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敢:让金学之花越开越靓丽 ——在第十二届(广州)国际《金瓶梅》学术讨论会闭幕式上的总结发言
尊敬的史小军馆长、王进驹教授,
尊敬的黃霖会长,
尊敬的各位副会长、顾问、理事,
尊敬的沈伯俊教授,
尊敬的铃木阳一副校长,
尊敬的各位师友,
连同本次会议,中国《金瓶梅》学会(连同其酝酿筹备阶段)和中国《金瓶梅》研究会(筹),已经成功举办了19次大型学术会议,其中全国会议7次(1985年6月在徐州,1986年10月在徐州,1988年11月在扬州, 1990年10月在临清,1991年8月在长春, 1993年9月在鄞县, 2007年5月在枣庄),国际会议12次(1989年6月在徐州,1992年6月在枣庄,1997年7月在大同,2000年10月在五莲,2005年9月在开封,2008年7月在临清,2010年8月在清河,2012年8月在台湾,2013年5月在五莲,2014年11月在兰陵,2015年8月在徐州,2016年10月在广州)。另外还有七次重要的专题会议:2002年5月9日临沂“《金瓶梅》邮票选题论证会”、2009年3月31日黄山“《金瓶梅》与徽文化座谈会”、2010年1月22日北京“《综合学术本金瓶梅》出版选题座谈会”、2010年4月29日黄岩“第八届国际《金瓶梅》学术讨论会筹备会”、2011年9月7日台儿庄“《金瓶梅》文化研究座谈会”、2014年6月14日峄城“电视连续剧《笑笑生传奇》剧本论证会”、2015年10月22日长春“金瓶梅文化高端论坛与版本文献展览”等。
由上可以看出,大型金学会议的召开地点,江苏5次,山东7次,吉林、浙江、山西、河南、河北、台湾、广东(以召开先后为序)各一次。如果以长江为界,长江以北16次,长江以南3次。东到台湾,西到大同,北到长春,南到广州,这一片广袤的大地,都是金学热土。本次会议的召开,使金学会议由北向南拓展了将近2000公里。本次会议学术会议与版本展览相得益彰,会议活动与文化考察相辅相成,组织精密,安排周到,凸显学术,培育友情,是一次令人难忘的盛会,已经载入金学史册。
自2005年至今,连同此前中国《金瓶梅》学会存在的14年,如果从1985年首届全国《金瓶梅》学术讨论会算起,31年间,中国《金瓶梅》研究的基本队伍不断扩大、定型,已经形成一支阵容整齐、行当齐全的高层次、高水平的学术团队,并且与海外金学同仁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中国《金瓶梅》研究会和他的前身中国《金瓶梅》学会,是工作比较规范、活动比较正常、成效比较突出、富有担当精神、能够自我完善的学术类国家一级(准一级)研究会,是团结和谐、融洽包容、可以畅所欲言、彼此相互信任的学术大家庭。
欧阳健先生在第十一届(徐州)国际《金瓶梅》会议上发言说:“不由让我想起魏子云先生信中说的一句话:《红楼梦》与《金瓶梅》的不同处,在于它已有胡适之的根深而蒂固,要想立新说,非先掘根不可。与红学由‘显学’化成‘险学’不同,金学却成为‘一处公众游乐的园林’,其中的缘由,或许是《金瓶梅》没有胡适这样的权威来定调调,老一辈金学家如魏子云先生,道德文章都堪称表率;更重要的是,以黄霖、吴敢为代表的带头人,从不以自己观点划线,这里没有自奉为‘正宗’的祖师,没有扼杀异端的打手,因而使金学苑地呈现出百家争鸣的局面,无论考证新论,新探揭秘,探秘溯源,解析解说,评析评注,汇释新解,索引发微,解诂论要等,皆蕴含宏富,立论新颖,花团锦簇,美不胜收。研究者之间,既有针锋相对而不伤友情的辩论风范,更有相互扶持、取长补短、相得益彰的团队精神。《金瓶梅》学会迈过了30年的漫长历程,成为最有凝聚力的、最为和谐融洽的学术团体,作为游离于樊篱之外的见证者,为此感到无限的钦佩。”欧阳健先生是金学的开创者之一,只是后来一度转移了学术兴趣,近几届金学会议他均亲临参加,并有真知灼见启迪与会人员,终于成为研究会的顾问。本次会议开幕当天下午5:38,陈益源副会长在新白云机场候机返台,登机前发来微信说:“各地争相抢着要办金学会议,真是令人感动!恭喜我们金学如此和谐,这般团结,实在难能可贵!”
