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报汇编】湖泊水库中蓝藻的存在特征及生长代谢的影响因素

小编导读

藻类控制,是伴随着水体富营养化程度加剧后,水源型湖泊水库所面临的一个严峻挑战。为有效应对藻类问题,除从水环境角度出发控制水体的氮、磷含量外,充分研究藻类存在及生长代谢的机理也是提出高效除藻的重要前提。本文汇总提炼了国际上针对藻类最新的机理研究,尝试为我国相关技术人员解锁藻类密码提供情报资料支持。

近年来,在人类活动和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下,湖泊水环境不断发生变化,水体富营养化程度日益加剧,造成世界各地蓝藻暴发事件屡见不鲜,对水源水质安全、生态环境健康、水资源和生态资源可持续利用发展等造成威胁。及时准确掌握和预报蓝藻在自然水体及周边环境中的存在和分布情况,在重点区域加强管理,有的放矢,是科学合理地预防和治理蓝藻暴发的前提。与此同时,采用试验分析、模型模拟等手段,研究控制蓝藻生长繁殖和藻毒素、嗅味物质等蓝藻代谢产物形成过程中的关键影响因素,如温度、光照、水动力、其他污染物、其他生物作用等,对于判断水体环境中蓝藻及蓝藻代谢产物的存在特征,以及选择合适的防治手段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在“第四届国际水协湖泊与水库管理研讨会”上,来自各地的专家学者探讨了蓝藻及蓝藻相关微生物在湖泊水库环境中的存在及分布特征,并分析了温度、光照、水体分层、水力学等物理因素,以及污染物作用、化感作用等生物化学因素,对蓝藻在生长繁殖和代谢产物形成中的影响。本文对不同学者提交的相关会议摘要或报告进行整理和归纳,为行业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1

蓝藻及相关微生物在湖库环境中的分布特征

1.1

蓝藻及蓝藻毒素在空气中的分布

蓝藻毒素具有多种暴露途径,除了可通过水体环境被人体摄入,空气中雾化的蓝藻和蓝藻毒素也会被人体吸入,然而目前关于后者的研究还十分有限。Wang等考察了雾化的蓝藻和蓝藻毒素在富营养化湖泊附近空气中的存在水平,为明确空气和水体中蓝藻毒素的存在关系提供了初步的参考依据。

研究利用醋酸纤维素过滤器和玻璃纤维过滤器同时采集了台湾两座富营养水库下游附近的气溶胶样品,并通过显微镜、qPCR和ELISA等技术手段分别测定了其中微囊藻和拟柱胞藻的细胞数量、微囊藻毒素和拟柱孢藻毒素的浓度水平以及两种藻毒素产生基因的丰度。与此同时,采用同样的方法分析了水库水中蓝藻、藻毒素和产毒素基因的存在水平。

根据细胞计数和藻毒素回收试验的结果,发现采用醋酸纤维过滤器的方法更加可靠,方法对蓝藻的检出限在每滤103~104个细胞的量纲水平,对藻毒素的检出限在每滤0.3~0.5 ng的量纲水平。结果发现一部分气溶胶样品检测到了微囊藻细胞和拟柱孢藻毒素的存在,而在水样中,研究的两种蓝藻、蓝藻毒素和相关基因均有检出。

1.2

采用BIOLOG技术检测藻类相关微生物的组成和结构

近来关于水生生态系统中藻类和细菌间相互作用的研究逐渐受到关注。Chen等采用BIOLOG技术研究了藻类在降解过程中的菌群多样性特征。

BIOLOG技术是根据微生物对不同碳源代谢率存在差异的原理,针对每一类微生物筛选几十种不同碳源,配合四唑类显色物质,固定于孔板并接种菌悬液后培养一定时间,通过检测微生物细胞利用不同碳源进行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氧化还原酶与显色物质反应导致的颜色变化(吸光度),以及由于微生物生长造成的浊度差异,运用显型排列技术检测出每种微生物的特征指纹图谱,与标准菌株数据库进行比较,得到鉴定结果。

