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方法:何病→病因→处方

比方医生看病的方法:第一步是提出问题——何病——是什么?第二步是分析问题——病因——为什么?第三步是解决问题——处方——怎么办?本论认为,所谓“问题”或“病”的本质就是不平衡,何病——知几——什么地方不平衡?病因——知因——为什么不平衡?处方——知果——如何恢复平衡?望闻问切信息→医生职业判断→何病+病因+处方。惟知几+知因+知果,才算得上一个高明的医生。所有的问题都是因为不平衡,解决问题就是恢复平衡,或重建一个新平衡,所以,你得学会用平衡方法去解决各种问题。

✧ 提出问题

用此方法分析一个系统的第一步是先要提出问题,所谓“问题”就是事件现状与标准之间的差异,以及因这个差异可能对系统目标造成的风险(不利因素)。所以,提出问题需要四个要件,即:事件+标准+现状+风险。事件现状偏离标准或目标且存在风险就是“问题”。风险是影响目标实现的有害事件,或这个事件会破坏平衡。“问题”源自不平衡,因不平衡而产生了问题,所以,系统存在“问题”的本质是不平衡。人的问题无非“生存+名利+平衡”三大问题。

提出问题首先要从不同的维度+角度+高度+深度+广度…中发现问题。发现一个问题可分四个步骤:检测事件现状→将现状与标准比照→得出差异程度→差异可能造成的风险。任何“问题”都是相对系统目标而言的,只有当事件现状与标准的差异对主体目标存在不确定性和危害时才算问题,包括潜在和间接的危害,虽有差异但没有危害就不算问题。问题是目标的负能量,其实质是不平衡。有问题而没有发现是个大问题,没有问题还制造问题是更大的问题。

把问题清楚地写出来,便已经解决了一半,这就是著名的吉德林法则。只有先认清问题,才能很好地解决问题。系统不同、环境不同都会有不同的标准。标准应当服务和服从于系统目标。对人类而言,标准可分为生存标准和名利标准,譬如人体的血压、温度、心跳等属于生存标准,而像法律、道德、风俗、文化等都属于人的名利标准。不同的存在模式有不同的标准和目标,也会提出不同的问题。发现毛病的根本标准是不平衡——有病一定存在着哪里不平衡。

“自然我”用的自然是生存标准,不符合生存标准就是病。生存标准是生命系统自然进化和适应的结果,生存标准合理、简单、持续。医生就是借助适当的仪器和工具,检测出血压、温度等生理现状的数据,对照标准数据找出差异,差异超出正常范围就是病。一个人的生理现状偏离标准就有问题,医生就是通过生理上的“差异”,并运用专业判断来发现患者的毛病。

“当然我”用的当然是名利标准,提出的当然是名利问题。人与人之间的差别之一就是各人的标准不同。名利标准是名利系统争斗博弈的结果,具有不合理、复杂、不可持续性。各名利系统都是站在自身利益上来制定名利标准,名利标准没有是非——人人都从自身名利最大化出发来评判是非,所以,只能选择一个适当的版本,实现不了的目标本身就是一个问题。所谓“适当版本”应是有利于平衡的名利标准,包括人与自然、各名利系统之间的平衡。

✧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先要弄清问题产生的原因,而要找到问题的病根取决于分析方法。本论提出的“三个存在模式”及“三我一体”、“五个平衡规律”、“三个平衡层次”、“三个平衡工具”等思想和理论可以诠释宇宙万物、人间万象。一般平衡论的思想和方法用于分析事物存在的问题,对寻找系统毛病的原因应当是非常实用的,因为系统有毛病——问题——差异的实质就是不平衡,而导致不平衡的原因恰恰是有悖平衡法则。任何问题都是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的不平衡。清楚地写出问题,等于解决了一半;清楚问题的原因,等于解决了大半。

本论发现,大千世界总在平衡,质能时空都有因果,芸芸众生无非生存,熙来攘往不过名利,所以应从平衡、因果、生存和名利等关系来分析天地人生,用平衡的法眼观察世界(宇宙观),用因果的思维思考众生(人生观),从生存与名利的关系解读你我(价值观)。分析问题,佛家讲因果、道家讲阴阳、儒家讲中庸,都属于平衡关系。本编的——环境+系统+要素;质能+时空+信息;输入→加工→输出;体验→感悟→思想;过去→现在→未来;目标→工具→结果;目标→过程→结果等组平衡方法和概念,对分析问题都很管用。譬如对一个存在的问题——是输入信息量不够+还是加工处理的思维不对+还是输出的形式不当?

