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又冤枉孔子了!​孔子真的杀少正卯了吗?

近年来关于孔子杀少正卯的评论又多了起来,各说各论,莫衷一是。笔者久居乡野,孤陋寡闻,最近两年学会了玩手机,查百度,通过各家评论的细读才知道杀了与没杀少正卯对现代社会影响还很大呢。主要是如果杀了少正卯就会不符合以西方为代表的民主、言论自由等观念,也是开创了儒者以言定罪杀人的先河,让后世、尤其是当代人认为儒家是假仁假义心狠手辣的伪君子,使今人从本心内有抵触情绪,为当今宏扬儒学增加了天然的障碍。笔者一向求真务实,这既是天性,也与接触的行业有关。
笔者少时学习中医,稍长又学习机械设计制造,三十多年来养成了一种刨根问底的“坏毛病”。前些日,本村有一位长者去世,很多人去帮忙。离逝者门前不远处有一棵大柳树,笔者用双臂搂抱还多出三拃,树围约在230厘米左右,看上去很粗,很多人都猜树龄是多少。因此处离笔者家不足百米,故对这棵树颇有印象。
我说:大约十五年以上,绝对不到二十年。有几个人粗了脖子红了脸认为笔者瞎说,断言树龄起码三十多年;任凭怎么解释都不行。笔者有一书友年逾七十,曾说起此树长得快但树龄不长,笔者印象深刻;书友就住大树附近,无奈笔者到书友家又问了一次,确认是不到二十年,当着众人面说出原委,众人仍不信,纷纷认为书友年迈脑迟,记不请了;任凭书友如何说也无济于事。的确让谁一看这棵树少说也有三十多年。
正在此时树的主人来到说:是在前面一户垫庄基后栽的;垫庄基后紧接着就盖房的那年是2003年,众人因熟知并无疑议;这就好办了,2020-2003=17(年),众人才算不再争论。笔者讲这件事是想说明有些有争议的问题如无确凿的证据,要让人接受你的结论还是很难很难的。
顺着这个思路我们讨论孔子杀少正卯的事。此事最有权威且最早的记录有两处:一、《孔子家语·始诛》篇。二、《荀子》的《宥坐》篇。其余皆晚于二篇且有改动,故不录。至于二篇何篇时间更早,先贤孔安国考定《孔子家语·始诛》早于《荀子·宥坐》,且《荀子》中的《大略》《宥坐》《子道》分别与《孔子家语》中的《困誓》《始诛》《三恕》等内容有很多相近之处。在此不论谁早谁晚,因都与孔子杀少正卯有关系,可“并案侦查”。
为了方便读者参考,现录二篇原文如下:
《荀子·宥坐》原文:
孔子观于鲁桓公之庙,有欹器焉,孔子问于守庙者曰:“此为何器?”守庙者 曰:“此盖为宥坐之器,”孔子曰:“吾闻宥坐之器者,虚则欹,中则正,满则覆。” 孔子顾谓弟子曰:“注水焉。”弟子挹水而注之。中而正,满而覆,虚而欹,孔子 喟然而叹曰:“吁!恶有满而不覆者哉!”子路曰:“敢问持满有道乎?”孔子曰:“聪明圣知,守之以愚;功被天下,守之以让;勇力抚世,守之以怯,富有四海, 守之以谦:此所谓挹而损之之道也。”
孔子为鲁摄相,朝七日而诛少正卯。门人进问曰:“夫少正卯鲁之闻人也,夫子为政而始诛之,得无失乎,”孔子曰:“居,吾语女其故。人有恶者五,而盗窃不与焉:一曰:心达而险;二曰:行辟而坚;三曰:言伪而辩;四曰:记丑而博;五曰:顺非而泽--此五者有一于人,则不得免于君子之诛,而少正卯兼有之。故居处足以聚徒成群,言谈足饰邪营众,强足以反是独立,此小人之桀雄也,不可不诛也。是以汤诛尹谐,文王诛潘止,周公诛管叔,太公诛华仕,管仲诛付里乙,子产诛邓析史付,此七子者,皆异世同心,不可不诛也。诗曰:‘忧心悄悄,愠于群小。’小人成群,斯足忧也。”
 
