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海厦伤寒论笔记(二)
病会传的原因很多,绝大多数病会传经的原因就是心脏,心脏有两种,一种是心藏神,心意,也就是说与情志有关,心情不好,病就会传经,心情好就不会,还有一种就是心脏的功能受到影响,现在的西医治病上来就是抗生素,但是抗生素第一个伤的就是心脏,那么我们怎么知道伤了心脏,我们从舌上去看,舌为心之苗,抗生素一吃下去,第二天舌头就变了,不信,大家可以自己去看或者去尝试,只要心脏一受伤,病就会传。本来是太阳中风或者是太阳伤寒,结果你吃了抗生素,六天以后,心脏受到伤害,病就开始传了
心脏本身是不受病的,心为君主之官。
伤寒两三天过后,看不到阳明和少阳证,阳明证是但热不寒,全部是热证,心烦,口渴,看不到寒证,少阳证是往来寒热,恶心想吐,如果都没有这些症状,表示病没有传。如果想吐,想吐就是进入了少阳,如果是烦燥,那就是进入了阳明证。
关于这个烦燥,中医定义非常的广,手足燥动,心情不好,心胸烦闷,睡觉不安稳,脾气暴躁,等等都叫烦躁。总之就是动作不能定下来,情志不能安稳下来统统都叫烦躁。
太阳病发热,口渴,不恶寒,这个就是温病,冬伤于寒,春会发温病。冬天伤于寒,而不能透发,到了春天,春主生发,这个时候冬天的寒病在春天就会发出来。
如果我们从二十四个节气来计算的话,从农历九月中旬的霜降开始进入到隔年春天到夏至之前,也就是说,从霜降开始,得到了伤寒,到隔年的春天到夏至之前发出来的热病病症叫温病,夏至以后就看不到温病了。夏至以后得的暑热,或者是湿热,按照节气的正气走的,春天是温暖的,夏天是热的,秋天是凉的,冬天是寒的,这都是正气,在这个节气上对节气不适应所生的病,就是一般的病,如果是节气不对得到的病,就是所谓的疫病。所以,去年、前年、上前年的暖冬,连续三年暖冬,全球爆发了新冠肺炎。
太阳病有三个,一个是中风,一个是伤寒,一个是温病,三个太阳病各有各的处方,都不一样,中风用桂枝汤,伤寒用麻黄汤,温病用葛根汤。
如果病人一直在流汗,摸他的身体很烫,这里有一个特别的名称叫风温,有的时候这个风温是来自于医师开发表的药,所谓发表的药就是发汗的药,开的太重,结果病人汗流不止,当然,汗流不止就要用汗流不止的处方,结果病人不知道汗流不止是不对的,也不问医生,这种也会造成风温的现象。所以,关于风温有的时候是医生开发汗的药开得太过,有的时候是病情的转变。有的是伤寒病在病情恢复的过程当中发温病,所以,这种混合病也可以看到风温的现象。
风温这个病,病人是处在一种脱水的状态之下,因为汗在不停的出,津液在流失,这种情况我们可以用新加汤或者人参把病人的津液补回来,如果病人出现身体很重,困倦贪睡,就表示病人失水很多,大家都知道,我们人体有72%是水,我们的血液里面大部分也是水,如果没水,那血液就不会循环,水少了,血液就会很浓,病人失水太多,讲话就没有力量,睡觉呼吸太重,打鼾,为什么呢,因为肺里面的津液不够了,身体很重,脾主四肢主肌肉,和身重的现象都是脾脏,脾统血,津液丢失造成了脾里面的血不够了,产生了身重的现象。
风温的病人如果误以发汗,或者是误以为是太阳中风,开了桂枝汤,本来病人已经流了很多汗,再用桂枝汤来发汗,结果就会造成小便不利,为什么呢?尿汗同源,当然还有一个就是汗血同源,所以,风温的病人一但误发汗,就会造成小便不利。
如果风温病人误以攻下,大家应该知道,我们的津液来自于我们所吃的食物,在这里特别提到了食物,而不是食品,所谓食品就是把食物加工好的东西,有包装袋这一类似的东西,建议大家只吃食物,不要吃食品,食品里面都含有食品添加剂和果糖,这些东西对人体没有什么好处,它的好处就是颜色好,味道好,口感好,刺激你的胃,但是对健康却没有一点好,所以,我们中国的饮食文化都变成了味觉文化,人们只要说出去吃饭就会说哪里哪里味道不错,从来没有听到说哪里营养很好,所以,中国的这个饮食文化应该改一下,不要只强调味道,我们不但要味道还要有营养,当然这些还好啦,食品就不一样了,什么防腐剂啦,色素啦,甜蜜素啦,更夸张的是奶油没奶,全是用化学原料调出来的,冰激凌在太阳底下不融化,想想都可怕。所以在这里呼吁大家吃食物,不吃食品。东西长成什么样就吃什么样,原汁原味的东西才是最好的东西,虽然味道不是很好,对身体却是很好。在这里多说了几句偏离伤寒论主题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