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荔文学·散文·李万寿】半个世纪之后的水渠

点击"大荔文学"免费订阅

654

半个世纪之后的水渠

文/李万寿

千百年来,有三条河从大荔的土地流过,黄河,渭河和洛河,大荔可谓是多河流的地区,离我家最近的是洛河,约五公里。这么多的河水,长期以来我家却与河水无缘。时间到了公元一九七一年四月一日的春天,东方红水利工程建成通水了,渠成水到,老人小孩都跑到村西头,早早等候渠里的水流过来,水真的流到了我们村地里。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多的水,我们村多少年的旱地终于变成了水浇地。我家住在羌白太丰村,用的是渭河水。
渠水欢快地从远方扑通扑通地冲过来,拍打着渠帮,后浪推前浪。每个人看渠水的神情动作,我记忆犹新,我奶奶盘腿席地坐在渠上,我站在我奶奶身边,看渠水到了,我奶奶脸上的褶皱消失了,眼里流着幸福的眼泪,奶奶突然变的年轻了。人们久久不肯离开水渠!
那一年我九岁,看渠通水后,回家余兴未尽,在后院里的玩法又多了一项,学着大人兴修水利,在土堆上开挖一条沟,沟两边垒上黄土做成渠帮,小水渠修成了,从水翁里舀一盆水,倒进水渠的上游,看水在渠里流动,哗啦啦的渠水!我修的小水渠上也建有水闸,打开水闸,水流到了我平整的小地块!
久旱的土地,谁也没有心思去平整,凹凸不平。渭河水初到我们地里时,水往低处流,低处水涝,高出不见水,于是人们忙忙碌碌地平整土地。现在的土地都平展展的,成水平状,水均匀地流淌到每一处。春夏秋冬均能灌溉!
水渠初成时,黄土建造的渠帮不牢实,渠水常常穿帮,渠帮常被渠水撕开大口子,导致渠水中断,几个叔叔急忙赶来,挥锹堵漏。有时候会赶上夜间浇地,村人手持手灯去浇地。还有时候会遇到下雨天浇地,也不会拒绝去浇地。
主水渠南北向,副水渠东西向,主副水渠构成正网格状。外渠帮栽着杨树、槐树,内渠帮种植黄花菜。时间久了,渠面成了通往东西南北的大小路。在水渠与路面交叉的地方,水渠上修建起一座座小拱桥。蓦然回首,遍地水汪汪,古老的村庄变成了小桥流水人家的好地方,水渠成了村里最美的风景地带。
那一年,我两年学徒工期满后,春节放假回老家,我大姑父给我在老家介绍了一个对象,约我去水渠上见面。我对大姑父说,虽然有了工作,还没有学历,心里苦闷,正在备考大学,不想找对象。我姑父看我犹豫不决的样子,生气地说:“我给人家说好了,你去也得去,不去也得去,得给姑父园个面子!”我大姑父是当地小学校长,是受尊敬的人。为了应付姑父的热心肠,我骑着自行车到渠边的地里等候哪位姑娘的到来。远远地看见姑娘从水渠上缓步走来,上身穿着杏黄色的短袄,下着粉红色的裙子,身材窈窕,皮肤嫩白,由于距离太远,没有看清楚她的眼睛。可她怎么知道我是在应付这次相亲见面呢,没有任何诚意,浪费感情,心里愧对人家姑娘。看到村里的同龄人都已经结婚,其实我心里也想找个对象,在事业与恋爱的十字路口,压抑的心情在水渠上难于释怀。
水渠虽然基本能够保障农田灌溉,旱涝保丰收,可还是满足不了高效农业的发展。渭水灌溉多年之后,村上已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气候湿润,地下水位明显升高,水资源也大幅增加,于是村上就地打有机井,机井水弥补了渠水灌溉不及时的短板,现在机井与水渠相辅相成灌溉农田,达到了高效农业水平。机井电闸随时一推,水就流到地里。机井水浇地及时方便,可谁也不肯放弃水渠里的渭河水,水渠里的渭河水,永远是我们村水资源的源头。半个世纪之后,水渠依旧还在,渠帮和渠面上铺了漂亮的瓷砖,经常有人打扫卫生,旧貌换新颜,流水不腐,树木葱茏,水渠仍然是村里最美的风景地带。夏天天热时,人们就去水渠树荫下乘凉聊天......
地上本无埂,因为分了田地,地上才有了埂;地上本无水渠,因为土地需要灌溉,地上才有了水渠。公元一九七一年四月一日的春天,是我们村人永远难忘的日子,这一天我们村的土地上有了水渠,水源是渭河之水,土地得以灌溉,人们的生活命运得到了彻底改变!我们村的人爱水爱渠,珍惜来之不易的每一滴水。
2021年中秋节于银川

本文编辑:杨荔佳

往期回顾:

【大荔文学·散文·李万寿】婆婆好还是外婆好
【大荔文学·散文·李万寿】一颗桃树
【大荔文学·诗歌·李万寿】假如我是一棵树
【大荔文学·散文·李万寿】每读书时忆及养猪时
【大荔文学·散文·李万寿】老屋情
【大荔文学·随笔·李万寿】我敬仰的二叔
【大荔文学·随笔·李万寿】松籽

