枪扎一条线 棍打一大片:咏春拳六点半棍法动作要领(下)
22.退马割棍
依上式,右脚重心坐稳后左脚后退一步。然后左手向后用力将棍猛抽;同时,右手用力前推,使棍稍微向下和左后方割出,目光盯住左前方(图2-22)。
23.马步杀棍
依上式,右脚退后一步,成二字钳阳马,也可站右前左后马。同时,以腰马促六合劲用左手向前推棍,右手以肘底劲将棍向后拉回,使棍梢与肩齐平后留在左前方,目光紧盯棍梢(图2-23)。
24.钳阳抡棍
依上式,当杀棍完成后即弹回守住自己的中线,双手同时促劲,使棍梢向左前方直线刺出,以棍梢守住对手要害部位 (图2-24)。
此招动作要求在微动中完成,因为咏春拳的精髓是以静制动,刚柔兼备。抡棍常常配合前二势用,而且一定要迅速准确。钳阳马一定要站好,马稳抡棍才有力而迅速。
25.沉腰弹棍
依上式,仍为钳双马,双手用力将棍收至身正前方,两手与肩同宽(双手留中), 目光盯住棍梢(图2-25)
26.守中钉棍
依上式,促六,合劲将棍梢打下(左手下压,右手上提)(图2-26)。
这是突然以重力下打的招式,功力深厚者使用这招突然下钉,可使对手瞬间失势。
27.六合挑棍
依上式,以腰马桥促劲,左桥手上挑,右桥手下压,使棍梢朝上,目光盯住棍梢(图2 -27)。
此势为后退第一点。
28.退马割棍
依上式,马坐稳,左脚向后退一步。左手后抽,右手猛向前推使棍梢向下,然后向后割出,目光盯住左前方(图2-28)。
29.马步杀棍
依上式,右脚向后退一步成二字钳阳马,也可站右前左后马。以腰马促六合劲用左手向前猛推棍,右手以肘底劲向后拉棍,使棍梢与肩齐平后留在自己左前方,目光盯住棍梢(图2-29)。
30.钳阳抡棍
依上式,当杀棍完成后即将棍弹回守住自己的中线,双手同时促劲,使棍梢向左前方直线刺出,以棍梢守住对手要害部位(图2-30)。
这招要在微动中完成,因为咏春拳的精髓是以静制动,以柔制刚,刚柔兼备。抡棍时常常配合前二势用,但是一定要迅速准确。坐稳钳阳马,马稳抡棍才会有力而迅速。
31.沉腰弹棍
依上式(紧钳双脚),双手促劲将棍收回至身体正前方,两手与肩同宽,双手留中,目光盯住棍梢 (图2-31)。
32.守中钉棍
依上式,促六合劲将棍梢下打(左手下压,右手上提)(图2-32)。
33.六合挑棍
依上式,以腰马桥促劲,左手上挑,右手下压,使棍梢朝上(图2-33)。
此势为后退第二点。
34.退马割棍
依上式,右脚站稳,左脚退后一步。左手后抽,右手猛向前推,使棍梢向下、 向后割出, 目光盯住棍梢(图2-34)。
35.马步杀棍
依上式,右脚向后退一步成二字钳阳马,也可站右前左后马。同时,以腰马促六合劲,用左手将棍向前猛推,右手以肘底劲将棍尾向后拉回,使棍梢与肩同高(留在自己左前方), 目光平视棍梢(图2-35)。
36.钳阳抡棍
依上式,当杀棍完成后即弹回守住中线,左右双手同时促劲,使棍梢向左方直线刺出,以棍梢守住对手要害部位(图2-36)。
37.沉腰弹棍
依上式(仍为紧钳双脚),双手促劲,将棍收回至身体正前方,两手与肩同宽(留中),目光盯住棍梢(图2-37)。
38.守中钉棍
依上式,促六合劲将棍梢打下(左手下压,右手上提)(图2-38)。
39.六合挑棍
依上式,以腰马桥促劲,左桥手上挑,右桥手下压,使棍梢向上(图2 -39)。
此势为退步第三点棍。
40.长桥杀棍
依上式,当使完三点最后一势——六合挑棍后,即将棍收回留中位,再以长桥将棍送出(即将双手握棍伸直),身腰马同时右摆。左手以长桥推棍,右手以长桥拉棍,身体以腰为轴转(仍为钳阳马),眼角左望棍梢(图2-40)。
41.长桥割棍
依上式(钳阳马不动),以身腰马促劲左转回身。同时,左手拉棍,右手推棍,当身体全转回左时上右马,成二字正身钳阳马,也可站右前左后马。棍梢后退梢朗下(图2-41)
42.长桥抡棍
依上式(钳阳马不动),当割棍完成后即弹棍梢回守中位,再以腰桥劲将棍梢向左方直刺出,左右两手以长桥向左方发力(图2-42)。
43.长桥弹棍
依上式,以桥手用力向身体右边将棍收回至正前方,两手与肩同宽,双手伸直与两肩平(图2-43)。
44.长桥钉棍
依上式(紧钳双脚),双手以长桥促劲将棍下打(左桥手下压,右桥手上提) (图2-44)
功力深厚者使此招突然钉下,可使对方瞬间失势。
45.长桥挑棍
依上式,以腰马桥促劲。同时,左桥手上挑,右桥手下压,使棍梢朝上(图2-45)。
此势为半点棍。
46.平棍归中
依上式,双手缓慢收回归中位,双肘底与两肘距约10厘米 (图2-46)。
47.钳阳内收
依上式(二桥上势),双后脚跟慢慢抬起,然后向内收一步(图2-47)
48.钳阳外收
依上式(二字钳阳马),脚尖稍抬起往内收,成“八,”字形(图2-48)。
49.拍脚钳阳
依上式,两脚跟再向内移半步成一字钳阳马 (图2-49)。
50.还棍还原
两手紧握棍在归中位缓慢地自然垂下,成开棍势后归原势 (图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