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热大全:清热12法门!(附清热白虎汤解)

清热十二法门

我们在临床常见的有热类的疾病有哪些类型呢?我们就按伤寒从表及里这种方式来给大家解,这样第一大家容易记忆,第二大家也有个层次感。

①第一种热型,我不知道大家见到过没见到过,我经常见到。有一种患者皮肤炙热如烤。你吃清热药吧他又受不了,吃三黄片、牛黄解毒之类他受不了,吃别的药也没什么效,这种这么治疗,我们就用李东垣的升阳散火汤。这个临床效果非常之好,用上三两剂效果非常明显。

②第二种是郁热在半表半里的,这种常见于更年期综合征的妇女,整天情绪高兴不起来,心还烦,动不动发火,有些个睡眠还不好,心烦意乱的,我们就用柴胡法,代表方就是丹栀逍遥散。用丹栀逍遥散疏之,我们说疏法。

第一种可以叫升散法,升阳散火汤我们叫升散法。丹栀逍遥散,郁热在半表半里这种更年期综合征姑且叫之疏法。

③再往里,到了阳明的实热,临床也不少见,表现大热大渴,有的人渴的不明显,但是有一种心里烦躁坐卧不安的我们用白虎法,直折其热,这种叫折法。刚才讲了一个用大白虎汤的是不是,我们用的折法。

当然了,每个人的病啊,兼夹证的多,单一病的非常之少见,我们讲的只是法门,临床应用比如说刚才患者有月经问题,我们就加了丹皮,加了生地凉血散血的,有腰疼又加了个杜仲,这就是临床常见的。临床常见的情况大部分是错综复杂的比较多,单一的偶尔能见到。所以说我们在临床上要灵活变通。

④我们下面来谈下第四种类型,第四种类型就是弱与糟粕相结的,我们用承气法。有同学说了我刚刚学中医,我又在体制内干,承气汤可不敢用畏之如虎,大黄用个三克五克,芒硝用个两三克。可以这么说,仲景时代用这个承气法呀,为什么慎而又慎呢?我们要回看下仲景的年代,他在东汉末年那时候,黄巾起义之后那个战乱战火纷飞的,民不聊生,古代的战争是非常残酷的,咱们中国古代的每一次战争人口都要削减50%到80%,为什么呢?一旦打起仗来,民不聊生。老百姓哪还有心思种地呀,整天都是逃荒玩命。而且古代战争非常凶残。他打到哪个城市一般把男的或者杀死掉,或者抓为壮丁充军了。

女的有姿色的让她随军,剩下的其他老弱病残的基本都是杀掉。把人的肉都晾干带走当作军粮,都是这样,古代的战争是比较凶残的,那时候的人那是饥寒交迫,肠胃都比较薄弱,所以仲景用承气法是非常慎重的,先用小承气,若频转屎气者,必有燥屎五六枚,方可用大承气汤,你看仲景用的都非常慎重,我们当今之人都是膏粱厚味吃多了,大部分人都是吃饱了撑的,是消化不足摄入有余,我们当今之人都是处于什么生活状态?当今之人都是需要的不多想要的多,欲望超过了需要,所以说我们常常出现一种什么局面呢?走到饭店翻着菜谱不知道吃啥,站在菜市场不知道买啥,我都是处于这种局面的比较多。

因此我们都是属于实其腹,虚其心不虚其心我不敢说,我们当今人这个肚子都是做到了实其腹了,因此上应用承气汤时候和几率是非常多,我们不用有所顾及的太多,除非那些极其虚弱的人,但是你还要分清是真虚是假虚。我们应用承气汤时,我认为大黄的剂量应该是大一些越安全,这一点我曾经和马老师沟通过,马老师也认为越是小剂量越是害人,药力不足要和病邪作斗争,这个人才痛苦,才难受。

