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东城区——钟氏宗祠(73)
2021年9月20日(星期一)上午,也是中秋节放假的第二天,我通过高德地图找到位于东莞市东城区柏州边村——钟氏宗祠。
柏州边村钟氏宗祠面朝东江大道,门口有一口人工堰塘,堰塘用汉白玉栏杆装饰一新,崭新的宗祠雕梁画栋,气势恢宏,一看就知道是重修的,崭新,气派。门口的一幅对联格外引人注目,“梅州派衍、柏渚流光”,说明柏州边村的钟氏族人,是从梅州迁此,繁衍至今。
走进二进,是一扇木制隔墙,三进中堂摆放着历代钟氏先祖排位,中堂的旁边一幅对联,也是引人注目:“堂坐星朝北斗柏渚流光祥开奕世簪缨、祠位宇镇南山梅州派衍美著十传科甲”,对联也是说柏州边村的钟氏族人来自梅州,先祖还中了科甲,明代科甲(进士或者是举人),祖上有功名。
据史料记载,钟氏祠堂始建于明代正德1506年,2012年11月重修落成。宗祠三间三进合院式建筑布局,面宽13米,进深25米,占地面积325平米。宗祠砖木石结构,青砖墙体,硬山顶,抬梁与穿斗混合式梁架,人字山墙,碌灰筒瓦,绿琉璃瓦当及滴水;头门两侧设塾台,檐下彩绘壁画,木雕如意斗拱梁架精美细致。雄伟壮观、雕梁画栋、古色古香,具有鲜明的明朝建筑特点与风格。该祠对研究明清时期东莞地区祠堂和家族历史具有一定价值。
据柏州边村钟氏家谱记载,钟氏先祖源于河南颍川,钟氏家族是商朝建立者商汤后代。最初出自今安徽省凤阳县,后來才兴盛于河南颍川长社(今长葛市),颍川钟氏是魏晋时期颇具影响的世家大族。早在东汉时期,钟皓以诗律教授门徒千余人,朝中多次征召他做官,他都拒绝了。钟皓因德行高尚、学识渊博,与陈寔、荀淑、韩韶并称为"颍川四长",为当时士大夫所倾慕。钟皓的两个儿子钟迪、钟敷因桓灵之世的"党锢之祸"而终身不仕。到了他的孙子钟繇,终于重振家风,使钟氏成为曹魏时期举足轻重的世家大族。
由于始祖在商汤年代,曾食采于一个地名叫钟离,其子孙就以地名为姓,遂开始了以钟离或钟为姓的历史。
东莞始祖:柏洲边宗始祖:刚,字近仁,号六一,振名公长子,生于南宋光宗经熙癸亥年九月十七日戌时。笃志学业穷经,由宋理宗瑞平年中进土,乙末年钦选明经侍郎后,宦游回东莞,遂于杨梅柏州边村。柏洲边村是刚公即六一祖,在南宋理宗赵昀,年号瑞平年即公元1234年,至1235年间始立,距今800年历史,原配安人马氏生五子,英甫、明甫、仲甫、章甫、廷郁、刚公享寿65岁。
宗始祖毅,字任仁,号六二,振名公次子生于南宋光宗绍熙七年五月初五午时,随大哥刚公施建柏州边村,配安人陈氏,无子,后刚公次子明甫痒生立继为后裔。毅公寿终于端宗宝佑五年十二月十四日亥时,享年63岁,葬于土名野孤山。
刚毅二公在柏州边开祖创业,繁衍生息,实业相传,兴旺发达。
二世祖:英甫,刚公长子;
二世祖:明甫,刚公次子,为毅公嗣子,生于戊淳壬甲年五月初六子时,后晚中举,配安人袁氏,生三子,长子道直,派于桥头;次子道成,派于中堂;三子道芳,派于榴花峡口;明甫公葬于土名文顺里板桥坑。
二世祖:仲甫,刚公三子;
二世祖:章甫,刚公四子;
二世祖:廷郁,刚公五子;
振名公,安人,庐墓,葬于南雄柯子里,后其孙英甫发路,承刚公遗嘱,得迁。葬于莞邑之文峰也。
十世祖,琪,明朝正德期间,为广西梧州府儒学教授,宗始祖刚公第十代。
世祖:绍,琪公之子。明朝正德进士,特封承德郎户器湖广清吏司事主事,正是十传科甲。
百年的悠悠岁月里,柏洲边钟氏族随着柏洲边的发展,开枝散叶,延绵香火。几百年里出过三个杰出人才,在柏洲边的人文历史上留下了辉辉的一笔。其中始建柏洲边之祖,钟振名的长子钟刚便是名进士,被钦选明经侍郎。同为进士的还有明朝弘治十一年考中的钟绍,后任户部湖广清吏司署员外郎事主事。而钟琪则于明朝成化七年(1471年)中举人,历官福清教逾、广西梧州府儒家教谕,后特封承德郎。传2012年,柏洲边钟氏十七代传人,约两千余人。在本土定居的子孙有1093人,在外地定居子孙也有千余人。世系源流,万世流芳。
老河口:孙金福编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