研究显示,BIOLOG技术能够很好地描述藻类相关菌群的组成和结构。在0~38 d的静止期内,眼虫的数量减少了58.33%,而硅藻降解最少,减少了20.19%;平均颜色变化率(AWCD,反应微生物活性的指标)有所增长,但18 d和38 d的AWCD无显著差异(P<0.05);Simpson指数(D)、Shannon指标(H)以及物种丰度(S)等表示细菌种群多样性的指标的变化情况一致,在0~18 d呈升高趋势,18~36 d呈下降趋势,可能是由于藻类在降解的不同阶段产生的有机物种类和总量不同,使得细菌群落出现演替变化。细菌对碳源的利用模式和水平存在显著差异,38 d时碳水化合物的利用率最高,18 d时氨基酸的利用率最高。冗余分析(RDA)表明藻细胞的浓度和AWCD呈负相关。

1.3

水体富营养化可能性预测

传统的水质评估方法通常是建立水体营养物负荷水平和水体富营养化程度(一般以叶绿素a浓度表示)之间的关系,如卡尔森指数法和Vollenweider磷负荷模型。然而这些传统方法只适用于初步判断水体的富营养化程度,当充分考虑营养物负荷和水体中藻类的种群结构和物种构成之间的复杂关系时,传统方法的使用受到限制。与此同时,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为水质评估提供了新的方向。在藻类种群和水体富营养化程度间关系的研究基础上,Lee等提出了湖泊生物多样性(LB,lake biodiversity)以及藻类生物质生产力(AB,algae bioproductivity)与水体富营养化可能性之间的时间变化关系。

Lee等通过控制磷的浓度和水力条件,在实验室模拟了三种营养化程度不同的水体(贫营养、中营养和富营养),考察输入水体的营养物对LB和AB的影响,试验现场图如图1所示。藻类生物质生产力Pr的定义为:单位区域的藻类在一个光照周期内的生物质(叶绿素a)变化。在富营养的模拟条件下观察到了典型水华,藻类生物质总量出现明显的涨落。在此条件下,Pr的变化呈现几个阶段:前期呈指数增长,7 d后呈线性下降为负数,12天后逐渐恢复为0。这可能是由于藻类种群间的竞争关系造成的。采用同样的方法考察了贫营养和中营养条件下Pr的变化情况,得到三种条件下的平均Pr,根据碳/叶绿素a的比值范围为10~182,计算得到藻类的年生物质生产力(以碳计),与其他研究的结果处于同等水平。

图1  三种营养化程度不同水体的实验室模拟

湖泊生物多样性的定义为:在本研究条件下原核和/或真核生物的种类数量。具体检测的技术路线如图2所示。根据DGGE图像显示的结果,采用Shannon指数法来表示三种营养条件下的湖泊生物多样性H’,得到中营养条件下真核生物的种群丰度大于贫营养和富营养条件,而原核生物的种群丰度小于另两种条件。另外,随着培养时间的进行,除贫营养模拟水体中溶解态反应性磷(SRP)的含量保持稳定,中营养和富营养模拟水体中SRP的含量均显著下降;与此同时,当生物质总量达到峰值时,三种模拟水体SRP的含量均有小幅上升,这可能是由于藻类开始大量分解,释放了一部分磷,也从一方面解释了为什么在藻类生物质达到峰值时H’会大幅下降。

图2  湖泊生物多样性检测技术路线

研究发现,湖泊生物多样性和藻类生物质生产力之间存在着一定联系:当后者持续增长至最大值时,前者在短期内会出现显著的下降。因此,通过研究藻类生长过程中生物质生产力变化的关键时间点,可以提前预知湖泊的生物种群特征即将发生变化,从而实现藻华的预警预报。

2

环境因素对蓝藻生长代谢的影响

2.1

水体热分层和水流运动对漂浮藻块以及水藻暴发形成的影响

目前许多国家已经陆续着手实施针对蓝藻暴发早期阶段预测的监测活动,主要的监测手段包括定点采样检测、遥感监测等,然而这些手段均存在一定问题。由于风场和水流运动的作用,蓝藻细胞和细胞团容易在某一处发生积聚,形成浮块,造成其空间分布很不均匀,给蓝藻定点取样监测的准确性带来一定难度。而遥感监测虽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水层较浅的水体中蓝藻的总体水平分布情况,但由于风场产生的剪切湍流会破坏局部区域的顶部水层热分层结构,造成局部区域的蓝藻分布一直处于动态变化,从而使得遥感监测得到的蓝藻分布图并不能真正反映其实际的分布情况。Ostrovsky等采用一种新型的水声遥感探测技术,对以色列Kinneret湖中微囊藻的数量和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快速准确的原位检测,并考察了水温分层、紊流混合等物理因素对微囊藻的暴发和浮藻块的形成所产生的影响。