孔子为鲁司寇,有父子讼者,孔子拘之,三月不别。其父请止,孔子舍之。季孙闻之,不说,曰:“是老也欺予。语予曰:为国家必以孝。今杀一人以戮不孝!又舍之。”冉子以告。孔子慨然叹曰:“呜呼!上失之,下杀之,其可乎?不教其民,而听其狱,杀不辜也。三军大败,不可斩也;狱犴不治,不可刑也,罪不在民故也。嫚令谨诛,贼也。今生也有时,歛也无时,暴也;不教而责成功,虐也。已此三者,然后刑可即也。
 
《孔子家语·始诛》原文:
孔子為魯司寇,攝行相事,有喜色.仲由問曰:「由聞君子禍至不懼,福至不喜,今夫子得位而喜,何也?」孔子曰:「然,有是言也.不曰樂以貴下人乎?」於是朝政,七日而誅亂政大夫少正卯,戮之于兩觀之下,尸於朝三日,子貢進曰:「夫少正卯,魯之聞人也,今夫子為政,而始誅之,或者為失乎?」孔子曰:「居,吾語汝以其故.天下有大惡者五,而竊盜不與焉.一曰心逆而險,二曰行僻而堅,三曰言偽而辯,四曰記醜而博,五曰順非而澤,此五者有一於人,則不免君子之誅,而少正卯皆兼有之.其居處足以撮徒成黨,其談說足以飾褒榮眾,其強禦足以反是獨立,此乃人之姦雄者也,不可以不除.夫殷湯誅尹諧、文王誅潘正、周公誅管蔡、太公誅華士、管仲誅付乙、子產誅史何,是此七子,皆異世而同誅者,以七子異世而同惡,故不可赦也.詩云:『憂心悄悄,慍于群小,小人成群,斯足憂矣.』」
 
孔子為魯大司寇,有父子訟者,夫子同狴執之,三月不別,其父請止.夫子赦之焉.季孫聞之,不悅曰:「司寇欺余,曩告余曰,國家必先以孝,余今戮一不孝以教民孝,不亦可乎?而又赦,何哉?」冉有以告孔子,子喟然歎曰:「嗚呼!上失其道,而殺其下,非理也.不教以孝,而聽其獄,是殺不辜.三軍大敗,不可斬也.獄犴不治,不可刑也.何者?上教之不行,罪不在民故也.夫慢令謹誅,賊也.徵斂無時,暴也.不試責成,虐也.政無此三者,然後刑可即也.
 
