效率。于是,“十七试舰侦”正式确定搭载“誉”22型发动机(2000马力)。

  海军侦察第11飞行队装备的“彩云”11型

  海军侦察第11飞行队装备的“彩云”11型,其采用自誉22型改进而来的誉21型发动机(2000马力),“誉”系列发动机虽然以其体积、直径都较小的优势,很适合“彩云”这种采用修长机身、横截面小的高速侦察机,其功重比也位居世界前列水准,但誉系列发动机的可靠性一直困扰着一线部队,其采用的航空燃料质量要求很高。

  装甲空母“大凤”搭载的601空所属之“天山”一二型舰攻

  装甲空母“大凤”搭载的601空所属之“天山”一二型舰攻,中岛公司在设计“彩云”时大量借鉴了同期开发的“天山”,采用了其修长的机身和层流翼设计,使其总体外形非常接近“天山”,其前倾设计的尾翼也是方便飞机出入航母的升降机。

  彩云的两段式襟翼

  由于“彩云”采用了提高高速飞行性能的高翼载设计,为了补偿机翼面积减小对升力的削弱,日本设计师采用了2段式大面积增升襟翼,保证其拥有良好的低速操控性,以满足在航母上的起降需求。

  为了尽可能降低飞机生产成本,“彩云”采用了大面积的金属蒙皮,这也有利于机身结构的增强和生产所用的铆钉数量的大幅减少。(注:二战时期的日本军用航空制造业常常以铆钉数目来衡量飞机的生产成本和工时,以1铆钉=1日元的关系来换算)

  比较

  “彩云”虽然比零战要重,但其注重生产的低成本,采用全新设计大量减少了铆钉使用量,使得其生产成本更低,也更容易提升生产效率

  中岛公司于1942年6月开始进行“十七试舰侦”的试制工作,在当年年底完成了全部图纸设计绘制工作,海军也于同期赋予其制式编号C6N1,并正式命名为“彩云”。1943年5月,“彩云”首飞成功,经过试飞发现,“彩云”的性能已经超出海军的期待:在经过一系列的机体结构减重设计、发动机的合理配置工作后,其最高速度远超350节(美军试飞结果为将近700km/h,是IJN装备过的飞的最快的飞机,但量产型由于增加了无线电等不少装备,重量增加后速度下降到了609km/h),搭载副油箱后,可达到5308km的超远航程。1944年9月,在完成了全部试飞和训练任务后,海军正式将其列装部队,参加南太平洋战线的侦察作战任务。(当时的海军主力侦察机是零式水侦、列装不久的二式舰侦和从陆军马鹿那里借来的“百式司侦”,陆军还因为这事情敲诈了海军不少零式水上观测机,让海军大为不爽)

  “二式舰侦”11型

  海军同期装备的“二式舰侦”11型,这种与“彗星”舰爆同源的高速侦察机虽然在战争中期勉强满足了海军的需求,但随着美军F6F和F4U战斗机的列装,二式舰侦很容易就被美军战斗机追上干掉,难以承担进一步的高烈度侦察任务

  “彩云”战记

  早在1944年春,驻扎在提尼安岛的海军第121航空队就先行装备了2架“彩云”原型机,随后各主要航空队也开始陆续接收和装备“彩云”。由于在之前的马里亚纳海战中,日本海军机动部队的主力航母基本损失殆尽,“彩云”已经失去了成为舰载机的机会,只得作为陆基侦察机执行任务。在执行侦察任务的过程中,“彩云”经常能与美军战斗机遭遇,但“彩云”往往能发挥其高速性能,从美军飞机的追击中逃脱,“彩云”也因此能自由往来于美军舰队泊地上空进行侦察。

  驻扎在鹿屋基地的海军第762航空队侦察第11分队装备的“彩云”11型

  当时作为“彩云”飞行员的广濑正吾少尉,在其回忆录中就提到了一次他们与美军战斗机遭遇的情景:

  1944年6月,广濑所属的横须贺海军航空队的3架“彩云”被派到硫磺岛,负责为正在进行的“阿”号作战进行侦察支援。一开始侦察工作进行的很顺利,广濑的机组在8000米高空飞进云层。在飞出云层的一瞬间,侦察员樋口少尉突然喊道:“前方发现美军P-38战斗机,1机急速上升中!”发现日军侦察机的美军飞行员急速拉升,想从空中一跃而下,给日军飞机来个致命一击。

  广濑命令道:“美国人和我们在一个高度,电信员准备好后部机枪,一旦美军飞机从后面接近就狠狠地教训他们一下,我们准备掉头突围!”,随后,广濑少尉将飞机180度掉头,开始以最大速度逃跑。2架P-38见状赶忙追了上去。

  广濑对着侦察员樋口喊道:“能看见追击的敌人吗?”樋口答道:“看见了,还在死死地追着我们吶!距离500米!”广濑又对后面的电信员喊道:“好好把握我们和敌人的距离,敌人接近了就射击!”随着飞机速度逐渐提升,美军飞机开始显得力不从心了,广濑机组和P-38的距离开始逐渐拉开。过了1分钟,樋口喊道:“敌人已经远离我们了!”广濑机组这才放下心来,开始朝着基地返航。在着陆时,由于飞机左边起落架轮胎爆胎,飞机左机翼损坏,需要维修,同时在随后的几天由于天气不良,对美军舰队的高空航空摄影侦察效果不佳,广濑少尉所属的侦察队被调回国内,并最终在本土迎来了投降日。(笔者觉得广濑机组的经历和第四次中东战争中米格-25P侦察机甩掉以军F-4战斗机的经历有异曲同工之妙,开嘲讽的效果不要太好啊)

  在本土防空战期间,为了打击轰炸日本本土的B-29,部分“彩云”也被安装了30毫米向上倾斜机炮,充当夜间战斗机攻击低空精确轰炸的B-29。由于30毫米机炮后坐力很大,飞机在射击时常常会产生强烈的震动,射击精度不理想,同时也容易对飞机自身结构造成损伤。但海军认为,只要射中3-4发,就能把B-29揍下来,再加上“彩云”高空飞行性能比较优秀,因此有改造成夜间战斗机的价值。然而,“彩云”夜战并没有获得什么实战的机会,就在地面等到了战争结束。(作者署名:GordenFreeman)

  驻扎在厚木基地的第302海军航空队装备的彩云11型改造夜战,其搭载一门二式30毫米机炮

  为了提升“彩云”的高空飞行性能,中岛公司应海军的要求,为“彩云”安装了一台日立92型废气涡轮增压器,并命名为C6N2“彩云改”,但试验机于1945年3月在青森县三泽机场被美军空袭炸毁,项目被迫终止

  1946年,被运到美国进行测试的一架“彩云”11型,美国飞行员使用美制燃油测试飞行,飞出了695.5km/h的最大飞行速度,让美国人十分吃惊,“彩云”是日本海航当之无愧的“海军最快的飞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