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经济万年史—224】德国一战后的经济

德国一战后的经济

1.战后初期的德国经济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德国失败而告终。1919年6 月28日,德国政府被迫与协约国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和约》规定:德国将资源富饶的阿尔萨斯和洛林两省割还法国;将波兹南等地归还波兰、比利时、丹麦、立陶宛。结果,德国丧失了1 /8 国土,1 /12人口,3 /4 以上的铁矿资源,3 /5 以上的锌矿资源和炼锌量,2 /5 以上的生铁产量,1 /3 以上的钢产量,1 /7 的耕地面积。德国的全部殖民地和国外投资也被英国、法国、日本、比利时等各战胜国瓜分和剥夺。同时,协约国根据和约规定,对德国的国防及军备实行限制,占领莱茵河左岸地区,强迫德国交出政治经济主权,并直接掌握德国的税收、铁路、海关、河流、港湾等事务。

《和约》除规定德国割地外,还规定德国向协约国交付大量实物赔款(含各种车辆、船只、农业机器、奶牛等物品)和巨额金币赔款。1920年6 月,布隆会议定为2690亿金马克,1921年1 月巴黎会议定为2260亿金马克。但德国代表反对,不予执行。因此,1921年4 月,伦敦会议定为1320亿金马克,并规定每年支付20亿金马克和每年出口商品价值的26%作为赔款。最后,德国政府同意该赔款数量和有关规定。

战后初期,德国因割地赔款,经济处于十分困难和非常混乱的局面。它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工业生产下降。因割地赔款,工业原料缺乏,军事订货停止等原因,导致了德国工业生产锐减。1919年,德国工业总产值较1918年下降了33%以上,仅占战前的33%强,倒退到1888年的水平。自1923年以来,德国因拒付赔款,引起了" 赔款危机" ,从而使工业生产更萎缩。这个时期,德国仅有15%的工业企业勉强维持生产,大量失业者流落街头。

二是农业生产衰退。战后初期,德国因农业面临危机,生产大幅度下降。谷物、马铃薯生产和牲畜头数大大减少,农民收入下降。地主阶级对雇农的地租剥削加重,造成粮价上涨,地主大发横财。

三是通货膨胀。1919~1923年,德国因经济混乱,工农业生产下降,导致了通货膨胀,物价上涨,马克贬值。如1920年12月,生活必需品价格较1914年平均上涨15倍以上。工人实际工资严重贬值。这导致了商品流通停滞,黑市猖獗,物物交换盛行。尽管德国费伦巴赫政府为了制止通货膨胀,采取了一些措施,如1920年6 月向职员工人征收月薪10%的工资附加税,也无济于事。德国垄断资产阶级也参与干预政府的经济政策活动,成立了" 全国经济委员会" ,企图维护资产阶级统治和经济利益,并从中牟取暴利。

战后,德国的魏玛共和国成立初期,由于割地赔款,国内经济混乱等原因,造成了政局动荡不定。这个时期,德国发生了下列重大政治事件:

一是工人阶级为了捍卫人民利益,开展了反对"凡尔赛和约" 和资产阶级政府的反动政策的斗争。

二是德国工人群众组织罢工、抗议、组织武装斗争,反对东普鲁士的地方长官沃尔夫根.卡普等反动分子的政变和建立君主体制的阴谋。

三是组织政治经济斗争,要求稳定马克,保证粮食供应,增加工资的要求。同时,提出了打倒古诺反动政府,建立工人政权的口号。1923年秋,汉堡工人举行了武装起义,沉重地打击了德国垄断资产阶级的统治。

2.战后德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自1924年起,德国处于战后的相对稳定时期,开始从事恢复与发展经济工作。

(1)道威斯计划

1923年,德国仍存在经济混乱状态,政治危机日益尖锐,它引起了协约国及美国等帝国主义国家的不安。为了防止赔款化为乌有,在美国及英国的策划下,1923年11月13日,协约国成立了" 国际专家委员会" ,探索解决德国问题的政策和措施。其中:第一委员会负责研究德国财政预算和稳定经济的方法,第二委员负责研究德国资金流向及收回办法。

