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才发现,宋江带领众人受招安,可能真是梁山群寇唯一出路
幼年看水浒时,每每看到宋江口出招安,必然和梁山其他好汉一般,切齿痛恨。而最后,梁山众好汉也确实在宋江的招安下,一步步走向了凋零。看着一个个好汉折损,内心更是将宋江骂了千百遍。
人到中年,经历了许多世事。再翻起水浒传,突然觉得,宋江带领众人受招安,可能真的是梁山群寇唯一的生路。
一、梁山好汉经济来源是什么?
水浒传中,对梁山攒齐一百零八个好汉后的威势多有描写。那么,当梁山好汉接受招安时,大概多少人呢?
接收招安之后,大约有五千左右的梁山人马领钱回家。后来在征辽大战中,梁山人马没有遭到重大损失。征方腊起初,《水浒传》最后一次写到梁山的总兵力大约是六万五千人,那么受招安时的梁山人马应该有七万上下。
那么,这七万大军,其中还有二万左右的马军。都是梁山好汉,肯定不可能给你种地。而宋江为了杜绝梁山好汉众兄弟的后患或者后路,动不动就是派人取家小上山。那么,这些家小加起来,肯定不少于七万。算来算去,梁山上至少十几万人。
养这么一大堆人,人吃马喂。是多么大一笔开销呢?这笔钱从哪来呢?
作为梁山的老大宋江,这是摆在他面前的首要问题。
有人说靠水吃水,确实,可以让阮氏三雄带人捕鱼。可就这么点地方。不可能大家一起顿顿吃鱼吧?
来钱最快的路,当然是打劫啊。这也是梁山好汉本行。可是,我们看看水浒传中的描写:
挂起了替天行道的招牌,那么就不能对商人或百姓下手。水浒传中也说得明白:
泊子里好汉,但闲便下山,或带人马,或只是数个头领各自取路去。途次中若是客商车辆人马,任从经过;
那钱从哪来?
若是上任官员,箱里搜出金银来时,全家不留,所得之物,解送山寨,纳库公用,其余些小,就便分了折莫。便是百十里,三二百里,若有钱粮广积害民的大户,便引人去公然搬取上山,谁敢阻当。但打听得有那欺压良善暴富小人,积 攒得些家私,不论远近,令人便去尽数收拾上山。如此之为,大小何止千百余处。
过路官员和附近三二百里害民的大户。
先说说过路官员。要知道,梁山贼寇此时通过两败童贯,三败高太尉,早就在全国打出威名了。连十几万大军都铩羽而归,那么,有多少官员还敢冒死走梁山这条路呢?
三百里范围,能有多少个大户呢?放现在也顶天是一个地级市范围。这么点地方,就是梁山向朝廷一样收租,也养不活十几万人啊。更何况梁山只打劫大户。再说,梁山这么疯狂敛财供养军队,这些大户打不过还不会跑吗?
所以说,梁山一百零八首领十几万人口聚集在一起时,就是梁山最巅峰了。
首领宋江,接下来就要费尽心思给这十几万张嘴找吃的。
大户不够吃,官员越来越少,只能坐吃山空,所以,宋江委任两位土豪掌管钱粮:
我们看看梁山排座次时公布的任命:
掌管钱粮头领二员:小旋风柴进、扑天雕李应。
柴大官人
柴进是什么人我想大家都知道的,乐善好施的柴大官人。李应是李家庄的土豪。之所以让这二位当这个钱粮,就是靠着这两位家底顶着呢。当然,还有副首领卢俊义的大名府家底。
有当初卢俊义、柴进、祝家庄等等地方财源撑着,暂时肯定没问题,将来怎么办?
一百零八兄弟要老去,战力不可能一直维系在巅峰。梁山不会跑,官兵想打就来打。钱财有限,三五年没问题,撑不了太久。
梁山的可持续之路在哪里?
要么搞大,彻底造反,推翻皇帝。打土豪分田地。
要么接受招安,吃皇粮。
二、梁山为啥不反皇帝?
第一条路,推翻皇帝。这也是李逵最热衷的。这条路现实吗?
当时是宋徽宗年间,民间生活疾苦,按理说宋江一举义旗,应该应者云集。但宋江为啥就是不敢举旗反皇帝?