含有气体的微囊藻细胞团在特定的超声频率下是具有很典型的声波反向散射特性,因此可采用回声探测技术进行检测。Ostrovsky等使用Simrad EY60回声探测仪,在120 kHz的频率下测定了Kinneret湖的体积反向散射强度(VBS),并使用温盐深仪(CTD)测定了温度、深度等描述水体热分层情况的部分指标,同时采用荧光检测手段测定了水体中叶绿素a的浓度,作为生物质的定量指标对测得的声学信号进行校正和生物量转化,以此分析Kinneret湖在发生大面积水华时期,水体中微囊藻的水平和垂直分布特征,以及水表形成的浮藻块随水体分层而发生演变。由上向下发射信号的回声图以及由下向上发射信号的回声图如图3(a)、(b)所示。

检测方法得到的VBS与叶绿素a的浓度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说明采用回声探测技术检测藻类分布具有一定的可靠性。调查发现,微囊藻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布模式和水体的热分层结构相当吻合,分层的稳定性越好,微囊藻的生物量也增加得多。Kinneret湖在春季水体分层初期容易出现藻华现象,这是由于此时湖泊中氮磷等营养物负荷较高,且湖泊表层温度较高,适宜藻类生长繁殖;另外,光照辐射强度较弱,不会对藻类造成光抑制,且表温层下方的紊流受到抑制,使得藻类容易在水表面发生积聚。与此同时,表层的藻类生物质吸收了大量的光照辐射,引起表温层水温进一步升高,为维持高强度的光合作用以及持续的生物质增长提供了良好条件。

水流运动,尤其是湖泊内流,也会对高密度的微囊藻块的形成产生促进作用。通过对温度链时序数据(thermistor chain time-series data)的分析,以及采用回声探测设备对沿着横切面分布的水表面声散射层的垂直结构进行分析,勘测到了藻块生长期内的湖泊内流轨迹,显示内流运动所形成的水力聚合区不仅存在大量的藻块,通常也积聚了各种油脂及浮渣,同时相比周围其他区域也更容易积聚无脊椎动物和鱼类幼体,它们随着内流一起朝着岸地运动。这些高密度的藻类浮块区域虽然面积通常有限,但是所含的藻类生物质却占了总量的绝大部分。它们通常具备藻类生长最佳的温度和光照条件,是藻类暴发的“温床”。

2.2

镁暴露对藻类生理学功能的影响

镁是水生生态系统中重要的常量元素,近年来的气候变化以及人类活动使得水生生态系统中镁的含量不断提高。与此同时,关于镁生态毒理学效应的研究,通常关注的是它对其他重金属毒性的改善作用,而鲜少关注镁本身对生物体的副作用。基于此,Chen等研究了镁离子暴露对铜绿微囊藻生理学功能的影响及其在分子水平上的改变。

Chen等根据实际水体中镁离子的含量,选择了30、60和300 mg/L三种镁离子浓度并设置对照组,对铜绿微囊藻进行培养,采用ELISA和PCR等技术手段,考察不同培养阶段内铜绿微囊藻的生长以及藻毒素的生成情况。试验结果表明,同对照组相比,镁培养铜绿微囊藻的生长明显受到了抑制,且藻细胞的浓度随着镁离子浓度的升高而降低,表明镁离子对铜绿微囊藻的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镁培养铜绿微囊藻的胞内和胞外藻毒素浓度水平相比对照组均有所提高,而叶绿素a、类胡萝卜素和藻青蛋白的含量则有所减小。此外,负责编码藻青蛋白β-亚基的cpcB基因,以及在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和暗反应阶段具有重要作用的psbA基因和rbcL基因,其表达均受到镁的影响。试验还发现,经镁处理后,铜绿微囊藻细胞的活性氧簇(ROS)水平提高,且细胞膜脂过氧化作用产物丙二醛(MDA)的含量也显著提高,这会引起藻细胞膜的损伤,造成更多的胞内毒素进入培养基中。

该研究表明,镁离子暴露会对铜绿微囊藻的光合作用、氧化应激(oxidative stress)、基因表达等各方面造成不利影响,环境中镁浓度的激增会使得更多的水生生物暴露于微囊藻毒素,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3

