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3《易经残卷·观》中古虞夏时代(草稿)

观:盥而不荐,有孚颙(yong)若。   象曰:风行地上,观。先王以省方观民设教。

彖曰:大观在上,顺而巽,中正以观天下,观。“盥而不荐,有孚颙若”,下观而化也。观天之神道,而四时不忒,圣人以神道设教,而天下服矣。

文言:(原缺)

观:“观”与“睽”都是看的意思。观,是看表面,在这里佗有崇洋媚外的那种味道。睽,是仔细看,以探究其内里。《序卦》“临者,大也。物大然后可观,故受之以《观》。”临,君临天下也,大者也。物,人也,人成为伟人之后,人们才会格外关注佗。之所以被人分外关注,必有可观之处也。为了向我们讲述这些可观的地方,故受之以《观》。”名人效应也。

盥而不荐,有孚颙若:颙,形容大的样子,这里指人非常多。民众们有跟风盲从的毛病。对于一些事情而言,如果佗们明白个中道理,肯定不会那样去做。由于不明所以,所以很怕其中有什么说道,于是也跟着那样做,好解解心疑。就像在某特殊的场合上,大贤因为手脏了,于是弄来点水,洗了洗手,然后不声不响地率先走了,大家谁也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于是一个个的都跟着洗手。遂成为笑话。

先王以省方观民设教:先哲的这些思想之所以被成功地融入到神学当中,那不是一下就成的,那是通过非常认真的考察,经过有针对性地不断改进与调整,使之完全符合民众们的心意后,才在最终站住脚的。设,只是暂时用那么一下,没做长久打算。非正也。

大观在上,顺而巽,中正以观天下,观:这些被人们尊为君子的人,佗们实际上是圣哲。这些圣哲可都是有前后眼的人,佗们那能差了事儿。圣哲们早就把这些在上位的人的那点儿小心思都看在了眼里,于是才能顺从这些人的心意说话做事而又不违背自己那做人的准则。没有什么违逆,因此圣哲的言行才能够进入到这些人的心里,从而广为流传。这些追求中正的人,他们的事业尚未能成,心中犹有所憾,于是放眼天下,观天下万民,以取法于人。很快佗们就注意到了圣哲,故君子之语大。那些精英们都喜欢这东西,这东西必然是值得传承的好东西,即使咱们咋地也看不出佗那里好,那也是好东西,得留着,得往下传,一定会有识货的人。此谓“观”,从神学的角度讲,佗有那种崇洋媚外的味道。佗们不说这些神学都是一样的东西,反而说,你看人家美国的月亮,多好啊!看咱中国的那个月亮,那是啥玩意儿,比人家的差太远啦!

观天之神道,而四时不忒,圣人以神道设教,而天下服矣:贤者把先哲留下的这些本应盛行却反而已经没落的优秀思想巧妙地安插进了正盛行于世的神学之中,“盥而不荐”。承载先哲思想的这些书册于是传播开来,且令天下宾服,没有半点儿的怀疑。审核先哲留下的这些所谓的“鬼神之道”,从鬼神之道的角度讲,绝对没有半点的差错。就像人们对四季的了解那样,春华秋实,这个谁都知道。你描述的不对,人家一眼就看出来了,总的来说呢,天底下的这些人没有谁是傻子,我们在这种事情上是骗不了人的,所以先哲留下的这些所谓的“鬼神之道”,佗必须得是货真价实的鬼神之道。正因为如此,人们才会不相信那种“这里面含有天道”的说辞,是啊,天道是无神论,与鬼神之道是不共戴天的死敌,佗们会在一起!? 说死也不信。例如笔者为您所注解的《周易》与传统的那些注解相比。