作者简介

李万寿,现在宁夏银川工作,地质学高级工程师、喜欢文学创作,自修汉语言文学专业,作品曾在国家级刊物发表,并有作品获奖。

总编:夏春晓

副总编:邢根民

顾问: 张仕德

主编:李跃峰

编辑:张爱玲  高华丽   杨荔佳  魏艳玲

主办单位:大荔县作家协会

杨坚故里,美丽大荔。

原创高地,温馨舒适。

(0)

相关推荐

  • 【大荔文苑】王成军:看,塬上总干渠在开放的杏花里遇见春天

    看,塬上总干渠在开放的杏花里遇见春天 文/王成军 塬上总干渠,一条横卧在铁镰山南麓上的巨龙,源源不断地输送黄河之水,把十年九旱的"旱腰带"改造成了"白菜心".塬 ...

  • 陈振元:故乡的小渠|散文选读

    作者|陈振元 来源:泉州晚报 在我老家,有一条小渠自西向东,穿村过舍,长流不息. 小渠发源于西山下的西溪,自溪口分流而来,绕过几座小丘的腰部,缓缓而行,迤逦而至.渠未进村前的部分,长约二千米,宽不过三 ...

  • 十四运来,新意敞开

    全国第十四届运动会即将展开,"农业看大荔"的招牌大县大荔县有三处新意让人印象最深.(顺便说说,如果读者中有初高中学校家长,记着十四运的英语说法是: The Fourteenth N ...

  • 【原创】内蒙古|闫新福:乌兰泉吉的“井”

    原创作者:闫新福|内蒙古阿拉善盟 乌兰泉吉的"井" 说到井,我们会立马想到吃水不忘挖井人这句话来,说的是当年毛主席在江西领导革命时在沙洲坝村带领人们挖井的故事,现在寓意不要忘记那些 ...

  • 【大荔文学·散文·李万寿】老屋情

    点击"大荔文学"免费订阅 614 老屋情 文/李万寿 我家四世同堂时人口高达二十口人之众,在一个屋檐下和睦相处多年,同吃一锅饭.二十口人居住在一个小农家院子,生活的不方便可想而知, ...

  • 【大荔文学·散文·李万寿】每读书时忆及养猪时

    点击"大荔文学"免费订阅 616 每读书时忆及养猪时 文/李万寿 我家养过几头猪,其中有一头身材特别好,风度翩翩,萧萧洒洒,喜欢吃流食,长的特快,当年就买了个好价钱.这头猪小时候跑 ...

  • 【大荔文学·散文·李万寿】一颗桃树

    点击"大荔文学"免费订阅 631 一颗桃树 文/李万寿 很多人家,庭前后院都或有一颗桃树,我家也不列外,我家后院那颗桃树长在了我的心里.     每到春暖花开,我家后院那颗桃树会绽 ...

  • 【大荔文学·散文·李万寿】西出阳关

    点击"大荔文学"免费订阅 634 西出阳关 文/李万寿 终于长大成人了,我也要去远方工作了,出发地是大荔羌白路口,目的地是千里之外的西北宁夏灵武.远方是谜人的,远方是美好的,远方充 ...

  • 【大荔文学·散文·李万寿】婆婆好还是外婆好

    点击"大荔文学"免费订阅 640 婆婆好还是外婆好 文/李万寿   马路上,两个年轻的妇女热议着,"奶奶好,还是外婆好?"的话题,我也不由得想起了我的外婆.奶奶 ...

  • 【大荔文学·散文·李万寿】我父亲的倒睫

    点击"大荔文学"免费订阅 662 我父亲的倒睫 文/李万寿 倒睫:是指睫毛向后方生长,以致触及眼球的不正常状况.我父亲的睫毛长期倒睫,眼睛经常血糊糊的,走路时抬不起头,受尽了倒睫的 ...

  • 【大荔文学·随笔·李万寿】松籽

    点击"大荔文学"免费订阅 602 松 籽 文/李万寿 第一次看见松籽,是在五姥爷家.那年春节,妈妈帶我去给五姥爷拜年,五姥爷家的桌子上摆着好几盘果子,五姥爷介绍说"这一盘 ...

  • 【大荔文学·随笔·李万寿】我敬仰的二叔

    点击"大荔文学"免费订阅 608 我敬仰的二叔 文/李万寿 1.教书   我二叔年轻时曾是大荔太丰村的一名村民办教师,是我的二年级数学老师.他没教几年书,就回家里种地去了,没有赶上 ...

  • 【大荔文学·诗歌·李万寿】假如我是一棵树

    点击"大荔文学"免费订阅 621 假如我是一棵树 文/李万寿 假如我是一棵树 理应有肥沃的土壤 可命运与实际相悖甚远 在陕北黄土高坡生长了多年 转战腾格里沙漠又是数载 游弋戈壁滩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