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清走笔132】《只有一个地球》(第2课时)简录及点评|涂伶俐等
《只有一个地球》(第2课时)
简录及点评
● 六年级语文组 供 稿
在松滋市实验小学2020年“双创”主题教研活动公开课展示中,六年级组提供的《只有一个地球》受到全体语文教师的好评。该课由六年级语文教研组长涂伶俐老师执教,集中了教研组全体语文教师的智慧。现分享这节课例的相关成果。
师:文中有一个句子总括了地球的特点,快速浏览课文,找到这个句子。师:(板书:可爱 易碎)一起来读读这个句子,读出它的特点来。亮点评析:依教定教,找准切口。根据说明文的文本特点,找到全文最能体现说明对象“特征”的关键句——总括句,找到打开全文的“钥匙”。师:地球怎样可爱?请同学们默读课文,你从哪些段落或词句中感受到了地球的可爱,拿起笔,把你找到的关键词句圈画出来,还可以做简单的批注。师:这是有幸飞上太空的宇航员所看到的地球的美,那我们眼中的地球又是怎样的美呢?生:辽阔、人类生活得非常惬意、有无数的美景供我们欣赏······师:是啊,只要我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就会发现地球上风光无限,处处是美景。生:地球,这个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美丽壮观,和蔼可亲。师:是啊,好多好多人类所需的资源都是我们的地球母亲无私地慷慨地给予我们的,没有地球,就没有我们人类。让我们再次深情地感谢她、赞美她,读——生:地球,这个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美丽壮观,和蔼可亲。师:地球是这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无私慷慨,难怪宇航员会发出这样的感叹亮点评析:品读地球的“可爱”,梳理色彩、形态等说明的角度,抓住关键句“地球,这个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美丽壮观,和蔼可亲”体会地球的“人类的母亲”形象,并从文本对话链接到学生的生活经验。这一板块教学,教得深情,又有深度。师:自由地读一读课文中写矿产资源的句子,看看这一段中的那些词句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你觉得非常震撼?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拿笔圈画批注。师:你找的关键词是什么,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按这样的模式来交流,好吗?生:我找的关键词是“几百万年、几亿年”,我从中体会到了矿产资源的珍贵,来之不易,形成速度非常的慢。师:用具体的数字让我们感受到了矿产资源的形成特别的漫长,特别的不容易。读出你的感受来。生:我找的关键词是“但是、如果、必将”,体会到矿产资源的形成的不容易,强调如果不加节制的开采,必将带来严重的后果,告诉了我们保护矿产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师:真会读书,带着你的这种体会,读一读你找的这个句子。师:什么叫不加节制?没有计划,没有限制,想在哪里开采,就在哪里开采,想开采多少,就开采多少。这样开采导致的结果就是师:什么是枯竭?就是再也没有了。这里指什么没有了?矿产资源。师:你们知道哪些是矿产资源吗?你们知道这些资源能给我们人类提供了什么吗?生:汽车需要石油,才能在路上跑。煤炭可以帮助我们生活,给我们带来温暖。师:现在请大家想一想,如果说这些资源没有了,枯竭了,我们的生活将怎样呢?生:给我们的生活造成很大的不便,我们的生活会特别的艰难,给人类的生存带来严重的威胁。师:地球是无私的,他慷慨的向人类提供矿产资源。据统计,我国地下的石油资源是7300多万吨,居世界第三位,煤炭资源1145亿吨,居世界第一,但是,就是这样的资源,出示资料袋,1、专家估算,中国的金矿还能开采14年,银矿19年,石油29年,铜矿30年,大部分矿物资源都将在百年内枯竭。2、我国山西省因煤矿资源过度开采,地面出现沉陷,全省八分之一面积“悬空”。仅2010年,就有300万人因此受灾。自由读生:我们真的应该节制一点了,不然等到这些资源枯竭了,我们的生存真的就有问题了。师:联系课文想想,地球需要经过几百万年甚至几亿年的地质变化才能形成的矿产资源,因为人类的贪婪和无知,不加节制的开采,几百年,甚至几十年,就让它枯竭了,你们的心情是——生:沉重、心痛、震撼、自责······师:“几百万年甚至几亿年”,你强调这些数字,让我们感受到了矿产资源的来之不易。师:你强调“必将加速”,让我们感受到了不加节制地开采带来的严重后果。师:矿产资源枯竭了,就意味这地球破碎了,难怪宇航员会发出这样的感叹——亮点评析:品读地球的“易碎”,抓住中心句、关键词,教学举例子、列数字等说明方法,重点体会词语的感情色彩,补充“资料袋”,强化易碎感,带领学生沉浸在“易碎”的忧思中。2、哪些词句让你感到震撼?圈画批注,并有感情地朗读。4、在小组内充分交流的基础上,由组长综合大家的观点安排汇报人员和方式。亮点评析:变革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分工明确,指向清晰。让学生运用前面习得的“抓关键词句品析”的方法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在直击文本的同时,又一次链接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对“易碎”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不只是资源枯竭,还有生态破坏。
