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虞书·舜典

曰若稽古,帝舜曰重华[1],协于帝。浚哲文明[2],温恭允塞[3],玄德升闻[4],乃命以位。慎徽五典[5],五典克从。纳于百揆[6],百揆时叙[7]。宾于四门[8],四门穆穆[9]。纳于大麓[10],烈风雷雨弗迷。

注释:

[1]舜:姚姓,名重华,相传是我国原始社会后期的著名部落首领,属有虞氏,所以又称虞舜。 [2]浚:深邃。哲:智慧。明:明察。孔疏:“照临四方曰明。” [3]温:温和。恭:谦逊。塞:充满。 [4]玄:潜行,潜修。孔疏:“舜在畎亩之间,潜行道德,显彰于外,升闻天朝。” [5]慎:谨慎地。徽:美,善,这里是动词,完善。五典:同下文“五品”。指五种伦常关系,即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五种常教。孔疏:“此‘五典’与下文‘五品’‘五教’,其事一也。” [6]纳:选入。百揆:揆度庶事之官,总揽政务。蔡传:“犹周家之冢宰。” [7]时叙:承顺。《经义述闻》:“时叙,犹承叙也。承叙者,承顺也。” [8]宾:通“傧”,用如动词,迎接宾客。 [9]穆穆:容仪谨敬的样子。《尔雅·释训》:“穆穆,敬也。”郭璞注:“皆仪容谨敬。” [10]大麓:官名,主管山林。《说文》:“麓,一曰守山林吏也。”

第一段,记叙舜的美德以及唐尧让位虞舜。

帝曰:“格[1],汝舜!询事考言[2],乃言厎可绩[3],三载。汝陟帝位[4]。”舜让于德,弗嗣。

注释:

[1]格:来。 [2]询:谋划。 [3]厎(zhǐ):一定。 [4]陟(zhì):升,登上。

正月上日[1],受终于文祖[2]。在璇玑玉衡[3],以齐七政[4]。肆类于上帝[5],禋于六宗[6],望于山川[7],遍于群神。辑五瑞[8]。既月乃日[9],觐四岳群牧[10],班瑞于群后[11]

注释:

[1]上日:善日,吉日。据王引之说。 [2]受终:指接受尧的禅让。孔传:“终,谓尧终帝位之事。”文祖:尧太祖的宗庙。祖,《说文》:“始庙也。” [3]在:察。璇玑玉衡:北斗七星。《史记·天官书》:“北斗为玉衡。”玉衡是杓,璇玑是魁。 [4]齐:排列。七政:七项政事,即祭祀、班瑞、东巡、南巡、西巡、北巡、归格艺祖。见《尚书易解》。 [5]类:通“禷”,祭天之礼。《说文》:“以事类祭天神。”这里指祭告继承帝位的事。上帝:天神。甲骨卜辞中“帝”常指上帝。据卜辞记载来看,上帝主宰气象(雨、雷、雹、风、雾、云等),支配年成,左右城邑安危,能够降祸福。 [6]禋(yīn)于六宗:可能就是以禋礼祭祀六位先祖。禋,祭名。《说文》:“禋,洁祀也。”六宗,马融说:“天地四时也。”又,“宗”在商代可指安置祖先神主之处,甲骨文中有用例。据考古学研究,宗是具有遮阳蔽雨顶盖的祭坛,如殷代妇好墓上筑有“母辛宗”。[7]望:祭山川之名。 [8]辑:敛聚,收集。五瑞:诸侯作为符信的五种玉。《周礼·春官·大宗伯》和《典瑞》都有记载:公执桓圭,侯执信圭,伯执躬圭,子执谷璧,男执蒲璧。 [9]既月乃日:“日”与“月”均用作动词,谓既择月又择日。 [10]觐:朝见。牧:官长。 [11]班:通“颁”,分发。后:君长。

岁二月,东巡守,至于岱宗[1],柴[2]。望秩于山川[3],肆觐东后[4]。协时月正日[5],同律度量衡[6]。修五礼、五玉、三帛、二生、一死贽[7]。如五器[8],卒乃复。五月南巡守,至于南岳,如岱礼。八月西巡守,至于西岳,如初。十有一月朔巡守,至于北岳,如西礼。归,格于艺祖,用特。