光照对产嗅蓝藻生长代谢的影响

在影响藻类生长繁殖的众多环境条件中,光照是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在某些情况下它能决定水生生态系统中的物种组成结构和藻类的生长速率。Jia等研究了光照强度对两种产2-MIB蓝藻——假鱼腥藻和浮丝藻的生长速率和产嗅能力的影响。

首先根据实地调查的结果,在实验室模拟了不同水深条件下的光照强度(5、17、36、85和250 μmol光子/(m2∙s))。试验发现,在适中的光照强度(36 μmol/(m2∙s))下,假鱼腥藻的生长情况最佳,2-MIB的产生量最多,当光照强度低于17 μmol/(m2∙s)时,假鱼腥藻生长缓慢,且几乎不产生2-MIB;而浮丝藻则在相对较高的光照强度(85 μmol/(m2∙s))下生长得更好,产生的2-MIB也更多。高强度的光照(250 μmol/(m2∙s))对两种藻的活性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在合适的光照强度下,浮丝藻的2-MIB产生能力总体比假鱼腥藻要强得多。根据实验室模拟的结果,在实际水库环境中采用封闭式的试验装置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在1.5 m水深处,假鱼腥藻和浮丝藻的生长情况均最佳,此处光照强度约为80 μmol/(m2∙s);而与实验室模拟结果不同的是,在3.5 m水深(光照强度约为5 μmol/(m2∙s))处,两者也均能继续生长。

Jia等的研究为饮用水嗅味控制提供了新的思路:若能降低水面下的光通量至某一阈值,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嗅味物质的产生,从而缓解嗅味问题。

2.4

温度对产嗅蓝藻生长代谢的影响

Zhang等研究了不同温度(25 ℃和35 ℃)对两种产2-MIB蓝藻——鱼腥藻和浮丝藻的生长和2-MIB代谢的影响。研究表明温度对两种蓝藻生长的影响有所不同,鱼腥藻的生长受到高温的抑制,而浮丝藻的生长则受到高温的促进;另一方面,较高的温度均缩短了两种藻类的生命周期。在两种温度下,鱼腥藻的2-MIB生成能力(单位细胞产生2-MIB的量)随时间持续增长,且在较高温度下生成能力更强;胞外2-MIB的比重持续增长,且在较高温度下增长更快。这是由于鱼腥藻代谢生成2-MIB后,将大部分2-MIB贮存在细胞内部,而随着培养时间越来越长,藻细胞陆续开始死亡并解体,胞内2-MIB释放至胞外,造成后期鱼腥藻的2-MIB生成量显著增多。与此同时,对于浮丝藻,温度对其产2-MIB的能力和胞外2-MIB的产量均无显著影响,这是由于浮丝藻在胞内生成2-MIB后,立即将其排入胞外,使得胞外2-MIB的含量一直处于较高水平,并不会受到细胞死亡的影响。此外研究还发现,对于鱼腥藻,其胞外2-MIB的含量和胞外DOM(富里酸、腐殖酸等)的含量具有良好的线性相关性。

Zhang等的研究表明,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温度对蓝藻生长和其代谢产物生成的作用会加强,需进一步关注。

3

化感作用对蓝藻生长代谢的影响

化感作用(allelopathy)是某些藻类、微生物以及植物特有的生物学现象,指的是一种生物体通过向环境释放特定的化感物质(allelochemicals)而对邻近其他生物体的生长繁殖产生有益或者有害的影响。化感物质是一类次生代谢物,对于其母体生物来说,其并不具有明确的生理功能,其产生受到周围环境的养分有效性、温度以及pH条件等的影响。化感作用对于生物种群的分布、群落的丰度、入侵物种的演替过程等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某些藻类来说,一种化感物质在低浓度时可能对其具有生长促进作用,而在高浓度时对其有生长抑制作用。

3.1

不同蓝藻之间的化感作用

Zhang等研究了铜绿微囊藻(M)分别和两种不同的假鱼腥藻(P1和P2)以不同条件混合时,相互之间产生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M和P1以不同的初始比例混合时,M的生长能力均有所提高,然而其嗅味物质的代谢能力却受到了抑制。与此同时,P1的生长受到强烈的抑制;在M和P1的初始混合比为1∶1和1∶2时,P1生成嗅味物质的能力有所提高,然而当M和P1的初始混合比为2∶1时,P1生成嗅味物质的能力减弱。将M和P2以三种同样的初始比例混合,观测到了相似的生长促进或抑制作用;而M的嗅味物质生产能力均有所减弱,P2则均有所提高。

