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村落】——韦曲街道幸驾坡村
谨以此文,献给大西安建设中,即将消失的长安村落文化!
位于神禾原西段的制高点,处于韦曲街道的西南边界,北临潏水,东与何家营为邻,新建的西部大学城将村庄环绕。目前有雷、李、王、周、刘、马等姓氏。2012年有4个村民小组,村民400余户,1531多人,耕地700多亩。正处于由传统农业生产向多种经营的转型期。
明朝万历年间(1573—1620),神宗皇帝朱翊钧巡游长安,闻听城南神禾原上香积寺神佛灵验,风光优美,遂前往进香,途经神禾原畔高坡之上的神禾庙歇息。古代人们将皇帝过往称作“幸驾”,因明神宗曾“幸驾”此坡,便得名“幸驾坡”。然而,明神宗赴香积古寺进香一事仅系民间传说,并无证据可查考,而据有关资料记载,宋代靖康年间(1126—1127)已有该村,原名衡家坡,古代将秤也称为“衡”,因为钉秤人居住此坡而得村名衡家坡,后来演变为幸家坡,又因曾有皇帝到此一游的传闻,才将“衡驾坡”改名为幸驾坡。
今天的潏河,由韦曲境内瓜洲村向西流经何家营、幸驾坡、水磨等村,折而向南汇入河的这一段,被称为“五岭潏河”,并流传着一则故事。说是唐初,有一名叫杜正伦的官员,想与城南居住在杜固之地的杜氏贵族互通家谱,被拒绝,遂怀恨在心。
(杜正伦)
待到他执政后,便向朝廷建言,开凿杜固,引潏河之水兴修水利。将潏水经由皇子坡、塔坡、杜城、丈八沟一线,改为穿神禾原经何家营、幸驾坡直到香积寺与滈河合流,既保护了唐代都城长安的安全,也免除了涨水淹没广大良田。凿塬而通,深至八九十尺,俗谓之坑河。而今流经村北的潏河河道,正是当年杜正伦“凿塬而通”引水之处。
仅从近代说起,从该村走出的名人就有清代关中大儒雷智福,中华民国公派留日学生、后任陕西富县丞审的李子龙,杨虎城西安绥靖公署秘书股长雷博儒等。新中国成立后,又涌现出在国家科技部门任职的高级知识分子曹荣达、雷惠博等英才。
2001年,西京学院看中这块风水宝地,村人以支持国家重点建设项目为己任,用数百亩肥田沃土,接纳西京学院落户村东。
随着西京学院落户,以及长安城市化建设的飞速发展,村子迎来经济社会发展的春天。近些年来,努力打造村容村貌新形象,硬化全村道路,同时铺设排污管道,安装路灯100多盏,完成低压线路改造,增架变压器一台;借助上级开展的人畜饮水工程,新打深井一眼,铺设通水管道,实现自来水入户。新建5间2层办公楼。利用现有土地,抓好粮食生产,强化科技含量,种植经济作物;利用西京大学落户后周边环境日趋繁华的优势,以及便利的交通条件,大力发展房屋出租、门店经营、建筑运输、外出打工等市场经济。2010年又一次支持西京学院开发建设,完成90多亩土地征用任务,增强发展商机。目前,区级重点工程城南大道的开发建设已经启动,由村西南北贯通的这条区级主干道路,将会打通该村的死胡同,为本村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新的优势。
投稿、闲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