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为何无法占领中南半岛?1967年,中国启动一秘密科研项目

秦始皇一统中国以来,大一统的中国拥有超强的实力支撑向外开拓,由于西有崇山峻岭,北有游牧民族,东北严寒难耐,东有大海阻隔,因此最佳的开拓方向是南方的中南半岛。而相比中国,中南半岛上诸国实力不强,按理应该可以轻松被收入囊中。但事实上我们都知道,自秦始皇到清朝,古代中国在东南亚中南半岛上的开拓一直不成功,甚至有过几次罕见的溃败,广为人知的是攻略交趾总体失败,最终大致形成了如今的疆界。

古代中国向南开拓,引起当地民众的反击,遭遇一时之败,这也无可厚非,但在长达2000余年的封建时代,历朝历代几乎都有过向包括交趾在内的中南半岛拓展的军事行动,尽管不断吸取前人教训,也尽量做到了知己知彼,然而最终还是无一例外的失败。1967年,中国一项秘密科研项目立项,在其后13年内终于解决了其中关键问题。

上世纪60年代,越南战争如火如荼,北越与美国都死伤惨重,但鲜为人知的是,双方还有一个严重的非正常损员情况——恐怖疟疾引发的损员。美国公开信息显示,从1967至1970年,在越美军因疟疾减员数十万人。越南情况没有公开。可以说,是否拥有抗疟特效药,成为决定美越两军胜负的重要因素。

为此,美国不惜投入大量财力人力,筛选出20多万种化合物,最终也未找到理想的抗疟新药。而当时越南还未统一,兼之一清二白、百废待兴,没有能力也根本腾不出手来研制抗疟特效药,于是就向中国求助。

1967年,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当时很多科研工作遭到冲击,但为了援越备战,国家特别、紧急启动了一个秘密军事项目,目的要集中全国科技力量,联合研发抗疟新药。当年5月23日,在北京召开 “全国疟疾防治研究协作会议”,开启研制抗疟特效药,于是“523”成了当时研究防治疟疾新药项目的代号,史称“523项目”。

二十世纪,中国有不少伟大的成就,最为我们熟知的是“两弹一星”,但实际上“523项目”的研制之艰辛堪比“两弹一星”。

李国桥(上图)是著名的疟疾治疗专家,早在“523项目”之前就开始研究针灸治疗疟疾的课题。为了研究恶性疟疾的发热规律,李国桥不顾同事与家人反对,将带有恶性疟原虫的病人血液注入自己体内,故意感染疟疾,“以身试法”体验病情变化。后来,还有九位同事也以身试法。如今,世界卫生组织编著的《疟疾学》,与英国牛津大学的医学教科书中,都记录着李国桥们以身试法的实验数据和研究结论。

1969年,中医研究院科研组组长屠呦呦(下图)加入“523项目”,之后屠呦呦与同事一起查阅了大量药方,发现青蒿提取物有明显的抗疟效果,对鼠疟原虫曾有过60%~80%的抑制率。但毕竟抑制率还不够高,之后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一书中的“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的内容,给了屠呦呦重要启发。屠呦呦由此认为,高温对青蒿有效成分可能造成了破坏,从而影响了疗效,于是降低提取温度,最终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功。

经过13年的大会战,聚集了全国60多个科研单位,参加项目的常规工作人员有五六百人,加上中途轮换的,参与者总计有两三千人之多,艰难程度堪比两弹一星。1975年新药研制成功,1979年通过全国鉴定,从过去几十年到如今,被称为“东方神药”的青蒿素每年都挽救了全球无数人的生命。

问题在于:疟疾到底是什么,与中国古代无法占领中南半岛到底有何关系呢?

