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埗镇
历史沿革
岭南地区历史悠久,可上溯至新石器时代。先秦时期为百越之地。公元前214年,秦始皇平定岭南,高埗镇境地属南海郡番禺县管辖。东汉时属交州。
高埗镇高埗镇因政府驻地高埗村而名。
1951年为东莞县第四区。
1957年为第十五区,后划入冼沙大乡。
1958年并入石龙公社。
1961年拆出高埗公社。
1983年改社设区。
1987年4月撤区建镇。 [1]
行政区划
截至2009年,高埗镇下辖18个村和1个社区,分别是宝莲村、朱磡村、新联村、冼沙村 、下江城村、塘厦村、上江城村、三联村、欧邓村、芦村、卢溪村、凌屋村 、护安围村、横滘头村、高埗村、低涌村、草墩村、保安围村和新创社区。 [2]
镇政府驻广东省东莞市高埗镇沿河路1号新创社区。 [3]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高埗镇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北纬23°05′—23°08′,东经113°45′,面积34平方公里(截至2009年)。位于东莞市的北部,水陆交通便利,在东江下游南支流稍潭水北岸、潢涌水南岸、挂影洲围西部,三面环水。
地质地貌
高埗镇地形属海滩冲积平原,地表以冲积层为主;三面环江,内部河溪纵横交错河涌密布,为典型的水乡地形;地势平坦低洼,大致东南高西南低,地面海拔高度一般在1-4米之间,易受洪水和内涝积水之患。
土壤特征
高埗镇土壤主要为潴育型水稻土和盐渍性水稻土,水田以泥田、半河泥田为主。土地耕层深厚,土壤有效肥力高,适种性广,灌溉方便。 [4]
气候
高埗镇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年平均温度21.9°C,最高气温37.9°C,最低气温0.9°C;雨量充沛,多年平均年降雨量1500毫米以上,平均24小时降雨量4.85毫米,雨量年内分配不均,主要集中在4-9月,期间雨量占年总雨量的80%以上,雨量大而集中,易造成洪涝灾害。
年平均相对湿度达到80%,年平均日照2002小时。全年以偏南风和偏北风为主,年平均风速为2米/秒。 [4]
水文
东江高埗镇地处东江下游。根据有关水文站测算,东江多年平均径流量为255.7亿立方米,最大洪峰流量为12800立方米/秒(1959.6.16),最小洪峰流量为31.4立方米/秒(1955.5.5);最大流速2.7米/秒,最小近于零。东江发源于江西省邬县桠髻钵,流经龙川、河源、紫金、博罗、长阳、惠州等县(市)进入东莞市桥头镇,从市北边自东向西横贯而过,在石龙头分流为北干流和南支流。北干流流到渔民洲分出一条支流,沿该镇西部边界,流经塘厦、护安围、保安围、芦村注入东江南支流,形成潢涌河。东江南支流沿该镇西部边界,流经该镇的上江城、下江城、稍潭、柳树坊、芦村,奔向狮子洋。
每年12月至次年4月为枯水期,流速缓慢,水流清澈,5-9月为洪水期,流速大,水浊。外江最高水位:上江城5.20、高埗4.30、芦村3.73、塘厦5.44(按珠基算)。 [4]
自然资源
水域
高埗镇地表水资源丰富,主要由河流及水库组成,总量共计0.72亿立方米。河流主要有东宝河和东引河,水库共有6座,其中小Ⅰ型水库3座,小Ⅱ型水库5座,均位于镇的北部。 [4]
生物
高埗镇主要野生动物有:哺乳类、鸟类、鱼类(112种)、甲壳类和多种贝类、两栖、爬行类、昆虫类等。主要野生植物有:树类15种、竹类3种、内陆水域水生维管束植物42种,水果类20多种、野生中草药87种。内陆水域中常见的浮游生物共6门80属。 [5]
人口民族
截至2009年,高埗镇常住人口16.2万,户籍人口3.76万。民族以汉族为主。 [5]
经济发展
综述
2013年,高埗镇地区生产总值117.79亿元,与2012年相比增长8%;各项税收总额17.07亿元,增长7.9%;镇级公共财政预算收入7.22亿元,增长13.6%。 [6]
第一产业
2013年,高埗镇水稻总产量73吨,蔬菜总产量2665吨,水果总产量54吨,肉类总产量3003吨,水产品产量2034吨,禽蛋产量219吨,牧业产值4262万元,渔业产值1544万元。 [6]
第二产业
到2013年,高埗镇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有6500多家,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4亿元。 [6]