1、梁山的首领成分决定了关键人员想招安
宋江作为大首领,要考虑的首先是手下所有头领的意见,否则他也坐不稳大头领的位置。
这些头领中,想着招安的多,还是想着造反的多呢?
每次宋江一提招安,李逵、武松、鲁智深这哥几个肯定是不满意的,又砸又闹。但大家注意没有,沉默的大多数人。其他人都没发声。大多数人是认可宋江的招安策略的。
降将们,以秦明、花荣、关胜等为代表的,从受人尊敬的朝廷官爷变成了落草为寇,自然是想回归体制;小吏们,以宋江、朱仝、雷横为代表的,一辈子以当官为目标,深以当吏为耻的,自然想招安换个官一偿宿愿;土豪劣绅,以卢俊义为代表,能有当官的机会自然也不愿意当贼。
而这些人,大家看看,可都是在三十六天罡里面。或带资进组,或早期的天使投资人。掌握了梁山的粮草、军队,妥妥的决策层。是关键的20%。他们的意见举足轻重。
你是梁山董事长,你肯定要先考虑董事会成员的利益。
2、梁山和农民只是合作关系
在历史上,宋江起义是不折不扣的农民起义,他带领被压迫的贫苦农民杀官造反,杀富济贫。而在水浒传中,可就不是这么回事了。
宋江手下108将,真正是农民出身的不超过10个,阮氏三雄算村霸渔民、解珍解宝算猎户。
其他的是朝廷降将、是底层官吏,是商人,是土豪劣绅,更多的是地痞流氓、逃犯,但就没有农民。真正意义上说,梁山泊上的农民就只有排在第七十五位的九尾龟陶宗旺,他田户出身,后来在黄门山落草,结果一共就四个人,自己还只能当四寨主。后来,黄门山四人因为仰慕宋江而前往投奔,他也就成了梁山好汉中一个不起眼的成员。
他们大多数人怎么可能会替农民着想?会想着耕者有其田?想着不纳粮?这不扯呢么。
而梁山的喽啰们,也都是各个山头积年老匪。可能最早是农民,当了几年土匪,过惯了大口吃肉,大碗喝酒的日子。哪里还能体恤农民的辛苦?
在宋江的约束下,能做到劫富济贫已经是极限了。所谓济贫,也是济梁山这个贫而已。碰到老百姓可能给点,但不可能帮老百姓抗租抗税的。
所以他和当地农民结合得不紧密。也没有组建什么管辖农民的基层组织,以驱逐官府的农村势力。
农民还是向官府交税。顶多看在钱粮和劫富济贫的好名声上,和梁山进行有限度的合作而已。
要说跟着你梁山杀官造反,那要看你梁山的诚意了。没有实打实的政策和做法,农民肯冒着杀头风险跟你干革命吗?
宋江心里门清,所以,他知道他得不到农民的真正支持。那得不到支持,先忽悠农民不行吗?也不行,连个口号也忽悠不了。
3、没有吸引农民的口号
你看看他忠义堂前杏黄旗上写的啥?替天行道。
我们捋一捋其他起义,都是有着能够吸引农民的口号,例如:李自成的“等贵贱,均田免粮”“吃他娘,穿他娘,闯王来时不纳粮”;太平天国的“耕者有其田”。王小波、李顺起义他们的口号是”吾疾贫富不均,今为汝等均之。
这些人煞费苦心,搞出这么响亮的口号,为的还不是吸引农民,唤醒农民的反抗情绪?