其实,疟疾就是我们熟知的“打摆子”,得病的人会全身发冷和发热,在发病的时候会有全身发抖,在发抖的时候,肢体有摆动,全身颤抖,所以叫做打摆子,而打摆子往往与史书上记载的“瘴气”有关。瘴气是多种疾病的总称,可能引起疟疾、痢疾、脚气(维生素B1缺乏症)、沙虱病、中毒、喉科病、出血热、黄疸等,因此疟疾是瘴气的一种,尤其是恶性疟,几乎就是瘴气的“总代表”。当然,更准确地一点说,疟原虫的终宿主是蚊子,中间宿主是人,在瘴气中被蚊子叮咬后,感染了疟原虫,由此引发疟疾。

根据史书记载,几乎每一次攻略中南半岛时,都有因瘴气而损兵折将的记载。瘴气与南方明确相联系始于东汉马援(下图,雕像)南征,当然马援最终成功完成任务,立铜柱而还,但军队却损失惨重,《后汉书·马援传》:“军吏经瘴疫死者十四五。”马援自己也说:“下潦上雾,毒气重蒸。”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七擒孟获时,就有“五月驱兵入不毛,月明泸水瘴烟高”和“瘴气密布,触之即死”,使军事行动受阻的描述。唐朝攻打南诏国时的惨败,其中一个根本原因就是瘴气,七万大军“十之七八死于瘴气和饥饿”,白居易诗云“闻道云南有泸水,椒花落时瘴烟起,大军徒涉水如汤,未过十人二三死”!明朝初期朱棣打下交趾,但没过多久交趾再度独立,固然有贪污腐败官员无能的原因,但也与瘴气有关,当地难以驻扎大量兵马维持长期统治,因为损员太大。李定国后来抗清失败,一个关键原因也是疟疾,有时还没有打仗,士卒死者十已七八!

唐朝《十道志》记载:“鬼门关在北流县南三十里,两石相对,状若关形,阔三十余步,昔马援讨林邑,经此立碑,石碣尚存,昔时趋交趾皆由此关。已南尤多瘴疠,去者罕得生还,故谚曰:'鬼门关,十人去九人还’。”以鬼门关来形容,可见古人对中南半岛的畏惧。

古代每次南征,犹如走一次鬼门关,原因就在于瘴气、疟疾的巨大杀伤力。古人无法解决疟疾问题,导致每一次都存在大量减员,没有一个王朝能承受得了这样的损失。长期以往,渐渐地就大致形成了如今的疆界。

可以说,不是中原王朝不给力,不是中原王朝不想扩张,而是由于瘴气这一客观原因存在。比如交趾,短时间内打下不难,但想维持长期统治,就必然要驻扎大军,这时往往就会出现严重的非战斗减员,因此对中原王朝来说就得不偿失了。

参考资料:《“523”任务与青蒿素研发访谈录》等

(0)

相关推荐

  • 揭秘疟疾克星(下)

    MALARIA 疟疾 因为发现青蒿素--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数百万人的生命,屠呦呦教授领导的团队将一种古老的中医疗法转化为最强有力的抗疟疾药,使现代技术与传统中医师们留 ...

  • 屠呦呦资料整理

    春草鹿呦呦 颁奖: 青蒿一握,水二升,浸渍了千多年,直到你出现.为了一个使命,执着于千百次实验.萃取出古老文化的精华,深深植入当代世界,帮人类渡过一劫.呦呦鹿鸣,食野之蒿.今有嘉宾,德音孔昭. 青蒿史 ...

  • 从3000万到0,中国如何一步一步消除疟疾?

    疟疾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传染性疾病之一,分布广泛,全世界约有一半人口面临疟疾风险. 疟疾的发病和死亡多发生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亚洲.拉丁美洲.中东和部分欧洲地区也受到影响.据估计,2011年全球有99 ...

  • “小草”青蒿惠泽世界

    2020-12-07 16:14:45 来源: 瞭望 2020年第49期 . "中国神药"青蒿素至今仍是全球抗疟利器.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2019年世界疟疾报告> ...

  • 青蒿素——中医药献给世界的礼物

    作者:上海市皮肤病医院/同济大学附属皮肤病医院 朱聪聪 青蒿素 时光回到2015年,那时候我们都被一则爆炸性新闻吸引,那就是屠呦呦先生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是首位国人获得该项荣誉,不可谓不激动人 ...

