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海厦伤寒论笔记(二)

会传的原因很多,绝大多数病会传经的原因就是心脏,心脏有两种,一种是心藏神,心意,也就是说与情志有关,心情不好,病就会传经,心情好就不会,还有一种就是心脏的功能受到影响,现在的西医治病上来就是抗生素,但是抗生素第一个伤的就是心脏,那么我们怎么知道伤了心脏,我们从舌上去看,舌为心之苗,抗生素一吃下去,第二天舌头就变了,不信,大家可以自己去看或者去尝试,只要心脏一受伤,病就会传。本来是太阳中风或者是太阳伤寒,结果你吃了抗生素,六天以后,心脏受到伤害,病就开始传了

心脏本身是不受病的,心为君主之官。

伤寒两三天过后,看不到阳明和少阳证,阳明证是但热不寒,全部是热证,心烦,口渴,看不到寒证,少阳证是往来寒热,恶心想吐,如果都没有这些症状,表示病没有传。如果想吐,想吐就是进入了少阳,如果是烦燥,那就是进入了阳明证。

关于这个烦燥,中医定义非常的广,手足燥动,心情不好,心胸烦闷,睡觉不安稳,脾气暴躁,等等都叫烦躁。总之就是动作不能定下来,情志不能安稳下来统统都叫烦躁。

太阳病发热,口渴,不恶寒,这个就是温病,冬伤于寒,春会发温病。冬天伤于寒,而不能透发,到了春天,春主生发,这个时候冬天的寒病在春天就会发出来。

如果我们从二十四个节气来计算的话,从农历九月中旬的霜降开始进入到隔年春天到夏至之前,也就是说,从霜降开始,得到了伤寒,到隔年的春天到夏至之前发出来的热病病症叫温病,夏至以后就看不到温病了。夏至以后得的暑热,或者是湿热,按照节气的正气走的,春天是温暖的,夏天是热的,秋天是凉的,冬天是寒的,这都是正气,在这个节气上对节气不适应所生的病,就是一般的病,如果是节气不对得到的病,就是所谓的疫病。所以,去年、前年、上前年的暖冬,连续三年暖冬,全球爆发了新冠肺炎。

太阳病有三个,一个是中风,一个是伤寒,一个是温病,三个太阳病各有各的处方,都不一样,中风用桂枝汤,伤寒用麻黄汤,温病用葛根汤

如果病人一直在流汗,摸他的身体很烫,这里有一个特别的名称叫风温,有的时候这个风温是来自于医师开发表的药,所谓发表的药就是发汗的药,开的太重,结果病人汗流不止,当然,汗流不止就要用汗流不止的处方,结果病人不知道汗流不止是不对的,也不问医生,这种也会造成风温的现象。所以,关于风温有的时候是医生开发汗的药开得太过,有的时候是病情的转变。有的是伤寒病在病情恢复的过程当中发温病,所以,这种混合病也可以看到风温的现象。

风温这个病,病人是处在一种脱水的状态之下,因为汗在不停的出,津液在流失,这种情况我们可以用新加汤或者人参把病人的津液补回来,如果病人出现身体很重,困倦贪睡,就表示病人失水很多,大家都知道,我们人体有72%是水,我们的血液里面大部分也是水,如果没水,那血液就不会循环,水少了,血液就会很浓,病人失水太多,讲话就没有力量,睡觉呼吸太重,打鼾,为什么呢,因为肺里面的津液不够了,身体很重,脾主四肢主肌肉,和身重的现象都是脾脏,脾统血,津液丢失造成了脾里面的血不够了,产生了身重的现象。

风温的病人如果误以发汗,或者是误以为是太阳中风,开了桂枝汤,本来病人已经流了很多汗,再用桂枝汤来发汗,结果就会造成小便不利,为什么呢?尿汗同源,当然还有一个就是汗血同源,所以,风温的病人一但误发汗,就会造成小便不利。

如果风温病人误以攻下,大家应该知道,我们的津液来自于我们所吃的食物,在这里特别提到了食物,而不是食品,所谓食品就是把食物加工好的东西,有包装袋这一类似的东西,建议大家只吃食物,不要吃食品,食品里面都含有食品添加剂和果糖,这些东西对人体没有什么好处,它的好处就是颜色好,味道好,口感好,刺激你的胃,但是对健康却没有一点好,所以,我们中国的饮食文化都变成了味觉文化,人们只要说出去吃饭就会说哪里哪里味道不错,从来没有听到说哪里营养很好,所以,中国的这个饮食文化应该改一下,不要只强调味道,我们不但要味道还要有营养,当然这些还好啦,食品就不一样了,什么防腐剂啦,色素啦,甜蜜素啦,更夸张的是奶油没奶,全是用化学原料调出来的,冰激凌在太阳底下不融化,想想都可怕。所以在这里呼吁大家吃食物,不吃食品。东西长成什么样就吃什么样,原汁原味的东西才是最好的东西,虽然味道不是很好,对身体却是很好。在这里多说了几句偏离伤寒论主题的东西。

(0)

相关推荐

  • 《伤寒论》5-6解析

    5.伤寒二三日,阳明少阳证不见者,为不传也. 得了伤寒两三天后,没有见到阳明的大渴大热脉洪大,也没有少阳证的默默不欲饮食,往来寒热,心烦喜呕,胸胁满闷.这就不会往下传了.作为大夫,要知道疾病的轻重缓急 ...

