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我去音乐会后台抓拍

昨天晚上,在北京保利剧院,谭盾执棒中国爱乐乐团举行的第二十四届北京国际音乐节闭幕音乐会结束之后,我去后台祝贺谭盾演出成功,当然是一次快乐的前往,但与此同时,我拿着手机在光亮不足的艺术家从休息室前往舞台的通道里、用室内自然光模式抓拍欢笑雀跃的人们,却无疑是冒险。用手机拍摄,光亮不足的结果是成像延迟,在迅疾的抓拍中,影像往往就模糊了。而与我一样去后台祝贺的人也不少,又在欢乐的相见中谈笑风生、交流互动,即使是自动对焦的手机拍摄,画面中的焦点也因人们的互动而总是变幻莫测。而抓拍更是要求在极短的瞬间里、让希望捕捉到的画面迅疾成像。似乎,只有辅助光的照明可以解决这些问题。但我实在是偏爱自然光拍摄的那种自然亲和的魅力,手机拍摄时的闪光,会让影像变得直白生硬,甚至那些原是暗处和阴影的地方,也被耀眼的闪光照亮,影像便失去了对比,也失去了生动。

完全没有冒险而拍摄的图片,几乎只有我刚抵达后台时拍摄的那一张。那一刻,北京国际音乐节艺术委员会主席余隆和艺术总监邹爽正在指挥休息室门前,静静地等待着换下演出服的谭盾出来并给予他热烈的祝贺。这一届外国音乐家因疫情而无法来华登台演出的音乐节,在音乐节团队的殚精竭虑和众多中国音乐家的共同努力下圆满落幕,那一刻,音乐节的成功的欢乐正洋溢在大家等待向谭盾祝贺的保利剧院后台。于是,我拍下了音乐节两任艺术总监的合影,余隆和邹爽那一刻的喜悦也强烈地感染着我,我虽未经历、却能感受到音乐节无数竭尽全力的幕后故事中,有不少留在了这个后台。只有很短暂的一点时间,谭盾已从休息室出来,在后台那不宽的通道中与大家见面,我也拿着手机在人群中发现、捕捉和定格那些转瞬即逝的“决定性瞬间”。甚至,当不少人在不宽的通道里站成一排合影时,我都必须迅疾地抓拍,因为我要避开许多手机和照相机的闪光频繁亮起的那些瞬间。

我从昨晚在后台用手机抓拍的照片中挑出了这几张,都是难得的一瞬间,其中最难捕捉到、而又拍得最好的,无疑是余隆与老友意外相逢的这一张。在后台的欢乐人群里,余隆意外地看到了从他的家乡上海赶来的二胡演奏家姜建华等老朋友,对我的抓拍来说,就几乎要与他的意外发现反应得一样快,也才能捕捉到他惊讶和喜出望外的神情。而且,影像中余隆第一时间指向老朋友的手势,也更强化了他的惊喜和意外。余隆、谭盾与中国爱乐乐团团长李南站在一起这张照片,是代表着昨晚音乐节闭幕音乐会的最重要的方面——音乐节、艺术家、中国爱乐乐团——的三个人的合影,我在欢乐的人群中抓拍到的这一瞬,是没有别的人撞入镜头的唯一瞬间,随即,三人便湮没在欢乐的人群中了。集体合影这张,看似平常,其实焦点在余隆挥动的手,以及众人随之观望的目光——余隆召唤正在一旁给大家拍照的音乐节节目总监涂松加入合影的队列,在无意中流露出他对团队同仁的关心以及对同仁们奉献与成绩的热情赞许。当我拍下涂松加入合影的照片时,我惊喜地发现一个新的收获——从照片的一端到另一端,恰好是从音乐节艺术总监邹爽到节目总监涂松,音乐节的创始人、艺术委员会主席和前任总监余隆在两人之间,三个人与艺术家谭盾、乐团团长李南以及那些身为音乐节赞助商和热心观众的朋友们的亲密合影,正是北京国际音乐节一路走来、即将迎来四分之一个世纪的辉煌历程的生动缩影⋯⋯

谭盾站在中国爱乐乐团指挥台上这张照片,当然不是在后台抓拍的。前几天我去中国爱乐乐团时,谭盾大师刚为北京国际音乐节闭幕音乐会排练完,站在乐团门外与人闲谈小憩,我见他身后墙上的中国爱乐乐团的硕大标志牌,于是说我想给你拍一张照片,你就站在这乐团标志的墙下,我以前也给别的音乐家拍过这样的照片。可能是因为建筑维修,牌子下的空地已围上铁栅栏,只好作罢。昨晚这一张我在舞台下抓拍的谭盾指挥风采,且作那日未能如愿的弥补吧!

秋夜里那诗意浪漫的一瞬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