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它东南西北风——第二轮带量采购的四大思考!

上个月,第二轮带量采购战火重燃,再一次引发了药品价格体系的崩塌,出现了5分钱一片的利培酮,2毛钱一片的瑞舒伐他汀。

与5毛钱一包的辣条相比,此次有11个品种的价格低于单包辣条价格,有网友戏称“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吃辣条的安全系数似乎更高一些”。

(一)

带量采购的起因源于医保资金的压力,而医保资金的压力主要来自三座大山

第一座大山:医保资金的筹资压力,医保资金的筹集与企业盈利、个人收入、财政补助息息相关,随着中国GDP增速的放缓,专家认为未来医保的增速将维持在5%—10%。

第二座大山:医保水平的提升导致支出的增长,随着两保合一(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农合)的落实,三保合一(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新农合)将成为未来的主流趋势,逐步完善的医保体系将对医保资金带来更大的支付压力。

第三座大山:人口老龄化及不断攀升的疾病发病率,将进一步打开医保蓄水池的阀门。

因此,这势必要求医保局提前部署,深化改革,加速由被动支付向主动支付的转变,而带量采购则是变革组合拳中重要的一环。

未来,带量采购将呈现出多品种、广覆盖、长周期的趋势,最终助力于形成结构优化、费用合理、以单病种付费(DRGs)为基础的医保支付方式。

(二)

在第一轮带量采购实施后,有分析师认为带量采购对于医药企业而言是一场囚徒困境,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中没有赢家

行业内有人提出“合则两利、斗则两伤”的观点,希望医药企业能坐在谈判桌的两端,相互配合,互不降价,保持高毛利的态势。

然而,从第二轮带量采购的结果来看,尽管医药企业清楚带量采购的长期危害性,却选择在战壕中短兵相接,拼得你死我活

究其原因,无外乎有三点:

第一,带量采购以量换价的模式对于企业而言,是有利可图的。

第二,在利益面前,没有任何一家企业愿意牺牲短期利益以追逐长期回报。

第三,在国家制定的大趋势、大环境面前,没有一家企业能够置身事外,唯有顺应国家的政策,方能在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

这从原研药企的变化中可见一斑。在第二轮带量采购中,在上一轮带量采购中无动于衷的外企品种不得不放低姿态,为了保住市场份额委身降价队伍。

赛诺菲的氯吡格雷降价83%,给信立泰杀了个措手不及;山德士的瑞舒伐他汀降价71%,将京新药业挤下独木桥;MSD的孟鲁司特钠降价40%,正面对刚上海安必生。

(三)

最近两年,医药行业备受瞩目,政策频频。带量采购的规则也处于不断调整和修订中。通过对比,未来带量采购有三点趋势:

第一,医药企业的竞争将进一步加剧。随着一致性评价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企业拿到带量采购竞标的门票,导致竞争的紧张和白热化。

第二,带量采购的覆盖面将进一步扩大。为了实现医保的开源节流和药品的进口替代,从地域上看,国家将带量采购从11个试点城市扩展至全国大部分省市;从时间上看,本次带量采购的周期可延长至两年。

第三,药品的价格将进一步下调。国家医保局的采购原则由“唯一中标,独家采购”调整至“鼓励低价,多家竞争”,三家中标制的规则激化了本轮带量采购。

从竞标结果看,竞争格局激烈的品种普遍选择大幅度降价,例如氨氯地平口服常释剂型,共有12家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企业参与此次竞价,中标的三家企业分别降价62%、60%和53%。

(四)

在第一次带量采购结束后,据经济观察报报道,行业内至少40%的医药代表选择离职。随着第二批带量采购的如期而至,医药代表群体或迎来新一轮的考验。

然而,无论外界环境如何变化,打铁还需自身硬。医药代表依然需要从加强学术推广、提升自我修养等方面武装自己,更好地适应外界的变化。

近年来,无论国企、外企,均开始弱化纯粹以金钱和客情关系为主导的推广模式,强调以专业化、学术化的拜访改变医生的用药观念

这要求医药代表应当不断完善自身知识体系,强化学术推广,成为一名真正的药品专家,提升核心竞争力。

在自我修养方面,提升数据认知力是医药代表的一项核心技能。例如接手一个新市场时,先大致了解市场的床位数、患者数、手术表等,根据这些信息合理分配拜访时间。如果经过分析,该市场潜力有限,也可以有理有据地与老板沟通,调低指标,避免坐以待毙。

此外,做慢病药和儿童药的可以从宏观的角度,参考城市人口结构和新生儿出生比率,以此判断未来市场潜力。

总之,医药代表是一项全能工作,涉及药学、医学、营销学、管理学、心理学等诸多方面。唯有不断学习、刻苦磨炼,才能在充满荆棘的丛林中走出一条蝶变之路,最终达到“任它东南西本风,我自岿然不动”的境界。

文章声明:
思齐俱乐部是医药人的学习分享社区,为医药个人学习赋能。作者观点和案例仅供学习方法使用,不代表商业公司真实情况。
我们的价值观:允许别人不一样,允许自己不一样。
干货好文推荐:

产品经理如何打造自己的军队?

实例演绎 | 药品回归临床下的病例营销

“超竞争”时代已经到来,药企如何焕发出新的竞争力?

行业动荡——医药人的求道之路

从公司角度出发:如何优化医药代表的提升路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