金学之所以成为显学,是因为成立于1989年6月的中国《金瓶梅》学会和成立于2005年9月的中国《金瓶梅》研究会(筹)的各位顾问、会长、理事,以及全世界广大《金瓶梅》研究者、爱好者的长达30多年,如果连同欧美与东亚的《金瓶梅》研究先行者,甚至可说是一个多世纪的不懈努力。中国《金瓶梅》学会曾经有会长1人,副会长5人,理事31人,顾问5人,秘书长人,副秘书长3人;中国《金瓶梅》研究会(筹)现有会长1 人、副会长10 人、理事78人、顾问21人、秘书长1人、副秘书长2人。这样庞大而坚强的领导团队,是当今国际金学的主干,必然会继续为金学作出贡献。
本次会议收到68篇论文,如果按照金学专题传统分类,其中源流传播18篇,文本12篇,金学10篇,文化、版本、主旨各6篇,作者4篇,语言、文献各3篇,续书、地理背景各2篇,人物、评点各1篇。从中可以看出本次会议与会人员的专业取向,也折射着近期金学的关注点。
本次会议实到人员90名,大部分都提交了论文。张传生先生更是提交了4篇,涉及金学、版本、作者、语言4个方面,不但用力甚勤,而且颇觉创见。鲁歌、董玉振两位先生也均提交了2篇。
本次会议有23名师友做了大会发言,其余与会人员也均有小组发言,并且在大会、小组都有精到的评议,刚才四个小组的召集人(杨国玉、齐慧源、黄强、李志宏)又做了详尽的小组汇报,加上开幕式时史小军馆长的主持词、黃霖会长的开幕词、程国赋院长的致词,可以说已经给会议做了很好的总结,我仅谈几点与会的观感。
分析本次会议的到会人员和所收论文,有以下几点特别值得一提:
一、出现了很多新的《金瓶梅》研究者,如董玉振、李奎、郭志刚、陈利娟、杜宏、汪炳泉、祝庆科、范学亮、项裕荣、张静、乔孝冬、黄子纯、李建武、杨剑兵、郁玉英、吴华、兰拉成、王前程、王伟、王明波、路瑞芳、宗守云(以会议论文集排列顺序为序)等,这二三十位新面孔中绝大多数都是年青人,金学既壮大了队伍,又增添了后备力量。而吸引年轻研究者以薪火相传,正是金学的急需。
二、属于学案类的论文,即研究现当代金学家成为了本次会议的热点。计有王汝梅、宁宗一、鲁迅、毛泽东、郑振铎、夏志清、朱星、吴晓铃(以会议论文集排列顺序为序)等近十人引起与会学人的关注,其中研究毛泽东《金瓶梅》观的就有4篇之多。由周钧韬、高淮生等人倡导的金学学案研究,看来越来越引人注目。
三、经过宁宗一、卢兴基、黃霖等先生的多次呼吁,回归文本已经成为金学共识。本次会议提交论文中,仔细阅读原著并从原著里采撷经典细节,推理演绎,甚见功力,颇有新意的论文几近20篇。所涉细节举如留文、墙头密约、时间设置、同性恋、环境诗词、瓢、葡萄架、属相、花园、首饰、岁时节令、习俗、生日、食物食具等,均能由小及大,知微见著。
四、老一辈金学家成总反思金学,勇于修正观点,不断进取,心灵重建,为中青年学人树立榜样,为金学史册添加光彩。宁宗一先生的论文《反思:我的<金瓶梅>阅读史》说:“在面对已经步入辉煌的金学,我不可能不反思自己对金学建构中存在的诸多误读和在阐释上的偏差。……我确实一直想通过小说美学这一视角去审视《金》书,并打破世俗偏见,参与同道一起提升《金》书在中国小说史和世界小说史上的地位,还其伟大的小说尊严。但是我在很多论著中恰恰出现了悖论,落入传统观念的陷阱。”接着他举出关于对“丑”的审视、关于《金》书的性描写、关于《金》书是什么“主义”、关于对《金》书人物塑造的认知与阐释等四个方面,具体阐释当年悖论与现今新知之所在,最后总结说:“所以,在我的阅读史中,我充满了反思意识,我是逐渐靠近笑笑生的内心生活的。这也才能使我比较准确地看到站在我们面前的这位小说巨擘不是一个普通的艺匠,他是真正心底有生活的人,是他才如此准确地把握到人性的变异,……我希望自己从现在起重新上路,对《金瓶梅》进行深入的研究,参与金学的科学建构。”我在拙著《金瓶梅研究史》中说:“宁宗一是当代老一辈金学家的代表人物之一,以其思维敏捷、意气风发、才华横溢、文笔俏丽享誉小说、戏曲研究界。尤其是21世纪以来,几乎参加了所有的国际与全国金学会议,而且几乎每次会议的开幕式上都是他代表金学大家致辞,并且几乎每次致辞都有引领时尚、振聋发聩的创见。他的经典名句‘说不尽的《金瓶梅》’,成为金学的旗帜。”一位德高望重、学富五车的长者,以85岁高龄,有如此的气魄、襟怀、胆识、睿智,令吾等后学难以望其项背。
