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发掘出汉初版《道德经》,与现版一对比:几乎被改得面目全非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道德经》。 老子李耳是道家老祖,东汉道教也是以《道德经》作为根基,以求仙问道作为核心思想,在传说中,老子抵达函谷关时,编写了《道德经》,随后就骑着青牛飞升了。
即便到了现代,《道德经》依旧还是中国文学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一,根据联合国统计,《道德经》是除了《圣经》之外,被翻译成外国文学最多的文化名著。也就是说外国人知道《道德经》的人远远比知道四大名著的人要多。 然而,上世纪七十年代,随着长沙汉墓马王堆的出土,考古学家这才发现,今天流传的《道德经》版本,跟汉朝《道德经》有非常大的差别,原来我们学得都是错的。
马王堆汉墓,位于湖南省长沙市浏阳河旁的马王堆乡,1951年,考古学家就发现了长沙有一座大型汉墓,但由于各省的考古学家都在关注明定陵的挖掘,马王堆的勘探工作也就搁置下来了。 而明定陵的惨痛教训,考古学界只能将马王堆定为保护单位,1971年因为修建防空洞,引发了地下坍塌,马王堆这才面世,马王堆出土了3000多件文物,大多数都保存完好。 一号墓出土的辛追夫人更是一具湿尸,出土时,她的皮肤还有弹性,关节可以弯曲,更神奇的是,辛追夫人还有一头乌黑靓丽的头发,不过在接触空气后,都氧化了,至于辛追夫人为什么能两千年不腐,实在让人好奇。
除了辛追夫人之外,三星堆出土的文物之巨,被誉为“东方的庞贝古城”。 其中帛书《道德经》是现今发现的最古本,因为年代过于久远,传世版本的《道德经》跟马王堆《道德经》还是有很大的差别。 马王堆《道德经》分甲、乙两本,甲本共5344字、乙本共5342个字,甲乙两本到底是什么名字很难考究,史学界一致称为《老子》。
司马迁在史记中说老子著书上下两篇。这应该说得就是《道德经》,司马迁虽然也不是老子时代的人,但是能考证到的史料,肯定比我们要齐全的多,他知道上下两篇也就不奇怪了。 甲本《道德经》我们暂且称为“德经”、因为古本和今本的开篇天差地别。 今本《道德经》以: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作为开篇,我们理所当然的认为,这是老子对“道”的认知。
在道教的世界观,世界万物的一切源头都“道”开始,也就是那句“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讲的道并不远,它就在我们身边,这个“道”我们“视之而弗见”、“听之而弗闻”。 但是老子属于道家人物,并非道教,这两者还是有些差别的,道家思想虽然也阐述了“道”但是老子作为春秋战国的人,一切还是以治国为准,就像是孔子周游列国,传播思想一样,孔子曾请教过老子,他的儒学思想也带着一部分道家思想。 因此古本的《道德经》开篇是: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老子提倡做人的品德,认为万物万物都应该以“德”为准,其实这也符合春秋战国的时代背景,春秋战国虽然礼乐崩坏,但是治国还是以德为准。 古本的《道德经》大约有300多句话,但有700多处遭到了改动,以前晦涩难懂的句子都被简单话,一些落后于时代的思想,历朝历代编写《道德经》的人都会进行修改,这也造成《道德经》里面有许多句子牵强附会。 古本和今本的章节也被打乱了,有时为了避讳皇帝的名讳,《道德经》也会将里面的字用其余的字代替。
古本中的“道生一……勿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被改成了今本“道生一……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 这种改动太多了,但想要还原过来,也不太可能,毕竟传世版本的《道德经》经过了数千年的编写传承,里面的一些思想是经过后世整合的,它可能更优于老子的《道德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