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连科:父亲的树

阎连科

(作家)

我家的地是分在村外路边的一块平壤间,和别家田头都有树一样,也有一棵越过碗粗的箭杨树,笔直着,在春天,杨叶声哗脆脆地响。

记得的,有段年月的1978年,是这个时代中印记最深的,如同冬后的春来乍到时,万物恍恍惚惚苏醒了,人世的天空也蓝得唐突和猛烈,让人以为天蓝是染杂了一些假——忽然的,农民分地了。政府又都把地分还给了农民们,宛同把固若金汤的城墙砸碎替农民制作成了吃饭的碗,让人不敢相信。农民们一边站在田头灿烂地笑;另一边,有人就把分到自家田地中的树木都给砍掉了。

田是我的了,物随地走,那树自然也该是我家的财产和私有。于是间,就都砍,大的和小的,泡桐或杨树。先把树伐掉,抬到家里去,这样若有一天政策变了脸,又把田地收回到政府的册账和手里,至少家里还留有一棵或几棵树。这样,人心学习,相互比攀,几天间,田野里、山坡上的那些稍大的可檩可梁的树木就都不在了。

我家的地是分在村外路边的一块平壤间,和别家田头都有树一样,也有一棵越过碗粗的箭杨树,笔直着,在春天,杨叶声哗脆脆地响。当别家田头的树都只有溜地的白茬树桩时,那棵杨树还孤零零地立着,像一个单位广场上的旗杆样。为砍不砍那棵树,一家人是有过争论的。父亲也是有过思忖的。他曾经用手和目光几次去拃量树的粗细和身高,知道把树伐下来,盖房做檩是绝好的材料和支持,就是把它卖了去,也可以卖上几十近百元。

几十近百元,是那年代里很壮的一笔钱。

可最终,父亲没有砍。

邻居说:“不砍呀?”

父亲在田头笑着回人家:“让它再长长。”

路人说:“不砍呀?”

父亲说:“它还没真正长成呢。”

就没砍。就让那原是路边田头长长一排中的一棵箭杨树,孤傲挺拔地竖在路边上、田野间,仿佛是竖着的乡村人心的一杆旗。小盆一样粗,两丈多高,有许多“杨眼”妩媚明快地闪在树身上,望着这世界,读着世界的变幻和人心。然在3年后,乡村的土地政策果不其然变化了。各家与各家的土地需要调整和更换,还有一部分政府要重新收回去,分给那些新出生的孩子们。于是间,我家的地就冷猛是了别家田地了,那棵已经远比盆粗的杨树也成了人家的树。

成了人家的地,也成了人家的树。可在成了人家后的第三天,父亲、母亲和二姐从那田头上过,忽然发现那远比盆粗的树已经不在了,路边只还有紧随地面白着的树桩。树桩的白,如在云黑的天空下白着的一片雪。一家人立在那树桩边,仿佛忽然立在了悬崖旁,面面相觑着,不知二姐和母亲说了啥,懊悔、抱怨了父亲一些什么话。父亲没接话,只看了一会儿那树桩,就领着母亲、二姐朝远处我家新分的田地去了。

到后来,父亲离开人世后,我念念想到他人生中的许多事,也总是念念想起那棵属于父亲的树。再后来,父亲入土为安了,他的坟头因为幡枝生成,又长起了一棵树。不是箭杨树,而是一棵并不成材的弯柳树。柳树由芽到枝,由胳膊的粗细,到了碗状粗。山坡地,不似平壤的土肥与水足,那棵柳树竟也能在岁月中坚韧地长,卓绝地与风雨相处和厮守。天旱了,它把柳叶卷起来;天涝了,它把满树的枝叶蓬成伞。在酷夏,烈日如火时,那树罩着父亲的坟,也凉爽着我们一家人的心。

至今乡村的人多还有迷信,以为幡枝发芽长成材,皆是很好的一桩事。那是因为人生在世有许多厚德,上天和大地才让你的荒野坟前长起一棵树,寂时伴你说话和私语,闹时你可躲在树下寻出一片寂儿。以此说,那坟前的柳树也正是父亲生前做人的延续和回报。也正是上天和大地对人生因果的理解写照和诠释。我为父亲坟头有那棵树感到安慰和自足。每年上坟时,哥哥、姐姐都会把那弯树修整一下枝,让它虽然弯,却一样可以在山野荒寂中,把枝叶升旗一样扬起来。虽然寂,却更能寂出乡村的因果道理来。就这么过了二十几年后,那树竟然原来弓弯的腰身也被天空和生长拉得直起来,竟然也有一丈多的高,和20多年前我家田头的杨树一样粗,完全可以成材使用对人支持了。

我家祖坟上有许多树,而属于父亲的那一棵,却是最大最粗的。这大约一是因为父亲下世早,那树生长的年头多;二是因为乡村伦理中的人行与德品,原是可以在因果中对坟地和树木给以给养的。我相信了这一点。我敬仰那属于父亲的树。可是今年正月十五间,我80岁的三叔下世时,我们一片雪白地把他送往坟地时,忽然看见父亲坟前的树没了,被人砍去了。树桩呈着岁月的灰黑色,显出无尽的沉默和蔑视。再看别的坟头的树,大的和小的,也都一律不在了,被人伐光了。再看远处、更远处别家坟地的树,原来都是一片林似的密和绿,现在也都荡然无存、光秃秃的了。