从二篇原文看,荀子只是记了诛少正卯,并未言杀,而孔子家语于诛之外,又增戮之于两观之下,尸于朝三日。从这些记载乍一看来,孔子杀了少正卯似乎铁证如山,无可辩白。
不过笔者告诉各位,孔子真的没杀少正卯!各位读者别急,咱一个一个说。
先说《荀子·宥坐》:孔子为鲁摄相,朝七日而诛少正卯。此处要弄清两个关键问题:一、摄相是什么官职?有没有杀少正卯的权力?二、诛应怎么解释?先说诛,《说文解字》诛:讨也。再查讨:治也。显然诛不是杀的意思。为何后世有杀少正卯之说?笔者认为极可能是因《孔子家语·始诛》篇中:孔子为鲁摄相,朝七日而诛少正卯...戮之于两观之下,尸于朝三日的记载。因为见到了尸字,便认为肯定是杀了,不然怎么见尸呢?因此以死为定论反推戮诛之意,竟有后世之杀戮连用、诛杀连用,后来干脆由诛杀直接称杀了。这种演化过程莫非是达尔文之“进化论”?亦无从知晓。再看孔子当时的官职,按《孔子家语》中记为鲁大司寇摄相,此事件时间认为是定公九年,一为十四年。笔者认为确切的孔子为鲁司寇是《左传》中记的定公一年,至于摄相时间在此不必争论。在此并不重要。
主要看摄相二字,是暂时代理相的意思。由大司寇摄相之语看,相应比大司寇官职还大,即周代的大宰。相当于现在的国务院总理。
我们引一段郑玄《周礼·注疏》卷二十六中,“内史”至“夺”释曰:按:大宰有诛无杀,此有杀无诛者,诛与杀相因,欲见为过不止则杀之,假令过失已丽於法,内之圜土。《司圜职》云“掌收教罢民”,又云“不能改而出圜土者,杀之”,是因过而致杀也。
疏:“执国”至“会计”释曰:以内史掌爵禄杀生之事。故执国法及令之贰者。国法,大宰掌其正,国令,谓若凡国之政令,故亦掌其贰。因即句考其政事及会计,以知得失善恶而诛赏也。   《周礼,注疏》卷三,云《曲礼》曰:齿路马有诛者,齿谓年之。路马,君之所乘马。辄年之则有诛责。引之者,证诛为言语责之,非有刑罪也。
通过以上资料证明,诛与杀显然在当时是两码事。我们翻看一下《论语·公治长》: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
于予与何诛?一句结合宰予昼寝,其意甚明。总不能解释成:宰予白天睡大觉,我怎能杀了宰予呢?孔子可是真正的当事人。读者可仔细分析、分析。
再举一例《吕氏春秋·当务》:楚有直躬者,其父窃羊而谒之上。上执而将诛之。直躬者请代之,将诛矣,告吏曰:“父窃羊而谒之,不亦信乎?父诛而代之,不亦孝乎?信且孝而诛之,国将有不诛者乎?”荆王闻之,乃不诛也。孔子闻之曰:异哉!直躬之为信也,因父而再取名焉。故直躬之信,不若无信。”
我们分析一下这个案例,在周代盗窃罪没查到具体的惩处条文。在《周礼·掌戮》篇中,判死刑的几种没有盗窃犯。秦至汉对盗窃犯的处罚是很重的,可参考一下:“盗马者死,盗牛者加(枷)。”以此推之,窃羊总不致于死吧?按情理讲,直躬者如知举报了父亲就被处死,还去举报,真是不可思议!从后面孔子对此的评价中也看出诛并不是杀的意思。各位读者至此可再回头看一遍《荀子·宥坐》,从这三桩案例看,孔子是前二案的当事人。后一例是见闻者,都和孔子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诛怎么解释应该明白了吧?