  • 也不必等到春天了!(上)

    也不必等到春天了!(上)      编辑/搁浅 黄帝内经曰 :冬伤于寒,春必病温. 有些人也不必等到春天了! 现在的交通方便,从石家庄飞个三亚也就半天的时间,自己也不会很累,加上前一段时间雾霾那么严重 ...

  • 问曰:有未至而至,有至而不至,有至而不去,有至而太过, 何谓也? 师曰:冬至之后,甲子夜半,少阳起,少阳之时,阳始生, 天得温和,此为未至而至也;以得甲子,而天未温和者,此为至而不至也;以得甲子而天大寒

    [金匮要略] 标题: 问曰:有未至而至,有至而不至,有至而不去,有至而太过, 何谓也? 师曰:冬至之后,甲子夜半,少阳起,少阳之时,阳始生, 天得温和,此为未至而至也:以得甲子,而天未温和者,此为至而 ...

  • 从零开始学伤寒(十七)

    言行如一,从对自己诚实开始. 这是源寶每天原创更文第一年第284篇. 1.  章某,得春温病,医生没辩证正确,以为伤寒,用发表(发汗)剂,喝了一副后退了点烧,第二副药就没管用了,又再次发烧起来,大渴, ...

  • 从零开始学伤寒(十三)

    言行如一,从对自己诚实开始.   这是源寶每天原创更文第一年第280篇. 6.太陽病,發熱而渴,不惡寒者爲溫病.若發汗已,身灼熱者,名風溫. 有个问题,这一条的前半句既然说是太阳病,则必然符合&quo ...

  • 每天学习一条伤寒论 (第113条)

    从头学中医 让更多人了解中医 每天学习一条伤寒论 (第113条) 讲者:孙洁  编辑:东旭 113.形作伤寒,其脉不弦紧而弱.弱者必渴,被火必谵语.弱者发热脉浮,解之当汗出愈. "形作伤寒& ...

  • 卷四180,订正伤寒论注阳明病篇

        故不避亲疏,妄言骂詈也.虚则郑声者,神气虚而     不能自主,故声音不正,而语言重复也. 伤寒四.五日,脉沉而喘满,沉为在里,而反发其汗,津液 越出,大便为难,表虚里实,久则讝语.    注 ...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八二)

    伤寒论第70条辨: 发汗后,恶寒者,虚故也:不恶寒,但热者,实也.当和胃气,与调胃承气汤.  原文解释: 发汗以后,怕冷的,这是正气虚弱的原因:不怕冷,只有发热等症状的,是邪气盛实的表现,应当泻实和胃 ...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七二)

    第65条辨: 发汗后,其人脐下悸者,欲作奔豚,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主之. 第65条辨解释:发了汗以后,病人出现脐下跳动不宁,似奔豚将要发作的征象,用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主治. 我们前面学了桂枝甘草汤发汁以 ...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九二)

    豆豉的药性是苦,辛,凉的,归肺经和胃经,主要功效就是解表除烦,但是豆豉的解表比起桂枝要弱得多了,只是说它有发表这功效而已,还有宣发郁热,临床上常会用到外感表证,由于豆豉发汗解表的力量比较平稳,所以,不 ...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一0二)

    伤寒论第86条辨:衄家,不可发汗,汗出,必额上陷脉急紧,直视不能眴,不得眠. 原文解释:衄血许久的病人,多阴虚火旺,不能用发汗法.若误发其汗,就会出现额部两旁凹陷处的动脉拘急.两眼直视.眼球不能转动. ...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五二)

    当病进入阳明以后,就是进入肠胃了,有可能病人会有下利,或者是恶心,呕吐,或者是便秘,这个时候,如果病人还有一点点汗出,不恶寒,这个时候千万不可以攻下. 张仲景的意思就是说,只要病人还有表证,都不可以攻 ...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四二)

    麻黄汤里用到了杏仁,我们在第六节里讲桂枝加厚朴杏仁汤中讲到了杏仁,杏仁有润肺止咳除痰,润肠通便的作用,杏仁在麻黄汤里的作用就是润肺的,因为麻黄遇到桂枝就会发表,麻黄会把肺里津液发散掉,所以,加上杏仁就 ...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三二)

    如果只有手脚末端冷,那么瘀血块不会制造得很快,所以有人手脚冰冷了很久,也还没有发心脏病.如果到了四逆的情形,也就是 冷到手肘.膝盖,那么瘀血块就制造得很快,就会造成心脏病. 我们也可以由手脚冷的情况来 ...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二十九)

    我们从28这个条辨来看,他有汗,有脉浮,医生以为是桂枝汤证,结果只开了桂枝汤来发表,病人喝了桂枝汤以后,喉咙里很干燥,还会出现呕吐,,烦燥不安说胡话,四肢冰冷,这外就是误治了,造成了阴阳两虚,这个时候 ...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二十八)

    伤寒论第29条辨: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反与桂枝汤,欲攻其表,此误也.得之便厥,咽中干,烦燥,吐逆者,作甘草于姜汤与之,以复其阳.若厥愈.足温者,更作芍药甘草汤与之,其脚即伸 ...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二十七)

    伤寒论第28条辨: 服桂枝汤,或下之,仍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者,桂枝汤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主之. 我们先对原文做一个简单的解释,服了桂枝汤,或使用了泻下之后,患者仍然头痛,项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