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胜于治疗,百病治本就从健脾胃开始!
「胃肠好,人不老」
言犹在耳的广告词
点出了「养胃」的重要。
其实,
脾胃的「预防」比「治疗」更加重要。
现代人因应网络等现代化发明,
夜生活多彩多姿,
加上「进补」观念普及、饮食趋向精致化,
明明吃进很多营养补品,
为什么身体还是这么虚,
动不动就生病呢?
小心,有可能是你的脾胃生病啰!
你不可不知的「脾胃」重要性
中医讲的「脾胃」是指整个消化系统以及所属经络、肌肉、四肢、口唇等,而不是单指解剖学上的脾脏和胃部。看过中医的人应该都会发现,中医很注重「健脾胃」这件事,那么「脾胃」对人体来说有什么作用呢?
● 人体气血发电机
首先,要先知道「人是气血养成的」这个观念。脾和胃在生理上相互联系,在中医也是互为表里,同为身体的「气血生化之源」,可以说是人体的发电机。食物经过「胃」的消化吸收,成为用以生化气血的「水谷精微(营养)」,再透过「脾」来运转输布至身体需要的地方,相辅相成就像一对好兄弟,所以「养胃」跟「健脾」是密不可分的,要养出好胃一定也要顾好脾。
古代名医李东桓曾在著作《脾胃论》中提出:「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也」如果脾胃运化失常,就好比马达无法运转发电,气血生化不足就会影响其他五脏六腑,间接造成许多病症,除了消化系统的疾病外,疼痛、哮喘、失眠、月经失调、焦虑等常见疾病都与脾胃有关。而「健脾胃」也有帮助其他药材吸收的作用,若脾胃无法正常的运作,使用再好的药也是徒然,所以中医师一般开药方也会搭配健脾胃的药材喔!
●「肾精」的先锋部队
中医说「肾藏精」,肾就像贮藏精气的银行,储存其中的肾精是生命之根本,人体如果是一颗树,那肾精就是它的树根,主宰人体生殖功能、生长发育等,可以分为肾与生俱来的「先天之精」和脾胃转化食物的「后天之精」。
透过食物营养,也能转换为「肾精」,关系图如下:
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脾胃为后天之本」。肾的「先天之精」是出生时就决定好的固定资产,只能提领,无法存入,一旦过度损耗导致肾精不足,就会未老先衰,更可能提早进入更年期,不可不慎!
不过别担心,脾胃从食物化生而来的「后天之精」可以透过后天努力(饮食、运动等)来增加存款的量。除非脾胃虚弱,导致气血无法正常生化供应,才会动用到「先天之精」来维持身体所需的能量。所以只要脾胃养得好,就不会造成必须取用「先天之精」而提早老化的情况。
所以中医认为不论何时,「健脾胃」都是保健的基础,只要将身体的脾胃底子打好,营养都充分的消化输送到需要的地方,受到气血滋养的身体就像罩上一层防护罩,各方面抵抗力都会比较好,自然就不怕小毛病来捣蛋啰!
饮食「四原则」,脾胃变强壮
湿热的环境,多元的饮食文化,加上各种24小时营业的便利商店,冷饮、冰品随手就有,很容易就将生冷寒凉的食物吃进肚,无疑是「病从口入」,造成脾胃的负担,无形中重伤了脾胃而不自知。
一旦脾胃受到损害,营养进不去,废弃物也出不来,就会落下身体的病根。就好比输送带卡住不动,货物却一直进来,时间久了,再好的营养都会发臭变成垃圾。要讨好脾胃, 「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是健脾胃的第一步,从现在起,抓住脾胃的饮食四原则,一起养出健康好脾胃吧!