第三产业
到2013年,高埗镇外贸进出口总值达143.97亿美元,比2012年增长7.2%。其中,出口总值60.43亿美元,比2014年增长1%。全年合同利用外资金额(新口径)达1.32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金额(新口径)达3.33亿美元。2013年东莞唯美陶瓷有限公司进入市“50强民营企业”,“马可波罗”品牌入选中国驰名商标。全镇现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家,省民营科技企业15家,市民营科技企业36家,中国驰名商标1个,中国名牌产品1个,省著名商标4个,省名牌产品1个。 [6]
社会事业
教育
高埗镇高埗镇6所公办中小学校全部通过了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的评估,实现公办学校“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全覆盖,其中广东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1所,东莞市“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5所。
卫生
高埗镇于2007年成功创建成为“国家卫生镇”,并于2012年复评成功,继续蝉联“国家卫生镇”称号,该次是高埗镇第二次接受“国家卫生镇”的复审。全镇12个村设立了卫生站,比较偏远的村民小组和规模较大的工业区设立了卫生室。截至2012年末医疗卫生行业有职工402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345人;中级职称以上的卫技人员46人,其中副高以上职称11人。
文化
广东省曲艺之乡截至2012年,高埗镇共建有企业图书室、阅览室近80个,面积达12000多平方米,藏书量超过了28万册。足球场、篮球场等体育设施172个,面积有35064平方米。企业展览室有30多个,面积20000多平方米;企业文化广场18个,面积有18315平方米;文化公园28个,面积有83500平方米。企业歌舞厅156个,面积39975平方米。其中,华宏眼镜厂建有占地30000多平方米的体育广场和休闲花园和占地2000多平方米的职工俱乐部,内设影院、电视房、图书室、棋牌室、电子阅览室、室内娱乐健身室、舞厅、党员活动室等,图书室的藏书量达1万多册,有200多种报刊杂志,于2008年被广东省总工会评为“职工书屋”。
高埗镇为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传统曲艺文化,高埗镇在2014年7月正式启动了 “广东省曲艺之乡”创建工作,到2012已成立镇级曲艺社1 个,村级曲艺社18个,企业、学校曲艺团队8个,以及一个镇级业余文艺队,专兼职曲艺工作人员达300多人,骨干成员近600人。
2015年,高埗镇有镇级曲艺社1 个,村级曲艺社18个,企业、学校曲艺团队8个,以及一个镇级业余文艺队,专兼职曲艺工作人员达300多人,骨干成员近600人,
据有关资料显示,曾活跃在高埗的民间曲艺就有舟苦歌、嫁娘歌、木鱼歌等,而其中影响最广,群众基础最深厚的就要数粤剧了。
社会保障
2015年累计征集社保基金12.57亿元,参保企业2439家,五大险种参保人数达到66.64万人次,各项社会保险待遇累计支付75.21万人次,共计2.83亿元。目前领取基本养老金待遇合共6948人,领取城乡居民养老津贴2365人。完成社会养老保险(村、社区)缴费标准调整。大力帮扶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成功推荐就业442人,落实帮扶就业资金903.6万元。完成1134人次户籍劳动力技能培训。举办“平安回家相约高埗”就业服务活动、春风行动招聘会、组织参加“2015校企合作洽谈会”和青年见习训练集中招训等活动15场。建成17家“村民车间”,安置近600人就业。 [7]
交通运输
高埗镇截至2008年9月,高埗镇的对外交通系统主要依靠高埗大道和北王路两条南北向道路和部分水路运输。
· 大桥
高埗镇北面有三保大桥、潢涌大桥、草墩大桥与中堂镇相连,经中堂镇可到达广州广园东路,南经高埗大桥可通万江区、往北王路经石碣镇大王洲大桥可达东城区。东侧通过高龙大道和新区大道可至石碣镇。