譬如,“病因”一定与环境相关——就用到了系统方法;“病因”往往是病从口入——与输入有关——就用到了反馈方法;“病因”肯定与结构相关——就用到了要素方法;“病因”一定与“过去”有关——就用到了时间方法;“病因”一定由过程而来——就用到了过程方法;“病因”一定跟当事人相关——就用到了“存在模式+三我一体”理论;由“因”到“果”需要一定的条件和过程,“因”在不同条件和过程下会生成不同的“果”——就用到系统方法的混沌原理。

对症下药关键在知症——分析病因。人们往往看到问题的表象却看不到问题的本质,不知产生问题的原因,而这些组方法及概念正是认识、分析和探究事物的有效方法和工具。将认识和研究的对象看着一个“系统”,把这个系统放在一定的“环境”平台上,综合运用平衡的思维方法,用另一个维度(超然反观)+多一个维度(一分为三)+深一个维度(玄思玄想)去分析,就可找到系统不平衡的原因。分析个人三要素:思维方法+人品诚实+信息数量。分析问题三原则:复杂问题简单化+多维度看问题+信息数据算法。

✧ 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应以目标为导向,关键是抓住问题的本质。清楚问题症结所在,就等于解决了大半。高明的医生应根据病因对症下药,既简单、节约,又治标治本。解决问题的实质是帮助系统恢复原有平衡或形成新的平衡。目标实现为结果,由结果反思原因。如果原平衡有利于目标实现,则应维护或恢复原有平衡;如果现平衡有害于目标实现,也可打破原有的平衡,建立一个有利于目标实现的新平衡。有时打破一个旧的平衡系统,是为了更好地建立一个新的平衡系统。

管理问题的基本套路:识别(发现问题所在)→评估(分析问题程度)→应对(解决问题策略)。应对问题的策略包括组合使用“减轻+预防+转移+回避+接受”等选项。解决问题的内外时空:运用资源(内因)→寻求支持(外因)→静心等待(时间)→权衡通变(空间)。对问题当:先自己→后求人→再靠天。遇到问题:舍得花钱+花力气,放下虚名+包袱,客观+乐观+达观。事来则应,事去则静;有事就事论事,无事不可生事;有问题就解决问题,不可制造问题。山穷水尽时,多个维度+换个角度+升个高度,往往就是柳暗花明。

自然系统的目标是求存求活,总会自然而然地趋于平衡;人类系统的目标是求名求利,总是当然而然地趋于不平衡。人类需解决的问题不外乎是人与环境的不平衡、人与人之间的不平衡、以及人本身的不平衡。本论提出的存在模式和平衡法则等思想,不但告诉人们认识宇宙万物和人类社会提供了方法,而且还为人类实现自身平衡指明了方向。知因+知缘+知果,是解决问题的最高境界,如《黄帝内经》说的“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

解决问题关键在解决人不平衡的问题,而人的问题又关键在解决“心”的问题。解决个人不平衡的处方,请参照本书第二编中有关“三我一体”部分,作者列出的个人存在模式对医治个人不平衡问题肯定实用。医生处方只求适当,能治好病就是好方。但本论仅仅只能为人的生存问题提供支持,对求名求利却无能为力。事实上,人类所有的求名求利方法都是饮鸩止渴——如同吸毒去瘾一样。佛家治疗名利人有一剂特效方,就是多想想:人都是要死的+世界都是空的。服好“死”和“空”两味药,人心之病自然痊愈。学会运用从多个维度、多个专业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超然反观于问题,所谓的问题根本就不算一个问题。

人最大的问题是没有问题还制造问题。小问题原本不算什么问题,用什么心态+如何去解决,才是问题的关键。遇到小问题,双方情绪化+互不相让+处置不当+无限上纲…就会变成大问题。人类是最聪明的物种,总做出最愚蠢的事情。人总是为了几块钱+几分钟+几句话…而大打出手,直至头破血流。国与国之间,总会为了一点地+一点利+一点礼…而大战一场,直到血流成河。因处理问题方法和心态不当对自己的伤害,往往要大大于有害问题本身。如有情绪应先解决情绪问题,否则会产生新的问题。要做一个善于解决问题的人,而自己不要沦为一个问题。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了便是好;小事化大,无事生非,非常不好。打油一首:是非之人是非多,无事生事作有祸;有闲有钱多修心,知足知止少唯吾。

人生本来就是一个问题的过程:遇到问题→此心不动+随机而动→分析问题→以静待变+随机应变→解决问题。此心不动是平衡的定力,随机而动是平衡的功夫。以上的“何病→病因→处方”是分析处理问题的基本套路。佛教的苦集灭道四谛也是这个思路:提出问题→分析原因→解决问题。这就好比是做人、做事、做文章的入门钥匙。你有了它,不论从医、从学、从商、从政…还是搞调研、写论文、写总结…都可以入门。高明禅师:直指人心+见性成佛;高手文章:直指主题+见性成文;高人做事:直指目标+见性成事;高明医生:直指病因+见性成方…见性包括物性和人性——物性四维一体,人性三我一体。师法自然以见物性,学习社会以见人性。如还——知因+知缘+知果、知人+知事+知物、知时+知位+知几,那你就是这行的状元。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