美国摩根财团芝加哥第一银行董事长、美国银行家查理.格.道威斯任第一委员会的主席,他于1924年提出了关于稳定德国经济和解决赔款的新计划,故被称为" 道威斯计划",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帮助德国政府进行货币改革,稳定通货,使协约国获得赔款。为此目的,在德国国家银行之外,另设一个拥有4 亿马克资本的" 兑换银行" ,负责发行新币、收回失效旧币等业务工作,并受协约国的专门机构管制。

二是为稳定通货和偿付赔款,美英向德国贷款8亿金马克,其中美国提供55%,英国提供45%。

三是规定德国每年赔款数量。即1924/1925年度赔款10亿金马克,1925/1926年度赔款12亿金马克,以后逐年增加,1928/1929年度要支付25亿金马克,以后每年都支付25亿金马克。但计划没有规定赔款总数和最后年限。

四是规定赔款的来源。其中:50%从德国的国家预算收入中支付,主要是从关税和对糖、烟草、纺织品、鞋类、啤酒等高额间接税收入中支付;38%从铁路股份公司的公债息金和运输税收入支付;12%从工业公司的国有红利收入中支付。

五是由美、英、法、意、比等国设立拨送赔款委员会,负责监督德国履行支付赔款事务,保证赔款计划的实施。

六是规定法国和比利时从鲁尔撤出占领军,作为德国接受赔款计划的前提条件,今后法国无权单独对德国实行" 制裁".另外,计划还规定把苏维埃俄国作为德国商品的销售市场。其目的是便于德国输出商品,换取外汇,支付赔款;制止德国商品参加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竞争;扼杀苏俄经济独立等。

德国政府和垄断资产阶级接受了道威斯计划,并于1924年8 月通过了关于接受道威斯计划的决定。道威斯计划是一个损害德国国家主权、奴役德国人民的计划,但它对20年代德国经济的恢复也起了一些积极作用。

(2)恢复与发展经济的措施

从1923年底、1924年初起,德国开始进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工作。为了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德国采取了下列政策措施:

一是实行" 道威斯计划".德国的经济恢复是在资金缺乏、原料奇缺、技术设备不足,通货膨胀,市场缩小,人民生活困苦等条件下进行的。先后出现了经济瘫痪及危机的现象。为了解决危机,1923年底,德国统治者接受了道威斯计划,并执行道威斯计划,从而使德国经济逐渐恢复和发展起来。1923年底,德国进行了货币改革,收回了旧币,稳定了通货,提高了新币作用,促使德国经济从混乱进入了相对稳定时期。从1924年起,德国经济开始恢复和发展起来。工农业生产迅速增长,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商业外贸也逐渐活跃起来。1913年至1928年,德国工业生产增长了12%。在工业总产值中,生产资料的比重提高较快,1913~1929年,它从53.3%扩大至58.5%。有些重工业发展较快,1923~1928年,硬煤产量增长了1.6 倍,生铁产量增长了1.7 倍,钢产量增长了1.6 倍,电力生产增加了6 倍,汽车产量增长了约6 倍,铝产量扩大了31倍。1929年初,德国的国民收入高达759 亿马克,较战前增长了150 %,黄金储备量接近22.6亿马克,较战前提高了一倍以上。总之,1924年,德国的经济逐渐恢复和发展起来,1927年德国经济已超过前战水平,1928年,德国的工业生产在世界工业中占12%,占居世界第二位。它被称为" 赔款的奇迹"。