· 水路
水运方面,高埗镇三面临水,东江南北支流和潢涌河环绕其南北和西面,镇域内部也河涌稠密,水运条件较好。
· 公路
高埗镇高埗镇道路系统基本形成“三纵”(高埗大道、莞潢路、北王路)和“三横”(高龙大道、新区大道、三塘路)的镇域道路交通主干网,还有振兴路、中心路、江城路等主要的组团联系道路,村与村之间也通过支路与主干网相连。有道路用地182公顷,占全镇现状建设用地的13.89%,人均道路面积16.01平方米。有长途客运站一处,位于北王路中段,为东莞市长途汽车站的重要组成。
风景名胜
康王庙
康王庙康王庙位于高埗镇冼沙村,始建于明朝弘治五年间,坐西向东,占地面积约700平方米。
该庙是东莞市仅存唯一正宗的康王庙,康王为宋朝龙捷指挥使康保裔,在抵抗金兵牺牲后被封为'威济善利孚应英烈王'。
历史沿革产生的历史意义:对于了解高埗本土历史文化发展的承袭及岭南风土人情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意义。门面牌匾及正立面墙体,瓦面山脊结构完整,庙为三开间,三进布局,硬山顶,台梁穿斗混合结构。
东圃小学
东圃小学东圃小学是高埗镇历史悠久,意义深远的一所学校。东圃小学的前身是古江城洲李氏家祠,始建于顺治年间,后移建于乾隆戊子年(1768年)蒲月,落成于已丑年(1769年)花月,道光辛卯年(1831年)重修,后因白蚁之患突然倒塌,遂又于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再次重修。
东圃小学的创始人是李一之先生。东圃小学是一个现存完整的革命教育基地。 [8]
著名人物
· 李一之
李一之墓李一之,东莞市高埗镇上江城村人,自小立志报国,积极上进,1926年毕业于东莞中学,入黄埔军校,1928年毕业于黄埔军校,于粤军李济处任参谋,参加过北伐战争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正随得香翰屏部的他不愿剿共,他感到报国无门,即告假回乡,创立东圃小学,为首任校长。
1938年5月后,李一之再度入国民党军香翰屏部任参谋,为党作了许多重要工作。1940年,他任东江游击指挥部作战科长兼游击基干大队长,同年8月,身份暴露为中国共产党营救,1940年12月12日拂晓,他正秘密展开抗日工作,因人泄密,不幸被日寇所捕、遭残酷杀害。
· 李源
李源(1904——1928),生于东莞高埗李屋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21年秋在香港加入中华海员工业联合总会,翌年1月参加香港海员大罢工,反对英帝国主义的种族歧视政策和不合理待遇。1925年6月参加震动中外的省港大罢工,在罢工工人纠察队第三大队工作。同年秋加入中国共产党,随后担任中共中华海员工业联合总会支部书记。1927年4月,任中共广东省委特派员,负责联系中共广州市委。同年冬任中共广东省委委员,参加著名的广州起义,担任广州第五区暴动委员,率领部分广州工人赤卫队员与敌人展开激战,并负责掩护起义主力部队撤出广州。1928年2月被省委派往海南岛,担任中共琼崖特委书记。随后回到香港,在省委机关工作,担任中共广东省委常委、代理省委书记、省委书记,并在中共“六大”当选为中央委员。期间他奔波于各地,努力开展党的秘密工作。同年秋到粤东地区指导工作时,被反动民团逮捕杀害,时年24岁。 [9]
所获荣誉
2012年高埗镇荣获“国家卫生镇” [10]、“全国亿万农民健身活动先进乡镇” [10]、“广东省教育强镇” [10]及“东莞市维护稳定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镇街” [10]称号。
2014年高埗镇获得“东莞市创建文明镇街工作先进单位” [10]、“东莞市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工作先进单位”和“东莞市文化建设达标镇街”等荣誉称号。 [10]
2015年3月,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发文,批准授予高埗镇“广东省曲艺之乡”称号。
2018年10月8日,入选2018年度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