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行业:只有冬夏,没有春秋
【原创】
影视行业:只有冬夏,没有春秋
(非特别标注,文章皆为谭浩俊原创)
根据天眼查数据,截止到2019年12月,全年共有1884家影视公司关停。按照业内人士的说法,如果加上关联公司,关闭歇业的公司接近2000家。如此规模的关停,对影视行业来说,无疑是秋风扫落叶,大有清洗般的感觉。
事实也是,曾经风光无限的影视行业,没想到短短几年时间,就会陷入到如此境地。要知道,如果没有风光,就不可能有疯狂,有那么多影视公司诞生。但是,风光一旦与疯狂结伴,等待影视行业的,就只有尸横遍野。因为,太多的公司,都不是奔着影视事业而去,而是眼前的利益,是投机、是跟风、是不择手段。
值得注意的是,一年前,光线传媒董事长王长田曾在上海国际电影节上预测,未来一两年的时间里说不定有几千家影视公司要倒闭。观点一出,就引发了热烈争议,很多人对王长田的观点表示反对,认为眼下的电影市场需求很大,不可能出现大批影视公司倒闭现象的。关键是,王长田的话刚刚落地,今天就有近2000家公司关门歇业了。与其说是王长田的预言准确,不如说行业的发展就是如此。
为什么会出现市场需求很大,行业发展却很冷、大批影视公司关闭的现象呢?问题就出在这里,出在太多的人、太多的企业、太多的资本只看到了影视行业的商机,却没有看到影视行业的风险,只注重眼前利益,不关心长远利益,只看票房,不顾内容。恰恰是,在经历了前几年的野蛮生长以后,行业已经逐步进入到了内容为王的阶段。从今年以来比较火爆的电影来看,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总票房破50亿的《哪吒之魔童降世》、票房达到46.18亿的《流浪地球》以及国庆前后火爆的《我和我的祖国》、《中国机长》,以及近一段时间以来比较火爆的《误杀》、《叶问4:完结篇》,都是依靠内容取胜的。
如果说,前几年的影视行业火爆,更多的是感情基础上的冲动型火爆,是影视业野蛮发展,刷票等也很风行的一种虚假繁荣的话。今年以来,影视业出现的票房收入较高,应当是含金量相对较高的,是不具有多少水分的票房收入,理性成分较高。即便如此,仍难改变影视公司流血成河的现象。因为,当影视业真正走入内容为王时代,滥竽充数将无立足之地、无生存空间。那些想借着影视业野蛮生长、疯狂爆发获取一些眼前利益的公司,必然会在大浪淘沙中躺在沙滩上。
面对这样的景象,就算是华谊兄弟这样前些年十分红火的公司,也显得力不从心。与华谊兄弟有对赌协议的冯小刚,今年也只拿出一部《只有芸知道》的片子。而根据灯塔专业版数据统计,截至12月30日,《只有芸知道》票房仅有1.46亿元,远低于同期上映的《误杀》7.79亿元、《叶问4:完结篇》6.88亿元票房。也就是说,无论是华谊兄弟还是冯小刚,似乎都有点“廉颇老矣”的感觉。光线传媒和北京文化则依靠《哪吒之魔童降世》和《流浪地球》获得不错的效益。特别是北京文化,推出的《我不是药神》、《流浪地球》、《无名之辈》等,都是以内容取胜,以民众关注的问题入手,从而紧紧地抓住了观众的心。
能够抓住观众心的影片才是好影片,而要想抓住观众的心,就必须在内容上做文章,在老百姓关心的问题上做文章,在热点难点问题的解决了做文章。即便电影无法解决生活中的难题,但至少可以给人以启示,可以引起社会的重视与关注,从而让有能力解决这些难题的人去想办法。不然,很多问题就难以解决,很多难题也难以破解,很多可以更好宣贯的东西,无法更加直观有效地传输给广大群众。
所以,影视业发展到今天,实际也到了需要转型升级的阶段。而这里所说的转型升级,显然不只是拍摄的技巧和灯光效果等,而是内容,是从哪些角度去表现和刻画人物、描写场景、讲述故事、反映问题、提出思路。如果能够把内容表现得十分透彻,且完全符合观众心理,这样的影片,想不红都难。就像前几年的《蜗居》一样,能够火爆,不就是因为房价上涨太快吗?而《我不是药神》,则源于看病难、看病贵,特别是看病贵,已经让很多老百姓无力承受,从而出现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等等,都是需要反思的问题,也是需要反映的问题。
这也意味着,影视业要想改变现状,就必须改变只有夏天和冬天、没有春天和秋天的现象。对影视行业来说,如果有春天的播种、夏天的培育,才能有秋天的收获,才能避免或减少冬天的寒冷。否则,就只能在火爆与沉落中循环。很多人认为,影视行业已经触底,等待的就是反弹。这话毫无道理,如果没有内容做基础,就永远探不到底。