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连弧纹铭文镜

于燕

铜镜是中国古代照容的用具,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它铸制精良、形态美观、图纹华丽,自诞生之日起,就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和重视。

两汉时期是中国古代铜镜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期,其图案和纹饰都以静态为主。连弧纹铭文镜是汉代最流行的镜类之一,笔者将连弧纹铭文镜定义为主题纹饰为连弧纹且有一周铭文带的铜镜。连弧纹铭文镜,圆形,圆钮,并蒂连珠纹圆钮座或四叶纹钮座。座外有不同纹饰。其次,内区纹饰或为一周内向连弧纹圈带,或为一周凸弦纹圈带及一周内向连弧纹圈带,其间有不同纹饰。外区纹饰为铭文区,即两周短斜线纹之间有铭文带。缘皆为素缘。

连弧纹铭文镜的分类

关于连弧纹铭文镜的分类,从《中国铜镜图典》《长安汉镜》,还有各省出土铜镜相关著作中选取符合定义的铜镜124面(个别材料中纹饰不清晰或对铜镜纹饰叙述不详的未作统计),对其进行分型分式。

连弧纹铭文镜,根据其大体的镜面布局,可分为两个类型:“第一类型的特征是钮座外内区纹饰为连弧纹,外区为铭文带,共同构成主题纹饰。第二类型的特征是钮座外的连弧纹已成为整个镜背的主题纹饰。”铭文则通常与钮座中纹饰或连弧纹间纹饰相间排列。

第一类型的铜镜,铭文内容繁多,因此又根据其铭文内容主题的不同,分为六个镜型,包括:A型日光连弧纹铭文镜、B型昭明连弧纹铭文镜、C型清白连弧纹铭文镜、D型铜华连弧纹铭文镜、E型日有熹连弧纹铭文镜、F型居摄元年连弧纹铭文镜,其外区的铭文带则分别以“日光”“昭明”“清白”“铜华”“日有熹”以及纪年为主要内容,具体情况如下。

A型:日光连弧纹铭文镜,49面。

大致出现于汉武帝初年,流行于西汉中、晚期,东汉早期出土较少,东汉中期以后基本消失。本文统计有49面日光连弧纹铭文镜,陕西西安42面,河南3面,四川2面,湖北鄂城与浙江各1面。

主要特征是圆形,圆钮,圆钮座,钮座外多有几何形纹饰,之外为连弧纹圈带。“主纹为日光铭带,铭带或夹于两周短斜线纹之间,或夹于一周弦纹和一周短斜线纹之间,或夹于两周弦纹之间。均为素缘,有宽窄、高低之分。”

根据日光连弧纹铭文镜钮座外的纹饰特征,将49面铜镜分为三个亚型:

Aa型:34面。铭文带夹于两周短斜线纹之间。按照内侧连弧纹的纹数又可分为两式。

I式:内向八连弧纹,29面。

II式:内向十二连弧纹,5面。

Ab型:12面。铭文带夹于一周弦纹和一周短斜线纹之间。

Ac型:3面。铭文带夹于两周弦纹之间,无短斜线纹。

◇日光连弧纹铭文镜

主纹区为铭文带,即日光铭文带。铭文大多右旋读。字体多为篆隶式变体。铭文每字或每二字之间饰有各种符号,内容多为:“见日之光,天下大明”“见日之光,长毋相忘”“见日之光,长不相忘”“见日之光,久不可忘”“见日之光,日不相下”“日光湅治,竞华清明,以之为镜宜文章,以延年益寿去不祥”等,部分镜类的有些字已模糊不清,只能根据铭文整体大意判断。

B型:昭明连弧纹铭文镜,37面。

昭明连弧纹铭文镜,大致出现于西汉昭宣时期,流行于西汉晚期以及新莽时期,东汉早期出土较少,以后基本消失。本文共统计37面昭明连弧纹铭文镜。其中,陕西西安29面,广西3面,江苏扬州2面,湖北鄂城、四川、广东广州各1面。

