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没有自来水,那么唐朝百万人的长安,是如何解决供水问题的?
导读
长安是唐朝的首都,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人口达到百万之巨。百万人口的城市在现在看来好像并没有什么,各种生活供给都很稀松平常,但是在古代各种科技不发达的年代,各种生活供给是一个很大的考验,考验着城市管理者的智慧。一个城市要发展,首先是要解决水源的问题,不然就很难发展成为大城市。那么古代的长安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呢?
古代城市供水理论
其实关于城市供水问题。在春秋战国年间的管仲的《管子》里,就对于城市供水提出了严格的理论:《管子》里面记载:
昔者,桓公问管仲曰:“寡人请问度地形而为国者,其何如而可?”管仲对曰:“夷吾之所闻,能为霸王者,盖天子圣人也。故圣人之处国者,必于不倾之地,而择地形之肥饶者。乡山,左右经水若泽。内为落渠之写,因大川而注焉。乃以其天材、地之所生,利养其人,以育六畜。
上面这段话翻译过来就是
从前,桓公曾问管仲说:“请问勘察地势建立都城的工作,应如何进行为好?”管仲回答说:“就我所知,能成王霸之业的,都是天下的圣人。圣人建设都城,一定选在平稳可靠的地方,又是肥饶的土地,靠着山,左右有河流或湖泽,城内修砌完备的沟渠排水,随地流入大河。这样就可以利用自然资源和农业产品,既供养国人,又繁育六畜。
从上面这段话看出,古代城市最好建立在一个依山傍水的地方,另外在城里还要修建各种水渠管道。这样才可能使得城市变的兴盛。举几个例子,比如有2000年历史前身是番禺古城的广州,它就建立在有甘溪流过的番山顶上。洛阳杭州南京临淄等古时候有名的城市,都是傍水修建。北京老城傍着水源丰富的西山山麓,吃水这才不愁。所以城市要发展,必须先有水。
唐朝长安如何解决供水问题
一、依托周边河流发展水网
为了解决百万人口的吃水的问题,长安的管理者也是费尽了心力。
首先选择隋朝时期长安城(隋朝叫大兴城)的选址就进行过精心的考察。就长安选址来说,它的水源条件非常丰富。
有“八水绕长安”的说法。八水指的是渭、泾、沣、涝、潏、滈、浐、灞八条河流,它们在西安城四周穿流,均属黄河水系。
依托周边八条水脉,隋唐时期先后开凿了“龙首渠”“清明渠”“永安渠”“黄渠”和“漕渠”,整个长安城五渠贯通。每一条主干水渠,有若干条支渠。水渠纵横就是长安的真实写照了。站在长安的高处,就能看到水流踹急的水渠。这强大供水条件,为之前中国各类城市未见。
二、水网之外还有水井供水系统
其实除了长安这么发达的水网之外,长安城里的水井系统也是异常的发达,长安的108坊,每个里坊里都有水井的。坊间市民的日常用水,还是以井水为主。
而且在主要的宫殿周围,也都遍布水井,除了提供生活用水之外,还有一个功能就是在建筑物走火的时候,也有消防应急作用。
三、湖泊供水系统
如果说水渠和井水,还都属于古代城市的常见设置,那么长安城更有另一个独家供水模式:湖泊。四通八达的长安水渠,也令许多水流汇聚起来,形成大的湖泊,比如芙蓉园的曲江池和大明宫的太液池,在唐朝题材的影视剧里都是熟脸,却也是唐代长安城重要的供水依靠。
看了上面的文章,现在大家知道长安是怎么供水了吧。其实古人的智慧,很多时候真的很让人惊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