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中出现“重字”属于诗病吗,什么情况下允许“重字”出现?

我发现有的诗友对“重字”很敏感,看到别人的诗句中出现“重字”就认为那不是一首好诗,其实这种观点是很片面的。

有时候诗中出现“重字”是必要的,非“重字”不足以表达诗意。那什么情况下诗中允许出现重字呢?

“打蛇要打七寸”,把握住关键的一点,一切都将变得很简单。重字是否是诗病,不能单看形式,而要看“诗意”,一切根据诗意来定。

如果重字是诗意的需要,那就大胆地用吧,不用反而是问题。哪些情况下诗中会出现重字?本文将进行分类总结,利于大家更好地理解和应用重字。

一. 叠音词出现重字

像“悠悠”、“漫漫”、“依依”等词都属于叠音词,叠音词在诗中非常常见,叠音词是诗中最常见的一种重字。

极端情况下,短短一句七言诗中会出现两组叠音字,比如我们耳熟能详的“娉娉袅袅十三余”、“青山隐隐水迢迢”等。

叠音词出现在诗句中,增加了诗句的节奏美、韵律美,读起来朗朗上口、韵味无穷,这些都是其他词所不能取代的。如果叠音词运用得当,能够使诗增色不少。

二. 回文诗等特殊诗体中出现重字

回文诗中一般都会出现重字,回文诗又称“回环诗”,属于一种格式特殊的诗。如下面这首就是回文诗:

静思伊久阻归期,

久阻归期忆别离;

忆别离时闻漏转,

时闻漏转静思伊。

除了回文诗这种特殊诗体,其他特殊的诗也可能会出现重句或半重句,必然也会有重字,比如顶针诗。

其他特殊的诗,比如苏轼这首《观潮》:

庐山烟雨浙江潮,

未至千般恨不消。

到得还来别无事,

庐山烟雨浙江潮。

第一句和最后一句七个字完全一样,但意思完全不一样,这种重字比较特殊。

三. 互文句

互文句中一般也会出现重字,比如杜牧这句“烟笼寒水月笼沙”就是互文,意思是烟笼着寒水和沙,月笼着寒水和沙,因为互文的特点,此句出现了重字“笼”,其他互文句基本也都会有重字出现。

四. 对比句出现重字

将两个事物进行对比,经常会出现重字,如“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梅”和“雪”各出现了两次。有时候所对比的两事物名字本身就会有重字,有时候连接词会出现重字等,例如:

“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

五. 类比句出现重字

诗句中出现同类词或同音词,往往会伴随重字出现。

比如“紫薇花对紫薇郎”,紫薇花和紫薇郎相类比。下面这些都是类比出现重字的例子: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东边日出西边雨,倒是无晴却有晴”

有时候诗人故意用重字来强化情感,比如李白这句“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明显就是有意为之。

六. 顺承句

这种情况在重字句中很常见,重字出现的目的是使诗意一以贯之,顺承而下。

比如“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第二个“故乡”自然而然地顺承第一个“故乡”而来,为作者表达情感服务。以下这些例子都属于此类:

“得即高歌失即休,多愁多恨亦悠悠”

“取次花层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谁谓伤心画不成,画人心逐世人情”

“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这些诗句念起来特别顺畅,重字在其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可见重字在此处不仅无害,反而有利,所以我们以后该换个眼光看待重字了。

比较经典的是白居易下面这首诗:
《舟中读元九诗》

把君诗卷灯前读,诗尽灯残夜未眠。

眼痛灭灯犹暗坐,逆风吹浪打船声。

诗意顺承而下,短短二十八个字,出现了3个“灯”字,2个“诗”字,毫无累赘、拖沓之感。崔颢著名的《黄鹤楼》,前两句连续出现三个“黄鹤”,同样也是如此。

七. 首尾呼应出现重字

首句出现某“字”或“词”,尾句再次出现此“字”或“词”,遥相呼应。

如罗隐这首《雪》:

尽道丰年瑞,丰年事若何。

长安有贫者,为瑞不宜多。

首尾两个“瑞”字相呼应,揭露了残酷的社会现实。

朋友们,看了本文,应该对诗句的重字有了更深入的认识。除了以上几种情况,还有哪些情况下会出现重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