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推介)朱萍:清代小说探论

内容简介

该书收入作者2000年以来公开发表过的清代小说研究论文26篇,其中有些曾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全文转载。书中于篇末一一注明发表及转载的园地与时间。在此谨对发表和转载拙作的编辑表示诚挚的谢意。
      自1998年师从北京师范大学张俊老师攻读元明清文学博士学位以来,我用力最多的即清代小说研究领域。张俊老师的《清代小说史》不仅深入探寻小说名著的卓越艺术贡献,还着意呈现清代小说的整体面貌,以求再现名著产生的时代土壤与文学环境。

我受张俊老师的研究思路启发,爬梳尚未受到充分关注的清代二三流小说作品的艺术价值及渊源流变。此前出版的专著《明清之际小说作家研究》为此方面的研究成果之一。本书可谓我在此方面研究成果的第二次汇总。

《明清之际小说作家研究》,朱萍著,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本书分三部分:一为清代章回小说与话本小说研究,重点论述清初白话小说的整体特色,并分析几部具有代表性的章回小说与话本小说作品;二为清中期小说名著《红楼梦》专题研究,重点关注《红楼梦》与清前中期戏曲文化的关系,并分析《红楼梦》不同版本对相关意象及人物形象的不同处理,探求《红楼梦》创作时期的时代氛围与艺术构思;三为研究史论,回顾总结二十世纪以来清代白话小说及文言小说的几部代表作的研究状况,以期促进相关研究进一步深化延展。
      现在看来,早期发表的文章中某些文句及表达方法都略显生涩,但它们显示了初入行者在学术道路上一路走来的痕迹,故保留原貌,一仍其旧。论述《红楼梦》与戏曲关系的系列文章中有三篇与我的硕士生(后来攻读戏剧戏曲学博士)麻永玲合作,即《<红楼梦>中的“听”戏与“看”戏及其异文考辨》、《<红楼梦>中家乐“新样”演出<寻梦><下书>考论》、《<红楼梦>第九十三回戏曲语词异文与版本优化修订》。《<西游补>明清版本叙录》则是与我的硕士生胡雅君合作的。
      因这些文章写作时间跨度较大,发表时不同刊物也有不同体例要求,故此书出版前做了以下调整工作:借此机会修订原文中的一些用语错误;重新核对全书引文,将一些引证文献抽换为相对权威的版本;注释统一改为脚注。

朱萍于2017年1月18日

目  录

《清代小说探论》,朱萍著,人民日报出版社2017年版。

上编  章回小说与话本小说研究

“名是无名字无字”——明清之际小说作家的“无名”现象

明末清初“木铎醒世”小说观念论

“悲凉之雾,遍被华林”——明清家庭兴衰题材章回小说的文化意蕴

“莲梦醒时方见三生觉路”——清初小说《归莲梦》研究

《西游补》明清版本叙录

《西游补》辛巳序本评语研究

《西游补》的意蕴与风格初探

《西游补》的意蕴与风格再探

向中篇发展的话本小说集《照世杯》

张缙彦与《无声戏》版本的关系之我见

中编  《红楼梦》研究

《红楼梦》与康熙雍正乾隆时期戏曲文化

《红楼梦》中的“听”戏与“看”戏及其异文考辨

《红楼梦》中家乐“新样”演出《寻梦》《下书》考论

《红楼梦》第九十三回戏曲语词异文与版本优化修订

散金碎玉,瑕瑜互见——对《红楼梦抉微》的再思考

亚东标点本《红楼梦》

略论《红楼梦》中的“芙蓉”意象

试论《红楼梦》中以莲命名的人物系列

《红楼梦》中姑苏女子的出场与退场——兼论80回本与120回本的不同

成也孤独,败也孤独——林黛玉形象成因的一个侧面

《红楼梦》中钗黛形象与传统才德观

下编  研究史论

20世纪蒲松龄研究论辨

丁耀亢研究小史述略

《姑妄言》的发现与研究述评

《西游补》作者与成书时间研究述评

《歧路灯》研究述评

后  记

朱萍

本书是我攻读博士学位以来学术探索的一次结集。18年,对宇宙世界仅是弹指一瞬,对凡夫俗子尤其女性则不啻沧海桑田。谨以此书献给一直陪伴在我身边不离不弃的家人。

朱萍教授近照

感谢我的硕士导师叶君远老师和师母董伟老师!叶老师把我领进清代文学研究领域,我至今乐此不疲。叶老师和师母多年以来一直关心着我的生活和工作。师恩如山,难以为报。惟愿叶老师和师母健康长寿、一生平安!

自从考上张俊老师的博士研究生、进入“张门”以来,张老师和师母付老师就像慈父慈母一样关注着我每一点滴的进步和成长。张老师和师母伉俪情深,现在都已进入耄耋之年。愿张老师和师母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最后,感谢人民日报出版社董伟社长热心关注,促成本书的出版。本书的责任编辑翟福军、赵佳木为全书的校订付出了辛勤劳动,在此一并表示诚挚的谢意!

朱萍于2017年1月18日

作者简介

朱萍,中国传媒大学文法学部中文系副教授,文学博士。出版专著《明清之际小说作家研究》(2009)、《李清<女世说>笺注》(2017)、《临川四梦》整理本(2016)、参与整理《中国古代短篇小说集》(“虞初体”小说集十种,2011)。发表学术论文四十余篇。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