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循吉与金山

《姑苏晚报》2020年11月23日 B05版

  何大明

  人文荟萃的苏州,历代名贤群星璀璨。提起吴中名贤杨循吉,却知者不多。明代雅士杨循吉,性格狷狂洁身自好,博学多才著述颇丰。沧浪亭五百名贤祠中,列有“明礼部主事杨公循吉”碑刻画像和十六字赞语。其赞语言简意赅高度概括:“不慕荣禄,著书自娱,是颠主事,是古狂夫。”

  辞官隐退支硎山

  杨循吉(1456-1548,又作1458-1546),明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字君谦,号南峰、南峰老人、雁村居士、支硎山人等。崇祯《吴县志》卷四十八,对杨循吉其人其事有生动记载。杨循吉从小聪慧好学,以读书为乐,跟随舅舅学习《易经》,悟性颇高受到好评。

  明成化二十年(1484),参加科举高中进士,由此步入官场,授礼部仪制司主事。当时,有一位官员上奏朝廷的奏文,所涉内容引起皇上不悦,连累了杨循吉。别人劝他赶紧撇清关系讨回清白,但耿直的杨循吉不为所动我行我素,后来弄清事由得释。他虽然由此认识官场险恶,但仍不改入仕之心。曾经直言请求朝廷恢复建文帝位号,不予采纳自讨没趣。

  弘治元年(1488),杨循吉以病辞归。途中游学于山林,乐此不疲。攀登泰山,读先秦碑,访封禅坛,寻访人文遗迹优哉游哉。回归故里,归隐于天平山旁的支硎山:“结庐天峰院,构野兴堂。”小院得山野之幽,植竹蓄鱼自得其乐。过后,朝廷派人前来招他复职,杨循吉坚辞不仕。期间,四方文人雅士闻讯,接踵前来拜访。尽管经济拮据,但他淡泊明志,节衣缩食读书著书刻书,乐在其中。正德年间,武宗南巡至镇江北固山,看见杨循吉题写的石刻而诏,命作《乐府》,杨循吉挥笔一气呵成,武宗喜爱,将杨循吉留在宫中作词谱曲。但是,仅仅把他作为“优俳”看待而不重视。杨循吉愤愤不平以为耻辱,九个月后借故告辞。返回故居,更加发愤著书立说。

  杨循吉性格狷隘,好持人短长。《四友斋丛说》称其:“平生交知中便少此一人,亦不为欠事。”其实,这一说法并无贬义。有一件事情,很能说明他的执着较真。《史明古修志》记载:“史明古修吴江县志,欲列山川一门。吴江本无山,循吉因论闲及此,问之。明古曰:‘横山亦在吾邑境内。’循吉曰:‘横山是吴县山,吴江但得一角耳,岂可相割与乎?’时都玄敬亦在座,相与一笑。”正因为杨循吉对修志实事求是一丝不苟,他主持纂修的《吴邑志》详略得体尊重事实,对后世影响很大。

  杨循吉不但是一位高产作家,还是一位少见的高寿作家。他在八十九岁那年,尚执笔纂修。临终前有预感,筑生圹撰写墓志铭,语极孤愤。享年九十二岁而卒。可惜,“生子或逸或死,竟无后。”去世后,杨循吉受人供奉,被祭祀于学宫。

  著述颇丰多史志

  博学多才的杨循吉,一生与书结下不解之缘。他不但喜读书而且藏书丰富,堪称藏书家。他精于校勘,擅长刻书,堪称版本学家。同时,他著述颇丰,尤以纂修方志见长,是一位名副其实的方志学家。杨循吉善作乐府小令,诗文与赵宽齐名,又与祝允明并称“杨祝”。为诗傲然自放,规模三唐,力主“直吐胸怀,实叙景象”。