注释:

[1]岱宗:东岳泰山。 [2]柴:通“祡”,祭天名。马融说:“祭时积柴,加牲其上而燔之。”《说文》:“祡,烧柴焚燎以祭天神。” [3]秩:次序。 [4]东后:东方的诸侯君长。 [5]协:协调。时:四时。正:确定。 [6]同:统一。律:古乐十二律,阴律六,阳律六。度:丈尺。量:斗斛。衡:斤两。 [7]五礼:公侯伯子男五等朝聘之礼。五玉:即上文“五瑞”。手持称瑞,陈列称玉。三帛:三种不同色的丝织品,用来垫玉。郑玄说:“三帛,所以荐玉也。受瑞玉者以帛荐之。”二生:活羊羔和雁,卿大夫所执。一死:一只死野鸡,士所执。 [8]如:通“而”,连词,表示承接关系。五器:即上文“五瑞”。

五载一巡守,群后四朝。敷奏以言[1],明试以功,车服以庸。

注释:

[1]敷奏以言:以下三句结构似同,似乎可以视为并列关系,然而细析文意存在时间先后的顺承关系,是顺承复句。(诸侯)普遍地报告自己的工作,然后(尧)考察他们的政绩,赏赐车马衣物作为酬劳。前两句“以”为介词,用、根据。后一句“以”是目的连词,来。庸,《尔雅·释诂》:“庸,劳也。”这里指酬劳、慰劳。《尚书易解》:“车服以庸,赐车服以酬其劳也。”

肇十有二州[1],封十有二山[2],浚川。

注释:

[1]肇:正,定。见《国语·齐语》韦昭注。这里指划定州界。 [2]封:界域,封疆。郭沫若《甲骨文字研究》以为“封”之初文象土上植树,“古之畿封实以树为之也。此习于今犹存。然其事之起,乃远在太古。太古之民多利用自然林木以为族与族间之畛域,西方学者所称为境界林者是也。”

象以典刑[1],流宥五刑[2],鞭作官刑,扑作教刑[3],金作赎刑[4]。眚灾肆赦[5],怙终贼刑[6]。钦哉,钦哉,惟刑之恤哉[7]

注释:

[1]象以典刑:刻画常用的刑罚。《尚书正读》说:“盖刻画墨、劓、剕、宫、大辟之刑于器物,使民知所惩戒,如九鼎象物之比。” [2]流:流放。宥:宽宥。 [3]扑:槚楚,古代教官打学生的木棍。 [4]赎刑:(用钱财等)减轻或抵消处罚的刑律。 [5]眚(shěng):过错。肆:遂,于是。 [6]怙:依仗。贼:通“则”。 [7]惟刑之恤:宾语前置,即“惟恤刑”。恤,通“溢”。《尔雅·释诂》:“溢,慎也。”惟,范围副词,只是。

流共工于幽州[1],放驩兜于崇山,窜三苗于三危,殛鲧于羽山,四罪而天下咸服[2]

注释:

[1]流共工于幽州:以下四句结构相同。幽州,地名,今河北北部至辽宁一带。崇山,地名,今吉林敦化东北。三苗,古国名。三危,地名。历来注释三危之地各异。一说即今甘肃敦煌东南三危山;一说指今西藏中部、东部及四川西部地区;一说在今云南境内;一说在今甘肃、青海直至黄河发源处之巴颜喀拉山一带。羽山,地名,一指今山东蓬莱东南,一指今山东郯城东北。 [2]罪:动词,判罪,处罚。而:连词,表承接关系。

第二段,叙述舜即位后祭祀、巡守、划分州界、制定刑法、流放四凶。

二十有八载,帝乃殂落[1]。百姓如丧考妣,三载,四海遏密八音[2]。月正元日[3],舜格于文祖,询于四岳,辟四门,明四目,达四聪。

注释:

[1]殂落:去世。 [2]遏:停止。密:静止。《尔雅·释诂》:“密,静也。”八音: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八种乐器,这里泛指一切音乐。 [3]月正元日:正月元日。曾运乾《尚书正读》:“月正,正月也。或言正月,或言月正;或言上日,或言元日,皆史变文耳。”