当采用M的浸出液对P2进行培养时,P2的生长能力显著受到抑制,同时这种抑制作用促使P2生成更多的嗅味物质2-MIB。而当用P2的浸出液对M进行培养时,M的生长能力则略有提高,且其产嗅味物质β-环柠檬醛的能力也有所提高。将100 μg/L的2-MIB和β-环柠檬醛分别加进M和P2中,观察到藻的颜色从第三天起由绿色逐渐变为浅蓝色,后日益变浅最终变为奶白色。同时,藻细胞的生长受到抑制,M的数量在稳定了一周之后减少,P2的数量则在加入β-环柠檬醛后立即减少。

3.2

化感物质对蓝藻生长代谢的影响

Wang等考察了27种潜在的化感物质(鞣花酸、柚皮苷、二氢猕猴桃内酯、N-苯基-2-萘胺、咖啡酸、水杨醛、赖氨酸、辣椒素、对香豆酸、大麦芽碱、庚醛、反式二己烯醛、α-细辛醚、叶绿醇、莲心碱、橘皮苷、青叶醛、大蒜酸、焦棓酸、莲碱、叶醇、亚油酸、β-谷甾醇、组氨酸、异莲心碱、荷花碱、脯氨酸)分别对三种常见水华藻(水华鱼腥藻、铜绿微囊藻和惠氏微囊藻)的化感作用。

结果显示,所有的化感物质对两种微囊藻均具有较强的生长抑制作用,尤其是对铜绿微囊藻;对香豆酸、大蒜酸等能够显著抑制惠氏微囊藻的生长,且高浓度和低浓度下的抑制效果没有明显差异。而27种化感物质对水华鱼腥藻的作用不尽相同,其中亚油酸、脯氨酸等五种化感物质对其的抑制率超过了90%,且它们在高浓度下的抑制效果更加显著;β-谷甾醇等反而能够促进其增殖;叶醇等对其也具有较强的生长抑制作用。在培养初期阶段,筛选分离出了对三种藻在低浓度下即有明显抑制效果的化感物质,其中大蒜酸对三种藻均具有快而强的抑制作用,因此可作为理想的灭藻剂投入实际应用。

3.3

细菌对藻类的化感作用

Kong等从杭州一个富营养水塘的沉积物和水体中分离出了一种抗藻菌株HJC-D1,并以铜绿微囊藻为目标藻类,考察了HJC-D1菌株对其生长代谢的抑制作用和影响因素,以及可能的抑制机理。

基于细胞形态学以及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的结果,确认该分离菌株属于链霉菌。考察了HJC-D1菌株的发酵时间对铜绿微囊藻生长抑制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发酵了1 d和2 d的菌株,作用于铜绿微囊藻4 d后的抑制率(以叶绿素a计,下同)只有40%~50%,而发酵了3 d以上的菌株,作用于铜绿微囊藻6 d后对其的抑制率均超过了70%;综合考量,当发酵4 d时,HJC-D1菌株对铜绿微囊藻的抑制效果最佳,因此确定发酵时间为4 d。随着HJC-D1菌株的作用浓度越来越高(体积分数从1%至10%),其对铜绿微囊藻的抑制率也逐渐提高(从约30%至超过90%),根据效果综合考量,确定最终体积分数为5%。同时,随着初始铜绿微囊藻的浓度越来越高,HJC-D1菌株的抑制效果也会逐渐减弱,但差异不大,在作用6 d后,HJC-D1菌株对铜绿微囊藻的抑制率均超过了60%。通过提取HJC-D1菌株发酵液的离心上清液进行试验,发现其中含有抑制藻类生长的活性物质(即化感物质),其成分有待进一步研究。

3.4

基于化感作用的一种除藻产品

Choi等介绍了韩国政府水务机构K-Water和MCE-Korea公司共同研发的一种名为“KMWH”的天然除藻材料,该材料具有高效、安全、经济、无二次污染等优点。

