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啖荔枝三百颗,实际上是苏东坡的误解,却成了千古绝唱
唐诗宋词是中华民族的文化隗宝,它们的出现引来了多少文人骚客的感慨,唐不过李仙,宋不过苏子。说的就是唐代的诗没有人能够超越李白,而宋朝的词却又是以苏东坡为首。苏东坡作为宋朝豪放派的代表,一生中做了无数首惊才艳艳的宋词,让后人只能惊叹和赞赏。而他一生中的诗词的来源基本上都是和他的生活息息相关,但是大家知道吗,苏东坡曾经做过的一首“日啖荔枝三百颗”,实际上是苏东坡的误解,没想到却成了千古绝唱。
虽然在古代岭南地处偏僻,但是并不影响他的知名度,因为荔枝作为岭南的独特产物,历来都被京城中的贵人所喜爱。如脍炙人口的“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讲述的是将荔枝运送到京城的景象。而在苏东坡被贬到岭南的时候,他初来乍到,方认识到荔枝,尝了几口之后便感觉这个就是人间美味,岂能是已经隔了几天才到京城荔枝可比?
方摘下来的荔枝,不仅外壳鲜红欲滴,白嫩的果肉甜中带着一丝丝的爽滑,让苏东坡一下子就爱上了岭南,一扫之前被贬的不快。吃过荔枝的人们就知道,这荔枝一旦开吃之后,就犹如上瘾了一般岂能轻易停嘴?苏东坡突然灵光一闪,一句千古绝唱就来了“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然而事情并非是想象中那么简单,因为日啖荔枝三百颗实际上是苏东坡的一句口误,或者是对于方言的误解。众所周知客家人是非常好客的,对于大文豪苏东坡的到来,百姓也是非常的欢迎的,因为在岭南就留下了很多有关于苏东坡的美食,比如东坡肉等等。善良的岭南居民看到苏东坡在哪里狂吃荔枝的时候就好心提醒他一句:“一啖荔枝三把火”,意思是大哥你悠着点,别吃太多了,这东西可上火了。
毕竟作为岭南的土著,是知道荔枝很容易上火的,苏东坡他听是听进去了,但是苏东坡初来乍到不知道,加上刚刚来对于方言不是很精通,就误解成日啖荔枝三百颗,要知道在客家的方言中,一啖荔枝三把火说起和普通话日啖荔枝三百颗是非常的相似的,这个是苏东坡误解了人们当时的好意。而恰恰是这样的好意,却是成就了一句千古名句。
我们知道荔枝的糖分非常的高,糖分高的东西一旦吃多了就容易上火,而这两句话的读音极为相似,我们的大文豪虽然单纯,当时也禁不起他巨大的想象力,在苏东坡把这句话听错之后,他误以为这句话是夸赞荔枝味美,当地人要他多吃,所以他就为了表达客家人的好客和荔枝的美味,就出口成章,写下来这个千古名句。
又或者是苏东坡本来也是知道这个荔枝上火,也明白客家话,当时他一贬再贬,内心中的苦只能是通过荔枝的甜才能安抚一下苦闷的内心,而这个数量就要足足三百颗,看似风趣、诙谐的作品,其实字字都是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