“咨,十有二牧[1]!”曰,“食哉惟时[2]!柔远能迩,惇德允元[3],而难任人[4],蛮夷率服[5]。”

注释:

[1]牧:州的行政长官。 [2]哉:句中语气助词,无义。 [3]惇:厚,这里为动词,亲厚。德:这里指有德之士。允:信,信任。元:善,这里指善良的人。 [4]难(nàn):拒绝。任人:佞人,指奸邪的人。 [5]率:范围副词,都。殷武丁时期的卜辞里已较常见。

舜曰:“咨,四岳!有能奋庸熙帝之载[1],使宅百揆亮采[2],惠畴[3]?”

佥曰:“伯禹作司空[4]。”

帝曰:“俞,咨!禹,汝平水土,惟时懋哉[5]!”禹拜稽首[6],让于稷、契暨皋陶。

帝曰:“俞,汝往哉!”

帝曰:“弃,黎民阻饥[7],汝后稷[8],播时百谷[9]。”

帝曰:“契,百姓不亲,五品不逊[10]。汝作司徒[11],敬敷五教[12],在宽。”

帝曰:“皋陶,蛮夷猾夏[13],寇贼奸宄[14]。汝作士[15],五刑有服[16],五服三就[17]。五流有宅[18],五宅三居[19]。惟明克允[20]!”

注释:

[1]奋:奋力,奋发。庸:功,用功,努力。熙:广,光大。载:事。见孔传。 [2]宅:居。亮:辅导。采:事。 [3]惠:语气助词。畴:谁。 [4]司空:三公之一,掌管土地。 [5]时:通“是”,代词,指百揆之职。懋:勉,勉力。 [6]稽首:叩头。孔传:“稽首,首至地。”孔疏:“《周礼·春官·大祝》:‘辨九拜,一曰稽首。’稽首为敬之极,故为‘首至地’。稽首是拜内之别名,禹拜乃稽首,故云‘拜稽首’也。” [7]黎:众。阻:困厄。 [8]后:主,这里是动词,主持。 [9]时:通“莳”,耕种。 [10]五品:同上文“五典”,指五种人伦关系。郑玄说:“五品,父、母、兄、弟、子也。”逊:和顺。 [11]司徒:三公之一,主管民政。西周金文有见,作“司土”。 [12]敷:布,施行。五教:即指上文“五典”“五品”。 [13]猾:扰乱。夏:指中原。 [14]寇:抢劫。贼:杀人。奸宄:犯法作乱,在外部作乱叫作奸,在内部作乱叫作宄。宄,一作“轨”。 [15]士:狱官之长。 [16]服:用。 [17]就:处所。 [18]五流:五种流放。宅:处所。 [19]三居:郑玄认为指远近不同的三种地方。 [20]明:明察。允:信服。

帝曰:“畴若予工[1]?”

佥曰:“垂哉[2]!”

帝曰:“俞,咨!垂,汝共工[3]。”垂拜稽首,让于殳斨暨伯与[4]

帝曰:“俞,往哉!汝谐[5]。”

帝曰:“畴若予上下草木鸟兽[6]?”

佥曰:“益哉[7]!”

帝曰:“俞,咨!益,汝作朕虞[8]。”益拜稽首,让于朱虎、熊罴[9]

帝曰:“俞,往哉!汝谐。”

注释:

[1]若:善。工:这里指官名。马融认为是“主百工之官”。 [2]垂:人名。哉:语气词,表商度语气。 [3]共工:这里指官名,治理百工之事。孔传:“共谓供其职事。”孔疏:“共工,官称。” [4]殳斨、伯与:皆为人名。 [5]谐:偕,一同。 [6]上下:上指山,下指泽。 [7]益:人名,即伯益,详《益稷》。 [8]虞:掌管山林的官。 [9]朱虎、熊罴:皆为人名。

帝曰:“咨!四岳,有能典朕三礼[1]?”

佥曰:“伯夷[2]!”

