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止出境文物(127)|吴青釉褐彩羽人纹双系壶

青釉褐彩羽人纹双系壶 第三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

文物信息:通高32.1cm,口径12.6cm,底径13.6cm

文物年代:三国吴

出土信息:1983年出土南京市雨花台区长岗村吴墓

馆藏地点:南京市博物馆

东吴釉下彩羽人纹盘口壶,现收藏于江苏省南京市博物馆,三国东吴时期制作。1983年南京市雨花台区长岗村吴墓出土。通高32.1cm,口径12.6cm,底径13.6cm。

青瓷质。圆弧形盖,盖钮作回首鸟形。盘口,束颈,圆鼓腹,平底。瓷胎白中略带灰色,外施青黄色釉。上腹一周贴塑四个铺首、两尊佛像、两个双首连体鸟,排列整齐,间隔有序,均以褐彩勾勒。胎上通体绘有褐彩纹饰,笔墨流畅,气韵生动,是我国迄今所见以绘画技术美化瓷器的最早器物,堪称早期瓷器中的艺术珍品。

该器精湛的釉下彩绘工艺,改变了人们对釉下彩工艺始于唐代的认识, 把我国釉下彩绘工艺出现的时间提前了近五百年。

盘口壶通体彩绘纹饰由上至下可分为盖、颈、肩、腹四个部分。

器盖顶部以一个回首的鸾鸟作为盖纽,鸾鸟羽毛齐整,尾不太长,回首衔物,神情安详。鸾鸟所衔之物置于其背上,形状怪异,略呈正方形,内有刻纹,很像道经中的一道“瑞符”。道经中“飞鸾度化”,“灵兽飞轩,金雀啣符”的记载,可能正是这一造型的寓意所在。

另外在壶盖内壁、盘口内壁亦描绘着一些诸如仙草、云气、连弧、弦纹等图案。

鸟形盖纽两旁各饰一柿蒂纹,盖面上还绘有两个人首鸟身的“神禽”相对一株仙草翩翩起舞,仙草两侧各有一只动物。“神禽”画面较小,面部不清,头有双角,鸟身双翼。

这个时代,这种人面鸟身的“神禽”是道教崇拜并加以神化之物。

盘口壶颈部绘有七只异兽,除两只并列外,其余几只之间皆有形状相似的半身异兽图像。异兽面部轮廓稍圆,头似虎,颂后有鬃毛飘拂,身体不长,亦似虎身,唯尾较长,外形柔韧雄健,刚强勇猛。

关于这种异兽的名称,有专家考证说可能是《山海经》中时常提到的“驺虞”,即白虎,是一种神化了的动物。战国秦汉时期,它被认为是守卫一方,驱逐邪恶,护送人们升天的神物。

一对双首连体鸟正好构成一对壶系

壶肩部装饰三组贴塑:四个等距分布的衔环铺首,两尊佛像,一对双首连体的比翼鸟。佛像螺髻,身后有背光,结跏趺坐在双狮莲花座上。面部轮廓瘦骨清相,唇上还用彩笔描画了八字胡。双首连体鸟的形象原型似为孔雀,二鸟首自然分开,每只鸟首上仅有一只眼晴且较突出,口啣一物。身躯连为一体,翼伸张,足屹立,作俯栖状。一对双首连体鸟正好构成一对壶系。

釉下彩盘口壶纹饰展开图

壶腹部绘两排持节羽人,上排十ー人,下排为十人,高低交错,两两相对,空隙处还穿插点缀着疏密有致,飘忽欲动的仙草和云气纹。羽人身体极瘦,背脊生毛,头有双角,腹部纤细,双手持节。

盘口壶下腹部近底处绘有一周仰莲纹,莲瓣较瘦长。细处观看绘出的线条活泼宛转,生气盎然,柔和流畅,动感极强,笔法之妙,令人惊叹。

青瓷釉下彩羽人纹盘口壶,将制瓷工艺和绘画艺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开拓了瓷器装饰的新途径。这是迄今为止所见用釉下彩绘美化瓷器的最早典型,也是迄今所见孙吴时期最完整的绘画艺术珍品。它的精湛工艺为以后唐代长沙窑、磁州窑的釉下彩绘,乃至更晚的青花、釉里红等著名品种的出现开辟了道路,是陶瓷装饰艺术的一项重大变革,在我国陶瓷史上有着重大的意义。

——完——
图文由【博古格物】根据网络资料整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