⑤第五就是外寒内热、寒热错杂这种病,我们常用什么方子呢,最常用的是一个防风通圣,这叫外疏内清之法,这个病俗话说了有病无病防风通圣,其实这防风通圣不是治无病,他是疏解外部的束缚,清除内部的瘀滞,还有中间的当归,川芎等一些药物和血的,这张方子组合的是非常完美,有经典的一个时方,在临床应用非常之多,而且疗效确切,无论你是皮肤病也好肿瘤病也好,各方面的疾病都有应用的机会,以后大家见到这种证型就可以尝试一下,很安全的方又比较切实有效。

⑥第六种我来谈一下湿热互结型,湿热互结型这种人往往表现小便黄,小便比较黄的,大便干不干不一定,但小便一定是黄的,而且有心烦或者是睡眠不好,有的人剧烈的头痛,我常用的方子叫三黄法或者黄连解毒法。

在这里我随便插一个病例。2013年的时候我正在石家庄学习,正好我一个亲外甥,他是北京人,当初在宣武医院,宣武医院众所周知在咱们国家脑神经内科比较权威的科室,比较强的医院,在那治疗,高烧头痛如劈,在那治疗七天,也没有什么效果。然后夜间给我打电话,我说这样,咱们暗中帮助他,助他一臂之力。

我说那个大姐,你自己去外面买中药,买完就在外边让药店给代煎,煎完你就回去偷着就给他服上了,我说你一宿多服上他几袋。因为在我们家他们都比较信任我的,所以我把这个药开了之后,一宿他就喝了200毫升一袋,他就喝了四袋,哎,第二天早上起来,热退头痛止,当时大夫也很高兴,他说这个药这回有效了,因为他换了好几个药了啊,这个药才有效了。岂不知咱们这个伟大中医的在暗中助了他一臂之力。

⑦下面我讲一下第七个证型水热互结型,有一种患者他是又渴还发热,就是身上感觉热,小便往往不利,这种证型是水热互结型,我们经常用什么呢?桂苓甘露饮。这张方子很好用,我们暂且叫渗利法。

⑧我们讲第八个证型的湿温蕴结型,这种温病一般在长夏比较多见,这种证型用什么呢?我们一般用甘露消毒丹来治疗,而且这个见于各种各样的疾病,一般在长夏这个季节出现,如果出现低热不退,持久的,往往是这种甘露消毒丹型,舌红苔比较黄腻些。

⑨我现在讲第九个虚弱郁滞型。有的人就问了,虚弱还有郁滞吗?临床上真的有的,这种虚弱郁滞见于什么证型比较多呢?见于更年期综合症,更年期的患者比较多见,有一部分更年期的患者,用桂枝剂,或者柴胡剂,或者温经汤之类的,调理温热法可以调理好的,但是确实有一部分更年期患者不是,它是由于虚弱郁滞导致的,而且这种类型远远高于桂枝法和温经汤法。这患者由于我们见得比较多,这种情况我们经常用青蒿鳖甲汤合小柴胡汤法,我们可以暂且叫宣透法。

这张方子是北京东直门医院消化科李晓林主任,他经常用的一种方法。李晓林老师呀,这个老师对学生的特别好特别谦虚,而且你跟他出诊,他打出一张方子,就给你一张底方。这老师特别好,我在那跟过他一段时间,我也非常感谢,李晓林老师。

⑩第十个类型,阴虚内热型,这个类型我们得用滋法?用什么呢?一般的都是由于久病耗损了真阴,往往伴有腰酸的,我们用知柏地黄丸了,或者大补阴丸之类的,我们暂且叫做滋法。

⑪再讲一个类型还有一个热,叫入暮潮热型。这种热是见于什么呢,表现一般都是舌头都是紫暗的或者口唇紫绀的,一般有心脏病,冠心病的患者,或者肢体上有经脉瘀阻比较严重的患者。这种热必须得用活血祛瘀的方法加上凉血散热的方法,我习惯用血府逐瘀汤加上栀子豉汤,这种方法叫清瘀法吧。