帝曰:“俞,咨!伯,汝作秩宗[3]。夙夜惟寅[4],直哉惟清。”伯拜稽首,让于夔、龙[5]

帝曰:“俞,往,钦哉!”

帝曰:“夔!命汝典乐,教胄子[6],直而温[7],宽而栗[8],刚而无虐,简而无傲。诗言志,歌永言[9],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10]。”

夔曰:“於[11]!予击石拊石[12],百兽率舞[13]。”

帝曰:“龙,朕堲谗说殄行[14],震惊朕师。命汝作纳言[15],夙夜出纳朕命[16],惟允!”

注释:

[1]典:主持。三礼:天事、地事、人事之礼。 [2]伯夷:人名。 [3]秩宗:官名,掌管次序尊卑的礼仪。 [4]寅:恭敬。 [5]夔、龙:皆为人名。 [6]胄子:未成年的人。 [7]直而温:以下四句的“而”均为连词,表并列关系。 [8]栗:战栗。这里指谨慎。 [9]永:通“咏”。 [10]以:连词,表因果关系。 [11]於(wū):叹词。孔疏:“夔答舜曰:呜呼!我击其石磬,拊其石磬,诸音莫不和谐,百兽相率而舞,乐之所感如此,是人神既已和矣。”孔颖达认为“於”即“呜呼”,是表示赞美的叹词。 [12]拊:轻轻叩击。石:石磬。 [13]率:连词,表因果关系。《经传释词》:“‘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率,用也。‘百兽率舞’,犹上文‘神人以和’耳。”王引之认为“率”与上文“神人以和”的“以”用法相同,都可以训为“用”,也就是“因此”。 [14]堲:厌恶。殄:贪残。 [15]纳言:官名。郑玄说:“如今尚书,管王之喉舌也。” [16]出纳朕命:这是一个特殊并列句。“出纳”并非偏义复合词,分析上下语境和与前后词语的组配,传达朕命首先要接受朕命。出纳朕命,即纳出朕命,亦即接受朕命,传达朕命。这是运用“共用”的修辞手法。

帝曰:“咨!汝二十有二人,钦哉!惟时亮天功[1]。”

三载考绩,三考,黜陟幽明[2],庶绩咸熙。

分北三苗[3]

注释:

[1]时:善,善于。亮:领导。天功:大事。 [2]黜:罢免。陟:提升。幽:昏庸。明:贤明。“黜陟幽明”即“黜幽陟明”,运用了“并提分承”的修辞方法。 [3]北:别。

第三段,记叙舜选用、教育百官的情况。

舜生三十征[1],庸三十[2],在位五十载,陟方乃死[3]

注释:

[1]舜生三十征:意谓“舜三十岁时被征召”。这是用主动句的句子形式表示被动语义,“舜”是受事主语。“三十”后蒙后省略“载”。征,征召。《史记·五帝本纪》:“舜年二十以孝闻,年三十尧举之。”可见舜是“被征”。 [2]庸:用。三十:今文作“二十”,当从。“三十”后亦蒙后省略“载”。 [3]陟方:巡狩。

第四段,赞扬舜勤劳国事,鞠躬尽瘁。

点评:

《舜典》记叙舜的功绩,与《尧典》一样也以“典”名篇,是《尚书》的重要篇章,具有重要的文化学价值。

在传世文献中,《舜典》记载了多个中国文化史上的“第一次”。

《舜典》“修五礼”第一次出现“礼”,叙述虞舜制定公侯伯子男五等朝聘礼节,然后又记叙舜巡狩南岳祭礼“如岱礼”,选拔“典朕三礼”主持天事、地事、人事之礼的伯夷。《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礼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礼作为典章制度是社会政治制度的体现,是维护上层建筑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人与人交往中的礼节仪式。礼作为道德规范是人与人之间一切行为的标准和要求。圣人认为:“不学礼,无以立。”先秦文献的记载,几乎皆涉礼、礼制及其精神。古代的礼及其礼制是古代中国创造、中国智慧和中国精神的集中代表。我们应该深刻反思为什么当下出现不少道德滑坡的现象,或许与缺失制度性的礼教有关系。《舜典》的现实意义就在于唤醒我们应该对历史和传统保持高度的敬畏之心。

