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名著个性化解读——《红楼梦》(5)

试解《葬花词》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

  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手把花锄出绣闺,忍踏落花来复去。

  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

  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

  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愁杀葬花人。独倚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

  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

  怪奴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不闻。

  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

  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人的一生大概就是不断询问、不断探索的过程,而这些有关人生的问题几千年来似乎就没有出出现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答案,于是人们迷惘、困惑,甚至于痛苦。不知道老庄是否真的勘破生命,而能活得坦然明了,我只觉得太多人不是智者,所以不能活得轻松,其实也正是因为这些不轻松,生命反而丰富与真实了。

黛玉是没有理由不对生命产生疑问的,因为她诗歌聪颖的女子,是个敏感的女子,还是个受着各种伤害的女子。

“花谢花飞花满天”,花儿凋谢飘零,本是命运,身不由己,但我仍能看到它们在命运中挣扎的样子。就借助那看似温柔的春风,做展示美丽的舞蹈,即便短暂,即便无人欣赏。不得不说,黛玉还是有些悲观的,这种悲观也来源于她的深刻,眼前此景,她想到的是“红消香断有谁怜”,“有谁怜”就是无人怜,是无人怜的无奈和感伤!

“游丝软系飘香榭,落絮轻沾扑绣帘”,我明明看到一种不舍合眷恋。无人能否定生命是美好的,生命存在的世界也是美好的。就算是那些对世界失去希望的而自杀的诗人,他们的选择也不是也不是对生命的轻视与亵渎,而是“生不逢时”之叹。

“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是啊,人生的艰难不是不顺的遭遇造成的,而是因为忧愁郁积心中,无处排遣,“无言谁会凭栏意”也是如此。黛玉“手把花锄出绣帘,忍踏落花来复去”,古诗中的“忍”的有反问的以为,意思是“不忍”。落花已是悲惨,我又怎么忍心踏足其上呢?

“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多情之人看什么都会带上情感的色彩,柳絮和榆荚本是轻佻之物,借的春风之力,也做浅薄之舞,舞得放肆,舞得疯狂,洋洋得意,就看不见既艳且香的桃花李花。从这个意义上讲,这个世界是多么的可悲,可这就是自然的法则,所有生命都有自己存在的方式,倒是没有必要抱怨和鄙夷了。

只是想想花儿总有重开的一天,而人呢?年华逝去,不再青春;生命凋谢,也终归尘土。“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古诗当中这种用永恒去反衬人生短暂的手法非常常见,“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我想就是一种感慨吧!我倒是希望黛玉能想的明白,花儿再开也非去年之花了,去年的那些花儿已经走完了自己的生命历程,带给人们美丽的颜色和宜人的芬芳,就足够了,它们与人本无区别。

一个人感情太多浓郁的时候,往往是不讲道理的。“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连无辜的燕子也被埋怨,是啊,谁让你出现在我这个伤感之人的眼中呢?还是可怜可怜这些花儿吧,你精心搭建的燕巢,明年还会存在吗?其实时间就是这么无情,无论美的丑的,善的恶的,都抵不过时间的摧残。燕儿筑巢,不必想明年的情况,人们做事,也不必想最终的结果。黛玉的不讲理不让人生厌,反而是真性情的流露,既然美丽短暂,为什么不多加珍惜呢?我想燕子也应该懂黛玉的心吧!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想到现实,黛玉的情感激烈起来,似乎要迸发出来似的。是啊,风刀霜剑如此之多之利,使得花儿难保明媚鲜妍,早早地漂泊远方,影踪难觅。黛玉从花儿身上看到了自己,也许这个时候,她与花已经融为一体了。花是黛玉,黛玉是花,风刀霜剑摧残了花儿,也摧残了黛玉的青春。“难寻觅”三字缓慢低沉,情感回敛。

“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愁杀葬花人。独倚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此四句换韵,情感再次激荡。我本有心葬你,怎奈漂泊本无方向,也就无处可觅踪影了。“愁杀”极言忧愁之重,难以释怀啊,所以也就有了“泪暗洒”,直到“见泪痕”了。泪有同情之类,又伤感之泪,有愁苦之泪,有锥心之泪。锥心之泪,实为血泪。

“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黛玉洒泪犹如杜鹃啼血,泪尽血竭,故只能独自归去。青灯应伴古佛,世俗之人有之而倍感孤独,出家之人由之耐收寂寞。黛玉为尘世之人,愁苦难眠,故听得冷雨敲窗,不堪薄衾未暖。

“怪奴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不闻。”这有能怪谁呢?若春有情,就怪你吧,为何来的匆匆,去的匆匆呢?为何不与我只言片语,以解孤苦呢?若春无情,便不应来,惹得花开花败,我心悲戚。

“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似是黛玉的梦境了。但花已落,鸟已逝,唯留得黛玉一人怅然。花魂与鸟魂其实没走,不还存在于黛玉的心中吗?只是世界上总是那么多让人无奈的事情,依旧是无言,依旧是沉默,于是,这个谜就永远无法解开了,成了一份永恒的纠结。想想我们的生命之中,大概也有很多的类似之事。当我们对某人或某事疑惑不解时,最痛苦的莫过于无处询问了,若是知道谜底所在,即便千山万水,也是幸运的事情。

“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似乎世上所有的人都会有所希冀,这不是幻想,而是生命的意义所在。黛玉知道,这个世界上,只有那花儿才是她的伴侣,所以她想生出双翅,伴着花儿飞向那个遥远的地方。只是不知道,那天之尽头有没有可以存在的香丘。也许有吧,也许本就没有。我想黛玉倒是希望自己是在梦中的,因为梦中至少还有花儿相伴。就算是瓢泼的花儿,也应强于强于那盏青灯微弱光芒映照的凄凉。

“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莫要说黛玉只会哭泣,她也有倔强、执着的一面。也许只有黛玉才能对花儿如此的痴情,“锦囊收艳骨”,“净土掩风流”有点赌气的意味。这个世界上不是有太多的污浊想要湮没我吗?我不甘,更不会,我明白“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宣泄一下吧,谁还没有一点个性呢?更何况是孤高清冷的黛玉。

“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这是黛玉对花儿的倾诉,其实也是黛玉对自己的心得倾诉,也是黛玉对命运的倾诉。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人世间的矛盾是存在的,无论能不能找到解决的方法,它都会存在,也都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变化,就像任何生命一样,都会经历出现、发展、消亡的过程。“花落人亡两不知”便是结局!

    《葬花词》表达的是林黛玉在自我意识的生与死、爱与不爱(恨)的复杂斗争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对自生存在焦虑不安的体验和对生命及其渴求而又无法获取的矛盾心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