⑫好了我们现在讲第十二个证型,就是暑热蕴结、气阴两伤型,暑热蕴结气阴两伤这个类型的患者不少见,不仅仅是在长夏、夏季容易见到,有的外感初起就是这种证型,因为这种患者本身就是气虚体型,又加上伤了暑还有湿邪蕴结的胃肠,表现的人下午就烧或者一天都低热,你问他就是嘴里又干又黏,我嘴里又干又黏这是他的主诉。我们采用的是东垣的清暑益气汤之法,又叫益气清热法。

这个类型在临床上是非常多见的,有的人说不会太多见吧,怎么又阴虚又气虚又有热又有湿。其实刚才我讲过,单一的病在临床上是少之又少,而且复杂的兼夹的疾病是多之又多,包括我们《伤寒论》在仲景先生在写文章的时候,指的是术的层面,他给你的这些方子你可以任意组合加减,我们《伤寒论》的方子要想加减,最好是《伤寒论》原书中的方子,相互之间合方加减,你哪怕是三方五方合在一起,因为每个方子药味不多,有重复药味,实际上你合起来也没有多少,本书的方子合起来疗效要好一些。

我们把前面综合一下,可能前面讲的有点乱,我再重新讲一下啊,我们清热的十二法门:

第一皮肤炙热的我们用升散法,代表方是升阳散火汤;郁热热在半表半里的用柴胡法,叫疏法,代表方丹栀逍遥散;实热阳明热盛的我们用的是白虎法,直折其热又叫折法,第四种类型热与糟粕相结的,用承气法;第五种的外寒内热我们用防风通圣散,属于外散内清法;第六种湿热互结的,我们用三黄法,黄连解毒汤法;第七种水热互结的我们用桂苓甘露饮法;第八种是湿热蕴结的我们用甘露消毒丹法;还有一种瘀热在里的,我们用了血府逐瘀汤加栀子豉汤法,也叫清瘀法;第十种叫虚弱郁滞型的我们用青蒿鳖甲汤和小柴胡汤法,或者暂且叫李晓林老师法;第十一种阴虚内热的用滋法,代表方是知柏地黄汤、大补阴丸,或者你可以用三甲复脉都可以;第十二种是暑热蕴结、气阴两伤,我们用李东垣的清暑益气汤法。

作者 宋柏杉

附:白虎汤经方解

白虎汤药物组成及功效

  白虎汤由石膏、知母、甘草、粳米四味药物组成,具有清透阳明胃热的作用,是中医清热泻火的代表方剂。

  张仲景说白虎汤是治“表里俱热”的,即从里到外,由外到里都热透了,病人在身热(多是高热)的同时,出汗,不怕冷反怕热,口干舌燥,欲饮水、脉大有力。后世将白虎汤类证总结为四大证:大热、大渴、大汗、脉洪大。

石膏清热效极佳

  白虎汤方中石膏是大寒之药,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石膏的清热作用无与伦比,尤其是治疗外感发烧,更是药到病除,因为石膏不仅寒凉,而且具有辛味,是辛寒药,辛味药都具有能行、能散的特点,所以石膏能将体内的热邪透发出去,不至于因其寒凉而使热邪郁闭于内,不能外达。很多人因为石膏的寒凉不敢使用,即使用也只用9克、15克,这是没有用的,石膏一定重用,张仲景在白虎汤中用了一斤,我们现在临床使用石膏退热通常在30克以上,有时甚至达到90克、120克或更多,特别是伴有肿痛的时候,更是要重用,目的是借石膏的辛散来达到消肿止痛的效果。

  石膏是矿物类药,主要成分是水硫酸钙,现在用石膏多先煎半小时以上,但《伤寒论》中并未要求先煎,现代药理研究认为,石膏中的主要成分水硫酸钙是不溶于水的,高温下更是如此,所以先煎到底有无意义,还需进一步研究。