想到今天乡村世界的繁华和闹乱;想到今天各村村头都有昼夜不息的电锯轰鸣声,与公路边上的几家木材加工厂和木器制造厂的经营和发达;想到那每天都往城市输运的大车小车的三合板、五合板和胶合板;想到路边一年四季都赫然竖着的大量收购各样木材的文明华丽的广告牌;想到我几年前回家就看到村头路边早已没了树木的荡荡洁净和富有,也就豁然明白了父亲坟头被人砍树的原委和因果,也就只有了沉默和沉默,无言和无言。

只是默默念念地想,时代与人心从田头伐起,最终就砍到了坟头上。

只是想,父亲终于在生前死后都没了他的树,和人心中最终没了旗一样。

只是想,父亲坟前的老桩在春醒之后一定会有新芽的,但不知那芽几时才可长成树;成了树又有几年可以安稳无碍地竖在田野上。

本文来源:《当代工人》C版,2020年第5期。
周刊编辑:小平 / 飞鱼
现代大学周刊

大学人文主题微刊

微信号:Uweekly

官网:www.cnuu.org

投稿:iuniversity@qq.com

(0)

相关推荐

  • 饶阳不少村地里有孤坟

    大魂逃生二魂游,剩下三坟守坟头. 这是我小时候,每当说起埋坟的事情,娘总要念叨的一句话,我们家呢,紧挨着坟圈,房子七八米远就是一个很大的坟头. 虽然我比较胆大,爹也经常说人死如灯灭,我小时候也经常去坟 ...

  • 女儿上山,砍断父亲坟边歪脖树,路过道士走进后,撒腿就跑

    一天上午,村子里渐渐苏醒,村民们陆续起床去干活,而郭倩倩却还在赖床中,她在等着和村民们错开时间去山里看望去世的父亲.郭倩倩从小就和父亲一起生活,母亲在生下她不久后便离世了,父亲并没有选择再娶,而是选择 ...

  • 诗歌丨清明(二首)

    清 明(二首) 文/许百经 今天回家看老爸 在老爸坟前说说话 落叶一样坐了半天 蓊郁的山莽.蓬蓬的生长欲望 古老山川恍惚无人来过 两棵杜鹃树开了细碎小红花 婀娜的身影搭在肩头,一左一右 那一树鲜嫩,美 ...

  • 关于阎连科老师最新长篇《中原》的一些看法

    今天读完了阎连科老师的最新长篇小说<中原>,感慨万千.首先是阎连科老师一直保持着先锋姿态,不断在文学创作中寻找新的叙述方式和写作技巧,这部长篇小说带给我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文体创新和叙述模式的 ...

  • 阎连科:我们一直在疏忽父母和长辈生命

    很少会有一个字眼,能像母亲那样,令人动容.在母亲节之际,本号祝天下母亲节日快乐. 我们一直在疏忽父母和长辈生命 文/阎连科 (1958年8月出生于河南洛阳嵩县田湖瑶沟,中国当代作家,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 ...

  • 写给母亲 | 莫言 · 贾平凹 · 阎连科

    母亲 莫言 我出生于山东省高密县一个偏僻落后的乡村.5岁的时候,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艰难的岁月.生活留给我最初的记忆是母亲坐在一棵白花盛开的梨树下,用一根洗衣用的紫红色的棒槌,在一块白色的石头上,捶打野 ...

  • 阎连科 :这世上大概就属中国作家最聪明了

    文|阎连科 现在,在生活中舒适和健康,成了全世界人们生活质量的标准,是中国人生活是否幸福的衡量指数.但作家不是这样.作家是那种无论你多么幸福,他都是内心充满焦虑和不安的人.作家是那种在世界上最爱自寻烦 ...

  • 阎连科发表纽曼华语文学奖感言:你认识了这个村庄,也就懂了中国

    阎连科于1958年出生于中国河南省嵩县.1978年入伍,1985年毕业于河南大学政教系.1991年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现为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香港科技大学中国文化客座教授.从1979年至今 ...

  • 阎连科:在生命中剩下的时间里,笑着等待死亡

    生命与时间是人生最为纠结的事情,一如藤和树的缠绕,总是让人难以分出主干和蔓叶的混淆.当然,秋天到来之后,树叶飘零,干枯与死亡相继报到,我们便可轻易认出树之枝干.藤之缠绕的遮掩. 我就到了这个午过秋黄的 ...

  • 我的同学赵二胡和他的父亲赵树理

    赵二湖(1947年~2021年4月6日)我是1960年考入北京男二中的,分在初一(8)班,成了赵二湖同班同学.那时候,四十几个男孩齐着肩膀进学校,正是混打混闹的年龄:有一次,我和一个矮个子男生,好像姓 ...

  • 【第76期】762厂 肖虹--​《我的父亲——肖树义》

    我的父亲--肖树义 作者:肖虹 父亲一生调动的单位比较多,但每次调动父亲都是坚决服从组织安排,哪里需要就去哪里,从不计较个人得失. 1956年父亲调到总参三部天津754机要实验工厂工作,之前在总参三部 ...

  • 阎连科——所谓“她们”,全是我们······

    阎连科——所谓“她们”,全是我们&#183;&#183;&#183;&#183;&#183;&#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