为了更好的说明诛不是杀的意思,我们再引一段《周礼·秋官·野庐氏》:野庐氏掌达国道路至于四畿。比国郊及野之道路、宿息、井、树。若有宾客,则令守涂地之人聚柝之。有相翔者,诛之。郑玄注引郑司农曰:有奸人相翔于宾客之侧诛之。孙怡让正义:此相翔亦谓徘徊观望伺闲为窃盗者。简单解释一下:有人闲溜达,想偷宾客点东西,注意是想偷还没偷。如果这样就杀了人家,各位读者以为成立吗?综上所述,诛不是杀就更明显了!至此我们可以给诛下个定义:诛:斥责,责罚,训诫。当然分情节轻重,有可能还有游街示众、关教改所等的处罚。笔者不谙法律,不知以上举证是否够定案的条件了。如果不够,容以后再作补充。关于《荀子·宥坐》中的诛就介绍分析到这里吧。嗨,忘了一件事,《荀子·宥坐》中还有一处就是子产诛邓析,我们再简单说一下。子产诛邓析、史付姑且为真,没有这二位也不够此七子之数啊。子产杀了邓析吗?没有!《左传·昭公二十年》中子产死于是年,而邓析却是在鲁定公九年被杀。《左传·定公九年》郑驷歂杀邓析,而用其《竹刑》。也就是说子产死了二十一年后邓析才被杀。可见子产诛邓析或真,杀邓析则不成立!由于反证了诛与杀的不同。费的劲可不小了,不知各位读者听明白了吗?应该明白才对!
至此我们可以总结一下:孔子诛少正卯中的诛字本没有什么悬念,只是责罚、训斥、声讨之义;但由于受了《孔子家语》中戮之于两观之下尸于朝三日的连累,以至便有了由诛向杀的过渡。如果仅就《荀子·宥坐》的记载而言,现在完全可以结案了:孔子没杀少正卯,只是公开通报批评了少正卯。最让人头痛的还是《孔子家语·始诛》篇中的“戮”和“尸”,不说明这个问题就如此结案,显然众人不会答应。稍安勿躁,下面再接着分析。
先说“尸”吧,这是关键中的关键,绝大多数人会问不杀能见“尸”吗?这尸还难道是活人不成?你可别这么说,在古代尸有时还真是指活人。古代祭祀时,代表死者受祭的活人就称尸。《礼记·曲礼》:孙可以为王父尸。尸还可以指神像。康熙字典:又神像也;古者祭祀,皆有尸以依神。“尸”也可为形容词,如尸位素餐;再如《论语·乡党》寝不尸,居不容,你总不能解释成:睡觉睡死了吧。当然尸也可指人死后的尸体。这里要想知道:尸于朝三日中的尸是指真正的尸体,还是像尸体,或代祭者,必须再对“戮”进行最后的考查。当然不能看现代人的解释:百分百就是杀嘛,也不能再查《说文》了。前边我们已经解释过了其中的来龙去脉,我们再穿越到那个案例的年代去搜寻一番看有什么新发现吗?这可是最后一关了,请读者别分神,现在就随笔者去找一找。
戮,古同僇,是侮辱的意思。
在《左传·文公元年》中有这样一段话:十一月丙寅,晋杀续简伯。贾季奔狄,宣子使臾骈送其帑,夷之蒐,贾季戮臾骈,臾骈之人欲尽杀贾氏以报焉。臾骈曰:不可,吾闻《前志》有之曰:“敌惠敌怨,不在后嗣”,忠之道也。夫子礼于贾季,我以其宠报私怨,无乃不可乎?介人之宠,非勇也。损怨益仇,非知也。以私害公,非忠也,释此三者,何以事夫子?尽具其帑,与其器用财贿,亲帅扦之送致诸竟。
从这段文字中我们看到贾季戮臾骈,是侮辱的意思,而非杀,如是杀之,后面就不会有臾骈曰云云了。各位可细读读,看是不是这么回事。如你仍解释成杀,并且說是没杀死;不带这么玩的,那你就先休息休息,冷静后再接者往下看。
再找一例:《左传·成公六年》:晋栾书救郑,与楚师遇于绕角,楚师还,晋师遂侵蔡。御诸桑隧,赵同、赵括欲战,请于武子,武子将许之。知庄子、范文子、韩献子谏曰:“不可,吾来救郑,楚师去我,吾遂至于此,是迁戮也,戮而不已又怒楚师,战心不克。虽克,不令。成师以出,而败楚之二县,何荣之有焉?若不能败,为辱已甚,不如还也。”乃遂还。我们分析一下:晋军救郑,是楚国要打郑国,文中没明说,但根据通篇看应是这样。当晋军来救时遇到了楚军,楚军一看有晋军增援,怕打不过就撤兵回去了,后来晋军去攻打蔡国,楚军就去救蔡国。晋军于是要与楚军开战,经手下谋士劝解后也收兵回去了。從这其中的迁戮、戮而不已、何荣之有、为辱已甚等語综合看,两军并未交战,故没有杀的成份,而是报复受辱的行为,这里的戮应解读为:使其受辱的意思,与辱同义,但状态不一样。
