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即入盗,急入收保,有敢捕虏者斩” ——《史记·李牧列传》导读
“匈奴即入盗,急入收保,有敢捕虏者斩”
——李牧列传
[导读]
李牧是中国高中生很熟悉的一个名字,因为苏洵《六国论》中有“洎牧以谗诛”的话,学生背得很熟。但真正看过《史记》中李牧传记或了解李牧事迹的,其实少之又少。李牧被称为“战国四大名将”之一,但从传记文字多少来看,他远不如廉颇;与赵奢(包括其子赵括)传记比较起来,文字也是少的。他的短小传记与赵奢一样,只是附录于《廉颇蔺相如列传》后面。或许因为《史记·冯唐列传》中冯唐专论李牧为将,并将他与廉颇并列,所以后来就把赵奢去掉了,取颇、牧二人与白起、王翦并称“战国四大名将”。其实贾谊是没有把李牧放在名将的位置上的,因为《过秦论》中讲六国名将,有曰“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其中有赵奢并无李牧。这只是个小问题,顺便一提。
李牧传记,基本上是史笔,梗概为主,文学性不强。除介绍他的战绩之外,有两件事引人注意,第一是他带兵的方法,第二是他因为谗臣被杀。
李牧带兵有三个特点。第一个特点是“厚遇战士”。他防御范围内的城市租税全归军队中幕府,用来款待士兵,所谓“日击数牛飨士”。这一点是很难得的,与李广与士兵同甘共苦相同。第二是不惧“怯”的名声以防守为主。他的策略是“匈奴即入盗,急入收保”,甚至“有敢捕虏者斩”。当然这只是一种战术,目的还是迷惑敌人。这又与赵奢救武安时,即使“秦军鼓噪勒兵,武安屋瓦尽振”,他仍按兵不动,且下令“有以军事谏者死”相同。第三是善养士气,激发士兵“愿一战”愿望。敌人的猖獗,李牧的退却,加上李牧的厚待,让士兵愿意为李牧而战,果然他找准时机,“大破杀匈奴十馀万骑”,甚至乘胜“灭襜褴,破东胡,降林胡,单于奔走。其后十馀岁,匈奴不敢近赵边城”。这与秦将王翦代李信灭楚时待底下将士“方投石超距”为戏方击楚相同。
但李牧功勋显著,却并没有好的结局,原因是赵王的昏慵与被蒙蔽,未能真正信任。在驻守边疆时,李牧防守为主、示弱以惑敌、激励士气的做法,不仅“匈奴以李牧为怯”,甚至连“赵边兵亦以为吾将怯”,而更要命的是赵王也这么认为。“赵王让李牧”的结果是“赵王怒,召之,使他人代将”。在接任将领败战连连之后,赵王才知道李牧策略的正确性,又重新启用李牧,并最后取得绝对的胜利,但赵王却始终不知李牧如此策略的原因。这或许与李牧个性有关,这一军事策略必须不让敌方知道,不可对底下士兵言,但必须得到赵王的同意,方可确保策略的正确执行,如条侯周亚夫在对付刘濞叛军时确定“以梁委吴”的策略一样,李牧未对赵王言,或许也是李牧的失策。当然,也完全可能赵王本身多疑少智不足以与之言。你看,最后李牧就是因为赵王宠臣郭开的谗言,李牧便被杀了么。这里注意,廉颇在魏欲归国为赵用而未成,源于赵使者所言之“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这话正是赵王宠臣郭开指使的。这么看来,李牧的失策其实源自于赵王的少智多疑被小人蒙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