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风物志:雅加达老城区的唐人街

印尼风物志:

雅加达老城区的唐人街

典型的雅加达老城区(Kota Toea),充满荷兰殖民时代风格的建筑比比皆是。

二战后的雅加达草埔(Glodok),作为主要商业区,街上相当繁盛,各种小汽车也很入时。

清朝时代的雅加达草埔(Glodok),多数华侨商贾居住经营,可见当时的建筑物仍然沿袭中国明清模式风格。现在这种老房子,基本已荡然无存。

在东南亚国家首都中,面积、人口方面首屈一指的,是居民多达一千多万的雅加达,应该指出早期移居那里的华侨,千百年来为它的发展壮大,功绩卓绝不容抹杀。

草埔(Glodok)的传统商业街,由于市政管理混乱,临街的商铺被无照摊贩的摆卖遮挡,使生意一落千丈。

雅加达分为新旧城区,老城区虽然已经显凋敝,但是曾经演绎着辉煌繁荣的历史。

老城区包括中央区 (Jakarta Pusat)、西区 (Jakarta Barat) 。谈到老城区,不能不提到知名的是草埔(Glodok)、班芝兰兰(Pancoran)、卡渣玛达 (Gajah Mada)、哈炎乌禄 (Hayam Wuruk)等这些传统的唐人街。

应该说,老城区唐人街的繁衍发展,带动雅加达成为市井之都,再跃为全国商业中心。

千百年来潺潺细水流经哈炎乌禄的河溪(下图),见证了来自中国闽粤两地的华人,当初是怎样背井离乡,来到该地后辛苦劳作,开拓农业、建筑业、小作坊、小生意的历史。

至今印尼人叫该处一条河溪为 Angke(福建音的红溪),因为那里发生了针对华侨的野蛮大屠杀,以至河水被血水染成红色。荷兰殖民政府开始需要华人,大量引进吸纳我国华南地区的剩余劳力。

据历史记载,一千多年前已经有华侨居住,至明朝灭亡后,大批中国人包括反清复明志士,来到巴城(雅加达 Batavia旧名的简称),1733年那里已经有8万名华侨居住,可以说华侨对雅加达的形成与发展,其贡献超过本土人。

连荷兰殖民主义的总督彼得逊昆,在1623年离任时留给其继任者的备忘录中也表示:巴城、摩鹿加、安汶、班达等地,需要很多工人开发,要派军舰趁季候风到中国沿海捕俘中国人,包括妇孺儿童。这就是后来大批中国人出南洋做劳工,开发印尼的历史原因。

老城区的华人居住地,逢年过节仍然不忘烧香拜祭祖宗,图为华人雄狮来增兴,华人老妇赶忙叩拜回礼,这种对宗教风俗的执着,恐怕在内陆已经不复存在。

后来华侨有了自己的社区及群众组织,人口急剧增多,面对殖民当局残酷的压榨奴役,也发生争取合法正当权益的斗争,荷兰人觉得是个威胁,就策划镇压阴谋,借故向华侨大开杀戒,造成数万人丧命,这个揭示荷兰殖民主义的背信弃义与残暴的红溪事件,使华侨懂得应该与印尼人民推翻殖民统治,所以有很多华侨加入印尼独立斗争,立下丰功伟绩成为开国元勋。

二战之前的草埔(Glodok),初见兴旺。

现在穿梭于唐人街,还能见到很多华人,有的甚至已经繁衍9代,已经不会讲华语。他们经营祖辈们们留下来的生意,在超市等现代商业的冲击下,惨淡经营度日如年,沦为无助的弱势族群,但是谁能知道他们的祖辈,昔日为建设发展雅加达老城区作出的历史功绩。

记得在雅加达探望一名经营婚纱店的朋友,她的店就在班芝烂附近。现在那里许多临街的房子,只要前面没有集市摆卖,大多都改为手机、电器、汽车配件及品牌服装商铺。也有像她那样的外岛华人,租下一楼连二楼,经营饭庄、咖啡馆、发廊、婚纱店甚至沐足按摩店等,实际上老城区仍然发挥其老商业中心的作用,华人还是主要经营者。

雅加达老城区仍然可见许多早期华侨兴建的寺庙。

不过因为雅加达新区日新月异,交通方便,而老城区道路堵塞无日无之,令不少消费者却步,老城区的生意日渐淡薄。尤其不临街的后巷的商铺,日子更加艰难,但是久居该地的华人,故土难离,只好在那里延续其祖辈相传的生意,过一天算一天。

雅加达老城区的建筑多数3层楼,早期中国人按照明清模式建造的老房子,基本荡然无存,仅有一些难于拆迁的寺庙得以保存下来,尤以唐人街最多。荷兰殖民时代的旧楼及设施,由于结构牢固仍然剩下不少。有时晚间经过,看到那荷兰式的建筑,孤单冷清的样子,令人想起印尼老电影描绘的古堡幽灵的情景,有点不寒而栗。

雅加达老城区的唐人街,残败破落,公共设施不足,环境恶劣,面临旧城改造。那里居住着许多甚至繁衍九代的华人,生活清贫,安置问题严峻。

仍然留守老城区的后巷的华人,生意清淡很难转型,只好做一天算一天。

 (雅加达专题之一 待续)

(0)

相关推荐

  • 2021印尼华人人口现状

    印尼国家多大 jpeg,620x600,53557b 印尼华人的人数到底是多少 jpeg,556x282,32273b * 有些统计认为印尼的华人最多,数量接近 1000 万;此数据为印尼官方人口统计 ...