镜的钮座以圆钮座居多、并蒂连珠纹钮座和四叶纹钮座较少,座外有纹饰。或为一周内向连弧纹,或为一周凸弦纹及一周内向连弧纹。主纹区两周短斜线纹间有铭带。大多为素缘,以宽缘最多。

◇昭明连弧纹铭文镜

根据昭明连弧纹铭文镜钮座外的纹饰特征,将37面铜镜分为三个亚型:

Ba型:14面。内向连弧纹圈带,或为内向八连弧纹,或为内向十二连弧纹。

Bb型:21面。“一周凸弦纹圈带和一周内向连弧纹,其间有纹饰。或为变形‘山’字纹与卷云纹相间环列,或为变形‘山’字纹与三角纹相间环列,或为变形‘山’字纹与卷云纹及一组(三线)短弧线条相间环列,或为卷云纹与一组(两枚)带圆座乳钉相间环列,或为卷云纹与月牙纹(蓖纹)相间环列,或为带圆座乳钉、短弧线条、三角纹相间环列,或为‘S’形纹与变形‘人’字纹相间环列。”或为四组(每组三线)短竖线条与四短弧线条相间环列,或为四短弧线条与三角纹相间环列,或为连弧纹每弧间有简单的短弧线条。

Bc型:2面。一周凸弦纹和一周内向连弧纹。或为一周弦纹与一周内向八连弧纹,其间夹饰卷云纹与月牙纹,或为一周弦纹与一周内向十二连弧纹,其间夹饰短弧线条、月牙纹。

其外是主纹区,即两周短斜线纹之间有一圈铭文带。铭文大多右旋读。铭文字体以非隶非篆的篆隶式变体为主,字体方正,铭文的首尾处多用符号——、—、+等隔开。铭文的完整文例是:“内清质以昭明,光辉象夫日月;心忽扬而愿忠,然雍塞而不泄。”本文收录的37面铜镜,其铭文内容无一完整句。一般情况下,铭文字数的多少是按照铜镜的尺寸大小而定的,镜体较大者,铭文内容也会相对比较全一些,反之,镜体越小,省略的文字也就越多。一般来说,减字减句都是从铭文的第三小句开始的,但省略的规范又没有严格的限制和要求,因此各种情况都有可能会出现。

C型:清白连弧纹铭文镜,8面。

清白连弧纹铭文镜,以其制作精良而广受人们喜爱。大致出现于西汉中期,流行于西汉晚期,仅有一面河南洛阳出土的清白连弧纹铭文镜为东汉时期,具体阶段也不可考。本文共统计8面清白连弧纹铭文镜,其中陕西6面,江苏1面,河南洛阳1面。

◇ 清白连弧纹铭文镜

清白连弧纹铭文镜,又名精白连弧纹铭文镜(铭文中的“清白”有时替换为“精白”)。圆形,圆钮,并蒂连珠纹钮座。“座外以一周凸弦纹和一周内向连弧纹居多,也有两周内向连弧纹的,其间均饰有纹饰。之外两周短斜线纹间有铭文带。”皆为素缘,以宽素平缘居多。

根据昭明连弧纹铭文镜钮座外的纹饰特征,可将8面铜镜分为两个亚型:

Ca型:7面。钮座外一周凸弦纹圈带和一周内向连弧纹圈带。按照内向连弧纹的纹数又可分为两式。

I式:1面。为内向十六连弧纹圈带,凸弦纹圈带与内向连弧纹圈带间夹饰有变形山字纹、圆勾纹、卷云纹以及带圆座乳钉等。

II式:6面。为内向八连弧纹圈带。凸弦纹圈带与内向连弧纹圈带间夹饰变形“山”字纹、花叶纹、卷云纹以及短弧线条等。

Cb型:1面。钮座外两周内向连弧纹圈带,分别为一周内向八连弧纹和一周内向十六连弧纹,其间夹饰一周短斜线纹,从短斜线纹圈带上向外伸出锥线纹。钮座外和第一周内向连弧纹间夹饰有变形“山”字纹、短弧线条(每组三线)以及由两带圆座乳钉和变形“山”字纹组成的纹饰相间环列。

