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 太极高手石明的推手

石明,太极拳名家,祖籍山东 。自幼体质欠佳,儿时就随父习练小洪拳,1949年进京后,又向北京十老之一恒寿山的弟子崔省三学习武式和吴式太极拳。

工作以后,又正式拜在汪永泉的弟子朱怀元老师门下,学习杨式太极拳,并得到师爷的点拨。石明老师敏而好学,深究拳理,刻苦练拳,转益多师。在研究中,他细细品味太极拳深刻的文化内涵,从中体悟老子'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领悟老子的'道',加深对《太极拳论》中关于'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的理解,以求'明法、明势、明理'。专心修练太极拳之真意。由于他异常的勤奋、加上自己的悟性以及对太极拳的痴迷,终于探得太极拳的奥秘,石明老师经常强调,太极拳非常奇特的一点是,练什么扔什么。练着扔着、练劲扔劲,练意扔意。从有形到无形,走向自如,才是太极拳的真谛。

石明先生在北大的那次讲座中是这样说的:“什么事都有个极限,那极限的一刹那,——中极之微,就是太极。好比太极图里的中极线,亦阴亦阳,非阴非阳。具体如:我想出这只手,要出前的那一瞬间(即出与未出的一刹拉);我想拿回那只手,要拿回前的那一瞬间(即拿回与未拿回的一刹拉),这两个瞬间,都是太极”。

石明先生在讲座中谈到“迈步如猫形”的涵义时,他说绝不是让你迈步时跷着脚趾,脚跟先着地走路,谁家猫这么走啊?“迈步如猫形”和“如履薄冰”,主要强调的是要求你把脚下的“作用力”降到最小的限度。他说:如果脚下老蹬着力就没有戏了。要在脚下做文章,这就是俗话说的“悟性就在脚下”。他谈到在自己的训练中有两个桩,一个是无极桩;一个是探海桩。一动一静。站无极桩的结果不是脚下有力,而是飘起来了。

他还谈到:“所谓太极劲,就是意动和体动谐和的产物”。他认为,太极拳是一种哲学拳,是研究“自身和谐”和“自身与外界和谐”的人体科学。它有利于开发人的智力,提高人的思辨能力,增强人的素质。作为武术它有健身、防身的作用,但不是用来与人争强斗胜的手段,应该说他是一种极为高尚的、修养身心的大道。

石明先生说:——飘走接散虚空,肩腰胯三道气圈——这就是太极拳体用的全部。要想与人接手不犯丢扁顶抗等毛病,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飘,二是走。飘就是全身关节肌肉节节松开,僵力拙力完全除掉,脚下没有一点死力之处,且有一种升腾感;走就是气。

接就是接劲(不是用手而是用脚接劲),一搭手,对方就身不由己,整个身子被粘了起来,脚跟离地,手中无所施。(散是松散,如水之容物,不顶不抗。虚空如水的气态,对方击我感到空洞无物)。

肩腰胯三道气圈是内气随着身体中垂线向下延伸而逐渐向肩腰胯的周围均匀地散开,形成直径约一米左右的气圈。肩圈、胯圈的大小相同,腰圈略小。肩圈主要保证肩肘腕手的灵活变换;腰圈主要保证腰的自如旋转和供给全身各部位发劲;胯圈主要保证下盘稳固,进退灵活,以虚实步伐配合上肢活动,支援发劲。肩腰胯三圈以腰圈为主,想象把肩圈接于腰圈之上,将胯圈接于腰圈之下,上下相随,灵活运转。

走就是气走,意为向导气随行,内气能在身体内随意行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