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绍基的蚕丝大艺术:如诗如禅,残如颤如
梁绍基的蚕丝大艺术:如诗如禅,残如颤如
文/夏可君
在即将在西岸龙美术馆的《中国色——走向绝对的东方美学》中,梁绍基先生特意制作了一个新作品——“天渠”。梁绍基特意写出了自己这个作品的精神诉求:
战国时期,管子于“水池”篇种著有“蚕龙变”一文:“龙生于水,被五色而游,故神。欲小则化如蚕烛;欲大则藏于天下;欲上则凌于云气;欲下则入于深泉。变化无日,上下无时。”我于中国农村当下在现代化进程中的残剩物——长长的古老的水车上弥漫银色的蚕丝,丝下隐含着圆珠似的蚕茧,木构架如龙一般从天而降,卧探深潭,势不可挡。悦耳的蚕啄桑和吐丝之流水般潺潺之声,在昏昏的展厅回荡……。玻璃柜于此成为透明的阻断,连而分,耐人寻思。如云如瀑的丝箔上沉积着蚕生命过程蜕变之迹——吃剩的桑叶、排泄物、蚕砂……,“丝”成为了“诗”。
如何让自然物成为艺术品?或者说艺术品如何接纳自然物?如果有着新的现成品绘画,不同于西方过于装置化与概念化的现成品,让自然物更为充分显现自身的潜能,乃是关键!甚至这也不同于日本的物派,物派尽管发现了自然物,但没有呈现出自然物的生长性与丰富性,还是以人为制作的方式看待自然物,但人造物如此制作,自然物却不假人手。
一旦自然物成为艺术品的核心部分,而且让自然物保持自身生长与变形的势态,当代艺术中就给出了新的礼物:这是让自然在人手上重新生成为礼物,既非人为的艺术品,也非纯然的自然物,而是作为礼物给予出来。让自然成为现成品,尽管日本物派由此发明,但还是过于走向了空间场域建构。
梁绍基是中国当代艺术家之中,最为持久思考自然物如何成为艺术的艺术家,他一直在养蚕,通过彻底展开蚕虫生长的词法、句法与时态,梁绍基耐心细致地建构出了一套作为礼物的语言,一套自然虚薄的面纱,一种蚕思的艺术。在几十年的艺术实践中,梁绍基形成了自己的“六法”:(1),通过与自然的互动,重建天人合一的感应关系。(2),用生命感知的冥想,“我是一条蚕”,达到一种庄子所言的齐物状态。(3),在蚕虫的自然性与禅意的偶发性之间建立联系,以达到蚕丝——蚕思——禅诗三者的合一。(4),通过科学的养蚕培植过程,以达到艺术与科学的结合,这也是理性与偶发的结合,用艺术的眼光观照科学,用生命的眼光看待艺术。(5),在艺术观照自然的同时,也是让自然返照自身,显露自然面纱的同时也呵护这层虚薄的面纱。(6),以蚕虫的微观观照世界的宏观,以小见大,实入虚出,建构出一个云意无尽的“虚托邦”。梁绍基以蚕虫的繁殖启发一种艺术之思,蚕之思,乃是让艺术重新返回自然,这也是人类的归家与返乡。
梁绍基 | 寂然而动 | 局部
梁绍基 | 醉 | 2020 | 球形化工玻璃烧瓶、陶土、氧化铁、碳、石膏、酒、熏烧、铝塑板、丝 | 展示尺寸约 40(H)*122(W)*120cm
梁绍基 | 平面隧道 | 2018 | 丝 | 145(H)*145(W)cm | with frame 165*165*16cm
梁绍基 | 雪藏—卧蚕 | 2014 | 瓷,丝,茧,藤,木板 | 18(H)*52(W)*90cm
梁绍基 | 金 | 2018 | 锈铁板、锈铁丝、转基因茧、蚕丝 | 102(H)*202(W)*18cm
梁绍基 | “丝影”系列 | 2008 | 彩色C-Print | 80*80cm | 展览现场
图片致谢明珠美术馆
梁绍基 |碑 |影像作品
一旦梁绍基还拍摄出蚕吐丝的过程,那些滴落与滑落下来的蚕丝与蚕影,宛若古代中国的象形文字或者文字的书法,如篆书,如草书,这是自然在影像放慢速度中的书写(photo-graph),是光影的书写,是“物化”的书写,是另一种的现成品书写影像!
梁绍基 | 时间与永恒 | 1993 ~ 2018 | 丝,铁刺,茧 | 400(H)*77(W)*65cm (in 2 pieces) | 104*77*65cm | 136*43*45cm
梁绍基 | 时间与永恒 A (圣家堂) | 2011 | 58.5(H)*38.5(W)cm
梁绍基 | 时间与永恒 B (百花大教堂) | 2012 | 58.5(H)*44(W)cm
梁绍基 | 时间与永恒 C (卢浮宫) | 2009 | 58.5(H)*42(W)cm
梁绍基 | 时间与永恒 E (天坛) | 2010 | 58.5(H)*38.5(W)cm
梁绍基 | 残山水 | 2016 | 丝, 茧 | 550(H)*145(W)cm | 展览现场
梁绍基 | 鬼谷子 | 2009 | 蚕丝,铁丝 | 可变尺寸 | 展览现场
梁绍基 | 醉日 | 2020 | 蚕丝、木、金属、陶、酒瓶、玻璃杯、镜子、酒、声音(单声道)| 展示尺寸约 3(H)*10(W)*4m | 展览现场及局部图
梁绍基 | 蝶恋花 | 2012 | 彩色C-Print | 39(H)*60(W)cm
梁绍基 | 玄 | 2020 | 丝、铝塑板 | 122(H)*244(W)cm
夏可君
哲学家、评论家与策展人。曾留学于德国佛莱堡大学,法兰克福大学与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哲学系。现任教于中国人民大学,为文学院教授。
梁绍基,1945年出生于上海。1986至89年在中国美术学院师从万曼(Maryn Varbanov)研究软雕塑。三十余年来,潜心在艺术与生物学,装置与雕塑、新媒体、行为的临界点上进行探索,创造了以蚕的生命历程为媒介、以与自然互动为特征、以时间、生命为核心的“自然系列”。他的作品充满冥想、哲思和诗性,并成为虚透丝迹的内美。
重要展览:物质的魅力: 来自中国的材料艺术(巡回展),洛杉矶郡艺术博物馆(洛杉矶),Smart 艺术博物馆(芝加哥)等,美国(2019-2021);梁绍基:恍,木木美术馆,北京(2018);库里巴蒂当代艺术双年展,奥斯克·尼迈耶博物馆,库里巴蒂,巴西(2017);梁绍基:云上云,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杭州(2016);艺术怎么样?来自中国的当代艺术,阿尔里瓦科展览馆, 多哈, 卡塔尔(2016);梁绍基:元,香格纳画廊,上海(2015);变化的艺术,海沃德美术馆,伦敦,英国(2012);第2届潘塞夫双年展,原南斯拉夫,塞尔维亚(2002);第三届上海双年展,上海美术馆,上海(2000);第五届里昂双年展,里昂,法国(2000);第六届伊斯坦布尔双年展,斯坦布尔,土耳其(1999);第四十八届威尼斯双年展,威尼斯,意大利(1999);中国现代艺术展,中国美术馆,北京(1989)等。
梁绍基2002年获中国当代艺术奖(CCAA),2009年获荷兰克劳斯亲王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