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是衡量运动量的一面镜子:运动是令人快乐还是焦躁不安?
通过精神状态控制你的运动量情绪不光是身体健康状态的“晴雨表”,也是衡量人体运动量的一个主观指标。
大家都知道:运动能缓解压力,让人保持良性的、平和的心态。因为当运动达到一定量时,身体会产生腓肽(腓肽是身体的一种激素,被称作“快乐因子”)效应,而腓肽效应可以愉悦神经,把压力和不愉快都带走。
锻炼者带着良好的评价和期望,选择自己喜爱的运动项目,运动量又合适,环境又优美,那么,锻炼中就会产生积极、肯定的情绪,锻炼后也会获得良好的主观感受和适宜的心境状态。比如,经常锻炼的跑步者常会感到精神饱满,情绪乐观,浑身充满了能量,动作很轻松,没有疲劳和费力的感觉,一下子就跑了很长的距离,而且好像能够一直跑下去,这时他们的头脑中没有任何不愉快的事情,完全沉浸在跑步当中,忘却了自我,超越了时空,似乎与大自然融为了一体,这种在跑步中显现的愉快体验,被称为“跑步者高潮”。
因为此种体验在散步、垂钓等其他的运动中也会出现,又被称为“体育锻炼快感”。相反,当运动量过大,或身体状况不佳时,就会情绪低落,精神不振,焦躁不安,不愿说话等。当出现这种情况时,需要降低运动的强度。需要提醒大家的是,有些人工作中遇到压力,生活中遇到烦恼,会选择用运动的方法来调整心情。但是,带着太大的压力或不良情绪去锻炼,其实是没有效果的。
因为这样会导致注意力不集中,甚至还会带来身体上的损害。有人因为不开心而刻意地选择一些激烈的运动,想发泄一下情绪,认为出一身大汗,痛快地洗一个澡,所有的烦恼和忧愁都会带走。其实这种做法并不可取,有时候,这往往会造成身体疲劳,再加上原来紧张的神经,压力不但排解不了,心情反而会更糟。顺便指出,如果想通过运动来缓解心情,可以先参加一些缓和的、运动量小的运动,使心情先平静下来,再进行适量的训练。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