  • 【医伴旅】了不起!WHO官方认证:中国获得消除疟疾认证

    来源:网络 2021年6月29日,世界卫生组织(WHO)正式宣布中国已经消灭疟疾.在20世纪40年代,中国每年估计有3000万疟疾病例,其中30万人因此死亡,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到2017年时,该数字变 ...

  • 【万家灯火】朱同:《在非洲打摆子》

    [总第026103期] 朱同先生国外工作简历 1983年10月,从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研究生部调到中国水利电力对外公司工作. 1984年3至6月,在刚果英布鲁水电站和输电线路项目前期考察组任翻译. 19 ...

  • 古代中国,为何无法占领中南半岛?清朝的扩张计划为何都失败?

    从地理位置来看,东南亚就是在中国南边,也是近在咫尺的地方.按理说,凭着中原王朝的实力,拿下大半个中南半岛是不成问题的,但只扩张到两广和云南地区,中原王朝为何就停止了脚步?对于中南半岛,很多人都看好这里 ...

  • UC头条古代中国, 为何无法占领中南半岛? 清朝的扩张计划为何都失败?

    从地理位置来看,东南亚就是在中国南边,也是近在咫尺的地方.按理说,凭着中原王朝的实力,拿下大半个中南半岛是不成问题的,但只扩张到两广和云南地区,中原王朝为何就停止了脚步?对于中南半岛,很多人都看好这里 ...

  • 中国古代为何不占领朝鲜

                     纵观我国古代历史,征服的国家,土地和民族不占少数,疆域面积也非常的庞大.但是很有趣的是,朝鲜这个地方却一直没有被彻底征服.在我国历史上,前后征服朝鲜的次数有8次,但每 ...

  • 浅析中国古代农业工具的演变,对中国古代历史的重大影响

    中华民族是典型的农耕民族,其农业发展历史也是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一个缩影.所以研究中国古代农业工具的发展和创造,对我们了解中国历史是大有益处的.农业工具的产生与发展都对中国历史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我认为 ...

  • 古代猫咪花色名称大全,中国风韵十足,你家逆子叫啥名?

    古人把中国的语言艺术在给小猫的花色起名字上发挥得淋漓尽致,这些名字美得不要不要的. 可大家一定要注意!这并不是猫咪品种的名称,而是猫咪花色的名称,玄猫.玳瑁.金丝虎.踏雪寻梅,这些是形容小猫咪的花色的 ...

  • 中国古代王朝的羁縻统治:奠定中国大一统的制度基础

    本 文 约 6150 字 阅 读 需 要 16 min 从两汉至隋唐,中原王朝一直致力于对边远地区的经营.但因距离遥远.文化迥异等原因,对边疆地区的治理成本过高,只能采取不同于中原州郡的管理方式.在中 ...

  • 古代日本人为何这么矮小?中国古书上记载得很详细,还有图为证

    唐代有本书,叫<酉阳杂俎>,虽说是笔记小说集,但人家可不是胡编乱造的.其作者叫段成式,本来是个学者型的人物,学富五车,可惜科举老是不中,就改行写了这书.他在书中强调,自己所写内容,大部分都 ...

  • 古代历任皇帝中,谁对中国版图贡献最大?有一个皇帝我们都没想到

    "苍苍金陵月,空悬帝王州:天文列宿在,霸业大江流."在古代,评价一位帝王功绩如何有很多标准,其中一条标准便是"霸业"完成情况,古代皇帝中有积极开疆拓土者,如秦始 ...

  • 中国古代的冶炼和铸造历史发展 中国古代的冶炼和铸造资料介绍

    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中,冶炼和铸造技术的出现和发展曾起过极其重要的作用,而我国古代的劳动人民在冶铸方面也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从世界范围来看,铜是最早产生的金属,而我国古代最早冶炼和铸造的是青铜.它首先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