清白连弧纹铭文镜,按照梁上椿先生综合各镜所释,其铭文的完整文例是:“洁清白而事君,怨阴欢之弇明,焕玄锡之流泽,志疏远而日忘,慎糜美之穷皑,外承欢之可说,慕窈窕于灵泉,愿永思而毋绝。”但本文所收录的8面铜镜,铭文大多右旋读。其内容无一完整句,或多或少都有省略或减字减句。另外,有些铭文的字里行间还加入了“而”字作为补充和修饰,但是加入“而”字的位置和间距又不尽相同。由此,这8面铜镜铭文的具体内容各不相同。

D型:铜华连弧纹铭文镜,7面。

本文统计的铜华连弧纹铭文镜相对年代已多不可考,仅有3面可以确定大概时期,其中2面是西汉时期,1面是新莽末东汉初。本文统计的7面铜华连弧纹铭文镜,江苏扬州、广西、陕西西安、四川各1面,另外在《中国铜镜图典》中有3面(无法鉴别地区)。

◇ 铜华连弧纹铭文镜

主要特征是圆形,圆钮,钮座以并蒂连珠纹钮座居多。座外为一周短斜线纹。其外一般为一周凸弦纹圈带和一周内向连弧纹圈带,其间有纹饰。之外,两周短斜线纹之间有铭文带。镜缘多为素缘。

铜华连弧纹铭文镜,按照其纹饰和铭文内容一般可分为两个亚型,一为比较规范的连弧纹铭文镜,二为铜华连弧云雷纹镜,后者的纹饰和形制比前者稍复杂。

Da型:铜华连弧纹铭文镜,6面。

其纹饰多为:座外一周短斜线纹,其外为一周凸弦纹圈带和一周内向连弧纹圈带,其间有纹饰。纹饰或为变形“山”字纹与短弧线条(每组三线)相间环列,或为变形“山”字纹与花叶纹相间环列。其外为两周短斜线,之间有铭文带。

铭文的内容一般为:“湅治铜华清而明,以之为镜因宜文章,延年益寿而去不羊,与天无极而日月之光,乐未央。”此类铜镜的铭文仍然为右旋读,内容变化较小,虽然个别也存在省略文字的现象,但也只停留在部分减字而无减句。另外,也没有频繁加“而”字的修饰现象。

Db型:铜华连弧云雷纹镜,1面。

座外两周短斜线纹圈带夹一周内向十六连弧纹带。其外为隶书体铭文:清治铜华以为镜,昭察衣服观容貌,丝组杂遝以为信,清光宜佳人。一般称为“铜华”或“宜佳人”铭。铭外一周内向二十连弧纹圈带。再外为云雷纹,其配置方式是圆涡纹之间两个斜三角纹相对,两个涡纹之间还各夹一字铭,合为“家常富贵”。内向二十连弧纹缘。此镜形制极为特殊,由三圈连弧纹、一圈铭文、一圈云雷纹夹饰铭文组成。

E型:日有熹连弧纹铭文镜,1面。

◇日有熹连弧纹铭文镜

日有熹连弧纹铭文镜,是“日有熹月有富”镜的简称。圆形,圆钮,半圆形穿孔,并蒂连珠纹钮座,座外一周凸弦纹圈带和一周内向连弧纹圈带,其间有纹饰,之外两周短斜线纹间有铭文带,宽平缘。

日有熹连弧纹铭文镜,在陕西、河南等地均有发现,数量较少。本文只从《长安汉镜》中查阅到1面,其相对年代应为西汉晚期。其铭文内容为:“日有熹,月有富,乐无有事,宜酒食,居而必安,无忧患,竽瑟侍兮,心志欢,乐己茂极,固常然。”字铭略显方正呆滞,属方篆隶,宽平缘。

F型:居摄元年连弧纹铭文镜,1面。

此类镜型的铭文比较特殊,属于纪年镜,因此单计入一类。圆形,圆钮,四叶纹钮座。座外凸宽弦纹圈,围以八内向连弧纹,形成弧形八角星形。各内角四个双线三角纹及四个线条纹相间排列。中为铭文带,铭文是方向隶体:“居摄元年自有真,家当大富糴常有陈,□之治吏为贵人,夫妻相喜日益亲善。”斜短线栉齿纹圈带及锯齿纹圈带各一周,双线三角纹波状纹缘。此镜字体方整,制作良好。居摄为西汉孺子刘婴年号,元年即公元6年。这是目前发现最早的纪年铭文镜,对于确定此类铜镜的流行年代有重要作用。