二是利用外国资本。这是德国恢复和发展经济的重要措施。根据" 道威斯计划" ,德国从法国手中收回了鲁尔地区。从此,美国、英国、意大利等国的国际资本大批地流入德国,从1924~1929年,德国支付赔款共95亿金马克,而获得的外国资本和投资共计326 亿金马克。德国政府和德国各大公司利用外国资本发展经济,从而促进了德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三是推行产业合理化运动。德国不仅从美国等西方国家获得了巨额国际资本,其中美国资本占总数的70%;而且也获得了大量的物资技术设备。德国的垄断资产阶级利用这些技术设备,开展所谓" 产业合理化运动" ,改造落后企业,更新企业固定资产设备,推行生产的" 福特制化" 、" 标准化" ,实行科学管理,采用先进技术设备,从而提高劳动强度,加强对工人的剥削,促进了提高劳动生产率,带动了整个工业和经济的发展。1924~1929年,德国工人劳动生产率提高了40%,促进了德国经济的发展。但" 合理化运动" 造成了大量工人失业。1928年失业工人为140 万人,占工人总数的8.8 %,1929年德国失业工人约200 万人。

四是发展农业。从1923年秋至1929年,是德国经济处于相对稳定时期。在这个时期,德国采取了一些措施来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主要是扩大农产品的播种面积,提高产量,发展畜牧业,这些措施使农业获得了明显的恢复。从1924/1925年度至1927/1928年度,农业生产指数从80%提高至95%,增长了19%。但农业生产仍未达到战前水平。农业生产恢复大大落后于整个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农产品价格下降40%,雇农人数增长,农村债务成倍增长,粮食及原料不足。为了解决粮食和工业原料不足问题,德国政府采取降低进口税率政策,大量进口粮食及原料。1924~1929年,每年进口粮食几百万吨和大量原料。在1930年前,德国每年要进口40亿马克的粮食饲料。由于大量进口农产品,导致了国内农产品销售危机,使农业经营亏损,农民处境日益贫困。

五是恢复和发展对外贸易。在恢复和发展经济过程中,德国也采取措施发展对外贸易。国家采取措施鼓励出口,给企业提供优惠,建立现代化远洋船队等。因此,1929年德国的进出贸易取得了平衡。德国的对外贸易额在世界进出口贸易额中占9 %以上,仅次于美国、英国,名列世界第三位,并参与了世界市场的竞争。

3.德国垄断资本的发展

在德国的相对稳定时期,不仅经济获得了显著的恢复和发展,而且垄断资本在生产与资本集中的基础上也获得了很大发展。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大型企业激增

20年代后期,随着生产和资本的进一步集中,德国的大企业数量较战前增长了1倍以上。1929年,德国拥有5 百万马克资本以上的大型企业,在整个企业资本总额中所占的比重为41.4%。银行业也日益集中化,1929年,柏林9 家大银行在全国存款总额中所占的比重从1913年的49%增长至68%。这些情况表明,生产和资本集中获得了巨大的增长。

(2)出现了托拉斯等垄断组织

这个时期,在德国的化学、冶金、电气、造船、采煤等工业部门中先后建立了一些托拉斯垄断组织。1925年建立了法本化学工业托拉斯,它是资本主义世界最大的化学垄断组织。1926年建立了钢铁托拉斯,它拥有8 亿马克资本,约18万工人。1927年建立了普鲁士电力公司,1929年建立了费巴电力矿业公司等。这些组织拥有大量资本,垄断生产和销售,还拥有大量的产业工人。

德国实行卡特尔化政策,推动了卡特尔和辛迪加垄断组织的发展。1930年,德国有卡特尔组织2100个,较1922年的1000个扩大了1 倍。

(3)建立国有企业

随着德国经济集中化的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也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20世纪20年代后期,德国国家在电力、炼铝业、制盐业、铁矿、采煤、机器制造、铁路等部门中建立了大量国有企业。这个时期,国家、州、地方企业计拥有资本500 亿马克以上。因此,国有企业成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一种重要形式。

(4)建立了国际垄断组织

在相对稳定时期,德国的工业和金融寡头,如梯森、弗格涅尔、西门子等十多家企业在国外建立一系列女儿公司,这些公司约拥有100 亿马克资本,从事国际经营。同时,德国的女儿公司等垄断组织还参加了200 个国际垄断组织的营销活动。并在钢、火药、水泥、糖、氮、合成纤维、船运等国际卡特尔中占重要地位,发挥巨大作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