从两个实例看戮不是杀已非常明白了。为了更直接的认识戮的含义,下面接着举证:《论语·公冶长》子谓公冶长:“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子谓南容:“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以其兄之子妻之。这是孔子本人亲自用戮的实证,用刑戮二字是什么意思,是受刑被杀死吗?显然不是,一般译文也解释成祸害,笔者认为此解也不准确。我们先引一段简文后再一起解释什么是戮。汉贾谊《新书·阶级》:廉丑礼节以治君子,故有赐死而无戮辱,是以繫、缚、榜、笞、髡、刖、黥、劓之罪,不及大夫。這裏將賜死與戮辱對舉,又結合下一句是以繫缚榜笞髡刖黥劓之罪不及大夫,可斷定戮非殺死,而是受辱之義。由此可以看出《论语·公冶长》中的“刑戮”就是指受刑而辱的意思。
最后再看一下《周礼·掌戮》中判死刑的罪有杀亲、杀王、杀人。凡军旅、田役、斩杀刑戮亦如之。墨者使守门,劓者使守关,宫者使守内,刖者使守囿,髡者使守积。以上的墨、劓、官、刖、髡都是刑戮的范围。《礼记·儒行》:儒者可亲而不可劫也,可近而不可迫也,可杀不可辱也,这里的辱也应指因刑受辱。古代儒者要脸啊!当时仅次于死刑的就是墨刑了(在脸上刺字)。从以上的资料看:迁戮、刑戮、戮辱都没有杀的意思。至于今杀戮连用,甚至以戮当杀极可能是因《孔子家语·始诛》的相關説法才逐渐演化而來的。前边已经说过了,最后再对“戮之于两观之下”中的戮作一个定位。此处的戮应是使用什么方式使其受辱,笔者认为肯定不是以上介绍的刑了。具体用什么方式不敢胡乱猜测,也可能有变通的方式。如后世曹操的割发代首,宋代包拯的“打龙袍”等,总之戮在此案中就是受“刑”而辱的意思,绝对不是杀。
回过头再读一读《荀子·宥坐》《孔子家语·始诛》中关于孔子杀少正卯的前后情节,孔子摄相事有喜色,当然不是做官美的,下文:不曰乐以贵下人乎?从这句话下面就开始诛少正卯,怎么看,也没有随后就杀少正卯的征兆。再往后看有这么一句:语予曰:为国家必以孝,今杀一人以戮不孝,又舍之。各位读者请注意!这一句话可是同时出现了“杀“与“戮“二字,总不能解释成:现在杀一人以杀不孝的人吧?此句中的“戮”就是侮辱的意思。应解释成:现在杀一人以此侮辱那些不孝的人。如此解释,如还认为“戮“就是“杀的话,请你读:“今杀一人以戮不孝”一百遍,自然就不会指戮为杀了。从这一句话中明显的看出杀与戮不是一个意思!再看后面还有一句:慢令谨诛,贼也。杨倞释谨:慎也。注家对此语的解释笔者以为不到位,怎么也体现不出慎重的“杀”就是贼的联系。窃以为慢令谨诛应释为:怠慢上级(国家)下达的命令,犹豫执行,此处也有得过且过做好人的意思;对不良言行欲言又止,不及时斥责和惩罚,这就是道德的贼啊。我们看一下《论语·阳货》子曰:“乡愿,德之贼也”。这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我们反来复去引经据典的论述,诛、戮、尸都说明白了,最后各位读者休息一会兒,有个比較的抽象问题需要思考一下:那就是尸于朝三日。少正卯被杀后的尸体在朝堂之上放三日,怎么摆放?一边商讨国家大事,一边放着个死人,这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各位觉得靠谱吗?该还原现场了:孔子时任大司寇并代理宰相职务,心里很高兴,当时少正卯言行已经达到了扰乱公序良知的程度,可是当时没人及时直言相斥,怕得罪人。正好孔子代相,名正言顺地在朝堂之上公开点名指责了少正卯,在两观下羞辱了他,少正卯颜面尽失,再上朝后三日一言不发,像个死人一样。
至此千年悬案孔子“杀”少正卯结案。判决如下:
嫌疑人:孔子,男,汉族,籍贯山东曲阜,鲁襄公廿一年周历十月廿一日(公元前552年10月2日)生。经审查,事实请楚,证据充分,没有杀少正卯。即日起公告全国。
共和国七十二年,岁次庚子,十月丁卯,献县崔记川。
(0)