鲁歌先生也是一位勇于修正观点、不断追求新知的榜样,鲁歌兄质朴敦诚,勤奋务实,富于思考,长于辨析,于金学可谓情有独钟。其在《鲁歌<金瓶梅>研究精选集》后记说:“我是《金瓶梅》作者王稚登说的提出者,但我近十年来放弃了王稚登说,……认为真正的作者是江苏兰陵(武进)民间才人。”他在提交本次会议的论文和大会发言中更是具体修正了好几点成见。
另外,董玉振从崇祯本第三十回一个眉批对崇祯本是母本的认知,王军明由苹华堂本《第一奇书》对康熙乙亥本是而本衙藏版本不是原刊本的判定,李奎、郭志刚从新加坡、加拿大的金学文献对海外金学走向的判断,陈利娟、王齐洲从留文对《金瓶梅》作者、成书的推测,杨国玉从卷首【行香子】词对作者、版本的考论,周文业引入数字化对金学作用的推介,李士勋对布伦兹德译本性质的判测,方保营对《金瓶梅》作者李贽说的考证,汪炳泉对崇祯本系统的排列,张进徳、祝庆科对时间设置作用的分析,项裕荣对破家母体的解读,史小军、张静从环境意象诗词对版本先后的界分,徐志平对民国初年文学史接受《金瓶梅》情况的梳理,马达、张弦生对《歧路灯》是《金瓶梅》“反模仿”的“倒影”的解析,杨彬关于《金瓶梅词话》的仿拟现象对传统小说疏离与演变的研究,胡衍南对夏志清《金瓶梅》研究洞见、不见的反省,傅想容对张竹坡“中人以下”评点模式的论列,王前程对蒋竹山悲剧典型性的论证,贺根民关于《金瓶梅》市井社会全息图象凸显晚明社会末世景象对民国家庭小说写实趋向引领的解说等,皆有新意,可谓星光灿烂,云霞满天。
金学赫赫扬扬大半个世纪,虽不至于萧疏,“也还都有蓊蔚洇润之气”(《红楼梦》第二回贾雨村语),但亦颇有“山重水复疑无路”之感。
首先,金学存在有两个严重的不相应:一是专家认识与民众认识严重不相应。一方面,金学同仁在金学圈内津津乐道,高度评价;另一方面,广大民众在社会上谈金色变,好奇有余,知解甚少。二是学术地位与文化地位严重不相应。一方面,《金瓶梅》研究与其他学科分支一样,在学术界实际拥有同等的地位;另一方面,《金瓶梅》的出版发行、影视制作等,又受到诸多限制。
其次,前文所述金学专题之中,绝大多数专题的表面文章都已做足,深层文章也均开掘殆尽。已发表的金学论文,有相当比例属于“碎片化”文章。
复次,金学队伍日见老化,不但金学家中青壮年稀缺,而且《金瓶梅》研究者后继乏人。虽然近年金学题材的博硕士论文不断增多,但以此获得博硕士学位的学子,毕业以后继续研究《金瓶梅》者很少。
再次,金学的研究方法日觉陈旧。传统的考据,因为缺少新的史料,难为无米之炊。理论的阐释,因为常规的内容久已涉及,也少见新意。老一辈金学家忙于集成旧说,打包复现。中年金学家兼顾其他,分身无术。青年学人急于进取,无暇专攻。
最后,金学的学风和会风也应该检讨。少数研究者弄虚作假,急功近利,抄袭剽窃,哗众取宠。部分研究成果改头换面,东拼西凑,翻改旧作,故弄玄虚。会议组织时有按资排辈现象,新加入者和青年学人往往没有大会发言的机会。会议发言也觉平铺直叙,缺少质疑商榷。
不过,金学并非穷途末路,只要开拓进取,定能“柳暗花明又一村”。
金学不仅是文学研究,而且是历史、地理、政治、经济、社会、民族、风俗、伦理、宗教、艺术、服饰、饮食、医药、建筑、游艺、器皿等多学科的研究,通常将文学以外的其他学科研究统称为文化研究。文化研究是近20年来金学园林的一道新的景观,是《金瓶梅》研究传统方法的突破与扩大。不同学科的学人加入金学队伍,必然有不同的视野,不同的发见。《金瓶梅》文化研究不仅是一个可以继续建设的学科方向,而且其文化综合研究必能出现令人喜出望外的成果。此其一。