在伏羲时代,那时候的人们过着游居生活,人们满世界的跑,各族群相互交流,相互影响,由于“大人以继明照于四方”,所以当时虽然也流行迷信思想,但佗们发展不起来。经过神农时代的过度,等时光进入到虞代的黄帝时期,也就是虞代开始的时候,人们开始过上了定居生活。定居生活让人们的视野变窄,各族群彼此间的相互交流与影响也变得相当困难,由于缺少约束,是以那些相信鬼神的迷信族群才能够把神学发扬光大。神学所说的“鬼呀神呀”的这些东西,佗们原本都是明哲们传下来的,只不过是三人成虎罢了。也就是说“一词两解”。孩子问她的奶奶:“你有微信吗?”奶奶回答:“有(威信)啊,我一瞪眼睛,你爷爷就害怕。”孩子又问“你会下载吗?”,奶奶生气地道:“我不会下崽(下载),你爸爸从哪里来?”遂把孩子赶跑了。这就是现实生活中的“一词两解”现象。文字虽然都是那些文字,但彼此的理解不一样,所以神学家看了认为这是神学,而无神论者看了说这是无神论著作。《易》曰:“乾以易知,坤以简能。” 否则《周易》和《论语》都无法传保下来。早就让人给烧了。

初六:童观,小人无咎,君子吝。   象曰:初六童观,小人道也。

文言:(原缺)   

光是神学就已经够多的了,再加上先哲的这些思想,这些莘莘学子有些吃不消了。于是百姓们就对这些书册进行了删减,从而把先哲的思想给砍去不老少。

百姓们也就是种点儿地经经商啥的,学那么多东西佗们也用不着,还空耗宝贵的精力,因此对于百姓们的这种删减教材的行为,没人说什么,都认为只要知道一点儿就可以了,这就行了。

对于精英阶层,如果佗们也像普通百姓一样,对先王留下的这些教材进行删减,那就不妥当了。佗的家族还指望佗出人头地光宗耀祖呢,谁知道那块云彩下雨,缺项怎么成,一个都不能少。

六二:窥观,利女贞。   象曰:窥观,利女贞。亦可丑也。

文言:(原缺)   

先哲不声不响地留下了佗们所珍视的这些书册,其余的啥也没说。于这些书册之中,先哲也仅仅是讲述了一些事实,并没有言明谁对谁错。因此即使我们很仔细很仔细地看完这些书册,依旧不会明白先哲到底是怎么想的。于是乎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家都说自己的理解对。其中有一部分人,佗们仔细地读完这些书册之后,认为先哲是在教导人们要像女人那样随顺听话。实质上先哲是极力反对这种行为的,故曰:“亦可丑也”。

六三:观我生进退。   象曰:观我生进退,未失道也。

文言:(原缺)   

先哲留下的这东西佗也看不明白呀,佗想说的到底是啥?在书里头佗也没表态啊!? 既然咱弄不明白,不是有比咱厉害的么,为了保险起见,先去看看那些饱读这些书册的贤人是怎么做的,佗咋做咱就跟着咋做。

这些人要的是实质,非虚名也。佗们没有纸上谈兵,未失道也。

六四: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   象曰:观国之光,尚宾也。

文言:(原缺)   

宾:名望。《庄子·逍遥游》曰:“名者,实之宾也,吾将为宾乎?”

这些人要的是同先哲一样的名声,而不是先哲的那一身真本事。先哲的这些思想,不过是佗们用来获得名声的工具。无功何以成名?为了立大功,从而成大名,先哲的这些思想是不可或缺的。有道是人巧不如家什妙,这才是这些精英们珍视这些书册的关键所在。

此之谓形下学,所行下也。《易》曰:“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也。

九五:观我生,君子无咎。   象曰:观我生,观民也。

文言:(原缺)   

观我生:即“观我生进退”。

“国将兴,问于民”。因改正的及时,故无咎。然仅得民之理也。贤者隐于民间,只见平民未见贤也,失道也。

上九:观其生,君子无咎。   象曰:观其生,志未平也。

文言:(原缺)