《舜典》在中国法治史上第一次记载系列刑名,诸如官刑、教刑、赎刑。“象以典刑,流宥五刑,鞭作官刑,扑作教刑,金作赎刑”。第一次记载对政治犯实行流放处罚的史实,“流共工于幽州,放驩兜于崇山,窜三苗于三危,殛鲧于羽山”。第一次提出尚德慎罚的法律思想,“眚灾肆赦,怙终贼刑。钦哉,钦哉,惟刑之恤哉”。虽然刑法是阶级社会的产物,《舜典》记载的刑罚及其刑法思想肯定是进入阶级社会才会出现,却是研究中国法治史不可或缺的珍贵史料。

《舜典》第一次记叙虞舜施行礼治和法治的施政实践,是荀子“礼法并施”治国思想的前源。秦汉以降,无论朝代如何更迭,“礼法并施”的治理模式始终处于一种超稳定的状态,成为历朝历代的治国方略。礼治的核心是维护宗法等级制度,用血缘关系维系君王统治,用族权建设支撑政权运行。礼是社会遵循的规则,是权力运作的依据。“礼法并施”植根于中国社会特定的政治土壤,体现了高度的政治智慧,促使中国第一次社会大变革以后,古老的儒家思想和新兴的法家思想实现了悄无声息的真正融合,促进了变革时期社会的平稳过渡和正常发展。

《舜典》第一次提出中国著名的文学理论术语“诗言志”,朱自清先生《诗言志辨序》认为这是中国历代诗论“开山的纲领”。《舜典》第一次记载先秦诗、乐、舞合一的文学艺术理论和文学艺术形态。舜说:“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诗大序》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舜任命夔担任乐官,却谈到诗,可见上古诗、乐合一。夔回答舜说:“於!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即人们扮演百兽伴随乐音翩翩起舞,又可见上古乐、舞合一。有议有叙,文采斐然。

《舜典》第一次反映了“万物有灵”的原始信仰,第一次记载先民“信鬼神、重淫祀”的社会现象。“万物有灵”也是人类孩提时代普遍存在的哲学思维。舜继承尧帝位后,“类于上帝,禋于六宗,望于山川,遍于群神”。上帝之祭、山川之祭均在甲骨文中有记载;六宗,马融以为是“天地四时”,然而结合考古发现似当指先祖神位的存放之所(详见经文中“禋于六宗”注),先祖祭祀亦屡见于甲骨文。舜即帝位祭天地、祭祖先、祭山川、祭群神,可谓无所不祭,应该符合历史事实。

《舜典》第一次提及统一音律和度量衡“同律度量衡”。统一音律度量衡的记载还见于《世本·帝系》载少昊“同度量,调律吕”。统一度量衡的记载更多。诸如,《左传》昭公十七年载少昊“五雉为五工正,利器用,正度量,是夷民者也”;《越绝书》载禹“循守会稽,审铨衡,平斗斛”;《吴越春秋》载禹“调权衡平斗斛,造林示民,以为法度”。由此看来,可能早在舜、禹时代之前,华夏先民就已经初步认识到统一度量衡的意义。到战国时期这种意义已被各国充分认识,迄今为止,我国已经出土了很多战国时代的度量衡标准器,其中以秦国商鞅方升最为著名。统一度量衡是商鞅变法的重要举措。《史记·商君列传》载商鞅“平斗桶、权衡、丈尺”,《战国策·秦策》也称“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统一度量衡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保证国家赋税提供了有力保障。除了经济意义,度量衡的统一还衍生出政治意义。《论语·尧曰》:“谨权量,审法度,修废官,四方之政行焉。”《管子·明法解》:“明主者一度量、立仪表而坚守之,故令下而民从。”计量工具的统一象征着国家实力,象征着诚信和公平。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即统一文字、货币和度量衡,当时的秦相李斯指出:“平斗斛、度量、文章,布之天下,以树秦之名。”可谓一针见血。

