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临证技巧:大病不可滥用大方重剂
胡翘武 原创
“大、小缓、急、奇、偶、复',为中医处方之七种类型,沿用至今,仍不失其实用价值。根据不同病证,而处以相应类型之方剂,为临床医生所遵循之法规。重病用大方,危疾用重剂,取其效宏力专,挽狂澜于万一,救生死于顷刻,历代医案屡见不鲜。近年来未知何故,大方重剂之风有增无已。重病危疾尤且可治,轻病弱体岂可效尤。
曾治郭某,28岁, 产后半年,气血未复,面容憔悴,唇甲惨淡,头昏目肱,少气懒言,纳差脘胀,月经或至期不潮,或届时淋漓不净。某医谓产后气血大亏,亟当补血益气为法,投以中医经典古方大剂人参养荣汤、杞子、龙眼肉、龙骨、牡蛎,每日一剂。
二月后患者诸症未减,反增食少神疲,焦虑不堪之症。其家境不丰,在.一处诊治竟耗资达二百五元,再加其他开支,被迫停药数月。余诊时,患者之诸症同上,淡苔薄白微腻,脉虚细,气血不足:之证昭然若揭,但以气阳弓虚,中气衰败,脾失健运为主。投以保元汤(党参、黄芪,肉桂、炙草)加鹿角霜,陈皮 炒谷芽。服五剂即收脘舒纳增之效,
二周患者诸症悉减大半。窃思仲景而降,名医者代不乏人,处方用药皆酌之又酌,力求精简,功宏效伟。如桂枝汤、四逆汤、六味地黄丸、补中益气汤。及吴鞠通、叶天士辈所制之方剂,危重垂笃之病亦不过数味取胜,内伤杂病之疾皆以轻灵见功。
而今之医者或谓中药效价太低,或谓小剂于病无济,或谓大方愈病迅速.故大方重剂之风与日俱增。殊不知因畏惧中药价昂求治中医者日渐减少,中医诊疗日少,其经验何来,中医之发扬光大又从何谈起?
故在振兴中医,保持中医特色的今天,简、便、验、廉的处方用药也为吾中医一大特色,不必要的大方重剂也当戒也。
纪东涛医师按:处方的剂量应该按脉的力量而定量,脉沉细的温补药量要大,脉细缓而不沉的,补气药可以量大,脉滑的化痰或清热量要大,并不能依据大夫爱好,喜欢温阳的就大量用附子,喜欢滋阴的就大量用熟地,这都是不合理的,医者不能对某些中药和处方有偏爱,要根据患者的脉象而定处方,更不能死搬硬套成方,使患者满足药方,我们要让处方合适患者。
于西安未央区康寿堂中医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