KMWH是将野茶树、麻栎、日本粟等植物的提取物以及天然沸石、石英斑岩、黄土等无机矿物物质混合而成的一种液态材料,其中具有化感作用的有效成分主要是单宁酸。研究已证明丹宁酸对三角褐指藻等水华藻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且抑制效果与丹宁酸的使用剂量呈正相关。KMWH在水中与藻类的作用机理主要分为三步:首先,其中的矿物物质与藻类生物质絮凝反应,形成絮凝体;其次,絮凝体由于积聚氧气而浮至水表,氧气一方面来源于藻类的光合作用,另一方面源于水温升高释放的溶解氧;最后,KMWH中所含的化感物质开始作用,抑制藻类的生长。图4显示了KMWH投入含藻水体后发生的变化,其中絮凝反应在投入KMWH后2~4 h内发生;在絮凝体中可以观察到气泡产生,如图5所示;KMWH投入40 h后,仍可在水体中发现存活的水蚤,说明KMWH对于其他水生生物友好。

图4  投加KMWH后含藻水体发生的变化

图5  KMWH与藻反应的絮凝体中产生的气泡

图6为工作人员在湖泊中喷洒KMWH;图7为工作人员在撇去水面上的藻浮渣;图8为实际水体中形成的絮凝体;图9为使用KMWH处理和未使用KMWH处理水体的对比。

图6  喷洒KMWH

图7  撇去藻浮渣

图8  KMWH在湖泊中与藻形成的絮凝体

图9  使用和未用KMWH处理水体的区别

在实验室考察了KMWH材料对微囊藻、鱼腥藻及念珠藻的去除效果。结果显示,在温度为20.6 ℃、pH值为9.5、生物质(以叶绿素a计)浓度为62.2 mg/m3、作用时间为1 h的条件下,三种藻达到90%的去除率所需的KMWH浓度分别约为100、10和50 mg/L,说明KMWH对三种藻的去除有效性依次为鱼腥藻>念珠藻>微囊藻;处理后浊度由9.8 NTU降到了1.2 NTU,pH值从9.5降到了7.4。50 mg/L的KMWH作用于微囊藻6 h、24 h、48 h后,去除率依次为74%、79%和96%;作用24 h后,对微囊藻毒素-LR、微囊藻毒素-RR以及微囊藻毒素-YR的去除率分别为37.7%、15.2%和47.6%,对2-MIB和土臭素的去除率分别为36.77%和1.13%,然而具体的去除机理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实际应用中发现,采用KMWH去除藻类后,水体的TOC、COD、TN、TP等指标均得到一定改善,在不同的水体中效果差异较大。此外还发现,KMWH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藻类的再生长。

4

结论

(1)藻细胞及其代谢产物不光存在于水体环境中,也有可能通过大气-水的自然交换过程进入湖泊周围的气体中,然而具体的过程机理仍有待研究。

(2)通过对水体中的生物多样性以及藻类的生物质生产能力进行测定,可初步判断水体中生物种群结构的特征,确定藻类的生长趋势,预测蓝藻暴发的可能性。

(3)水体热分层以及湖泊内流等因素对水体表面浮藻块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而浮藻块在一定程度上是藻类暴发的温床,需要及时进行处理。此外,温度、光照、金属离子、化感作用等因素也会影响蓝藻的生长代谢,对它们不同的作用效果及作用机理进行研究,可不断建立和优化控制蓝藻生长代谢的有效手段。

推荐参考

曹徐齐,阮辰旼.湖泊水库中蓝藻的存在特征及生长代谢的影响因素——“第四届国际水协湖泊与水库管理研讨会”成果汇编二[J].净水技术,2017,36(12):5-12,21.

Cao Xuqi, Ruan Chenmin. Occurrence characteristics of cyanobacteria and impacting factors for cyanobacterial growth and metabolism in lakes and reservoirs: Compilation of research findings of 4th IWA Symposium on Lakes and Reservoir, Part II [J]. Water Purification Technology, 2017, 36(12):5-12,21.

1

2018《净水技术》订阅

扫描二维码了解详情

公众号ID:sh_jsjs

净水技术

《净水技术》杂志是面向广大市政给排水、工业水处理、建筑给排水和水环境治理等行业,以宏观综述、理论研究、应用经验、工程案例和工程信息为主要报道内容的核心期刊。

市场部联系人:阮辰旼 13585990831

孙丽华021-66250061-803

(0)

相关推荐

  • 削弱蓝藻的生存生长优势的措施

    一.提高碱度 蓝藻的最大优势是碳酸酐酶.由于在池塘养殖水体的pH范围内,溶解的无机碳主要是碳酸氢根.当水体的总碱度低时,水体中可供应的二氧化碳非常有限,这才赋予蓝藻的生存生长优势. 一般来说,蓝藻水华 ...