  白虎汤一方面可治外感发热,有表寒与麻黄配伍,无表寒与知母配伍。另一方面用于治疗热病后期的余热不尽,低热不除,与益气养阴药同用,如人参、麦冬。

  石膏的清热作用迅速,用于发热类疾病比较得心应手,因此受到后世许多医家的推举,最著名的就是近代的张锡纯先生,善用石膏治发热疾病,有一个方用石膏达数斤之多,人送绰号“张石膏”。他还善于中西药结合在一起使用,如退外感高烧用石膏加上西药阿司匹林,名为“石膏阿斯匹林汤”,很有意思。

  知母在本方中有两个作用,一是帮助石膏清热泻火;二是知母具有养阴润燥的作用,入肺、胃、肾经,所以可在大热时保护肺胃肾的阴津不受损伤,尤其是保护肾阴免受其害,是白虎汤迅速清除热邪的保证。胃中有热,容易下伤肾阴,因“肾者,胃之关也”,糖尿病即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病人始肺胃燥热口渴,发展下去必伤肾阴,多尿,甚至导致糖尿病肾病,可以说肾病是糖尿病的一个必然结局。所以,治疗胃热时,要时时刻刻注意保护肾阴。

  甘草和粳米,益气养阴,保护胃中气阴,制约石膏、知母的寒凉伤脾胃的弊病,白虎汤中石膏、知母是寒药,就借炙甘草、粳米来缓和其寒性。同时,大热最易伤阴耗气,故在治疗大热时一定注意保护气阴,未雨绸缪,防患未然,是中医的精髓。

  白虎汤主治阳明大热

  曹颖甫《经方实验录》载:江阴缪姓女,予族侄之妇也。自江阴来上海,居小西门寓所。偶受风寒,恶风自汗,脉浮,两太阳穴痛,投以轻剂桂枝汤:

  桂枝二钱,芍药三钱,甘草一钱,生姜二片,大枣三枚。

  汗出,头痛瘥,寒热亦止。

  不料一日后,忽又发热,脉转大,身烦乱,因与白虎汤:生石膏八钱,知母五钱,生草三钱,粳米一撮。

  服后,病如故。次日,又服白虎汤。孰知身热更高,烦躁更甚,大渴引饮,汗出如浆。又增重药量为:

  石膏二两,知母一两,生草五钱,粳米二杯,并加鲜生地二两,天花粉一两,大、小蓟各五钱,丹皮五钱。令以大锅煎汁,口渴即饮。

  共饮三大碗,神志略清,头不痛,壮热退,并能自起大小便。尽剂后,烦躁亦安,口渴大减,翌日停服。

  至第三日,热又发,且加剧,周身骨节疼痛,思饮冰凉之品,夜中令其子取自来水饮之,尽一桶。因思此证乍发乍止,发则加剧,热又不退,证大可疑。适余子湘人在,曰:论证情,确系白虎,其势盛,则用药亦宜加重:

  继用白虎汤原方,加石膏至八两,余仍其旧。仍以大锅煎汁冷饮。

  服后,大汗如注,湿透衣襟,诸恙悉除,不复发。

  白虎汤擅治“流脑”、“乙脑”之热厥

  还有一个现象,在高热的时候,手脚反而容易发凉,《伤寒论》里属于“热厥证”。“伤寒脉滑而厥,里有热,白虎汤主之。”这是由于大热郁闭于内,不得外达所致,尤其在高热无汗的情况下,最容易出现。而且,发热越高,手足厥冷就越重,“热深者厥亦深,热微者厥亦微”。流脑、乙脑往往有这种表现。

  上世纪50年代小儿流脑、乙脑流行,往往见到高热、神昏、谵语、舌謇、手足厥冷,中医成功地运用白虎汤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治疗。这类病先见高热,继而神志不清楚,亲疏不分;继而高声吼叫,胡说八道;继而舌头僵硬,言语不清;继而手足冰冷。

  白虎汤还可治疗多种疾病

  白虎汤用于阳明经的大热而无大便秘结的时候,其病位在胃而不在肠,凡是胃热亢盛之证,如自汗出、胃火牙龈肿痛、小儿磨牙、青少年面部痤疮、糖尿病消谷善饥、口腔溃疡等,用白虎汤都有较好疗效。