第二类型的铜镜,即“长宜子孙”连弧纹镜,其布局特点是钮座外的连弧纹单独构成整个镜背的主题纹饰,铭文内容多为“长宜子孙”,且大都位于四叶纹钮座的四叶间。根据其纹饰的不同可分为两个镜型,包括:G型云雷连弧纹镜、H型连弧纹凹面圈带镜,具体情况如下。

G型:云雷连弧纹镜,9面。

云雷连弧纹镜主要流行于东汉早期到东汉中晚期。在陕西、河南、广西、广东等地均有出土,其中以陕西、河南出土较多。本文共统计了9面云雷连弧纹镜,陕西西安和河南各3面,广西1面,另外在《中国铜镜图典》中有2面(无法鉴别地区) 。

◇ 居摄元年连弧纹铭文镜

云雷连弧纹镜,又名“长宜子孙”云雷连弧纹镜,其中的云雷纹,即主纹区有涡纹、小圆圈以及数目不等的斜线纹或弦纹相连,如同云雷。

主要特征是圆形,圆钮,四叶纹钮座,四叶间各一字铭文,组合为“长宜子孙”。座外或为一周凸弦纹圈带,或为一周短斜线纹和一周凸弦纹,之外为内向八连弧纹,连弧间有各种纹饰,个别铜镜的连弧间还会有铭文。再外或为两周短斜线纹之间有云雷纹等装饰,或为云雷纹外有一圈短斜线纹。皆为素缘。

根据连弧纹间的纹饰和铭文,可将云雷连弧纹镜分为两个亚型(其中1面连弧间纹饰已看不清,不计入分类):

Ga型:6面。连弧间的纹饰为花叶纹和变形“山”字纹相间。其外纹饰为两周短斜线纹,之间有八组云雷纹。按照云雷纹的不同又可分为两式。

I式:5面。连弧间的纹饰为花叶纹和变形“山”字纹相间。其外纹饰为两周短斜线纹,之间有八组云雷纹,云雷纹也由圆圈涡纹与对置的双重三角纹组成。

II式:1面。其中六组云雷纹由圆圈涡纹与对置的双重三角纹组成,另外两组被对称的纪年纪氏铭文代替,铭文分别为“永平七年正月作”和“公孙家作此竟”。其四叶间铭文为“宜三百竟”。这种以铭文取代一部分云雷纹的形式非常特殊,如果不见实物很有可能被认为是后世的伪作。

Gb型:2面。连弧间的纹饰为变形“山”字纹和一字铭相间,其中1面铭文组合为“寿如金石”,另外1面铭文已看不清楚。其外为两周短斜线纹,之间有八组云雷纹,云雷纹由圆圈涡纹与对置的双重三角纹组成。

H型:连弧纹凹面圈带镜,12面。

连弧纹凹面圈带镜,又名“长宜子孙”连弧镜。从东汉早期到东汉晚期均有出土,出现于东汉早期,流行于东汉中期和晚期。本文共统计12面,长安9面,广西、河南洛阳、湖南各1面。

主要特征是圆形,圆钮,四叶纹钮座,四叶间各有一字铭文。之外或为一周内向八连弧纹圈带,或为一周凸弦纹和一周内向八连弧纹圈带,个别铜镜的连弧纹之间也有铭文。镜缘内有一周凹面圈带,故名连弧纹凹面圈带镜。此类铜镜的造型与上述的连弧云雷纹镜十分相似,但少了一圈云雷纹。

根据四叶纹的形状,可将连弧纹凹面圈带镜分为两个亚型:

Ha型:6面,四叶虽有所变形,但未成蝙蝠状。

Hb型:6面,四叶呈蝙蝠状。根据其特点不同又可分两式。

I式:5面。四叶间铭文为“长宜子孙”。

II式:1面。四叶间铭文为“长宜子孙”。顺着四蝙蝠形叶尖的方向,在连弧纹的内角又各饰一个蝙蝠叶装饰,间置铭文“寿如金石”。

铜镜背后的文化因素

连弧纹镜最早见于战国时期,由齐家文化的七角星纹镜变化而来。总的来说,连弧纹铭文镜大约从西汉中期到东汉晚期均有出土和发现。其中日光镜、昭明镜、铜华镜和清白镜大约属于西汉中期到东汉早期,日有熹镜和居摄元年连弧纹铭文镜大约属于西汉晚期,云雷连弧纹镜和连弧纹凹面圈带镜大约属于东汉早期到东汉晚期。

连弧纹铭文镜在陕西、河南、广西、四川、江苏、湖北、广东、浙江、江苏等地均有出土,其中以陕西地区数量最多最为普遍,其次是河南、广西等地。各地区的铜镜大小没有明确的地域性规律,清白镜、铜华镜、日有熹镜的镜型大小均较为正常,多在14.7~18.7厘米之间;日光镜、昭明镜除个别正常外,其他镜型均偏小,笔者推测这些铜镜可能是专门为了随葬而制作的“冥镜”。

日光镜、昭明镜、清白镜、铜华镜和日有熹镜,其图案纹饰的设计和组合方式并无太大的区别和变化,均为“用短斜线纹代表日光,用弦纹代表日神运转,其外勾勒出宇宙”。其中,铜华镜的纹饰已经变得略微复杂、具象和生动一些,但其本质意义与其他四类一样,仍然是对日神的强烈崇拜和向往。另外,日光镜和昭明镜中有部分镜型属于透光镜。

在铭文内容方面,这五类连弧纹镜又各不相同,因此其表达的意义也有所不同。日光连弧纹铭文镜,其铭文内容以最具代表性的“见日之光,天下大明”“见日之光,长毋相忘”为例,处处体现着对太阳、对日光的美好向往和追求。其中“长毋相忘”也反映了一些相思文化。昭明连弧纹铭文镜是日光连弧纹铭文镜的发展,在表达对日光的向往的同时,还加上了当时社会对人自身的要求。“内清”要求人内心世界的清静明澈。清白连弧纹铭文镜,其铭文内容改变较大,渗入了汉代兴盛的儒家思想,其中“洁清白而事君”表示人首先要有良好的品德,而后才能去服务于他人。铜华连弧纹铭文镜,从铭文内容来看,已经开始关注现实生活,对吉祥的要求也更加直白,反映了当时人们思想不断开阔、不断进步的社会现象。日有熹连弧纹铭文镜,其铭文内容充分表达了经过秦汉之际连年战争后人民对美好、富足、安逸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其中“日有熹,宜酒食”这种组合体现了华夏民族的酒文化。

云雷连弧纹镜和连弧纹凹面圈带镜,两类铜镜的纹饰和铭文非常相似,后者甚至被称为前者的亚型镜,不同的是后者比前者少了云雷纹。《长安汉镜》中认为,东汉早期之所以流行云雷连弧纹镜,大约和该镜预示的某种意愿有关,简单来说,就是用简洁化的图案来替代禽兽镜、博局镜等所表达的神韵主题。又因为其以“长宜子孙”等为代表的铭文表达了对世俗生活的衷心祈祷和美好祝愿,使之迅速成为上至天子权贵、下至平民百姓使用的流行镜种。不得不说,这两类铜镜的铭文比前五类更加简单、世俗和大众。

结语

笔者介绍了汉代连弧纹铭文镜的分类、流行时段、地域性及文化因素等方面的内容。本文统计的汉镜也只是在有限资料的基础上,将几个有代表性的地域内出土的汉镜列入研究范围之内,有不可避免的片面性和局限性。另外,在对连弧纹铭文镜的具体定义和分类方法上,与前人学者的研究和论述确有一些不同之处,将主题纹饰为连弧纹且有铭文的汉镜均归类为连弧纹铭文镜之中。这些观点和论述仅属个人浅见,还有待深入分析和研究。

作者单位:首都师范大学

转载自 《寻根》 2017年第6期

(0)

相关推荐

  • 带你走进神秘莫测的古铜镜世界

    唐代主要仿汉代铜镜,一般情况下,唐代铜镜比汉代铜镜含锡量略高些.因此唐代铜镜银白闪亮.而汉代铜镜清白灰亮,大多数汉代铜镜为黑漆古底子,但银白底子很少有绿锈,而唐代铜镜有绿锈.汉代.唐代铜镜有一个共同特 ...