【一年级组】本节课的探究主题是抓住关键词句品读课文,在涂老师的这节课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一抓中心句进行教学。一开课,涂老师就抓住全文的中心句进行教学,有效地帮助学生把握了课文的脉络。在教三四自然段时,涂老师又让学生找三四自然段的中心句,从而让学生准确迅速地理解了课文内容。二抓含义深刻,表达思想感情的句子进行教学,并通过联系上下文,关联生活实际,又以读促解,以读悟法,以读动情,是一节有丰富关联,有深度体验的课。三抓关键词,像什么四十亿光年等等,不但让学生们感受语言的准确性,又获得了新的体验,升华了情感。【三年级组】涂老师沉稳大气,成竹在胸,整节课令我们惊艳不断。抓关键词句,理清文章脉络,脉络清晰,这是第一课时完成的,由此可见,这是老师的课堂常态。抓关键词句,让学生提取重要信息。例如抓“沙衣”“不加节制”“枯竭”“无私”等词语,让学生知道了地球可爱、易碎等特点。抓关键语句,反复诵读。如宇航员的感叹与作者的观点两句话,一咏三叹,串起了整个课堂教学。链接了大量资料,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让学生能拥有自己的观点。教师导学与学生自学各有侧重。老师引导学生学习第三自然段,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第四段,【四年级组】一是语文课堂,语文先行。《只有一个地球》一课,是一篇文艺性说明文。涂老师的课堂,教学重点在于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学习说明方法,品味语言的准确和严谨,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通过品读语言来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呈现了一节议论纷纷、书声琅琅的语文课堂,充溢着浓浓的语文味。二是抓关键句,一咏三叹。语文阅读教学,是师生与文本的对话过程。在上课伊始,涂老师让学生浏览课文:找出课文所表达的观点,以及文中总括地球特点的句子,并以这两句话作为本课的切入口。在教学整篇课文时,始终以这两句话为线索,一咏三叹,让学生反复朗读,感悟文本,让“只有一个地球”深深烙印在同学们的心里。三是以读为本,读中感悟。教学本课时,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涂老师指导学生朗读。读有层次,读有梯度。读美文,领悟美景;读数据,震撼人心;读呼吁,引发共鸣。在读中理解,在读中体会,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四是联系实际,提升情感。学完课文,涂老师让学生编辑一条微信,来呼吁大家保护环境,保护地球。使学生意识到“只有一个地球”,保护环境,刻不容缓。要保护地球就要付诸行动,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激发了学生环保的自主意识。这样的写作训练,读写结合,既训练了语言,也表达了学生内心的情感。【五年级组】一是品读感悟,以情促解达成情感共鸣。涂老师化繁琐的讲解,课堂中指导学生反复地、不同形式的朗读,充分体现了课标要求的在读中理解,在读中体会,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受到熏陶。比如: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这句话,学生在了解地球如此美丽、壮观之后,产生了对地球强烈的热爱之情,深情读出了地球的可爱。在讲“地球资源有限”这部分时,继续加强学生朗读指导,使学生的意识得到升华,认识到地球太容易破碎,需要迫切的保护。二是精准切入,质疑解疑体现单元重点。涂老师紧扣单元重点,结合说明文特点,选准切入点,抓住关键词句,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达到了“牵一线而动全身”的效果。从最有价值的问题入手——宇航员遨游太空为什么发出“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也太容易破碎了”感叹,通过多种途径,潜移默化引导学生质疑解疑,自主获取知识,寻找答案。出示资料袋,引导学生利用具体的感性材料,理解“为什么以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公里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和“讲述40万亿千米相当于坐飞机差不多需要60万年,移居是不可能的”,加深了宇航员发出的感叹“可爱、易碎”这一心境,达到情感上的共鸣。三是合作探究,激发想象促进读写结合。分小组合作学习,出示小组合作学习建议,圈画批注,感知文本内容,联系生活现象谈感受,又放手让学生讨论,最后师生交流,既培养了学生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课结束前,涂老师设计了小练笔,要求学生围绕“关爱自然、刻不容缓”主题,编辑一条微信发朋友圈,呼吁大家保护地球,最后回扣了“只有一个地球”主题,既激发了学生想象,又使学生的语言文字得到了训练,宣泄了学生内心的情感,深刻促进了读写结合综合能力的锻炼。
这是一节有文本特点的课。教学依生定教,还要依材定教。这是一篇文艺性说明文,具有说明和文艺双重特征。是说明文,就要把握说明对象、说明对象的特征、说明方法、说明文的语言和作者的观点等要素进行学习。因此,这节课在内容定位上充分体现了教材的文本特征。教师大胆地教给学生说明文的基础知识。抓住一个中心句,牵引出几个关键句,聚焦地球的特征“可爱”和“易碎”进行文本解读。这是一节有精巧结构的课。选好切口,才能如疱丁解牛。正是因为说明文是有鲜明的文体特征的,比如它有中心句,总括句、总结句等。教师巧妙抓住课文倒数第二段,引导学生在最快时间把握文本内容,抓住最后一段的最后一句,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从而将教学精准地切分为品析地球的“可爱”、地球的“易碎”、地球的“唯一”这三大特征。教学思路清晰,丝丝如扣,用关键句的反复朗读串联出一唱三吧的效果。这是一节有学科思维的课。有读,有品,有思。语文的思维,也是有语言逻辑思维,即强调是什么,什么样,为什么。这个思维是建构在语言文字的品味和理解的基础上的。教师通过设计台阶、搭建阶梯、学习建议等,真正实现思维训练和合作探究。这是一节有丰富关联的课。从文本走向生活,用文本链接经验。课中有两处关联很有价值。一是“我们眼中的地球有着怎样的美?”二是补充资料后追问学生,联想现实生活中生态破坏的镜头。这是一节有对话体验的课。和文本对话,沉浸式体验。抓住文中具有情感性的词语,如“母亲”“摇篮”“慷慨”“无私”等,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建立与地球生命共同体的认知。用“哪些词语让你感到震撼”引入对关键词的品析。追问“如果这些资源没有了,我们的生活会怎样”引发学生对未来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