那么,口号人人会喊,为啥宋江就不搞一个叫得响的口号?他也是不得已啊。
上文一再提到了宋江一百零八头领的来源与成分,这些人宋江等人的成分和来源,注定他们提不出能够吸引农民的口号。而没了口号,不能吸引农民,靠着土匪造反,成功的概率可想而知。
所有梁山这些人,都有一个敬畏的对象,那就是老天爷。所以,宋江要挂一个替天行道的杏黄旗。干啥?只有这个口号才可以团结梁山众人。可以让曾在朝廷为官的降将能增加对梁山的认同感。可以给被人瞧不起的罪犯、地痞流氓、朝廷小官吏以一种错觉——认为自己上梁山是顺应天意的一种正义行为,能给他们带来强烈的使命感和荣誉感。
从一个口号,就可以推断出,宋江的起义不会成功,因为从古至今,没有哪次起义是脱离广大农民支持而能成功的。
李逵看不到这点,宋江可是看得清清楚楚。
三、宋江与方腊的不同
和宋江的扭扭捏捏,待价而沽相比,方腊种种做法,一看就是真心造反的人。
这江南方腊造反已久,积渐而成,不想弄到许大事业。此人原是歙州山中樵夫,因去溪边净手,水中照见自己头戴平天冠,身穿衮龙袍,以此向人说自家有天子福分。因朱献在吴中徵取花石纲,百姓大怨,人人思乱,方腊乘机造反,就清溪县内帮源洞中,起造宝殿,内苑,宫阙,睦州,歙州亦各有行宫,设文武职台,省院官僚,内相外将,一应大臣。睦州即今时建德,宋改为严州;歙州即今时婺源,宋改为徽州;这方腊直从这里古到润州,今镇江是也。共该八州二十五县。
那八州:歙州,睦州,杭州,苏州,常州,湖州,宣州,润州。那二十五县:都是这八州管下。此时嘉兴,松江,崇德,海宁,皆是县治。
1、方腊出身贫苦。周围核心也都是贫苦出身。
2、方腊搞出了天命所归这些把戏。水中照见自己头戴平天冠,身穿衮龙袍,以此向人说自家有天子福分。再比比宋江的一百零八颗星宿。就知道啥是突出个人,啥是集体主义了。
3、方腊所在的江南,是被宋徽宗霍霍的重灾区。花石纲等弄得民怨沸腾,有了较好的群众基础。
4、方腊是诚心造反,建立了朝廷不说,还占领八州二十五县,一看就是正经造反的样子。
四、招安可能还是一条发展壮大的路
从上面分析来看,宋江不敢也不愿造反,那么,招安就是他唯一的路。
其实,招安不一定是死路,反而是一条发展壮大的路。
看你怎么走。
1、招安可以,当枪不行
但老谋深算的宋江,在这点上犯了错。他不该脱离自己的根据地,为朝廷火中取栗,既折损了自身实力,又为宋朝扫平了叛乱。
应该在招安上和朝廷谈条件,例如要求投降后在梁山周围区域布防等等。趁着梁山战力处于巅峰,大可以和朝廷边打边谈。
也别说这是痴心妄想,还有队友啊。可以和被众人唾弃的高太尉、童太师暗中合作,让他们为你说话。而不是找一个没有存在感的宿太尉。只知道逼着梁山卖命。
要知道高太尉他们要的是钱和业绩,满足他们就可以给你开方便之门。可宿太尉和他身后的皇帝,要的是梁山的命啊。
2、搞个朝廷名义,混在梁山附近发展
真正有想法的,谈成了条件,拿到朝廷大义,大可以表面服从,暗地发展。
宋朝官制虽然严,但是你打不过我啊。总归可以谈出一个类似半割据的地盘。
朝廷担心梁山强大?裁军啊。实际裁汰下去的人,安排在梁山的地方组织,搞些村长,保安队啥的。换汤不换药。
宋江带着想当官的土豪、贴心降将首领们干梁山附近的驻军首领或县令。
不想当官的武松鲁智深等人就名义上裁汰了,继续让他们在梁山附近山头,保持武力占山为王。
折腾这一切的原因是什么?
解决本文开头提到的梁山的经济来源。
将梁山的钱粮来源慢慢切换到周围百姓的税负上。
将梁山从一个贼寇变成一个地方势力。
万事俱备,等到时机变化,可以发动一搏。
别说不可能。
努尔哈赤怎么发展起来的?
李成梁
李成梁顶在前头当靠山。自己忙着铲除异己,统一满洲。明朝发现时已经尾大不掉了。
五、反思与启发
年轻时只喜欢快意恩仇,黑白分明。
可人到中年,知道有些时候,除了黑白之外,中间也还有大片的灰色。虽然你不喜欢,但确实客观存在。
暂时的屈服不一定是服输,只是为了更远大的目标。
宋江所差的,可能只是野心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