  • 光耀千秋的古代青铜镜

    青铜镜是中国青铜器物群中的瑰宝,始于齐家文化,兴于春秋战国时期,历经两汉繁荣和魏晋南北朝的中衰,至唐代达到了发展巅峰,明清时期随着玻璃镜的出现逐渐淡出历史舞台.在四千余年的历史长河中,铜镜的发展可谓是 ...

  • 青铜境的收藏价值

    所谓铜镜,大体分为镜面,即镜的正面,光亮可以照面;镜背,上面多铸有各种纹饰和铭文;镜钮,即在镜背中 央,有孔可以系绳,可用手持或系在镜台上;钮座,即钮的周围,紧连钮的装饰部分.另外还分内区.中区.外区 ...

  • 史无前例!近五百枚顶级铜镜集结清华艺博,罕见“中国”铭文镜,见证千年预言!

    前言 "五星"出东方利中国 2021年的4月22号,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目前所见规模最大.品级最高的中国古代铜镜展览"万物毕照--中国古代铜镜文化与艺术"正式 ...

  • 宋 纹式镜

    园地拍卖 » 铜镜 » 宋 纹式镜 举报宋 纹式镜.宋仿汉式水波纹雨点纹铜镜直径12.4㎝,重303.5g拍卖中距拍卖结束:28小时27分11.4秒57次围观4次出价当前价: ¥1970.00 安支费 ...

  • 汉代高古玉鉴赏:汉代透雕龙凤纹重环玉佩、...

    汉代高古玉鉴赏:汉代透雕龙凤纹重环玉佩.高清拍摄高古玉的坨工:以及西汉游丝毛雕工艺高清拍摄!-藏友们共赏#和田玉# #高古玉# #古玉#

  • 汉青铜四乳升仙铭文镜

    汉青铜四乳升仙铭文镜 直径22.5厘米, RMB 1,725,000 , pingpu

  • 古玉鉴赏 | 汉代镂雕龙凤纹玉环

    玉环A面 玉环B面 汉代镂雕龙凤纹玉环 藏品规格:外径8.5cm,内径5.2cm,厚0.5cm 说明:此环玉质为和田白玉,分别镂雕琢制了相互盘旋缠绕的双龙双凤.龙凤造形优美,不但充满张力,而且非常灵动 ...

  • 古镜里的历史文化故事(二)汉代四灵博局纹铜镜

    古镜故事 鄂尔多斯博物馆馆藏铜镜系列故事 古人在镜子里欣赏自己的美,而镜子也有自己美丽的纹饰.鄂尔多斯博物馆收藏这件珍贵的铜镜,名曰"汉代四灵博局纹铜镜",背面半球形钮,在正方形栏 ...

  • 汉代“张氏”铭文规矩镜上的“天圆地方”

    原标题:汉代"张氏"铭文规矩镜 汉代文化是一个博大精深的文化体系,汉代铜镜无疑是汉文化最具影响力和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汉朝大部分时间国力雄厚.经济繁荣,手工业获得很大的发展.其 ...

  • 西汉中国大宁鎏金博局纹镜

    此枚鎏金莽镜(西汉晚期镜)是1951年10月18日至1952年2月7日期间,由夏鼐.安志敏等七人组成的考古工作队在长沙近郊伍家岭地区一座汉代晚期的墓葬(<长沙发掘报告>编号为211墓)中发 ...

  • 古墓出土一汉代“奇镜”,已失传1000多年,专家:根本无法仿制

    李白在<秋浦歌十七首·其十四>中写道:"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描述的就是炼铜工人热火朝天工作时的场景.冶炼是一种提炼金属的重要技术,在我国古代有着相当长的发展历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