  自汗出:后世多认为,在白虎汤治疗的四大热证中,一大汗为核心症状。《伤寒论》:若自汗出者,白虎汤主之。

  小儿磨牙:上牙属足阳明经,下牙属手阳明经。阳明有热,沿着经脉上攻,不但会引起牙龈肿痛,而且会出现睡中磨牙的病症。

  痛风病:《金匮要略》里有个白虎加桂枝汤,本是治疗疟疾的,因主证有“无寒但热,骨节疼烦”,即发热、关节疼痛的症状,现在多用本方治疗急性关节炎的关节红肿热痛。近来来,痛风病比较多,这个病是蛋白、嘌呤代谢失常引起的,血中尿酸往往较高,临床症状初起多是大趾处红肿热痛,继而踝关节、膝关节也红肿热痛,痛甚时不能行走,用白虎加桂枝汤治疗,效果非常肯定,如果再合用上四妙散(苍术、黄柏、牛膝、生薏苡仁),效果更佳。

  一中年男性患者,患痛风病,关节疼痛反复发作,每次发作服西药秋水仙碱,致肝功能异常。本次又因饮酒食螃蟹发作,两大趾、踝关节、膝关节均红肿热痛,不能行走与睡眠,血尿酸超出正常一倍多。我开了白虎加桂枝汤和四妙散,为迅速消肿,石膏用到120克,服用一周,即肿消痛减。后减量加减服用一个半月,血尿酸也降到了正常,病人很高兴,因他的血尿酸从未正常过。临床遇到很多例痛风病,在急性期使用白虎加桂枝汤,都取得了很好疗效。

  白虎汤加减运用

  白虎加人参汤:阳明大热气阴两伤者,本方加人参,名白虎加人参汤。前已述,此略。

  竹叶石膏汤:热病后期,余热不尽,气阴不足者,本方去知母,加竹叶、麦冬、人参、半夏,名竹叶石膏汤。《伤寒论》:“伤寒解后,虚羸少气,气逆欲吐,竹叶石膏汤主之。”本证特点是身热(多是低热)不退,汗出(有汗而热不退),气短、心烦,口渴,恶心呕吐,虚烦不眠,舌红少苔,或见舌苔花剥、地图舌。

  本方的特色药物:竹叶、麦冬、人参。方中竹叶具有清热、除烦、生津、利尿的作用。入心、胃经,治疗心火亢盛、口舌生疮、舌尖麻、疼;心火下移小肠的小肠火,小便淋疼等。心火、小肠火不甚者,可用鲜竹叶泡水渴,一次一大撮,一天三次。麦冬甘,微寒,特点是养阴生津,入肺、心、胃经,所以擅长养肺阴、心阴、胃阴,用于肺燥咳嗽、胃阴虚口渴、心阴虚的心烦失眠。  人参,大补元气,又能养阴,前已述,此略。

  竹叶石膏汤常用于治疗急性传染性热病的恢复期,如甲流,在极期阶段高热之后,低热不退,困倦乏力,食欲不振,或有恶心,口渴,身体尚未完全康复者,当服此方。

  还可治疗无名低热,如低热久久不退,乏力、口渴、心悸,舌红少苔或地图舌者,本方有良好效果。一女,20岁,病低烧半年余,找不到原因,每于疲劳后自觉发热,体温在37.1°C~37.3°C之间,舌淡,脉弱。先用黄芪建中汤治疗2周,发热退,体温连续一周正常,但停药一周后,发热又起,体温仍徘徊在37.3°C左右,舌苔表现为地图舌,此余热不尽,气阴两虚,用竹叶石膏汤原方,服三剂,发热即止,巩固10天。后停药后,发烧一直未再起。

  婴幼儿夏季热、慢性口腔溃疡、牙周炎、鹅口疮、慢性萎缩性胃炎、中毒性心肌炎、糖尿病、红斑狼疮等,用竹叶石膏汤都有很好疗效。

  本方用于慢性萎缩性胃炎有良效,可加木瓜、乌梅、白芍、石斛、鸡内金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