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欲少忧自少——《素书》悟读之【18】

无求是谓安心法,坐忘堪作修行方。

《求人之志章第三》悟读【1】

【原典】

绝嗜禁欲,所以除累。

【译文】

戒除不良的嗜好和欲念,就可以避免许多不必要的拖累。

【悟读】

养心莫善寡欲;

至乐无如读书。

此一代名将郑成功之自勉联。上联出自《孟子》,强调养心最好之法莫过于寡欲;下联强调人生最大之乐莫过于读书。养心与读书,缺一也不可。

来自美国俄亥俄大学的一项研究报告表明,人一般有着十五种基本欲望和价值观,诸如好奇心、饮食欲、荣誉感、安全感等;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一个人由“精气神”构成,形为表,精气神为里。

毋庸置疑,恰当的欲求是人生前进的动力;但无穷之欲求,却是人类无边痛苦之源。

红尘滚滚,熙熙攘攘,无数的人热衷于纸醉金迷声色犬马,以攫取无穷的名利,充塞无尽之欲壑,沉醉于享乐之中。殊不知,欲望在可控之时,催人奋进;一旦失控,则人性迷失,沦为欲望之奴,为一时之名利,胡作非为,大胆妄为,以身试法,终至一场游戏一场梦。

人生的真谛,是活着的快乐。王阳明在龙场悟道悟出了“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八字,揭示了人最重要的是内在。“身上事多苦自多,心中欲少忧自少”,欲求太多,背负必重。人生需要学会做减法,追求简单是回归心灵之明净和精神之愉悦,然太多的世人在追逐幸福的路上,却容易忽略生命之本真

好的人生,有节有度。广州“陶陶”酒楼有副对联,联曰:陶潜善饮,易牙善烹,饮烹有度;陶侃惜分,夏禹惜寸,分寸无疑。此联既用陶侃、陶潜两名士之姓为号“陶陶”,又颇具匠心地综合陶潜、易牙和陶侃、夏禹的德行来奉劝世人:饮食有度,珍惜光阴。

谩道诗名出,何曾着苦吟;
忽来还有意,已过即无心。

此唐朝诗人齐己之《山中答人》,表现了作者对诗之禅意,他漫不经心不为诗名,凭的全是诗兴,诗兴乃身心之外物,诗兴来时,将诗吟下;诗兴已去,不追不寻。这是一种无心恬淡之至高人生之境。

这个世界,俗人俗物太多,真正得道之人永远不会因为这些伤了自己的龙体。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