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远老南乡:农村过去种的大片高梁,为何现在不再种了?

提起莫言大师,可以说是赫赫有名,中国首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他写的《红高粱》,相信诸位都读过。

《红高粱》的文章背景是山东高密,和我们烟台招远相隔并不远,类似的地理环境,因而听父亲说过去也曾大面积种过高粱,现在山里转一转,高粱已经极少种植了,这是为什么呢?

在我们招远南乡过去高粱种植面积并不少,主要是因为农户家里盖房子,搭在房脊上用的是樽子,这樽子的材料就是高粱秸秆。谁家需要盖新房,是必然要种上两亩地的。

现在用来绑樽子的粗秸秆高粱,早就没有种的了。只有偶尔在地畔沟岸种上三沟两沟的细秆品种,也就是我们当地常说的“长亭子”,秸秆用来捺小蓖,穗头用来扎厨房用的炊帚。

高粱在我们当地农村绝迹的原因很多,首先是市场因素在起决定性的作用。首先高粱产量低,市场收购价格并不高。村前的那点洼地,用来种玉米、小麦、花生等轮茬耕作,高粱只能种在村后的山塂薄地,这样的地块用来种高粱,产量肯定提不上去。

其次农村盖房子,房脊的村料从当初用的樽子,改为苇箔,或者更加高端的钢筋作支架,就不用种高粱来绑樽子了。

我们当地的饮食习惯是以小麦为主,小麦磨出来的面粉,用来蒸馒子,做成大枣饽饽,或者包包子、炸面鱼,总之各种花样的面食,都是以小麦为主,因而小麦的种植面积广,也是满足当地市场的需求。

其它的庄稼也是各有其用,如家家户户种的玉米,可以糊饼子,打玉米稀饭。农户喂猪喂牛羊等,这都是不错的精饲料。花生榨出来的油供应全年食用,剩下的可以卖掉,贴补家用。尤其是这几年,农家自榨花生油,更是受到城里人的追捧。

小麦、花生、玉米、大豆、地瓜这些庄稼都得多了,还真没有地块再种高粱了。况且在我们当地的饮食习惯中,高粱只是调剂品。是偶尔和其它小杂粮混在一起,用来熬粥。

尤其是每年的清明节,早晨天未亮熬高粱粥喝,就着两棵发叶葱,吃上两个头天包好的大包子。其余时间还真是极少用到高粱,超市里买上两斤,足够供家里人食用就可以了。自己少量耕种的还需要专门去脱皮,太麻烦了,因而渐渐不再种植,也是情理中的事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