  • 花白鲢养殖大有可为(2)

    ▼ 往期精彩回顾 ▼ 1.调水芽孢如何选择与使用搭配 2.酵素在水产上的运用 3.经得起时间检验的产品才是好产品 4.花白鲢价格上涨,如何提高效益丰产增收?一线渔医为你详细解答! 5.实战派:天气骤变 ...

  • ■注意!炎热的夏天来了,池塘水质管理重点和上半年不一样

    在岭南,夏天的炎热气候到了.刚刚克服了养殖气候逆境,获得丰收的养殖户盆友们一定要赶紧收心,把丰收的喜悦藏起来,打起精神准备好面对已经面临的不同季节.夏季水产养殖的水质管理重点和刚刚过去水温偏低的上半年 ...

  • 夏季水体pH为何容易升高?如何才能不让水体pH飙升?

    pH值是表示水体酸碱性的指标, pH值低于7表示水为酸性,高于7表示水为碱性.夏季光照强.光照时间长.水温高,如何控制养殖水体的pH不要大幅度飙升,是影响水产养殖成功率的一个重要管理工作. pH对水产 ...

  • 【情报汇编】湖泊水库中蓝藻及蓝藻毒素的监测技术和管理策略

    小编导读 水源型湖泊与水库的管理对于全面保障城市水资源的安全具有战略性意义,其中尤以湖泊水库中藻毒素及其他新型有机污染物质的控制最为关键.本期栏目以蓝藻毒素的实时监控和管理为切入,以"第四届 ...

  • 【情报汇编】湖泊水库的水质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

    栏目导读 湖泊水库的水质情况受季节.气候.地形.水力调节.污染控制等因素影响而变化,并存在一定的变化规律.近年来,国际上已开展了一系列针对湖泊水库水质变化规律的研究,为取水口位置的优化等提供了重要的依 ...

  • 情报汇编 | BIM技术在智慧水厂改扩建中的研究与应用

    [栏目导读]基于三维模型的BIM技术在建筑.路桥工程建设项目中的应用已较为普遍.相对而言,市政供排水行业对于BIM技术的认识和应用还处在起步阶段.BIM技术有助于优化设计方案,有助于提升设计和施工阶段 ...

  • 水库中擒大罗非,要巧也要耐心

    在各大水库中,尤其是电鱼佬横行的水库中如何才能够找到想钓的两斤以上的大罗? 大罗非在水库中非常少,但不是没有,而是它们已经成精,为了躲避电工捕捞,它们选择在深水区躲藏,不爱群居. 如何钓大罗非? 钓位 ...

  • 【实践案例】水库中的目标

    粤西的脉多,结作也多,历代明师高手也很多.所以在某县跑了几天,爬了不同的几条山脉,看到有结的地方基本也都葬到满,经常是望山兴叹.我们每天一大早,就是顶着烈日,翻山越岭,穿过茂密的草木,拨开带剌的荆棘. ...

  • 垂钓陌生水域,如何选出最佳钓位?河流湖泊水库钓位选择实用技巧

    屁股决定鱼获,是我们钓鱼人常常调侃的一句玩笑.很多时候,钓位选择的正确与否,很大程度上直接决定了当天的鱼获.垂钓陌生水域,尤其是户外野钓,让我们大多数钓鱼人都非常头疼的一件事就是选钓位,那如何在第一时 ...

  • 医方汇编 4卷 中英合编 大清光绪25年 欢迎阅读

    非完整版 完整版620多页 展示为部分页面 有精装彩色线装书 非完整版 完整版620多页 展示为部分页面 有精装彩色线装书

  • 沉醉湖光山色里,我去过宁波43个湖泊水库,个个如美人,你去过几个?

    春天里,去哪里? 水乡宁波,湖泊与水库密布. 有了水,城市就有了灵气!山就添了韵致! 宁波的湖泊与水库,为风景增加了灵气与色彩,休闲旅游,多了目的地! 我去过宁波43个湖泊和水库,个个如美人.你去看过 ...

  • 她把情报塞儿子尿布中带出上海,解放后周恩来发电:速来中央报到

    1949年3月19日,在渡江战役前夕,当时的上海已经是风声鹤唳,国民党守军为了守住上海,开始严格封锁市区各交通要道并遍布岗哨,规定青壮年男子一律不许出入市区,就连妇女也要严加防范. 当天清晨,两个穿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