相关推荐

  • 不一样的孔子

    接着聊孔子.(上期:<看看孔子的故事有多励志!>) 4 我们昨天说到孔子十九岁进了鲁国大贵族季孙氏家当了一名小吏. 季家当时主政鲁国,鲁昭公几乎就是摆设,季家的季平子.季桓子,先后出任鲁国 ...

  • 《尹文子》揭示:孔子诛少正卯纯属虚构?

    2500年前,鲁国大夫少正卯一边当官,一边办学校挣外快,少正卯能言善辩.语言诙谐风趣,多次把孔子学生吸引过去听课,只有颜回没有去.公元前496年,孔子担任鲁国大司寇,代理宰相,上任后七天就把少正卯给杀 ...

  • 司(sī思) <书·大禹谟>:"好生之德,洽于民心,兹用不犯于有司."<管子·立政>:"置闾有司,以时开闭."<管子·幼官> ...

  • 【郁氏文化】yesuo聊历史||一代圣人孔子居然也开杀戒?历史上的两次杀人事件为后世所诟病

    郁氏文化 儒家先圣一代大师孔子居然也杀过人? 在大家的印象中儒家总是温文尔雅,礼化教人,怎么会去杀人?杀人应该是法家去干的啊. 历史上有两次与孔子有关的重大杀人事件,但知道的人可能并不多. 孔子一生政 ...

  • 孔子该不该杀少正卯

    孔子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是儒学的创始人,在封建社会,孔子很长时间被封为"万世师表". 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从孔子到孟子,从孟子到荀子,然后再到汉朝以后的董仲舒等.孔子 ...

  • 他名气比孔子大,学生比孔子多,孔子掌权后便杀了他,并暴尸三日

    对于孔子,相信绝大多数中国人都不陌生,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作为当年最博学的人,孔子在世时便被尊称为"天纵之圣",如今更是被我们尊为" ...

  • 孔子杀少正卯的动机是什么

    有人说:孔子杀少正卯主要是因为少正卯的行事风格及其所产生的影响在孔子看来是不合乎道义的,不符合仁爱原则的,会对社会产生负面影响,这是孔子所不能容忍的,因此当孔子掌握权力力,出于卫道的原因,就立即诛杀了 ...

  • 他名气比孔子大,弟子比孔子多,孔子掌权后却杀了他,还暴尸三日

    商鞅在年轻时代也是属于典型的"怀才不遇",他投奔到魏国公叔痤的门下,公叔痤听从他的意见但是却并不给他足够的权力,只是让他做了个整理文书的小官.但是商鞅并没有因此而沮丧,反而是在这个 ...

  • 孔子担任大司寇,为何下令诛杀少正卯,还将其暴尸三日?

    孔子诛杀少正卯,可以说是其一生中无法洗刷的污点.我们都知道,孔子创立儒学,被奉为儒家圣人,是我国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教育家,在道德情感上达到了无可挑剔的完美地步. 那么,孔子为何要杀少正卯,以致于暴尸三日 ...

  • 太上老君是怎么痛骂儒家和孔子的 道家真的被儒家的统治过吗

    其实老子在世的时候就知道儒家会影响道家发展,于是就痛骂儒家,还骂孔丘.因为他觉得儒家所谓的"仁义"全是空话,他们口中的三皇五帝都是坏人.因为在那个时候大家还不是这么推崇黄帝,老子也 ...

  • 此人名气比孔子大, 学生比孔子多, 孔子得权后立马把他诛杀了

    老家的故事 2020-11-24 22:11 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儒学从汉代起就成为了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的正统思想,孔子也被历代君王奉为"万世师表".孔子的核心 ...

  • ​终审千年悬案—孔子杀少正卯

    近年来关于孔子杀少正卯的评论又多了起来,各说各论,莫衷一是.笔者久居乡野,孤陋寡闻,最近两年学会了玩手机,查百度,通过各家评论的细读才知道杀了与没杀少正卯对现代社会影响还很大呢.主要是如果杀了少正卯就 ...

  • 他学生比孔子多,名气比孔子大,孔子当官后却杀了他,名字很耳熟

    在不少人的心目当中,孔子可以说是一个几乎完美的人物,身为儒家祖师的他,提出的仁义礼智信等观点更是深入人心,但是即便如此,孔子一生当中,也有一件十分受争议的事情,他学生比孔子多,名气比孔子大,孔子当官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