今文《尚书》无《舜典》篇题,也没有篇首“曰若稽古,帝舜曰重华,协于帝。浚哲文明,温恭允塞,玄德升闻,乃命以位”这28字。孔传古文《尚书》割分《尧典》“慎徽五典”以下为《舜典》。段玉裁《古文尚书撰异》分析来龙去脉,指出:“东晋豫章内史梅赜始得孔安国《尚书》并传,奏之,时缺《舜典》经传。齐建武中吴兴姚方兴伪称于大航头得《舜典》经传,奏上。其传则采马、王注造之,其经比马、王所注多‘曰若稽古帝舜,曰重华,协于帝’十二字。”“或十二字下更有‘浚哲文明,温恭允塞,玄德升闻,乃命以位’十六字,共二十八字,既未施行,方兴以罪致戮。隋开皇初,始购得之,冠于妄分《舜典》之首,盛行至今。”


作者:钱宗武(解读)

出处:《尚书》,袁行霈主编“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丛书(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7年版)

授权方: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0)

相关推荐

  • 东汉《史晨前后碑》

    史晨前碑所释文:建宁二年,三月癸卯朔,七日己酉,鲁相臣晨,长史臣谦,顿首死罪上尚书,臣晨顿首顿首,死罪死罪.臣蒙厚恩,受任苻守,得在奎娄,周孔旧寓,不能阐弘德政,恢崇壹变,夙夜忧怖,累息屏营.臣晨顿首 ...

  • 2020-2.15尚书虞书·舜典

    虞舜侧微,尧闻之聪明,将使嗣位,历试诸难,作<舜典>. 曰若稽古帝舜,曰重华协于帝.浚哲文明,温恭允塞,玄德升闻,乃命以位.慎徽五典,五典克从:纳于百揆,百揆时叙:宾于四门,四门穆穆:纳于 ...

  • 三星堆“虞舜”的青铜器,带您读懂《尚书,舜典》

    #三星堆青铜器##虞舜##<尚书,舜典># 原创不易,支持请按"关注",和我一起发掘古文字的秘密吧! {上图为三星堆牛首青铜器,截图于三星堆博物馆官网} 一:三星堆的& ...

  • 《虞书》之“舜典”:“浚哲玄德”

    原文: 虞舜侧微,尧闻之聪明,将使嗣位,历试诸难,作<舜典>. 笔记: 此处交代了帝舜的家庭背景,即,"侧微","侧"为靠边站,"微&qu ...

  • 《尚书》虞书·尧典(原文、译文)

    <尚书>又称<书>.<书经>,是一部多体裁文献汇编,长期被认为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史书,但是清华简证明传世的<尚书>部分(伪<古文尚书>部分)为 ...

  • 2020-2.22尚书虞书·皋陶谟

    曰若稽古皋陶曰:"允迪厥德,谟明弼谐." 禹曰:"俞,如何?" 皋陶曰:"都!慎厥身,修思永.惇叙九族,庶明励翼,迩可远在兹." 禹拜昌言曰 ...

  • 2020-2.22尚书虞书·益稷

    帝曰:来,禹!汝亦昌言. 禹拜曰:都!帝,予何言?予思日孜孜. 皋陶曰:吁!如何?禹曰:洪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下民昏垫.予乘四载,随山刊木,暨益奏庶鲜食.予决九川,距四海,浚畎浍距川:暨稷播,奏庶艰 ...

  • 虞书·尧典

    昔在帝尧,聪明文思,光宅天下.将逊于位,让于虞舜,作<尧典>. 曰若稽古,帝尧曰放勋,钦.明.文.思.安安,允恭克让,光被四表,格于上下.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 ...

  • 大羿射日并非神话而是历史!学者:真相就隐藏在《尚书 尧典》里

    真知堂说上古史:据说上古时代,天上有十日并出,人民疾苦.羿射掉了九个太阳,为民除害.这就是大羿射日的故事,一般人都把它当做神话来听.十日并出是不可能的,如果这样,地球坚持不了一个小时就全毁了.那为什么 ...

  • 杨紫张艺兴反向炒作?李晨讨好陈飞宇?安崎虞书欣炒作翻车?刘宇高情商洗白?曾舜晞恋爱高手?

    杨紫张艺兴反向炒作?李晨讨好陈飞宇?安崎虞书欣炒作翻车?刘宇高情商洗白?曾舜晞恋爱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