观其生:即“尚宾也”。 他口口声声坚称自己以先哲为榜样,一定会向先哲看齐,其实他要的不过仅仅是先哲的那个名声罢了,而非其实质。可惜他在形式上都已然完成了,《庄子·田子方》:“夫子步,亦步也;夫子言,亦言也;夫子趋,亦趋也;夫子辩,亦辩也;夫子驰,亦驰也;夫子言道,回亦言道也。” 虽然在言行上和先哲一样,却没有从心里上也过去,未能做到彻底完成,功亏一篑,故曰“志未平也”。回,人名。孔子的学生颜回。

大家都在追名逐利,并且还以此为榜样。是以“无咎”。

(0)

相关推荐

  • 墨子生平事迹年表中

    周考哲王三年[公元前438年] 子墨子游公尚过于越.公尚过说越王,越王大说,谓公尚过曰:"先生苟能使子墨子于越而教寡人,请裂故吴之地方五百里,以封子墨子"公尚过许诺.遂为公尚过束车 ...

  • 317《易经残卷·剥》中古虞夏时代(草稿)

    剥:不利有攸往,顺而止之. 象曰:山附于地,剥.上以厚下安宅. 彖曰:剥,剥也,柔变刚也."不利有攸往",小人长也.顺而止之,观象也.君子尚消息盈虚,天行也. 文言:(原缺) 剥: ...

  • 311《易经残卷·睽》中古虞夏时代(草稿)

    睽:小事吉. 象曰:上火下泽,睽.君子以同而异. 彖曰:睽,火动而上,泽动而下.二女同居,其志不同行.说而丽乎明,柔进而上行,得中而应乎刚,是以小事吉.天地睽而其事同也.男女睽而其志通也.万物睽而其事 ...

  • 306《易经残卷·随》中古虞夏时代(草稿)

    随:元亨利贞,无咎. 象曰:泽中有雷,随.君子以向晦入宴息. 彖曰:随,刚来而下柔,动而说,随.大亨贞,无咎,而天下随时,随时之义大矣哉! 文言:(原缺) 服牛乘马,引重致远,以利天下,盖取诸< ...

  • 303《易经残卷·涣》中古虞夏时代(草稿)

    涣:亨.王假有庙.利涉大川,利贞. 象曰:风行水上,涣.先王以享于帝,立庙. 彖曰:"涣,亨",刚来而不穷,柔得位乎外而上同."王假有庙",王乃在中也.&quo ...

  • 302《易经残卷·坤》中古虞夏时代(草稿)

    坤:元亨.利牝马之贞.君子有攸往,先迷,後得主.利,西南得朋,东北丧朋.安贞吉. 象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彖曰: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坤厚载物,德合无疆.含弘光大,品物咸亨.牝马地类, ...

  • 318《易经残卷·夬》中古虞夏时代(草稿)

    夬:扬于王庭,孚号,有厉.告自邑:"不利即戎." 利有攸往. 象曰:泽上于天,夬.君子以施禄及下,居德则忌. 彖曰:"夬",决也,刚决柔也.健而说,决而和.&q ...

  • 316《易经残卷·大过》中古虞夏时代(草稿)

    大过:栋桡,利有攸往,亨. 象曰:泽灭木,大过.君子以独立不惧,遁世无闷. 彖曰:大过,大者过也.栋桡,本末弱也.刚过而中,巽而说行.利有攸往,乃亨.大过之时大矣哉! 文言:(原缺) 古之葬者,厚衣之 ...

  • 315《易经残卷·颐》中古虞夏时代(草稿)

    颐:贞吉.观颐,自求口实. 象曰:山下有雷,颐.君子以慎言语,节饮食. 彖曰:颐,贞吉,养正则吉也.观颐,观其所养也.自求口实,观其自养也.天地养万物,圣人养贤以及万民,颐之时大矣哉! 文言:(原缺) ...

  • 314《易经残卷·大壮》中古虞夏时代(草稿)

    大壮:利贞. 象曰:雷在天上,大壮.君子以非礼弗履. 彖曰:大壮,大者壮也.刚以动,故壮."大壮利贞",大者正也.正大,而天地之情可见矣. 文言:(原缺) 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