  • 实况:祖国,印尼华人华侨在行动!(一)

    20世纪40年代,印尼华侨为了中国抗日捐赠了大量现款和物资: 20世纪50.60年代,印尼华侨为了祖国建设慷慨解囊增砖添瓦: 20世纪80年代,印尼华侨为了改革开放勇于开拓赴华贡献力量: 21世纪20 ...

  • 留守日记(一): 时代的一粒灰,我们已经感受到它的重量

    新冠疫情, 中国打上半场, 世界打下半场, 海外华侨打全场, 中场没有休息, 搞不好还有加时赛. 两个月前,老杜曾以<实况:祖国,印尼华人华侨在行动!>写了一个系列报道,怎么也没想到,今天 ...

  • 印尼华人总人口多少?印尼华裔占了印尼人口的百分之多少

    印尼华人总人口多少 到1995年,全印尼人口有1.9亿,其中华裔有720万以上,加上华侨和无国籍华人,华侨华人人口总数为770万,约占印尼总人口的4%.1999年11月,印尼驻新加坡大使鲁弗班查依旦中 ...

  • 原创 | 印尼风物志:雅加达无处不见的Pengungsi(难民)

    蜷缩在住宅楼梯角落的无家可归者Pengungsi,在雅加达随处可见. 雅加达北部的珍珠海岸(Pantai Mutiara)的富人区,不少住户拥有游艇及自家码头,随时可达大海.住户表示,这是安全防范之需 ...

  • 印尼风物志: 小贩世界雅加达

    印尼风物志: 小贩世界雅加达 2008-03-03 18:56 原创 春雨绵绵 印尼人酷爱油炸食品,香蕉.红薯.芋头都可以炸成美食,油炸摊档生意在雅加达随处可见. 印尼雅加达的大排档,Pecel.Ru ...

  • 原创|印尼风物志:又见桂尼(Kueni)芒果

    印尼网站桂尼芒果图片. 桂尼一年四季花开花落,常年有果,但10月是主要收获季节. 太太及女儿从印尼回来,在整理行李时,闻到一股浓烈的味道,与桂花相似却又不尽然,带有一种难于形容的香味.我的神经立即被刺 ...

  • 印尼风物志:频临灭的蝙蝠(之二)

    印尼努沙登加拉的大蝙蝠倾巢出动觅食,但邦加的更为密集,场面壮观. 印尼的热带气候昆虫滋生,大蝙蝠获得较佳食物链而大量繁殖. 蝙蝠分为家蝠.果蝠.棕蝠等,习性及食物各异.中国的蝙蝠约有81种(台灣則佔了 ...

  • 印尼风物志:榴莲花与蝙蝠(之一)

    昼伏夜出的印尼蝙蝠,白天倒挂在树上休眠. 晚霞衬映下的Nusatenggara天空,黑点就是晚间出动的大型蝙蝠. 开博后,最大的收获是,不但打发退休后一日三餐百无聊赖的日子,天天码字时间过得快.而且还 ...

  • 印尼风物志:巽他格拉巴港怀旧

    印尼风物志: 巽他格拉巴港怀旧 夕阳西下的巽他格拉巴港(Sunda Kelapa). 布吉斯族人(Bugis)擅于航海,巽他格拉巴港 Sunda Kelapa很多运送木材的船只,由该族人经营. 历史悠 ...

  • 印尼风物志:椰子、棕榈树糖、香兰叶与邦加名点(二之二)

    印尼风物志: 椰子.棕榈树糖.香兰叶 与邦加名点(二之二) 春雨绵绵 原刊于 2008-03-11 12:44 Talam Pandan ,香兰叶汁与椰子浆及粳米粉.淀粉组成的邦加传统布丁,既营养丰富 ...

  • 印尼风物志:邦加糕点(图) (二之一)

    印尼风物志: 邦加糕点(图) (二之一) 春雨绵绵(香港) 原刊于 2008-03-10 11:06 邦加传统糕点 Lapis 千层糕,味道好又有清凉解毒功效. Talam Pandan,香兰叶汁.椰 ...

  • 雅加达班芝兰唐人街的馋人小食店 您去过了吗?

    雅加达班芝兰 唐人街的馋人小食店 您去过了吗? 刚收到WhatsApp群的资料,是一位朋友收集的雅加达小食店的图文,不敢独占私藏,与大家分享如下,并做简单翻译.希望各位在雅加达的读者,能够方便按图索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