  杨循吉的作品主要有:《庐阳客记》《奚囊手镜》《蓬轩别记》《松筹堂集》《春秋经解摘录》《倚玉集》《南峰乐府》等。其纂修的志书,涉及全国多地堪称洋洋大观。主要有:《辽小史》一卷和《金小史》八卷,镂版已成未刊印。《皇明文宝》暨《通志》,俱散亡。《云峰广要》也失。此外还编纂:《宁海州志》、《章邱县志》(弘治)四卷。杨循吉对家乡的史志,情有独钟格外青睐,主要有:《吴邑志》(嘉靖)《苏谈》《长洲县志》《金山杂志》《吴中往哲记》《苏州府纂修识略》《吴中故语》《穹窿山志》等。

  《吴邑志》十六卷,内容涉及吴地的建置、古迹、山水、土产、祠堂、学校、庙宇、人物、古今诗文等多方面。历史上的吴邑(吴县、长洲、元和),至少编过25部县志,现存最早的县志即杨循吉的《吴邑志》。《四库全书》对此高度赞誉:“较他志乘为典核。”如今,《吴邑志》经苏州市地方志办公室副主任陈其弟精心点校后,与《长洲县志》合为一书,由广陵书社出版(2006年版)。

  《苏谈》《吴中故语》《吴中往哲记》,记载吴地历代的掌故人物。《吴中往哲记》亦作《吴中故实记》,专记明初苏州府人物共41人。《穹窿山志》和《金山杂志》,属于风物山水志。这五部小志,现在亦由方志专家陈其弟先生精心点校后,编为《吴中小志丛刊》,由广陵书社出版(2004年版)。

  金山佳景处处幽

  《金山杂志》(以下简称《志》),共分为八编。该书列入《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是一部记载金山自然和人文胜迹的山水专志,弥足珍贵。如今,金山尽管因历代开山采石而失旧貌,但仍然是一张苏州山水的历史名片。笔者择其要点,以分门别类的专题形式,归纳自古以来的金山胜迹。

  金山秀岩。金山位于木渎镇北,海拔126.7米(现仅残存),属于天平山余脉。金山初名茶坞山。晋宋年间,有宕户在此采石得金,易名金山。《志》曰:“山故多美石,巉巉高耸,皆碧绿色,或至十余丈,有壁立之势。其左有石焉,尤伟而峭,或题其上曰‘最胜’。字径丈余,笔力奇劲,翩翩动人,相传是五代隐士陆遹书。”一方巨石,方圆二丈余,平坦如砥,石上嘉木荫覆,名为“繙经石”。一座天然石梁,横架两壁之间,脉理不通绝非斧凿。其下空洞仅通人行,其形制与浙江天台国清寺石梁相类,堪称一座天然石桥。此外,山上还有金碧峰、牛头坞、茶坞岭、赤山坞诸胜。

  金山天象。金山形成了独特的自然天象奇观,一年四季变幻莫测。其一,晓起读云。《志》曰:“山之晓多白云,滃滃然弥亘岩谷,类飞絮萦绕,间露青峦出其上,画家所作。”

  其二,山居观雨。《志》曰:“倚阁遥望,暝云四合,扬丝满空,或斜飞乱舞,谷响林偃。”雨歇,听流泉弹唱,似琴奏催眠。其三,暮色看霞。斜阳西下,紫翠间晚霞片片。轻笼淡抹,似练如彩。遥映诸峦,隐若金碧。其四,山夜赏月。四山空寂,明月高升。月光如流而泻,树影斑驳参差。吟诵古人赏月诗词,自有一番野趣。其五,踏雪遐望。推扉而出,但见玉峰琼岭,好一幅雪夜山林胜景。

  金山清泉。金山多泉,泉水清冽,与镇江金山泉异曲同工。《志》曰:“山中泉最甘美,掬之嗽芳洁有味,味与常水不同……一泉在山壁上落下,有小石池承之,冬夏不竭,名曰珍珠泉。山巅有石池常贮清泉,虽大旱水弗缩。释(山僧)以其奇也,名之云濑。一池在山门内,名曰梵功,而居山之下,众流所归。”因开山采石而形成的石池,在金山也有多处。