观念形态的更新、研究方法的转变、思维体式的超越、科学格局的营设一旦萌发生成,便产生无量的影响,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金瓶梅》研究应为其中一例,需要高度警策,精细梳理,广为借鉴,着力突破。此其二。
《金瓶梅》文本是一个丰富无比的大宝藏,其字里行间都可能蕴藏着珍贵的信息。不要说其思想内容包罗万象,即其艺术世界便足够世人遨游。文本再探析,艺术再寻求,至再至三,就会“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此其三。
《金瓶梅》的大众传播,鲜有人触及。前文所谓专家认识与民众认识的脱节、学术地位与文化地位的失衡,固然有诸多社会原因,非金学界所能左右,但金学同仁如果尽力去做一些可以缝合专家认识与民众认识、沟通学术地位与文化地位的工作,譬如影视论坛,社会讲座,大学选修,必然会众志成城,有所作为。此其四。
《金瓶梅》的影视制作还是一块处女地,利用学会影响,联络作家能手,选取电影,精心运作,高雅亮相,打开缺口,再继以电视连续剧,拓展推广,必将极大地提高金学声誉,给金学带来一片光明。此其五。
金学已经不是一座象牙塔,而是一处公众游乐的园林。三百多部论著,四千多篇学术论文,二百多篇博硕士论文,既有挺拔的大树,也有似锦的繁花,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研究者与爱好者探幽寻奇。不容置疑,传统的金学,加上以文化与传播为标志的、以经典现代解读为旗帜的新金学,必然展示着宁宗一先生的经典命题:说不尽的《金瓶梅》。
中国的宁宗一、欧阳健、王平、何香久、张鸿魁、孙秋克、范丽敏、冯子礼、高淮生、谭楚子、傅善明,日本的大塚秀高,韩国的崔溶澈,美国的陆大伟、加拿大的胡令毅等虽然因故未能到会,但均表达了对会议召开的祝贺和对与会学人的问候,让我们向他们表示敬意!
中国《三国演义》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沈伯俊教授对《三国演义》深有研究,也发表过《金瓶梅》研究的论文,是中国古代小说研究的著名学者,也是中国古典诗词的知名作家,儒雅高洁,勤奋务实,深得学界赞佩。这是他第一次参加金学会议,一会他将发表与会感言,旁观者清,其感言定会充满真知灼见。
10月10日晚召开了中国《金瓶梅》研究会(筹)一届八次理事会,现在宣布四个决定:一、增选史小军理事为中国《金瓶梅》研究会副会长,让我们以热烈掌声表示祝贺!二、研究会学刊《金瓶梅研究》编辑部设在河南大学文学院,由副会长张进徳教授负责编辑出版;研究会秘书处设在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由副会长兼副秘书长霍现俊教授负责秘书处日常工作。三、支持《河南理工大学学报》开设金学专栏,稿酬从优,会后将拟出专栏组稿计划,请各位师友踊跃赐稿。四、第十三届国际《金瓶梅》学术讨论会于2007年10月在云南省昆明市云南民族大学召开,由曾庆雨理事负责联络;《金瓶梅》青年学者论坛2017年4月在台湾师范大学召开,由胡衍南理事、李志宏理事负责举办;第十四届国际《金瓶梅》学术讨论会在河南省开封市河南大学召开,由张进徳副会长负责举办;第十五届国际《金瓶梅》学术讨论会在河北省石家庄市河北师范大学召开,由霍现俊副会长负责举办。另外,陈益源副会长、徐志平理事、胡衍南理事、李志宏理事亦表示了适当时机在台湾再召开一次国际《金瓶梅》学术讨论会的意向。
对本次会议的召开,史小军先生和承办单位暨南大学图书馆、文学院,协办单位国家图书馆出版社、《明清小说研究》杂志社、《暨南学报》编辑部的相关负责人,以及大会工作人员、宾馆服务人员付出了繁重的劳作,使与会人员宾至如归,收获丰厚,格外惬意,流连忘返,让我们以热烈掌声表示衷心的感谢!
2016年10月11日于暨南大学图书馆报告厅
本文经作者授权独家刊发,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