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周(明代)吴中山居图卷欣赏
沈周吴中山居图卷,纸本,32.5X291cm,后又米万钟、彭年、周天球等题跋;
沈周(1427-1509)明代杰出书画家。字启南,号石田、白石翁、玉田生、有居竹居主人等。汉族,长洲(今江苏苏州)人。生于明宣德二年,卒于明正德四年,享年八十三岁。不应科举,专事诗文、书画,是明代中期文人画“吴派”的开创者,与文徵明、唐寅、仇英并称“明四家”。
明 沈周 吴中山居图卷 保利2011春拍成交价1092.5万元
云霞吞吐 独写性灵—沈周《吴中山居图卷》赏析
天津美术学院?刘金库 教授
全卷画出山村水郭、渔耕樵读、山容秀润、笠泽成湖、亭台水榭映带其间的苏州“吴中”景致。画于成化壬辰(1472年)。时年沈周45岁,正值壮年,笔法精道,风格细秀,文雅蕴藉。卷后有沈周自题诗:踈柳江邨起暮烟,晚晴依约一汀川。青山最是供诗料,忽送斜阳落钓船。卷后有米万钟、彭年、周天球诗跋及袁褧的观款。此卷在清代时经过顾琰、谈健舟等收藏,是件流传有序的藏品。
打开画卷,坡岸陡峭,树木茂郁。谷涧平地处有三株古松,下有高士读书,卷中远景峰峦连亘,山峦起伏,水天一色,极富冷寂清幽之致。在构图上有疏简之分,注意突出主体,皴法较倪瓒短粗,且多湿笔,富浓淡变化,好似画面有无限的空间,意境飘缈,虚实相生,给人以无尽的遐想。
沈周在他画的《吴中山水全图》(故宫博物院藏)的跋中说:“吴中无崇山峻岭,有皆坡陀连衍,映带乎西隅,若天平、天池、虎丘为最胜地,而一日可游遍;远而光福邓尉,亦一宿可尽。余得稔经熟,历无虚岁,应日寓笔,图者屡矣。此卷其一也,将谓流之他方,亦可见吴下山水之概,以识其未游者。画之工拙,不暇自记矣。”
沈周居“吴门四家”之首,从小受家庭熏陶,其祖父沈澄是元末画家王蒙和陈惟允的好友,沈周的父亲沈恒吉,伯父沈贞吉,都是陈惟允之子陈继的学生,两人通经学,皆善画。沈周四十岁前师王蒙,中年后以黄公望为宗,晚乃醉心吴镇,期间又兼参南宋夏圭笔意,然皆能出入变化。四十岁之前的作品为“细沈”,四十岁后为“粗沈”,这时自成一格的成熟画风,中锋秃笔,粗阔豪放者,称为“粗沈”。正是后人所称作“粗枝大叶”,“天真烂发”的画风时期。此件作品恰好是“粗沈”创作阶段。此图卷计有四个特点:①构图是用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卷》(现收藏在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构图法,原因是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卷》就收藏在他家1;②绘画风格是仿元代著名画家倪瓒的风格,平远构图,折带皴,点横苔点,虽不着色,纯以水墨画出,但笔法苍劲,墨色浑厚。③笔法是仿元代大画家王蒙的笔法,但与王蒙用笔“繁密”相反,他的用笔最“简疏”。④用墨含蓄蕴藉,融揉参杂而具自家风貌。
沈周开创了以山水画象征人品的表现手法,就是从他仿临元四家开始的。沈周的仿古之作,实际上已融各家之长,在把握诸家笔墨上,仿其大略,形神逼肖,但决不拘泥于古人,注重师法自然,从而脱古图新,形成自身独特的风格。在此画卷中展现了他泛学诸家的师承以及探求精致的态度。
与此卷山水画法如出一辙的有收藏在首都博物馆藏有沈周的《仿倪云林山水卷》,两图比较,此卷略胜一筹。此卷中用笔简意苍茫,中锋侧笔兼施,笔法刚中有柔,苍中带秀。墨笔随意而运,浓墨为主,间施淡墨,层次多变。山石轮廓各异,线条苍劲,浑厚的山峦及披麻皴法,加上浓密的苔点,画面响亮而有韵律。
沈周重视师古,但更注重师法自然。董其昌虽认为沈周下笔太重,也不得不承认其为明代仿倪第一人:“启南助以笔力,正是善学柳下惠,国朝仿倪元镇一人而已。”沈周一生不仕,淡泊功名,博览勤学,专心从事丹青与诗文艺术,刻苦研究前人的优秀理论与技法,融会贯通,创立了自己的风格。沈周游离于院派、浙派之外的士人画家,他避开险恶的官场以躲杀戮之祸,弃仕途而与杜琼、周嘉、赵同鲁、史古明结交同游,他们恪守祖训,以高隐为乐,寄情丘壑,处士终生。
注释:
据明·都穆《寓意编》所载,沈周藏有从五代至宋元的一些书画之真迹。如:胡壤的《番骑图》,郭忠恕的《雪霁江行图》,宋人摹周文矩的《宫中图》、李公麟的《女孝经》、赵孟俯临《伏生授书图》、巨然《赤壁》、《雪屋会琴》二图等。还有苏舜钦、蔡襄、苏轼、苏辙、黄庭坚、米芾等宋代书法家遗墨,或手卷,或册页,或帖子,或札子,为数也不少。此外,沈周还收藏宋代董源与李成的画,元四家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王蒙为沈周曾祖父作的山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