  金山佳植。金山植被丰富,是一座郁郁葱葱的绿色花果之山,金山上所产竹类甚多。《志》曰:“美竹高者至数丈,其名曰毛竹,并山左右皆有之,三伏荫其下,无暑气。”但这种另类的“金山毛竹”若移植于平地,则无法存活。文人雅士游金山,多爱在光洁的竹上题刻,字迹经多年而不灭,形成一种独特的“金山竹刻”。山岗上还有七株高大挺拔的古松:“皆亭亭参汉,可以盘桓寄咏。”山上的灵芝别具一格:“山雅多灵芝时产,地上多碧色,山人每采得之,弗贵也。”

  金山幽居。金山环境幽雅,是一座适合人居的秀山。文人雅士喜欢幽静,便择地来金山居住,或结草为庐,或筑舍为墅,形成别具一格的“金山幽居”。除了金山寺等寺庙,最著名的是“五大山居”:下退居、北退居、中山居、上山居、清淡山居,这些山居,均为文人雅士的隐居之所。

  金山美食。金山有不少山野特产。比如菌,“山中雨后多生菌,其一名蕈,凡有数种,惟春末最多……樵童得者负以筠笼,多售于枫桥。”山脚下的农户,从事传统的养蜂业。《志》曰:“山家多养蜂采蜜,谓之杜蜜,以和药,作汤,并佳。”金山所产的两种饼食,鲜为人知。其一为乳饼,为田家所制,是招待上门客人的佳食,城里人来金山游玩后,多购买乳饼作为礼物赠送亲朋好友。其二为松花饼,此饼城里无处可买,唯金山有售,为山僧秘制。

  别具一格金山石

  花岗岩(花岗石)是一种重要的建筑材料。金山盛产的花岗石,以其数量之多、质量之优而得名“金山石”。当地石工有谚云:“焦山石不如高景山石,高景山石不如金山石。”金山石色泽鲜洁,大多呈淡肉红色。由于它硬度高、抗压强、磨耗小、不易风化,因此很快代替了石灰石(青石),成为建筑中用途最广的石料。大型的有石桥、石塔、石屋、石亭、石牌坊、石码头、石道板、石碑等。小型的有石幢、石柱、石阶、石础、石栏、石库门、石狮、石旗杆等,不胜枚举。

  金山的花岗石,早在晋宋时期已开采。明代以来,金山采石已蔚然成风。全盛时期,有采石工近三千人,俗称“金山石匠”。苏州有不少金山石的石作典型,如木渎的怡泉亭、天池山寂鉴寺石屋、枫桥的贺九岭石关等。鸦片战争后,金山石大量运至外地用于各类建筑物。南京中山陵、北京人民大会堂、人民英雄纪念碑等建筑所用的花岗岩,大多来自木渎金山。上海外滩争奇斗艳的西式建筑,金山石大显身手令人瞩目。部分金山石也远销日本及东南亚各国,成为出口创汇的重要产品。

  金山开山采石,一方面满足了社会发展的需求,另一方面也对金山及周边的自然环境造成了不良影响。历代对金山多次立碑禁采。2000年起,苏州全面禁止开山采石,陆续关闭金山一带采矿厂。2007年,金山石雕技艺列入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如今,金山采石宕口低洼处形成面积较大的水潭,水潭边残存一座孤零零的石峰,因其外观酷似巨桃,取名寿桃石,亦称寿桃山,水潭也因此得名寿桃湖。现在,这里建成别具一格的寿桃湖景区,有自行车观光道、生态绿地、市民广场、亲水平台、金山石亭、林荫蹬道等景点,青山不老,金山寿桃湖景区再现葱郁生机。

 2020 苏州日报报业集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