● 原则一:「咀嚼」才是帮助消化的关键
脾胃喜欢容易消化的食物,食物进入口腔后,经过「咀嚼」这道程序,会将「食物来了」的讯息传递至脑部,大脑就会通知胃部:「该分泌胃液啰!」以减轻肠胃的负担。所以「咀嚼」才是消化的关键!胃不好的人反而更要注重「咀嚼」,建议进食的速度要缓慢,咀嚼至少20~30次才能让唾液充分分解食物,国外也有研究证实,只要「咀嚼」做得充足,健康状况也会明显比同年龄的人好唷!
● 原则二:「清淡」饮食戒烟酒,不当药罐子
脾胃喜欢清淡的食物,常吃重口味的刺激性食物会对脾胃及食道造成伤害,不但破坏胃黏膜抵抗胃酸的能力,还会刺激胃酸大量分泌,造成「呕酸水」、「烧心」、「胃痛」等不舒服的症状,更严重还可能造成「胃溃疡」、「胃穿孔」、「胃食道逆流」等病症。
● 原则三:选择温度合宜的食物
俗话说:「十个胃病九个寒。」脾胃喜欢温暖平和的食物,讨厌寒凉或太过燥热的食物,所以即使夏天再热,也不该狂喝冷饮、狂吃冰品,要少吃生冷的食物(例如生鱼片),冬天也要避免吃过于辛辣燥热的食物,以免影响刺激到脾胃的运作。
此处的「寒凉」除了指食物的冷热之外,也包含中医上食物的「属性」,建议可以多吃些脾胃喜欢的平性或温性的食物,寒性、凉性的食物则要避免。
● 原则四:饮食要定时定量
现代人相较于过去「民以食为天」的饮食习惯,吃饭不再是生活中最重要的事。若是吃饭常搭配着课业、工作等外务,甚至有一餐没一餐的,脾胃就会跟你闹脾气,让你消化不良、胀气、胃痛等。胃其实是一个非常注重规律的器官,不能让它一下饿、一下饱,否则就容易错乱导致内分泌失调,所以说爸妈常叫小孩要「专心吃饭」不是没有道理的。建议脾胃不好的人可以少量多餐,定时定量,为脾胃打造一个规律的生理时钟 。
健好脾胃,中医有招
● 讨好脾胃,多补充「黄色」好食物吧!
中医认为黄色食物在五行中与脾一样属土,能入脾胃,调节新陈代谢,保护脾胃健康,维持脾胃的功能。而食物中自然的甘味,也有益脾健胃之功效。像南瓜、地瓜、胡萝卜等都是脾胃的好朋友。
➲ 南瓜:补中益气,可以健脾胃、帮助消化。丰富的果胶成分,能保护胃肠黏膜,减少胃炎、胃溃疡等发生的机会。
➲ 地瓜:暖胃健脾、补中气。丰富的纤维质可以帮助肠胃蠕动,整肠通便,等于是在帮身体清理、代谢、排毒。
➲ 胡萝卜:补中下气,可以健脾消食、润肠胃。丰富的维生素A有改善胃酸分泌过多,保护胃肠黏膜的功能。
运动好心情,脾胃喜孜孜
俗话说:「忧思伤脾。」中医认为在思虑过度的情况下,容易影响身体正常的生理活动,导致气滞和气结,影响脾的运作。西医方面也认为,消化不良的原因多半和平常生活的压力及运动不足有关。所以不管是中医还是西医都会建议有消化不良、胃胀气困扰的患者要找到舒压管道,时时保持好心情。
想要拥有好心情,「运动」也是必要的一环。适当而规律的运动是「行气活血」最好的良方,透过运动可以加强肠胃蠕动,促进食物的消化和营养成分的吸收,并能改善胃肠道本身的血液循环,防止老化。而且运动还能刺激大脑分泌「快乐荷尔蒙」之称的「血清素」,帮助我们放轻松、稳定情绪。建议每周至少3次,每次至少20分钟,达到心跳每分钟130下,不需要激烈运动,快走、慢跑、游泳、骑单车等有氧运动都是可以的唷!
穴道这样按,脾胃好「舒服」
「足三里」、「三 阴交」,都能促进气血活络、健壮脾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