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为什么不怕罚?
商业银行为什么不怕罚?
据银保监会消息,前期,中国银保监会依法查处一批违法违规案件,对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及相关责任人员依法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其中农行被罚5315.6万元、建行被罚3920万元,两家银行被罚总额合计超过了9000万元。
这也是近年来监管机构针对商业银行违规开出的金额较大的罚款,由于罚款不同于一般的开支,可以在成本中列支,而必须列入营业外支出,且必须缴纳企业所得税。因此,对银行来说,是直接的经济损失。但是,为什么银行不思悔改,继续我行我素,继续做出各种违规行为呢?难道银行真的一点不怕罚吗?
显然,这在许多人看来,是比较难以理解的。但是,只要仔细想想,就不太理解,甚至很好理解了。因为,银行不是自己的,罚款多少、怎么罚、有没有不良影响,都跟个人关系不是很大。就算有人为此受到处分,也都是小鱼小虾,对具有决策权者没有影响。如此一来,还有谁对罚款有担忧呢?
我们注意到,此次农行和建行分别被罚款,主要原因有两大方面:一是通过违规手段发放贷款和损害用户利益,一是将资金违规进入房地产。前者为了银行多得到一些利益,也为了照顾利益关系人,银行并没有按照中央要求,积极扶持实体企业,稳定经济增长,而是向向关系人发放信用贷款,从而增加了贷款风险,且很难把握没有利益关系。同时,将贴现资金直接回流至银行承兑汇票出票人,这是非常明显的打劫,也是对企业利益的严重伤害。所以,岂能不罚。不仅要罚,还要顺藤摸瓜,看看在发放信用贷款等过程中,还有没有其他问题。
将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等领域,是商业银行这些年来最擅长的行为,也是用的最多的行为之一。为什么一遇到货币政策调整,且不管政策怎么描述、怎么具有针对性,如定向降准、定向降息、公开市场操作等,房地产市场都会一阵窃喜、股市投资者也会感到是房地产市场的利好,就是因为资金的转道运行,就是银行在发放资金时存在违规现象,必须予以处罚。
问题关键在于,罚款也不是首次了,有的银行是屡罚屡犯,越罚越犯,毫无收敛之处,到底是为什么呢?原因就在于,罚款的钱不需要银行经营者个人出,也不是银行员工自己的钱。尤其像农行、建行等大型国有银行,就更是与自己毫无关系了。相反,如果违规不被查出,信贷资金投放多了,暂时的效益好了,经营者和员工还能多拿钱。出事了,也是银行担着,与员工个人没有关系。所以,对风险和问题的敬畏之心就没有了,获取暂时利益、眼前利益的冲动则越来越强。
所以,对商业银行出现的违规问题,必须调整思路与办法、完善制度与规范,不能再用目前罚酒三杯的方法来处理。所有的违规行为,都必须与个人利益挂钩。一方面,罚款要与个人的处罚结合起来,根据单位罚款金额的5%,对经营者和相关人员一并处罚,使违规者不敢再造次;另一方面,对个人的处理要上提一级,凡是某个层级的金融机构出现问题,在研究处罚意见时,一定要上提一级,对直接责任人、领导责任者及其再上一级进行处理,从而让违规行为得到更大范围的制止和遏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